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1935年—1945年間納粹德國的軍事力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德國國防軍(德語:Wehrmacht;直譯:防禦部隊[註 1])通稱納粹德軍,是1935年—1945年納粹德國的武裝部隊,軍種包括陸軍、海軍和空軍,納粹黨黨衛隊的黨衛軍部隊實際上亦隸屬國防軍指揮。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16年1月15日) |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2022年5月22日) |
此條目目前正依照其他維基百科上的內容進行翻譯。 (2017年9月4日) |
一次大戰後德國簽訂了貢比涅停戰協定,德意志帝國陸軍也改名叫做和平軍(Friedensheer)。1919年3月國民議會通過了一項建立一支42萬人的叫做「臨時國防軍」的強大軍隊的決議。各協約國在5月公佈了凡爾賽條約。6月,德國被迫簽訂該條約,並且該條約對德國軍隊的規模進行了嚴格限制:「德國只允許擁有10萬人的軍隊」。其中海軍最多只能有15,000人,艦隊最多只能有6艘戰列艦、6艘巡洋艦、12艘驅逐艦。同時潛艇、戰車和重型火炮被禁止使用,連原有的空軍也被取消。1921年3月23日新的德國國防軍成立。 但在1922年簽署的拉巴洛條約中,明確德國可在蘇聯訓練戰車和空軍;德國的化學武器研究和製造同樣可在蘇聯進行。結果大約300名德國飛行員在利佩茨克的戰鬥機飛行員學校接受了訓練;戰車在喀山的喀馬坦克學校訓練,而毒氣則在薩拉托夫希哈內被開發。
在保羅·馮·興登堡總統於1934年8月2日去世後,希特拉接管了威瑪共和國總統辦公室,並因此成為了軍隊總司令。所有德國武裝部隊的軍官與士兵都必須對希特拉個人宣誓效忠於元首,即希特拉的稱號。到1935年德國公開藐視凡爾賽條約中列出的軍事限制條款,而徵兵制度也在1935年3月16日被重新恢復。
儘管常備軍規模被條約限制在10萬人,但每年都會有與這個數字相同規模的一群新徵召兵接受訓練。 徵兵制度引入了德意志國防軍這個名字,所以不僅1935年3月16日可以被視為它的建立之日,整個德意志國防軍的組織與權力機關都可以被視作納粹的創造,而與它的統帥部的政治立場無關(然而他們全部向希特拉進行了同樣的效忠宣誓)。國防軍的標誌是鐵十字,其在一戰後期,即從1918年3月及4月開始,就被用作空軍與坦克標誌的簡化版本(被稱為「Balkenkreuz」或「橫樑十字」)。1935年10月15日德意志國防軍的存在得到了納粹德國官方的證實和承認。
德國陸軍進一步推動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戰鬥理念,將陸軍(Heer)與空軍 (Luftwaffe)的優勢整合為聯合武裝部隊。結合了如包圍與殲滅戰的傳統戰爭手段,德軍在二戰的第1年完成了許多如閃電般的速戰速決,使得外國新聞工作者為他們所目睹之景象創造出了一個新的名詞「閃電戰」。德國陸軍加入戰爭時僅有小部分完成了機械化改造:整場戰爭中步兵維持着90%的徒步率,而炮兵基本是用馬匹運送。機械化部隊在戰爭開端收到了世界新聞界的大量關注,被認為是入侵波蘭(1939年9月)、挪威與丹麥(1940年4月)、比利時、法國與低地國家(1940年5月)、南斯拉夫與希臘(1941年4月)和德蘇戰爭初期(1941 年6月)勝利的原因。
