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防艦(英語:frigate,中國大陸作護衛艦,台灣作巡防艦),是指在北約標準下,在近岸海區與其他兵力合同或單獨地執行殲滅敵方輕型艦船,或在遠洋為大型攻擊艦船擔負警戒和護衛任務的水面艦艇。北約標準中,巡防艦是比輕型護衛艦大一倍的艦船。
巡防艦是綠水海軍中屬於近岸戰鬥用途的最大船艦,或藍水海軍遠洋分派守衛任務的中型艦艇,海軍艦艇分類中是次於驅逐艦的級別。
在任務角色上,巡防艦最初是為船團護衛而設計,避免運輸船艦遭到潛水艇、潛艇的襲擾,因此特別強調反潛作戰能力,如今也成為一般中等國家的海軍作戰主力。雖然常見於近岸,但為對付海盜,也會航行遠洋。此外,在美國海軍以航空母艦為主的艦隊中,巡防艦也擔任艦隊最外圍的防禦工作,包括攔截來襲的威脅(多為飛行物,如導彈、飛機、直升機、無人航空載具),以及各種救援任務。
名稱
港台媒體及中華民國海軍將「Frigate」譯為「巡防艦」[1]。與此同時,對於「Corvette」而言,中華民國參照《新編國軍簡明美華軍語辭典》的正式軍事譯名,將「Corvette」稱為「小型護衛艦」或「海防巡邏艦」[2]。不過中華民國海軍近來則將「Corvette」譯稱為「輕型巡防艦」[3]。
中國大陸媒體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將「Frigate」譯為「護衛艦」,把「Corvette」譯為「輕型護衛艦」。[4]
海峽兩岸的兩種翻譯方式發生了衝突,因而被一些人所誤解混淆。
日本海上自衛隊因受二戰歷史因素限制,所有主力作戰艦艇與部分兩棲作戰艦艇一律命名為「巡防艦」,以強調其防衛性武力的定位,其中舷號「DDG」(導彈護衛艦)、「DD」(通用護衛艦)、「DE」(護航護衛艦)等艦時常為人混淆,又通常「DE」因噸位及作戰能力關係(2020年代接替「DE」的最上級護衛艦為「FFM」)被廣泛認為與此處所指「Frigate」較為相近。
蘇聯海軍的艦艇分級當中,凡是噸位小於驅逐艦,大於巡邏艇的所有艦艇,一律都稱為巡邏艦(Сторожевые корабли),等同涵蓋了傳統上Frigate與Corvette所屬的高低配置艦級,這是與其他國家海軍不同的地方。
法國海軍並無驅逐艦(Destroyer)此分類,而是分為一等巡防艦與二等巡防艦,前者舷號為D開頭,通常等同於驅逐艦,而二等巡防艦使用F開頭舷號,則通常此處所指「Frigate」。[5][6]
歷史
巡防艦一詞最原始的語源不明。可考的語源是意大利文fregata,相當於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中的fragata,演變成法文的frégate,英文的frigate。[7][8]它是中世紀地中海上的一種帆槳兼用的快船galleass的別稱,並成為16至17世紀出現的快速帆船的稱呼。
英國海軍的第一艘frigate是1645年下水的、380噸的「康斯坦·和域」號,它的船體模仿法國的鄧寇克私掠船。1677年,英國海軍大臣塞繆爾·皮普斯開始依據風帆艦所搭載的火炮數量劃分等級,訂出六個等級:
帆船等級 | 炮甲板層數 | 裝炮數量 |
---|---|---|
一等艦 | 三層 | 100門以上 |
二等艦 | 三層 | 84-100門 |
三等艦 | 二層至三層 | 64-84門 |
四等艦 | 二層 | 50-64門 |
五等艦 | 單層 | 32-50門 |
六等艦 | 單層 | 32門以下 |
