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同治元年(1862年)殿試第二甲第十二名,賜進士出身,時年三十五歲。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1867年出督山東學政,尋調山西(與於建章對調)。1868年因父喪解職,守喪後重新上任舊職。歷升翰林院侍講(同治十年,1874年8月)、南書房行走(同治十三年,1874年9月)侍讀、侍講學士等。光緒元年(1875),任順天鄉試同考官,12月,任日講起居注官,光緒二年,任國子監祭酒,光緒七年(1881),任詹事府少詹事,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光緒八年,任詹事府詹事,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署戶部左侍郎,兼管三庫事務,任稽察科事內閣學士,經筵講官,光緒九年(1884),任直隸省舉人複試閱卷大臣,殿試讀卷官,朝考閱卷大臣,授工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任武闈會試正考官,慈禧太后50壽慶,賞賜張家驤「砥德礪才」牌匾,並賜紫禁城騎馬,終官吏部右侍郎。
世居於寧波西門板橋,後稱郎官第,始祖張洪順,萬曆年間由慈遷居鄞之月湖,三叔張岳年1852年舉人,先後任刑部主事、刑部員外郎,軍機處軍機章京,榆林知府,延榆綏道,安徽按察使,甘肅布政使,終官陝西布政使。
張家驤為參與討論立嗣 (光緒帝)的二十八位大臣之一。張家驤曾為二帝師,初入翰林院時為同治帝的弘德殿行走。同治13年,任南書房行走,同治帝十九歲病逝,當時光緒帝才五歲,張就成了光緒帝的師傅(毓慶宮行走),與翁同龢,孫家鼐(北京大學首任校長)等大臣同為光緒帝老師,曾跟隨光緒帝長達九年,是影響光緒帝戊戌變法思想的人物之一。
張家驤也是「清末四大疑案」之一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案件的關鍵人物之一。此案在當時轟動一時,案件複雜,經縣、府、省三級六審,仍不得決斷。張聯合當時的知名人士翁同龢、夏同善、林拱樞 (林則徐子)等,請求此案進京覆審,得批准,最終為此案平反昭雪。
父親張善元,祖父張積梓,曾祖父張光瑾。張家驤行二,兄張家駿,弟張家騏,張家介(早卒),張家馯(季良,1900年歲貢),妹四人,分別適周貽浚、劉鵾、林源震、董世滋。有五子,張有翊(早卒),張有培(舉人),張有埰,江蘇通州知州,張有埏,張有垣。至少二女:張新有(女),張慶有(女)。其家族輩份為:洪應文,承嘉光,積善家,有餘慶,坤厚載,乾健行,貞元會,世永昌。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