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張士貴(586年—657年7月19日),本名忽峍,字武安虢州盧氏人(今河南省盧氏縣),唐代名將。臂力過人,善騎射。《冊府元龜》載他「膂力過人,彎弓一百五十斤,左右騎射,矢不虛發。」

Thumb
貼金彩繪武官俑,張士貴墓出土。

生平

曾祖張儁任北魏銀青光祿大夫、橫野將軍。祖父張和任北齊開府車騎將軍。父張國仕隋朝歷任陝縣主簿,硤州錄事參軍,歷陽縣令,後以軍功授大都督,定居虢州盧氏縣。

隋朝大業末年,張士貴是農民起義軍首領之一,自稱大總管、懷義公,人稱「忽峍賊」。李淵招降張士貴,授右光祿大夫,受相國府司馬劉文靜節度,大敗偽熊州(今河南省宜陽縣)刺史鄭仲達義寧二年(618年),作為唐王世子左元帥李建成的副手,為第一軍總管先鋒,向東征討。後召回京城,拜為通州刺史(今四川達縣)。

武德元年(618年)五月,薛舉入侵涇州,秦王李世民為西討元帥,張士貴以先登之功,賞賜奴婢八十人,絹彩千餘段,金一百三十挺,授上柱國。後負責運糧草至澠池時,大破王世充屬下將領郭士衡的偷襲。

武德二年(619年),奉命剿滅土匪蘇徑,進擊陸渾,授馬軍總管,經略熊州(今河南宜陽),抵禦王世充。賜爵為新野縣開國公

劉武周突厥聯軍攻破榆次介州,進圍太原。齊王李元吉棄城而逃,關中震動。唐高祖詔秦王李世民督兵進討,駐軍柏壁。命張士貴攻打虞州(今山西運城東北安邑鎮)的何小董。武德三年(620年)4月,在雀鼠谷之戰洺州之戰中,唐軍大破宋金剛、劉武周。

7月,李世民率軍繼續征討洛陽王世充,張士貴負責督運糧草。以功特派遣殷開山杜如晦帶金銀四百餘挺賞賜張士貴等諸將。平定洛陽後,累計戰功,授虢州刺史。隨後繼續參與討伐劉黑闥徐圓朗,成為李世民秦王府的右庫真、驃騎將軍。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玄武門之變時張士貴也參與其中,李世民成為太子後,任太子內率。與劉師立募兵萬餘,拜為右驍衛將軍。之後鎮守玄武門,不久轉為右屯衛將軍

貞觀六年(632年)8月,除右武候將軍,貞觀七年(633年),拜龔州道行軍總管,征討桂州東西王洞獠民叛亂,破反獠而還,唐太宗聽聞其冒矢石先登,慰勞張士貴道:「嘗聞以忠報國者不顧身,於公見之。」授右屯衛大將軍,改封虢國公,檢校桂州都督。貞觀十五年(641年)隨唐太宗去洛陽宮。薛延陀入侵邊境,張士貴奉命鎮守慶州(甘肅省慶陽市),後任檢校夏州都督。

貞觀十八年(644年),唐太宗詔令調集糧草,招募軍士,準備東征高句麗,龍門人薛仁貴投入張士貴麾下。十九年(645年)三月,張士貴跟隨唐太宗征討高句麗,隸屬李世勣麾下為行軍總管、洺州刺史,十月還師,以功拜冠軍大將軍、行左屯衛將軍,並擔任殿後,至并州時再次升為右屯衛大將軍,授茂州都督

唐太宗征討高句麗時,下令劍南諸獠造船運兵糧,雅、邛、眉三州山獠因不堪其擾,相率叛亂,唐太宗下詔發隴右、峽兵二萬,以茂州都督張士貴為雅州道行軍總管,與右衛將軍梁建方平之。事平,拜金紫光祿大夫、揚州都督府長史。