在希特拉和意大利於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向美國宣戰後,德國與其他軸心國成員發現自己捲入了和幾個主要工業大國的戰爭,而德國仍處在向戰時經濟的轉型中。德國部隊那時戰線延伸過長、補給不足,戰略上與人數上都處於劣勢,加上亞洲盟國大日本帝國又不進攻蘇聯,在1941至1943年的莫斯科、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戰役,北非的突尼斯戰役以及庫爾斯克會戰等一系列決定性戰役中均被擊敗。
德軍奉行基於任務的指揮方式(而非基於命令的指揮方式),旨在給予指揮官以更大的自由來應對事件和利用機會。在公眾輿論中,德軍有時仍然被視為一支高科技軍隊。然而,儘管現代裝備頻繁出現在宣傳中,但卻常常只能以相對小的規模進行使用。這主要是因為德國直到1942到1943年才開始運行戰時經濟。在東線,只有40%到60%的軍隊是機械化,而且由於蘇聯糟糕的天氣與交通狀況,輜重列車經常依賴馬拉拖車,由於同樣的原因許多士兵靠步行或騎自行車行軍(即所謂的自行車步兵)。
一些歷史學家如英國作家、前報紙編輯馬克斯·哈斯廷斯認為「:以人比人,德軍無疑是二戰中最好的戰鬥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雜記闡述》一書中,安東尼·埃文斯寫道:「德國士兵非常專業、訓練有素、進攻兇悍且防守頑強。他們極富適應力,尤其在戰爭後期裝備短缺的時候」。然而他們的正直被其戰爭罪行抹黑,尤其是在東線犯下的那些罪行。在1941年的莫斯科、北非與斯大林格勒戰役前,德軍戰線過長、戰略上居於劣勢,從1942到1943年起,則是在持續撤退。其他軸心國成員,尤其是匈牙利與羅馬尼亞,和來自其他國家的志願軍團與德軍一同戰鬥。
二戰中效力於德國陸軍的志願兵包括了德裔人(沒有出生在德國本土,但民族上屬於德意志的人)、荷蘭人、比利時人、挪威人、瑞典人、芬蘭人、捷克人、匈牙利人以及來自波羅的海諸國和巴爾幹地區的人。俄國移民以及蘇聯的變節者組成俄國解放軍。來自蘇聯的非俄國人組成了東方軍團(Ostlegionen)。這些部隊都受恩斯特·奧古斯特三世的指揮,佔約 5% 的德國國防軍陸軍總司令部下屬部隊。
由赫爾曼·戈林指揮的德國空軍,是德國在戰爭初期的閃電戰(波蘭戰役、1940年法國戰役和1941年巴巴羅薩行動)中取勝的關鍵。德國空軍的主要兵力集中在戰鬥機和戰術轟炸機,例如梅塞施密特Bf-109戰鬥機和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 飛機與地面部隊的配合十分緊密。數量巨大的戰鬥機可以保障空中優勢,而空軍轟炸機會集中攻擊敵人的指揮聯絡系統,補給線,倉庫和前線支援設施。這令他們迅速贏得了戰無不勝的美譽。敵人和敵國人民對此深感恐懼。當德國空軍飛機到來時,他們都迅速逃跑。這導致了敵後陣線的疑慮和混亂,空軍與閃電裝甲師的配合的戰無不勝,這使得閃電戰更加卓有成效。 但後來隨着戰爭的繼續進行,敵人的飛機產量越來越高,質量不斷提升。
空軍在蘇聯及諾曼底的前線的地面作戰中投放了不少部隊。在1940年,空降獵兵(傘兵部隊)佔領了比利時的重要據點埃本-埃美爾要塞,並參與了入侵挪威行動的空中運輸任務,空軍的大型空投任務直至空軍於克里特島戰役中遭受重大損失後才停止。如同精銳步兵一樣,德國第1空降獵兵兵團參與二戰中的多項戰鬥,其中包括慘烈的卡西諾戰役、突尼斯戰役以及東線的多場關鍵戰事。除此以外空軍也組建了一個空降裝甲部隊,第1空降裝甲師團,其主要參與西西里島戰役以及盟軍在入侵意大利中的登陸作戰雪崩行動。
除了精銳的空降部隊以外,空軍也組建了野戰師團,這些師團都由空軍人員所組成。但由於缺乏足夠軍官以及不願承擔步兵的任務,士氣十分低落。在赫爾曼·戈林的指示下,他們的行動局限於較安定地區的防禦任務,以騰出部隊供前線作戰。空軍的防空部隊也動用了數以千計的少年軍人參戰。
