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寇克,又名燈卻(法語:Dunkerque,[dœ̃kɛʁk];荷蘭語:Duinkerke(n);德語:Dünkirchen)是法國上法蘭西大區北部諾爾省的臨海市鎮,它原屬北部-加來海峽大區,十公里之外便是法國與比利時邊境。鄧寇克是排在勒哈弗爾和馬賽之後法國的第三大港口。[2]它也是一個工業城市,主要行業包括鋼鐵,食品加工,煉油,造船和化工。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0年4月4日) |
鄧寇克 Dunkerque | |
---|---|
法國市鎮 | |
鄧寇克市政廳 | |
坐標:51°02′16″N 2°22′35″E | |
國家 | 法國 |
大區 | 上法蘭西大區 |
省 | 諾爾省 |
區 | 鄧寇克區 |
政府 | |
• 市長 (2014-2020) | 帕特里斯·韋格列特(Patrice Vergriete) |
面積1 | |
• 市鎮 | 43.89 平方公里(16.95 平方哩) |
人口(2015)[1] | |
• 市鎮 | 88,876人 |
• 密度 | 2,025人/平方公里(5,245人/平方哩) |
時區 | CET(UTC+01:00) |
• 夏時制 | CEST(UTC+02:00) |
郵政編碼 | 59140, 59240, 59640 |
INSEE | 59183 |
海拔 | 0—17米(0—56呎) (平均:8.5米) |
網站 | https://www.ville-dunkerque.fr/ |
1法國統計部門在計算土地面積時,不計算面積大於1平方公里的湖泊、池塘、冰川和河口。 2「人口不重複計算」:擁有多重居住地的居民(如:學生和軍人)僅計算一次。 |
歷史
鄧寇克位處英倫海峽沿岸、斯海爾德河以南,本來是條漁村。在十世紀末開始有人在此聚居,其時鄧寇克是法王藩國弗蘭德伯國的屬地。公元960年左右,寶雲三世為此城建造了城牆以抵禦維京人掠奪。城市周圍的濕地由附近的貝爾格教堂的僧侶抽走積水並開墾。"Dunkirk"之名源於荷蘭語中「沙丘裏的教堂」[3]。佛蘭德伯爵菲臘一世對此地下賜了更多正在開發的沼澤地、規劃了貫通鄧寇克到貝爾格的運河的初步設計、又准許本地人開市場。
十三世紀末,鄧寇克統治者、當皮埃爾家族的居伊伯爵與法國交戰,但鄧寇克市民卻幫助法王腓力四世對抗丹皮耶家族。丹皮耶家族雖然在1297年的弗爾內敗北,但是五年後於金馬刺戰役中戰勝法國,取得鄧寇克的實質統治權,對此地進行報復。不過,該地繼任人羅貝爾三世賦予了此地以更多的城市權。弗蘭德伯爵路易一世在位期間的1323至1328年,爆發了法蘭德斯農民起義,被法國軍隊鎮壓[4]。
英法百年戰爭期間,路易一世臣屬於法王與英國交戰,他更封鎖海路貿易,導致鄧寇克市民再次暴動。1346年,路易一世在克雷西會戰中陣亡,其子路易二世繼位。他與英國講和,使貿易再度興盛,鄧寇克的港口也爲之擴張。但是天主教會大分裂當中,教宗烏爾巴諾六世的英國支持者登陸此地,攻陷本城並水灌附近的村落。儘管其後法王查理六世驅逐了入侵者,鄧寇克內外都遭到嚴重破壞。
1384年,路易二世逝世,由於他沒有子嗣,弗蘭德家族斷絕,鄧寇克由勃艮第伯爵菲臘二世獲得。他擴建本城的防禦工事,並建造比利時和法國的鐘樓用來計時。由於本城位處要衝,以致招致各國君主覬覦,巴爾公爵羅貝爾(自1395年)、聖波爾伯爵路易·盧森堡(自1435年)、奧地利大公馬克西米利安一世(自1477年)相繼擁有此地。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在1477年娶勃艮第的瑪麗爲妻;瑪麗是瓦盧瓦王朝勃艮第公爵勇士查理之下的第一繼位人。由於馬克西米利安一世是腓特烈三世之子,他取得鄧寇克之後法王路易十一立即奪走弗蘭德地區。可是1479年,奧地利在吉內加特戰役中擊敗法國,而且瑪麗在1482年去世,促使阿拉斯條約簽訂,馬克西米利安一世於是獲得弗蘭德地區。由是,此地(包括鄧寇克)便併入哈布斯堡家族的尼德蘭,直到1582年荷蘭共和國建立,此地歸入南尼德蘭,作爲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的采邑。
此後的歷史內,西班牙、荷蘭聯合王國、英國、法國依然在不斷爭奪鄧寇克。八十年戰爭初期,荷蘭起義軍自1577年起掌控著此城。1583年,帕爾馬公爵亞歷山大·法爾內塞為西班牙重奪此地,之後此地便成爲馳名的鄧寇克私掠海盜的根據地。這群海盜最終在1646年,由於法軍攻陷此城而失去根據地,但是西軍在六年後的1652年收復失地。1658年,法英聯軍與西班牙在鄧寇克附近交戰(鄧寇克之戰),法英大勝,轉而進攻鄧寇克,爆發鄧寇克圍城,最終城池失守,此地也因爲成爲英法同盟中法國給英國的酬謝而歸入英國統治[5]。