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召拜左領軍大將軍。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張士貴以年老目疾致仕,授鎮軍大將軍。顯慶二年六月三日(657年7月19日),以風濕病加重不治去世於河南縣(屬於東都洛陽)顯義坊府第,年七十二歲,追贈荊州都督,諡號襄,陪葬昭陵。嗣子右屯衛郎將張仁政。上官儀親自為其撰寫墓志銘。[1]

Remove ads

被民間傳說扭曲

在關於薛仁貴的許多民間小說中,張士貴被描寫為陷害薛仁貴的奸臣,並非事實。其女婿何宗憲冒領薛仁貴功勞也沒有任何證據。在其墓誌銘中只有「以遣去官」一句帶過,墓誌記載以遣去官是在幽州都督任上,而按照墓志銘記載這時太宗還沒有親征遼地,也就不會有其女婿在征遼中貪功的事件發生。

張士貴墓志銘

張士貴墓志銘並蓋,唐高宗顯慶二年十一月十八日(657年12月18日)葬。1972年1月出土於陝西醴泉縣煙霞鄉馬寨村西南約300米處張士貴墓中。志蓋厚15.1厘米,底邊長98.2厘米,蓋面篆書「大唐故輔國大將軍荊州都督虢國公張公墓志銘」。志石邊長98.2厘米,厚15.1厘米,上官儀撰文,張玄靚正書,共55行,滿行57字,志蓋已殘。同墓還出土有其妻子虢國夫人岐氏墓志銘蓋,志石已失。蓋厚9厘米,底邊長45.6厘米,蓋面篆書「大唐故虢國夫人岐氏墓志銘」。四殺飾四神。

