無刺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inermis)是蘇門答臘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種加詞inermis」來源於拉丁文,意為「無刺的」,指其完全缺乏唇的上位籠。[3]


快速預覽 無刺豬籠草, 保護狀況 ...
無刺豬籠草
Thumb
無刺豬籠草的上位籠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目: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科: 豬籠草科 Nepenthaceae
屬: 豬籠草屬 Nepenthes
種:
無刺豬籠草 N. inermis
二名法
Nepenthes inermis
Danser (1928)[1]
異名
關閉

植物學史

Thumb
產於伯里拉山(Mount Belirang)的無刺豬籠草的上位籠

1918年9月7日,H·A·B·布尼梅亞(H. A. B. Bünnemeijer)塔藍山海拔2590米處首次採集到了無刺豬籠草。[注 1]此外,1918年11月16日,布尼梅亞分別於甘柏山(Bukit Gombak)海拔2300米[注 2]及2330米[注 3]處採集了另兩份標本。1920年4月26日,第四份標本採集於葛林芝火山海拔1800米處。[1][注 4]最後,馬修·傑布馬丁·奇克將編號為「Bünnemeijer 9695」的標本指定為無刺豬籠草的模式標本[6]

1927年出版的一期《熱帶自然》De Tropische Natuur首次提到了無刺豬籠草。[1][7]一年以後,B·H·丹瑟在他的開創性著作《荷屬東印度群島的豬籠草科植物》中正式描述了無刺豬籠草。[注 5]他寫道:「這個新種與其他豬籠草的最大不同在於其捕蟲籠無唇並且籠蓋非常的窄。其可能與邦蘇豬籠草之間存在着最為密切的近緣關係。」[1]

布尼梅亞採集的好幾份標本都以當地的俗名做標記,如「galoe-galoe antoe」和「kandjong baroek」。B·H·丹瑟認為這些詞源是米南卡保語中對無刺豬籠草的稱呼,但B·H·丹瑟並不清楚其具體的意思是什麼。[1]

1986年,堀田滿羅斯朱迪·塔明(Rusjdi Tamin)疑惑豬籠草N. dubia和無刺豬籠草都歸入了邦蘇豬籠草N. bongso[2][8]1993年,M·加藤(M. Kato)T·市野川(T. Itino)對豬籠草的獵物和共生生物進行研究後[9],也認為產自加篤山(Mount Gadut)的無刺豬籠草是邦蘇豬籠草。[8]儘管對於它們的分類很混亂,但實際上邦蘇豬籠草和無刺豬籠草在形態上有着巨大的差別,並不容易將它們混淆。

形態特徵

Thumb
Thumb
無刺豬籠草帶上位籠的攀援莖(左)及蓮座狀植株(右)

無刺豬籠草為藤本植物。莖可長達7米[3],直徑可達5毫米,呈圓柱形至三稜柱形。節間距可長達10厘米。[8]

無刺豬籠草的葉片革質無柄,呈披針形匙形,可長達12厘米,寬至3厘米。葉尖急尖鈍尖葉基漸狹至莖部,不下延中脈的兩側各有3條縱脈羽狀脈明顯。籠蔓可長達15厘米,偶爾形成籠蔓圈。[8]

無刺豬籠草的下位籠很少出現。下位籠的下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為漏斗形,上部為卵形。唇下的籠身明顯收縮。下位籠可高達8厘米,寬至3厘米。腹面的籠翼通常縮小消失,也可能出現於上半部。籠口為圓形且水平,基部略微拉長。為圓柱形,可寬達3毫米,具模糊的唇齒籠蓋為卵形,無附屬物。籠蓋基部的後方有一條不分叉的籠蔓尾,不長於4毫米。[8]

Thumb
Thumb
無刺豬籠草的兩個上位籠:未開啟的(左)及完全開啟的(右)

無刺豬籠草的上位籠大於其下位籠,可高達9厘米,寬至5厘米。[1]上位籠的下三分之二為管狀至漏斗狀,且左右籠壁向內收縮靠攏。與疑惑豬籠草成熟上位籠的籠壁類似,其上位籠下半部的間隙極窄。無刺豬籠草上位籠的上半部為寬漏斗形。籠翼縮小為隆起。籠口為圓形且水平,末端和基部略微拉長。上位籠的整個內表面覆滿腺體,通常認為其無蠟質區[10][11],但也有來源稱其只是蠟質區稀少[12]。通常認為成熟的上位籠無唇,這是無刺豬籠草區別於其他豬籠草的特徵[8][11],但也有來源描述到一個高84.45毫米的上位籠的唇寬為0.7毫米[12]。唇內緣部分約佔截面表面總長度的20%。[12]籠蓋較長,狹窄,為楔形。籠蓋展開的角度不超過90°。[8]

無刺豬籠草的花序總狀花序總花梗可長達5厘米。花序軸可長達15厘米,雄性花序的花序軸短於雌性。花梗具小苞片,可長達8毫米。萼片為橢圓形至披針形,可長達3毫米。[8]

植株發育中的部分,如發育中的捕蟲籠,覆蓋着茂密的毛被,但易脫落。植株成熟的部分幾乎無毛。此外,雌蕊及花序其他的一些部分覆蓋着不易脫落的毛被。[8]

大部分植株的莖、花序和籠蔓都為特殊的紫紅色。葉片為綠色,中脈常為紅色的。捕蟲籠為黃綠色。[8]B·H·丹瑟描述其乾燥標本的顏色為「所以的部分都為黑色」。[1]

生態關係

Thumb
Thumb
存在昆蟲獵物的無刺豬籠草的上位籠

無刺豬籠草是蘇門答臘西部巴里桑山脈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具體存在於印度尼西亞西蘇門答臘省占碑省。無刺豬籠草分佈於海拔1500米至2600米處。其通常作為一種附生植物生長於長滿苔蘚的森林中,偶爾也會陸生於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地山區植被中。[3][8]也曾發現於西蘇門答臘省加當山(Mount Gadang)[13]