當時艦船的火炮排列在兩舷,在海戰中雙方帆船排成單縱隊,用舷側的火炮轟擊對方。從一等到四等艦就是擔任這種任務的戰艦(ships of the line)。如特拉法加海戰中,英國地中海艦隊司令霍雷肖·納爾遜的旗艦「勝利」號就是一艘造價10萬英鎊的一等艦。由於造價昂貴,英國艦隊中的一等艦不多,而數量最多的主力艦還是74門炮的三等艦,其造價約6萬英鎊。而造價2.6萬英鎊的四等艦主要擔任英國海外巡航分艦隊的旗艦。攻擊力不夠的五等、六等艦不能在戰列中決戰,但它們輕捷快速,主要從事襲擊敵方運輸線,偵察監視,情報或命令的傳送,護送商船和要急送等任務,被稱為frigate。此時的frigate,被譯為巡航艦或快速艦相對準確些。
典型巡防艦因其在拿破崙戰爭中的作用而聞名,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8世紀下半葉法國的發展。1740年法國建造的美狄亞號通常被認為是第一艘典型巡防艦。典型設計是橫帆,所有主炮都安裝在一個連續的上層甲板上,下層甲板過去被稱為「火炮甲板」,現在不安裝任何武器,而是作為船員住所,位於吃水線以下。下層甲板不裝火炮可以降低船體上部的高度,從而提高適航性。
1778年,英國海軍部引進了第一艘更大的「重型巡防艦」,主炮是26門或28門18磅彈長管炮,副炮安裝在尾甲板和前艙。英國製造了更大的38門、36門主炮的巡防艦,以及可以被視為「經濟版」的32門主炮設計。法國第一艘18磅彈炮巡防艦於1781年開工,18磅炮巡防艦最終成為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時期的標準巡防艦。
卡倫公司於1778年推出一種短炮管的鑄鐵滑膛炮,稱為短管炮。短管炮重量輕,裝填速度快,與傳統長管炮相比需要的操作人員更少,缺點是射程較短,準確度不如長管炮。英國與美國的巡防艦很快加上短管炮。法國等國後來也採用。
第一艘配備24磅彈長管炮的「超重型巡防艦」是由造船師查普曼的弗雷德里克·亨里克於1782年為瑞典海軍建造。瑞典由於缺乏戰艦,想要在緊急情況下將超重型巡防艦用在戰線上。1790年代,法國也建造了少量超重型巡防艦,例如強大號。
1797年,美國海軍最初的六艘主力艦中,有三艘被定級為44門炮巡防艦,在作戰時可在兩層甲板上攜帶56至60門24磅彈長管炮,加上32磅或42磅彈短管炮。這些超重型巡防艦重約1,500噸,裝備精良,經常被認為相當於戰艦。英國海軍在1812年戰爭遭受一系列損失後,下令英國巡防艦(通常最多38門炮)除非有2:1以上的數量優勢,不然不要與美國的超重型巡防艦交戰。
19世紀採取了蒸汽機動力的艦船,最初是19世紀三十年代的明輪船在甲板上佈置火炮,稱為「明輪巡防艦」(paddle frigates)。19世紀四十年代中期開始,出現了使用螺旋槳的蒸汽巡防艦。
1859年出現了裝甲防護的巡防艦,此時「裝甲巡防艦」(armoured frigate)是指帆船時代設計佈局,單層炮甲板的鐵甲艦。
1875年,「frigate」這詞逐漸淡出使用。
二次世界大戰時,由於德國企圖用大量的潛水艇來封鎖英國的海上補給線,使其無法獲得美國的軍用物資接濟,而英國則是要盡可能突破此一封鎖,當時德國潛艇時常襲擊往來於英美間的船隻,任何的軍艦、民船一律擊沉,以此來斷絕英國可能的海上外援,然英國也為了保護運送軍用物資的船隻而派出隨行的驅逐艦,護航的英國驅逐艦一旦發現德國潛艇便會展開攻擊,或至少驅趕潛艇,避免運送物資的船團受襲,以順利將物資運抵。
但是英國並沒有夠多的驅逐艦來護衛大量的運輸船團,且驅逐艦的武裝火力強大,用來對付潛艇似乎也大材小用,所以英國決定開發一種各項規格設計都較驅逐艦簡易的軍艦,且能專精於對付潛艇及船團護衛任務,此即是巡防艦的由來。戰時英國建造了151艘河級巡防艦,26艘灣級巡防艦。
1975年,為了和北約各國溝通方便,美國海軍也改分級為巡防艦(frigate, 艦船類別代號FF)。
噸位