大唐故輔國大將軍荊州都督虢國公張公墓志銘並序
  公諱士貴,字武安,弘農盧氏人也。原夫玄珠洞鑒,希夷之道彌光;赤松輕舉,神仙之風逾邈。華陽時秀,副車開渭渚之辭;京兆人英,亡篋劭汾陰之敏。落印以旌其德,傳鈎以啟其祥。十腰銀艾之榮,七珥貂蟬之貴。芬芳終古,草露霑而方葰;寂寥長邁,舟壑移而未泄。曾祖儁,後魏銀青光祿大夫、橫野將軍。大父和,齊開府、車騎將軍。並雄武環傑,義略沉果。由拘表藝,橫草擅功,守重縈帶之奇,師仰投醪之惠。顯考國,起家陝縣主薄,後歷硤州錄事、參軍、歷陽令,尋以軍功授大都督。幹蠱有聲,鄉塾推敬。龍翰之姿,在尺木而將矯;驥足之徑,居百里而未申。公納陰陸之金精,應文昌之寶緯。含百鍊而凝質,絕千里而馳光;揭日月而傍照,懷風雲而上聳。立言無玷,樹德務滋,逸氣掩於關中,神契通於圯上。揚名基孝,載深五起之規;約身由禮,克懋十倫之躅。熊掌之義,早殉於髻年;馬革之誠,夙彰於廿歲。加以屈壯夫之節,尤緝睢渙之文;略非聖之書,方礪昆吾之寶。屬炎精淪昧,習坎橫流。火炎玉石之墟,龍戰玄黃之野。公游道日廣,締交無沫,率閭左而完聚,候霸上之禎祥。乃於枌閈之間,崤陵之地,因稱大總管,懷義公。於是繦負波屬,接淅雲歸。於時王充竊號晉京,李密稱師鞏洛,聞公威武,將恃為援,俱展情素,形乎折簡。公誚其窮井之微,鄙其契瓶之懦,枕威蓄銳,深拒固閒。皇家發跡參墟,肇基霸業,謳歌允集,征怨在期,將指黃圖,行臨絳水。公乃遣使輸款,高祖深相嘉嘆,拜右光祿大夫,錫齎優洽;並降璽書,俾定河南之境。公英謀雅筭,喻伏波之轉規;決勝推鋒,體常山之結陣。肅清崤澠,系賴攸歸。因統所部,鎮於陝服,受相府司馬劉文靜節度。每陳東略之計,益見嗟賞。遂進下同軌,以置函州。又進擊偽熊州刺史鄭仲達,大敗之,所在城聚,相繼投款。高祖稱善,齎繒綵千有餘段,名馬五匹,並金裝鞍勒百副。義寧二年,隱太子之東討也,以公材光晉用,譽重漢飛,戰有必勝之資,威有憚鄰之銳,授第一軍總管,先鋒徇地。靈崑平樂,開月壘而投壹;春路秋方,耀星旗而舉扇。王充選其毅卒,折衄於前;李密簡其勁騎,逋亡於後。軍容之盛,咸所宗挹。頻齎金帛,不可勝言。尋被召入京奉見,思貸綢繆,而備申誠款,載隆賞冊,乃拜通州刺史。鳴謙自牧,坐樹辭功。福潤佇才,班條授職。薛舉狼據北地,太宗親總元戎,公先登之勛,有超恆准,賜奴婢八十口、絹彩千餘段、金一百卅挺。方欲克定三川,敕還陝郛轉漕。飛芻所寄,允茲簡在,授上柱國。啟八難以佐漢,開十冊以平袁。升蔡賜之隆班,踐昭陽之顯極。武德元年,轉運糧侍,至於澠池,王充將郭士衡等潛兵面至,公掩擊大破之。二年,有賊蘇經寇掠陝州之界,州將瀕戰不利。高祖聞之曰:「此賊非猛士無以殄滅」,命公討焉。公智盡三官之端,威下九天之上。顧眄之頃,噍類靡遺。高祖又降書褒美。尋進擊陸渾,授馬軍總管,經略熊州之地,至黃澤,遇王充統領馬步五萬,將逼熊州。雖眾寡不侔,主客異勢。牙璋狎至,羽檄交馳;三令五申,風驅雨邁。飲淇之眾,反接轅門;倒戈之旅,泥首請命。而茅賊疇庸,抑惟恆序,賜爵新野縣開國公,雜彩上駟並金鞍寶勒,敕曰:「卿宜自乘之」。丹石之心,上通宸照,青驪之貺,遠逯軍功。何小董據有虞州,兵鋒甚勁。太宗董大軍於百壁,將自圖之,命公前擊。算無遺策,戰取先鳴,賊乃合其餘燼,嬰城自保,劉武周遣其驍將宋金剛等同聲相援。金剛先有將卒,屯據翼城,與大軍相拒,及是而遁,公從太宗並平之。廣武之師,屢摧元惡;昆陽之陣,亟殄凶渠。既而朝於京師,命賞有逾常典。