無刺豬籠草的大部分種群分佈於塔藍山加篤山(Mount Gadut)伯里拉山(Mount Belirang)。無刺豬籠草在伯里拉山西部山坡的種群特別豐富,常陸生。[8]

無刺豬籠草已被列入《200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保護狀況為易危[14]

食蟲性

無刺豬籠草會產生黏度極高的消化液。若將一個捕蟲籠傾斜,溢出的消化液可拉成細絲,拉至幾米長都不會斷。[15][16]捕蟲籠的內表面覆蓋了一層薄薄的消化液。這使得無刺豬籠草的捕蟲籠既可以籠狀的陷阱捕捉獵物,又可以粘性極大的捕蟲籠內壁黏住過往的飛蟲。[8][17]這些黏稠的消化液還充當了潤滑劑的作用,使得獵物可以順利的落入捕蟲籠底部。[8]

雖然無刺豬籠草的上位籠常會在下暴雨時傾倒,使部分的消化液流失,但因為消化液的黏度極大,且捕蟲籠的基部為狹縫狀,使得大部分的消化液可以保留下來。雨停後,捕蟲籠會立刻恢復到原來的位置。[8][18]疑惑豬籠草N. dubia等豬籠草也會產生黏稠消化液,並具有類似的捕蟲方法。[8]

無刺豬籠草的捕蟲籠捕捉的大部分為飛行類昆蟲,如長角亞目(Nematocera)短角亞目(Brachycera)昆蟲。但其中不包括與之共生的生物。[8][9]

有學者認為,無刺豬籠草的籠蓋分泌的蜜液含有麻醉類物質,使得取食的昆蟲迷失方向後落入捕蟲籠中。[16][18]

相關物種

Thumb
無刺豬籠草的籠口。其是豬籠草屬中唯一一個完全缺乏唇的物種

無刺豬籠草與其他產於蘇門答臘的豬籠草之間存在着近緣關係,如疑惑豬籠草杏黃豬籠草N. flava[19]賈桂琳豬籠草N. jacquelineae馬桶豬籠草N. jamban[20]塔藍山豬籠草N. talangensis細豬籠草N. tenuis。這些豬籠草的共同特點在於,它們的上位籠都為漏斗形且其消化液黏度極大。

無刺豬籠草被認為與疑惑豬籠草之間存在着最密切的親緣關係。但它們依然很容易區分,疑惑豬籠草的上位籠存在唇,而無刺豬籠草缺失。此外,無刺豬籠草捕蟲籠一般為綠色,而疑惑豬籠草捕蟲籠的顏色一般為黃色至橙色。[8]

2001年,查爾斯·克拉克對來自蘇門答臘西馬來西亞的豬籠草進行了分支系統學分析,共利用了70個形態特徵。以下為豬籠草進化樹的「第1分支」,其相關性達51%。其中,無刺豬籠草與疑惑豬籠草的相關性達95%。[8]

51%

馬兜鈴豬籠草

unnamed
unnamed

細豬籠草

unnamed
95%

疑惑豬籠草

無刺豬籠草

植物學家倉田重夫在他對風鈴豬籠草N. campanulata的描述中,認為其與無刺豬籠草之間存在着密切的近緣關係。[21]但是其他的分類學家並不贊同這個觀點。[22]他們認為雖然這兩個物種無論是在體型還是捕蟲籠的形態上都很類似,但其分佈地之間的距離太過於遙遠,並且其原生地類型也不同;風鈴豬籠草只分佈於低地石灰岩基質地區[23],而無刺豬籠草作為一種附生植物存在於海拔1500米至2600米的地區。[8][24]

自然雜交種

梨形豬籠草

Thumb
梨形豬籠草的上位籠

無刺豬籠草與塔藍山豬籠草N. talangensis塔藍山頂峰山脊同域分佈,該處存在着無刺豬籠草與塔藍山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1994年,塔藍山豬籠草才被描述為一個獨立的物種。[25]在此之前,其被歸入邦蘇豬籠草或邦蘇豬籠草與無刺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N. bongso × N. inermis中。[15]

過去無刺豬籠草與塔藍山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的分類一直較為混亂。倉田重夫在其1973年發表的文章《婆羅洲、新加坡和蘇門答臘的豬籠草》中[21],將這個自然雜交種歸入了疑惑豬籠草中。[8]

1997年,馬修·傑布馬丁·奇克在其發表的專著《豬籠草屬(豬籠草科)的框架性修訂》中,提到了產自塔藍山編號為「Kurata s.n. SING」的疑惑豬籠草標本。[6]之後,查爾斯·克拉克將其確認為無刺豬籠草與塔藍山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

這個自然雜交種與疑惑豬籠草很相似。它的特點是其籠蓋較寬且展開的角度不會超過90°,捕蟲籠下部的左右籠壁不向內緊縮。此外,這個自然雜交種的籠口傾斜。[8]

2001年,倉田重夫將這個自然雜交種描述為一個新的物種——梨形豬籠草N. pyriformis[26]但查爾斯·克拉克在同年出版的專著《蘇門答臘島與西馬來西亞的豬籠草》中摒棄了這個觀點。查爾斯·克拉克發現其梨形豬籠草編號為「Kurata & Mikil 4230 NDC」的模式標本在許多方面和無刺豬籠草與塔藍山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都十分的相似。[8]

其他自然雜交種

此外,還發現了無刺豬籠草與欣佳浪山豬籠草N. singalana匙葉豬籠草N. spathulata的自然雜交種。[8][11]

註釋

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