一般而言現代化的巡防艦,其標準排水量多在1,600噸以上,以下多為導彈艇和護衛艦,現代化的巡防艦主流多在3,000噸以上,5,000噸以下,5,000噸以上則多為驅逐艦。不過這並沒有具體明確的界定,也有許多現代化的驅逐艦噸位在4,000噸的量級,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許多驅逐艦僅有2,000多噸。阿根廷海軍的布朗海軍上將級噸位僅3,600噸左右,但阿根廷海軍歸類為驅逐艦,類似的還有巴基斯坦海軍的塔里克級驅逐艦;冷戰時期英國皇家海軍的22型巡防艦噸位已與皇家海軍同期的42型驅逐艦相當;二十一世紀歐洲各國的新世代防空巡防艦,其噸位與火力均可達驅逐艦的範疇,如同平台建造的阿爾瓦羅·巴贊級巡防艦和荷伯特級驅逐艦、加拿大水面作戰艦和26型巡防艦,英國26型巡防艦排水量已經達到8,000噸,超過了現役的45型驅逐艦;俄羅斯海軍的薩波什尼科夫元帥號驅逐艦改裝後也被稱為巡防艦;德國海軍未來的F126型巡防艦,排水量已達萬噸。
現代巡防艦列表
- 歐洲
- 比利時:
- 威林根級巡防艦
- 法國:
- 李維埃艦長級巡防艦
- 代斯汀多夫級巡防艦
- 花月級巡防艦
- 德國:
- 科隆級巡防艦
- 不萊梅級巡防艦
- 勃蘭登堡級巡防艦
- 希臘:
- 意大利:
- 羅馬尼亞:
- 馬拉瑟提級巡防艦
- 荷蘭:
- 挪威:
- 奧斯陸級巡防艦
- 葡萄牙:
- Admiral Pereira da Silva-級巡防艦
- 比羅級巡防艦
- 氣體科·達伽馬級巡防艦
- 西班牙:
- 英國:
- 亞洲
- 孟加拉:
- 鄂圖曼級巡防艦
- 中華民國: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 印度:
- 布拉哈布查級巡防艦
- 納札里級巡防艦
- 戈達瓦里級巡防艦
- 布拉馬普特拉級巡防艦
- 印度尼西亞:
- 艾哈邁德·雅尼級巡防艦
- 伊朗:
- 阿凡德級巡防艦
- 穆奇級巡防艦
- 大韓民國: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 羅津級巡防艦
- 馬來西亞:
- Loch級巡防艦
- 拉馬特級巡防艦
- 琉球級巡防艦
- 緬甸:
- 昂澤雅級巡防艦
- 巴基斯坦:
- 菲律賓:
- 安德烈·滂尼發秀級巡防艦
- 葛雷戈里奧·德爾·皮拉爾級巡防艦
- 沙地阿拉伯:
- 麥地納級巡防艦
- 泰國:
- 馬庫·拉雅庫馬級巡防艦
- 帕佛陀約華朱拉洛級巡防艦
- 昭披耶級巡防艦
- 馬庫·拉雅庫馬級巡防艦
- 土耳其:
- 俄羅斯:
- 非洲
- 美洲
- 加拿大:
- 美國:
- 阿根廷:
- 布朗海軍上將級巡防艦(阿根廷歸類為驅逐艦)
- 巴西:
- 哥倫比亞:
- 智利:
- 康德爾級巡防艦
- 希姆斯科級巡防艦
- 厄瓜多爾:
- 康德爾級巡防艦(與智利海軍同型)
- 墨西哥:
- 阿連德級巡防艦
- 大洋洲
歐洲
- 法國:
- 拉法葉級巡防艦
- 羅納克海軍上將級巡防艦
- 阿基坦級巡防艦(與意大利聯合研製,法國版歐洲多用途巡防艦)
- 德國:
- 薩克森級巡防艦
- 巴登-符騰堡級巡防艦
- F126型巡防艦
- FuAD
- 希臘:
- 客蒙級巡防艦
- 意大利:
- 保羅·迪雷韋爾級巡防艦
- 卡洛·伯伽米尼級巡防艦(與法國聯合研製,意大利版歐洲多用途巡防艦)
亞洲
- 北韓:
- 西湖級巡防艦
非洲
- 埃及:
- 阿齊茲級巡防艦
- 埃及萬歲號巡防艦(阿基坦級巡防艦)
- 貝爾尼斯號巡防艦、加拉拉號巡防艦(卡洛·伯伽米尼級巡防艦)
美洲
大洋洲: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