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敏軒說類》(越南語Mẫn Hiên Thuyết Loại),19世紀越南阮朝時期漢文筆記小說,由高伯適[注 1]張國用寫成。書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史傳」(共十篇)由高伯適撰,內容裏的傳主多為作者親見親聞之人,結構嚴謹;第二部分「古蹟」(共一百七十八則)及第三部分「人品」(共四十六篇)由張國用撰,以平實語言及客觀記述,展現山川名勝及人物軼事。

Thumb
《敏軒說類》書影
快速預覽 越南語表記?, 國語字 ...
敏軒說類
越南語表記?
國語字 Mẫn Hiên Thuyết Loại
漢喃 敏軒說類
關閉

本書的編撰

敏軒說類》分成三個部分,由兩位作者寫成。第一部分「史傳」,作者高伯適[注 1](生卒:1809─1854年),字周臣,號菊堂,又號敏軒,阮朝嘉林縣人,自少以「神童」知名,曾獲朝廷授以「補禮部行走」、「補翰林院」、「調補國威教授」等職,結交多位著名文士綿審阮文超等人物,作者本人寫有詩集、文集及著作多種。1854年因參加黎維巨的起事,失敗被誅。[1]本部分裏的人物傳記,都為初人物,內容素材由作者記錄師友的口述及自身的見聞而編成,如《慈山命報》是「得之吾(指作者)業師儒醫老人」[2],《方庵先生遺事》是「師紅桂公為之說,記其事雲」[3],《吳霖罵賊》為作者「少親見其事」[4],《潘文奉兄弟》是「近一友人為余(指作者)歷說其事」[5]等等。作者的筆風,多是頌揚各種人物的廉潔正直、清心寡欲、忠義剛烈、英勇善戰等特質。[6]

本書第二部分「古蹟」和第三部分「人品」,作者張國用(生卒:1797─1864年),又曾名慶,字以行,阮朝河靜省石河縣人,歷任戶部侍郎、廣義按察使新平知府刑部尚書、國史館總裁等職。[7]作者曾撰寫及主編過不少考訂史事的著作,較有名的為《公暇紀聞》。學者黃文樓陳慶浩指出,「古蹟」、「人品」兩個部分在《公暇紀聞》亦有相同內容,可能此兩部分是《公暇紀聞》中相應條文的稿本。[8]此外亦有學者認為,該兩部分可能是高伯適(即高伯适)或後世讀者抄錄《公暇記聞》裏的相關內容,稍作改動,續在《敏軒說類》後面而成為傳世本子。[6]

Remove ads

內容概述

本書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有傳說十篇,各有標題,涉及初的歷史人物。第二部分以「古蹟」為總題,收錄一百七十八則,列舉各地山河江海、故城關隘、祠廟塔寺等名勝古跡,除《藍城山》、《三海》等篇幅較長,其餘大都簡短,甚至僅十數字。第三部分以「人品」為總題,講述四十六名歷史人物的軼事,記述亦簡要。[9][注 2]

後世評價及整理出版情況

敏軒說類》在後世,受到越南漢文文學研究者的注意。學者黃文樓指出,高伯適(即高伯適)在其時代的文壇上甚具聲望,而《敏軒說類》中的「史傳」便是其僅存的著作之一,從文中可見他敍事結構嚴謹,寫法一貫。[10]張國用所撰寫的「古蹟」部分,較為較短,重客觀記述而乏文采,「人品」行文亦簡要平實,文短意深,以截取人物生活片段及重要事件以塑造鮮明性格,頗具《世說新語》的神韻。[11]

本書面世以後,因主要作者高伯適(即高伯適)反抗朝廷失敗被誅,因此其作品亦受牽連,頗多散失。本書較早的版本只有抄本一種,為20世紀初法國遠東學院所抄錄,出處不明,藏於河內漢喃研究院圖書館。[12]臺灣學生書局於1992年出版的《越南漢文小說叢刊》第二輯收錄了本書,由越南學者黃文樓校點及撰寫「出版說明」、「補充說明」。[13]2010年,中國大陸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越南漢文小說集成》亦有收錄,由孫軼旻校點,黃文樓、陳慶浩撰本書的「提要」。[14]

註釋

引用來源

參考書籍及網絡資源

相關條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