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戴臨風(1920年11月—2009年1月30日),原名戴永成,滿族,遼寧新賓人,中國中央電視台副台長,承擔台長工作[1]。
1920年11月,戴臨風生於新賓縣葦子峪一個滿族小商人家庭。八歲上學。後祖母病逝,父親經商破產。1931年5月,全家遷居天津,靠父親在天津蘆台鹽務局當職員的薪水為生。1935年,戴臨風自天津市立第三小學畢業,考入北平東北中學(1931年由張學良創辦,隸屬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張學良任校長,王化一任代理校長)。《何梅協定》簽訂後,華北取締各類抗日救亡活動,在華北的東北流亡團體被限令撤出。東北中學被迫遷至河南、湖北交界的雞公山。戴臨風在雞公山親歷「二一九」學潮,參加抗日宣傳[1]。
1936年西安事變後,東北中學失去張學良保護,國民黨當局趁機提出取締東北中學(河南綏靖公署主任劉峙甚至提出將東北中學數百名學生押送出山海關外,但終未實行)。1937年除夕,國民黨當局以鎮壓叛亂的名義,將東北中學包圍繳械,並將代理校長孫恩元撤職,命CC系趙雨時接任校長,引發東北中學展開為期半年的護校鬥爭。其間,半數學生赴武漢投奔東北救亡總會。不滿十七歲的戴臨風也隨同學出走至武昌。因在護校鬥爭中表現積極,戴臨風很快就被介紹加入東北救亡總會。1938年4月,在東北救亡總會支持下,湖北省教育廳不得不撤銷趙雨時的校長職務,改派無黨派的馬廷英任校長,同時宣佈將東北中學改為國立東北中學[1]。
馬廷英出任校長時,聘請高蘭、張佑彥(石光,中共地下黨員)來校任教。因日軍逼近,馬廷英校長率領東北中學南遷,經湖北武昌、湖南桃花坪,於1939年7月抵達四川省威遠縣靜寧寺。東北中學與東北中山中學同駐該寺。這時,高年級學生戴臨風已成為學生會成員。不久,學校秘密成立中共黨支部,在中共黨支部領導下,學生會民主選舉校長,並成立「九月劇團」,請高蘭任藝術指導,戴臨風等同學任演員。九月劇團一次在自貢街頭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時,飾賣藝老人的戴臨風舉鞭痛打飢餓倒地的女兒時,差點被沉浸在劇情中的觀眾憤怒毆打[1]。
為壓制東北中學的抗日宣傳活動,國民黨當局調來化學老師王渙彬,在該校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破壞九月劇團的演出。學生們對此展開鬥爭,使三民主義青年團始終未能在該校公開活動。長沙大火後,九月劇團團長黃德普寫出劇本《火》,諷刺國民黨當局「焦土抗戰」不顧民眾死活。在學校上演後,王渙彬指責演出是「奸黨活動」,黃德普是「漢奸」,王渙彬還聯絡警察準備逮捕黃德普。該校中共黨支部通知黃德普連夜離開學校,並決定解散九月劇團,讓已暴露身份的學生離開學校去成都。尚未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戴臨風也被疏散到成都,在東北救亡總會成都分會從事中共地下工作[1]。
在成都,中共黨組織利用與四川省電台的聯繫,讓戴臨風等人每周在四川省電台廣播一次歌曲,開展抗日宣傳。戴臨風未經候補期便直接被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東北救亡總會成都分會遭國民黨當局破壞後,戴臨風先後赴陝西鳳翔東北竟存中學、咸陽中心小學任教。1942年7月,調往延安陝甘寧邊區藝術幹部學校任教。同年10月,在延安陝甘寧邊區文協工作。1944年,任西北文藝工作團研究室主任。1948年,胡宗南部包圍延安,在延安保衛戰中,戴臨風作為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創作組負責人,奉命來到前線。國民黨方面的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六師向戴臨風所在的壺梯山開炮,戴臨風身邊的同志被一塊炮彈片擊中,戴臨風倖免。隨後戴臨風率領同志們殺敵,因在延安保衛戰中的英勇表現,被陝甘寧邊區政府評大功一次[1]。