1662年,英格蘭國王查理二世以當時320,000英鎊[6]的價格將鄧寇克賣給法國。[5]法國將此地修建成港口堡壘,加築了十個突出的城廓,又在1670年代增築了可容納三十艘戰艦的船塢,更有雙重水閘將缸內水位維持在退潮水平。而從港口通往海口的堤道則在1678年竣工,途徑沿海沙床,通道兩側用河堤固定。數年後又建成五座堡壘保護河堤,1701年再建一座新堡壘。1713年,烏得勒支和約簽訂,以上港口設施、堡壘、堤道統統遭到撤除[7]。
路易十四在位期間,不少商船海盜再次以鄧寇克為根據地,包括著名的讓·巴爾。鐵面人也是在鄧寇克被捕。十八世紀著名的私掠海盜拉爾斯·加滕耶爾姆與妻子兼夥伴英厄拉·加滕耶爾姆便是在這裏賣出贓物。1763年簽署的英法巴黎條約有條文限制法國為鄧寇克修築防禦工事的權利,法國便不易以此為基地侵略英國,以紓解英國的擔憂。[8]
鄧寇克以二戰中1940年發生在這裏的鄧寇克戰役和英法軍隊大撤退而聞名。1940年5月爆發二戰的法國戰役,英國派出遠征軍到法國本土援助法國,可是由於德軍進展神速,英軍與法軍被切斷。英軍撤退到鄧寇克港口並遭到德軍團團包圍。一直以來的見解認爲若非希特拉下令停止進軍,出動納粹德國空軍轟炸鄧寇克,英軍將蒙受滅頂之災。可是根據德國A集團軍的官方戰爭日記,是集團軍司令格爾德·馮·倫德施泰特下令停止前進,而希特拉在此命令頒佈後數小時才追認之[9]。正因爲有此停頓,容許了英軍有幾日時間着手自海路撤退。溫斯頓·邱吉爾下令執行發電機行動徵發一切可用船隻,超過九百艘,來運送人員,拯救了338,226名人員(包括123,000名法軍),其後邱吉爾稱之爲「鄧寇克奇跡」。儘管盟軍遺下了超過四萬輛車輛及無數軍備補給在法國,本次行動拯救出的精良士卒還是更有價值。未及撤退的四萬人,有部分被俘獲、亦有被迫經由各條路線,包括中立的西班牙回到本國。
1944年,盟軍在諾曼底登陸之後往東北挺進。九月,加拿大第二步兵師試圖光復此城,可是德軍不肯交出這座已經改成堡壘的城市。盟軍於是包圍並攻擊此城,當中出力尤殊的是捷克斯洛伐克第一裝甲軍。最終在1945年五月九日,德軍將領腓特烈·弗里修斯向捷軍準將阿洛伊斯·利什卡無條件投降。[10]德國佔領期間,鄧寇克受到盟軍轟炸而遭逢慘重破壞。
二戰使該城市摧毀了70%以上,港口幾乎被完全摧毀。1957年,鄧寇克工廠重新開始運轉,加速了整個城市的重建。到1963年,人口從7萬增加到了20萬[11]。
從1970年開始,該地開始着重發展旅遊業,進行了旅遊海灘度假地的一系列建設。1989年,造船廠關閉,該市提出了海港現代化的計劃。從2005年開始,該市開始利用造船廠的荒地進行住宅建設。[12]
人口
鄧寇克的犯罪率為每1千居民中3.88人,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3]。
鄧寇克目前有不少使用荷蘭語的社群,使用的方言屬於西佛蘭德語底下的法國佛蘭德語,雖然與十九世紀相比,目前法語在當地有排擠掉荷蘭語使用的狀況。
政治
地理
鄧寇克所處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它距離五個國家首都(倫敦,巴黎,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和盧森堡)不到300公里。它距離巴黎242.45公里,距倫敦181.67公里,距布魯塞爾140.14公里,距阿姆斯特丹228.74公里,距德國北萊茵-西法倫州首府杜塞爾多夫307.96公里。[18]
鄧寇克西鄰大西洋,市內擁有多條運河,城市海拔高度在0至17米之間,[19]佔地面積達到了43.89平方公里,超過了省會里爾市。[20]
鄧寇克在柯本氣候分類法中屬於海洋性氣候(Cfb),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鄧寇克 1981年–2010年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15.0 (59.0) |
19.0 (66.2) |
24.0 (75.2) |
28.4 (83.1) |
34.0 (93.2) |
34.4 (93.9) |
38.3 (100.9) |
36.2 (97.2) |
35.2 (95.4) |
30.0 (86.0) |
20.1 (68.2) |
16.6 (61.9) |
38.3 (100.9) |
平均高溫 °C(°F) | 7.1 (44.8) |
7.4 (45.3) |
9.9 (49.8) |
12.4 (54.3) |
15.6 (60.1) |
18.4 (65.1) |
20.9 (69.6) |
21.3 (70.3) |
