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鼻竇炎(Sinusitis)是描述發生於鼻竇的炎症。常見症狀包含濃厚鼻涕、鼻塞,以及臉部疼痛[1]。其他症狀包含發燒、頭痛、嗅覺減退、喉嚨痛,以及咳嗽[2][3]。咳嗽會於夜間加劇。嚴重副作用較為罕見[3]。臨床上將病程4周以下的鼻竇炎稱作急性鼻竇炎(Acute rhinosinutis,ARS),延續12周以上則稱為慢性鼻竇炎(Chronic rhinosinutis,CRS)[1]。
鼻竇炎 Sinusitis | |
---|---|
又稱 | Sinus infection, rhinosinusitis |
箭頭所示為患病之鼻竇內部因為鼻水蓄積而阻擋了X-光通過,呈現反白;相較之下沒有患病的鼻竇則呈現透明。 | |
症狀 | 濃稠的鼻涕、鼻塞、面部疼痛、發燒[1][2][3] |
類型 | 鼻竇疾病[*]、nose symptom[*]、疾病 |
病因 | 感染(細菌感染、真菌感染)、過敏、空氣污染、鼻子結構的問題[2] |
風險因素 | 哮喘、囊腫性纖維化、免疫缺陷[1] |
診斷方法 | 通常僅需根據症狀。[1] |
鑑別診斷 | 真菌性鼻竇炎、偏頭痛[4] |
預防 | 洗手、不抽煙、免疫接種[2] |
治療 | 鎮痛藥、皮質類固醇、鼻沖洗、抗細菌藥[1][5] |
盛行率 | 每年 10–30% (發達國家)[1][6] |
分類和外部資源 | |
醫學專科 | 耳鼻喉科學 |
ICD-11 | CA01 |
ICD-9-CM | 461、461.9 |
DiseasesDB | 12136 |
MedlinePlus | 000647 |
eMedicine | 232670 |
鼻竇炎可能肇因於感染、過敏、空氣污染,或鼻腔構造問題。最常見的案例為病毒感染[2]。如果症狀持續十天以上未改善,可能就會造成病原菌孳生。哮喘、囊腫性纖維化,及免疫缺失患者可能會有復發鼻竇炎的現象。如果沒有懷疑有其他可能併發症存在,一般來說不需使用X光照影。慢性鼻竇炎則建議以鼻鏡或電腦斷層檢查[1]。
洗手、禁煙,和增加免疫力能預防某些鼻竇炎發生[2]。疼痛症狀則可以使用如萘普生、皮質類固醇等鎮痛藥緩解,鼻沖洗也許能緩解某些症狀[1][5]。急性鼻竇炎一般進行僅積極觀察[1],若症狀持續7-10日,且持續惡化,則可施予抗細菌藥介入[1]。已使用抗細菌藥者,第一線輔佐藥物建議選用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某些慢性病人或許可以藉助執行手術來緩解。[7]。
鼻竇炎為常見的症狀[1]。在歐美,每年約有一至三成的人會發生[1][8]。女性發生率較男性為高[9]。慢性鼻竇炎發生率約為12.5%[10]。美國花費於鼻竇炎治療上的金錢約達110億美金[1]。鼻竇炎的無效治療相當氾濫,包含以抗細菌藥治療病毒性鼻竇炎[1]。
另外部分人會因為嚴重鼻中膈彎曲,導致容易鼻塞、流鼻血,甚至影響鼻竇功能而產生鼻竇炎。[11]
鼻竇炎是常見的病症,美國每年約有二千至三千萬人出現鼻竇炎的症狀[12][13]。約有12.5%的人會受到慢性鼻竇炎的影響[1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