1949年,戴臨風調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宣傳部任幹事。1953年,調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宣傳處幹事。1954年,根據中共中央「我們要及時了解基層宣傳工作」的指示,戴臨風主動要求到陝西省渭南縣任縣委副書記兼宣傳部部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戴臨風作為西北慰問團成員,到朝鮮前線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1]。
1959年,反右傾運動開始時,戴臨風正奉調中共中央高級黨校秀才班學習,去黨校報到三日後回中共中央宣傳部轉供給關係時,見部里下發的宣傳處處長秦川的「右傾」材料,隨口發表了不同意見。隨即就被大字報揭發他包庇秦川,和秦川是「父子黨」(因為他長期在秦川的領導下工作),他被叫回中共中央宣傳部機關接受批判。在中共中央宣傳部機關從1959年10月持續至1960年2月的反右傾運動中,重點批判九人,被稱為「九條大鯊魚」,這九人是:秦川(宣傳處處長)、袁靳(機關黨委專職書記,曾任出版處、國際宣傳處副處長)、王康(幹部處副處長)、張軍(宣傳處副處長)、蘇一平(文藝處副處長)、陳夢軒(體育衛生處副處長)、任桂林(文藝處行政十二級的幹事)、馬子明(宣傳處行政十二級的幹事)、戴臨風(宣傳處行政十三級的幹事)。這九人中,秦川、張軍、蘇一平、戴臨風來自西北地區,因而被與彭德懷掛鈎[2]。
反右傾運動後,中共中央宣傳部的28人(包括戴臨風等「九條大鯊魚」)被下放到安徽省來安縣半塔人民公社、雷官人民公社勞動。其中,戴臨風被下放到雷官人民公社,擔任生產大隊支書[2][1]。經過一年的勞動,「九條大鯊魚」事件獲得澄清,戴臨風回到中共中央宣傳部等候分配。當時,北京電視台(今中國中央電視台的前身)於1958年剛成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批示由中共中央宣傳部調一人到北京電視台當領導。於是自1962年起,戴臨風先後任北京電視台新聞部主任、副台長[1]。
戴臨風到任後,經中央批准,創辦了《新聞聯播》欄目。「文革」期間,1967年初,因缺乏電視節目,北京電視台停播一個月,直至1967年2月4日才恢復播出,但每周只播出一次。1973年1月,中央任命任繼勝為北京電視台台長,徐國盛、戴臨風、王楓、孟啟予任副台長,這一班子一直保持到1976年。因任繼勝不熟悉電視台業務,所以從一開始副台長兼新聞部主任戴臨風便實際主管北京電視台業務工作。1973年至1982年,副台長戴臨風一直承擔中央電視台一把手的工作。1982年,戴臨風被免去中央電視台副台長職務,被任命為中央電視台顧問。1985年,從顧問職位離休[1][3]。1987年4月15日,中國廣播電視學會中央電視台分會成立,戴臨風任會長[4]。
1978年5月1日,「北京電視台」更名為「中央電視台」,英文呼號CCTV。當時有領導反對「CCTV」這一英文呼號,認為中國的電視台不應該用外國字,戴臨風據理力爭,確定了這一英文呼號。戴臨風還請人設計了以衛星軌跡為主圖的中央電視台台徽,沿用至今。1979年,戴臨風帶隊到香港採購影片,在中國電視史上第一次引進美國電視劇即《大西洋底來的人》。戴臨風開創了電視台為中外客戶播出商業廣告的業務,反對意見被反映給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胡耀邦表示「他們不播廣告,誰給他們錢做節目?」戴臨風還從國外購買一批動物電視片,開設《動物世界》欄目[1]。
戴臨風對發展中國原創電視連續劇貢獻很大。起初,編劇許歡子將小說《敵營十八年》改編為6集電視連續劇,戴臨風拍板投拍,成為中國內地拍攝的第一部電視連續劇。但該劇播出效果不理想,因當時觀眾還沒接受這種藝術形式,電視機也很不普及[1]。
1979年,導演王扶林自英國考察歸國,提到英國改編的莎士比亞劇集暢銷。戴臨風隨即決定將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改編為電視連續劇。最先要拍的就是位列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首的《紅樓夢》。戴臨風掛名總監製,實際主持了該劇的拍攝工作,他親自組織了拍攝班子,拍板決定了劇本。1987年《紅樓夢》播出後,獲得熱烈歡迎。此後,戴臨風又擔任《三國演義》監製,該劇於1994年播出並大獲成功[1][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