德國國防軍海軍在二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為德國、英國和後來的蘇聯爭奪大西洋的運輸航線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大西洋海戰中,最初戰績十分突出的德國潛艇部隊,後來由於盟軍的技術創新諸如如聲納、雷達等以及密碼被破解導致最終戰敗。而在1935年以前因為國際條約的限制,德國海軍大型水面艦艇數量十分地少。袖珍戰列艦施佩伯爵將軍號以及舍爾將軍號只是在戰爭早期襲擊運輸船的任務中顯得十分重要。而在二戰中德國海軍只下水過1艘航空母艦齊柏林伯爵號,但其並未參加過戰鬥。隨着俾斯麥號戰列艦在1941年沉沒,加上德國海軍剩餘艦艇面臨盟軍的空中威脅,所有艦船被命令返回德國港口,形成存在艦隊,同時在1940年佔領的挪威峽灣截獲從美國駛向蘇聯的貨船。在巴倫支海戰後,卡爾·鄧尼茨元帥被任命為海軍元帥,下令德國停止了所有大型艦船的建造,轉而傾向於大量建造U型潛艇。
二次大戰期間,德國國防軍是德意志帝國武裝部隊的指揮機構,並策劃了各項軍事行動。1941年以後德國國防軍陸軍總司令部(OKH)成為了德國國防軍東線戰場事實上的高級指揮機構,指揮除武裝親衛隊外的所有部隊的戰鬥行動及戰術。而德國國防軍最高統帥部則負責西線的軍事行動。
而地中海戰役及北非戰役在部分時間是和意大利皇家陸軍、意大利皇家海軍聯合作戰,可被視為另一戰區。
德意志海軍在北大西洋及中大西洋的行動因應其行動範圍及遠離其他戰場亦被視為另一戰區。
東線德國國防軍的主要戰役包括:
不過希特拉要求國防軍要在其他戰場上作戰,有時更要同時於3個戰區作戰,造成資源被攤分得不足,1944年起這樣更令到要防禦德國本土已變得不可能。
在1935年至1945年間在德意志國防軍服役軍人總數接近1,820萬人。這個數字由歷史學家Rüdiger Overmans提出,反映了曾服役於德意志國防軍的人員總數,並非在其他任何時刻德意志國防軍的軍事力量人數。
二戰中,德軍共有超過600萬名士兵受傷、1,100萬人成為戰俘。其中以德軍身份作戰的德國人和其他國籍人士就有大約553.3萬人陣亡、因傷去世、受俘期間就去世或失蹤。其中也包括了215,000名在德佔期間被德軍徵召的蘇聯平民[1]。
根據歷史學者法蘭克·拜斯的說法:
德國國防軍的傷亡人數從1943年1月第6軍團在史達林格勒戰敗後便急遽上升,大約有18萬名士兵在1個月的時間內陣亡。德國國防軍在二戰裏共530萬的傷亡數字中,有超過80%的傷亡數字是發生於戰爭的最後兩年中。這些損失中大約有75%是在德蘇戰爭(270萬人)以及在1945年1月至2月的戰爭最後階段中(120萬人)造成的[2]。
傑夫利·赫爾夫寫到:
德軍在西部戰線的陣亡數字從1941年到1943年都沒有超過其他所有戰線總和的3%,然而同樣的數據卻在1944年躍升至14%。即使是在諾曼第登陸後的數個月裏,德軍總體傷亡數字中仍有大約68.5%是在東線戰場上造成的,主要原因是蘇聯紅軍的快速推進重創了不斷後撤的德國國防軍[3]。
一些國防軍成員確實從集中營和納粹大屠殺中拯救了不少猶太人和非猶太人。例如Anton Schmid中士幫助了大約250名猶太男女兒童逃出了維爾紐斯隔都集中營,並且提供給他們偽造的證件護照使他們可以逃出生天,但之後他也因此被他的長官判處死刑。當時是普熱梅希爾集中營後備軍官的Albert Battel阻止了黨衛軍處決隊進入這個集中營。之後他放走了約100名猶太人和他們的家人並且將他們安排在自己保護下的一個軍事基地的兵營中。在華沙的威爾姆·歐森菲德上尉在佔領區幫助解救並藏匿了多名波蘭人,其中包括一些猶太人。比較著名的被救者包括猶太裔波蘭作曲家瓦迪斯瓦夫·斯皮爾曼。歐森菲德上尉將他藏在城市的廢墟中,提供給他食物和水源並且拒絕向納粹揭發他。諷刺的是,歐森菲德上尉最終卻死在了蘇聯的戰俘營中;然而這不能否定德國國防軍參與了許多納粹暴行的事實。
於1945年5月8日國防軍無條件投降後,部分國防軍部隊仍或獨立地,或在盟軍司令部指揮下,作為警察部隊保持活躍[4],1945年8月末這些部隊都被解散了。