19.0 (66.2) |
15.4 (59.7) |
10.9 (51.6) |
7.8 (46.0) |
13.9 (57.0) |
日均氣溫 °C(°F) | 5.0 (41.0) |
5.1 (41.2) |
7.5 (45.5) |
9.6 (49.3) |
12.9 (55.2) |
15.7 (60.3) |
18.1 (64.6) |
18.4 (65.1) |
16.2 (61.2) |
12.7 (54.9) |
8.7 (47.7) |
5.7 (42.3) |
11.3 (52.3) |
平均低溫 °C(°F) | 2.9 (37.2) |
2.9 (37.2) |
5.0 (41.0) |
6.9 (44.4) |
10.1 (50.2) |
12.9 (55.2) |
15.2 (59.4) |
15.5 (59.9) |
13.4 (56.1) |
10.1 (50.2) |
6.5 (43.7) |
3.7 (38.7) |
8.8 (47.8) |
歷史最低溫 °C(°F) | −13.4 (7.9) |
−18.0 (−0.4) |
−7.0 (19.4) |
−2.0 (28.4) |
−1.0 (30.2) |
4.0 (39.2) |
6.6 (43.9) |
4.0 (39.2) |
4.0 (39.2) |
−2.4 (27.7) |
−8.0 (17.6) |
−10.6 (12.9) |
−18.0 (−0.4)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55.0 (2.17) |
41.2 (1.62) |
46.9 (1.85) |
43.2 (1.70) |
50.4 (1.98) |
56.5 (2.22) |
58.4 (2.30) |
59.3 (2.33) |
67.0 (2.64) |
78.0 (3.07) |
74.8 (2.94) |
67.1 (2.64) |
697.8 (27.47) |
平均降水天數(≥ 1.0 mm) | 11.4 | 8.9 | 10.1 | 8.9 | 9.3 | 9.1 | 8.3 | 8.9 | 10.4 | 11.8 | 12.6 | 12.0 | 121.6 |
平均降雪天數 | 2.9 | 2.7 | 1.8 | 0.8 | 0.1 | 0.0 | 0.0 | 0.0 | 0.0 | 0.0 | 0.8 | 1.9 | 11.0 |
平均相對濕度(%) | 86 | 84 | 81 | 80 | 79 | 80 | 80 | 80 | 80 | 83 | 84 | 85 | 81.8 |
數據來源1:Météo France(法國氣象局),[21] Infoclimat.fr (humidity and snowy days, 1961–1990)[22] | |||||||||||||
數據來源2:LE CLIMAT DU NORD - PAS DE CALAIS[23] |
經濟
作為海港城市,鄧寇克港口經歷了從傳統的進出口金屬、管道和木材的貨物碼頭,到包括鋼鐵、煤炭等石油化工材料在內的綜合性碼頭。鄧寇克港幾乎囊括了傳統與現代運輸方式的所有貨類,世界上許多新興港口都難以企及。[24]
戰後,鄧寇克在廢墟上重建。城市規模超過戰前,並成為法國第三大港,年吞吐量達3500萬噸。緊靠港口建立起法國最大的現代化鋼鐵聯合企業,利用良好的港口條件和進口的富礦石及煉焦煤,生產全法國1/4以上的鋼鐵。
鄧寇克西郊的格拉沃利訥核電站有6座反應堆,裝機總容量546萬千瓦,規模居法國之最,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
該市依託港口還興起了煉油、化工和農產品加工等其他工業。[25]
截至2009年,鄧寇克港擁有18個碼頭和1個物流園區,包括用於冷凍和冷藏食品、碳氫化合物、穀物等的大型倉儲設施。鄧寇克雖受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港口依然完成貿易貨物吞吐量5770萬噸,創下了歷史新高。[24]
2010年7月9日,鄧寇克港與上海港簽署友好合作關係備忘錄,雙方在海運、鐵路和河流等各種物流運輸領域互相交流合作。[2]
教育
- 北加來高等藝術學院(鄧寇克校區) (法語:École Supérieure d'Art du Nord-Pas de Calais)
- 濱海大學(鄧寇克校區) (法語:Université du Littoral Côte d'Opale)
友好城市
圖集
-
里亞塔(Liar's Tower)
-
市政廳
-
嘉年華
-
沙灘
-
海濱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