在1945年9月20號盟軍控制下的議會發佈的第2項聲明:「所有在德國境內的武裝力量,包含SS、SA、SD和蓋世太保,以上所有的組織、成員跟機構,包含所有幹部、軍官隊、後備隊、軍事學院和退伍老兵組織,必須完全的依照盟軍所頒佈的處理方法解散」,在9月20號之後盟軍開始下令進行解散德軍的計劃。
1年之後的1946年8月20號,盟軍議會聲明,其「德國國防軍」正式被解散[5]。
德軍於二戰期間犯下無數戰爭罪行。雖然主流意見普遍認為侵犯人權情況最嚴重的部隊為納粹黨直轄的黨衛隊,但國防軍所犯下的戰爭罪行仍罄竹難書。特別是在1939年期間入侵波蘭以及入侵蘇聯的戰爭中,陸軍最高指揮弗朗茲·哈爾德命令因游擊隊的襲擊,德國軍隊要實行「集體武力措施」來屠殺整個村莊。數十萬甚至數百萬蘇聯平民因德軍徵收糧食和飼料所造成的食物短缺中飢餓而死。根據托馬斯KUHNE,「在蘇聯的德軍反游擊戰期間估計有30萬至50萬人死亡」。從偷聽截獲的德軍將領的談話中,英國官員意識到,德國軍隊確實有參與大規模屠殺猶太人等各種暴行,並犯有戰爭罪行。
儘管在德軍戰俘營中的西方戰俘,受到滿足一般國際法規定的人道需求的待遇;但來自波蘭和蘇聯的戰俘卻往往在更惡劣的條件下關押。在1941年巴巴羅薩行動開始的春天和夏天之間,320萬名蘇聯戰俘中的280萬人死於德國戰俘營。
另外在克里特島戰役後,隸屬德國國防軍空軍的空降獵兵部隊曾在希臘克里特島的孔多馬里村屠殺了至少23名村民,史稱孔多馬里村屠殺,屠殺孔多馬里村後的第二天,空降獵兵又在指揮官司徒登的命令下屠殺並毀滅了坎達諾斯村,而據估計有大約180人死於毀滅坎達諾斯村的行動中,受害者包括婦女及兒童;此外在1943至1945年期間,德國第1空降獵兵師的成員在意大利犯下了皮耶特蘭謝里村屠殺等一系列的戰爭罪行。
在二戰結束後的紐倫堡審判中,發現盡管德國國防軍原本並非一個犯罪組織,但德國國防軍毫無疑問地在戰爭期間犯下多項罪行,因此德國國防軍可視為納粹罪行的主要戰犯之一。德軍像威廉·凱特爾和阿爾弗雷德·約德爾的幾個高階成員因參與戰爭罪行而被定罪。在70年末和80年代的德國歷史學家認為,德軍曾參加過戰爭暴行,特別是在東線。在20世紀90年代,公眾對於在德國展覽戰爭罪問題的影響有許多爭議和辯論。近來,部分人士質疑紐倫堡審判。以色列歷史學家、國防軍的權威專家奧馬爾·巴托夫,在2003年寫道,國防軍是非自願進行種族滅絕的,而且國防軍所犯下的罪行是不真實的,國防軍是一個非政治性,專業的戰鬥力量,只有幾個壞蘋果。巴托夫認為,德國國防軍遠不是清白無辜的,他表示德國國防軍確實是一個犯罪組織;類似地,英國歷史學家、德軍權威專家理查德·埃文斯也指出德國國防軍是種族滅絕的組織。英國歷史學家伊恩·克肖的結論是,德軍的職責是確保雅利安統治者的生存空間(「雅利安優等民族」)滿足希特拉的要求,他寫到:納粹的目標不只是大屠殺,他們還有一個目標是消滅存在於歐洲中部和東部的斯拉夫人,並創造屬於一個雅利安人的生活空間;而巴托夫得到的有關東綫德軍的資料表示,在巴巴羅薩行動中位於東部前綫的德國軍隊有大約300萬人,其中多數是將軍和普通士兵,而這些官兵中,只有少數人是納粹成員。他們的任務是幫助消滅斯拉夫被俘士兵和平民(與猶太人),但這些行為有時也是出於個人冷血的蓄意謀殺。德國士兵的信件和回憶錄揭示其可怕的推想:斯拉夫人是來自亞洲的布爾什維克部落,他們是低等但具有威脅的種族。
除了屠殺外,德國國防軍亦曾在戰時建立軍妓院,當中絕大部份慰安婦均為強徵民女、逼良為娼而得來;另外納粹德國空軍跟集中營有一定的關係,他們曾向多所集中營派遣衛兵,包括空軍在內的德國國防軍部隊也經常剝削集中營奴工以生產軍需物品。詳情可見納粹德國空軍集中營衛兵一文。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