會朝廷將圖嵩洛,敕公先督軍儲。太宗親總戎麾,龔行吊伐。公投蓋先登,揮戈橫厲;屠城斬邑,涉血流腸。對武安而瓦落,俯秦坑而遑沸。竇建德鳴鐎汜水之東,王行本警柝武牢之上,於是料敵制變,箕張翼舒;魯旗靡而俱奔,紀鄣登而咸縋。太宗特遣殷開山、杜如晦齎金銀四百挺以賜之。乃以所賜分之麾下。子罕之寶,終秘於靈台;王孫之珍,豈留於廣廡。及東都底定,舍爵勞勤,錄其先後戰功,以為眾軍之最,除虢州刺史。露華巘於吏萌,游縟綿於仁里。一紙賢於從事,二天絕於故人。少選敕令入朝,宴賜華腆。劉黑闥稱兵洺水,挺禍亂常。太宗折棰長驅,指期刷蕩。後黑闥將數萬眾,密邇軍幕,公率其勁勇,截其要津。飛鏑星流,委甲鱗下。大憝既滅,懋賞斯及。復令公領兵與英公等安輯山東。徐圓朗以兗州舉兵,公從淮安王便道擊敗。太宗征公於曹州奉見,深用嘉止。太宗居帝子之尊,極天人之望,府僚之選,允歸時傑。以公素啗威名,授秦王府右庫真驃騎將軍。太宗儀天作貳,麗正升儲,風邸舊僚,咸棲鶴禁,除為太子內率。憬彼獯戎,侵軼關輔,騎屯鎬派,塵擁渭濱。太宗遣公與將軍劉思立占募將士,曾未浹旬,歸公者萬有餘計。有頃,拜右驍衛將軍。九重清切,千廬嚴秘,典司周衛,寔寄勛賢。貞觀元年,詔公於玄武門長上,統率屯兵。俄轉右屯衛將軍,還委北軍之任。六年,除右武侯將軍。緹騎啟行,鳶旌式道。威而有裕,儼以能溫。桂府東西王洞,歷政不賓,及在茲年,載侵邊圉,敕公為(燕+鳥)州道行軍總管。金鄰之壤,封豨咸誅,石林之地,長蛇盡戳。無何,獠又翻動,圍龔、(燕+鳥)二州,敕公使持節龔州道行軍總管,途次衡陽,夷獠逋竄。乃授右屯衛大將軍,改封虢國公,檢校桂州都督,龔州道行軍總管如故。懸旌五嶺,立功百越。絲言薦及,豐澤仍加。其年,被召還京,依舊右屯衛大將軍、北門上下。十二年冬,駕幸望雲,校獵次於武功皇帝龍潛之所,令作武功之詠。凌雲散札,與佳氣而氤氳;湧泉飛藻,共白水而澄映。上覽之稱重焉。十五年,從幸洛陽,會薛延陀犯塞,奉敕於慶州鎮守,後檢校夏州都督。十六年四月追還,領屯兵如故。十一月,授蘭州都督,又遷幽州都督。十八年,以遣去官。泊朱蒙之緒,玄夷之孽,背誕丸都,梟鏡遼海。王師底伐,屬想人雄,敕還遼東道行軍總管,授金紫光祿大夫、洛州刺史。十九年,率師渡遼,破玄菟等數城大陣,勛賞居多,拜冠軍大將軍,行左屯衛將軍。鸞駕凱旋之日,令公後殿,至并州,轉右屯衛大將軍,仍領屯騎。超海之力,氣蓋三軍。橫野之功,膽雄百戰。綏遏之任,僉諧攸屬,授茂州都督。雅、邛等州山獠為亂,以為雅州道行軍總管。軍鋒所屆,膏原如莽;門驂晨溺,野磷宵飛。石紐塵坡,五丁之道斯順;玉輪霧廓,二星之路載清。事平,拜金紫光祿大夫、揚州都督府長史。千圻奧壤,一方都會。引朝夕之洪派,疏桐柏之長瀾。思涌觀濤,歌興伐枳。市獄晏而無擾,水火賤而盈儲。吏金斯慎,丞魚靡入,棼絲載理,夙著萌謠,交戟惟材,方勞帝念。永徽二年,召拜左領軍大將軍。四年,累表陳誠,辭以目疾,因許優閒,尤加縟禮,授鎮軍大將軍,封如故,祿賜防閣等,一同京官職事。六年,加以風疾。顯慶二年,從駕東巡於洛,中使名醫,旬月累至。而田豫鳴鐘,庶優遊於杖國;史慈嗟劍,遽冥漠於高泉。以六月三日終於河南縣之顯義里第,春秋七十有二。帝造深於壽器,鼓鼙之恨無追;朋情結於生芻,李桃之悲何已。贈輔國大將軍,使持節都督荊、硤、岳、郎等四州諸軍事,荊州刺史;賻絹布七百段,米栗七百石;陪葬昭陵;賜東園秘器,並給鼓吹往還;仍令京官四品、五品內一人攝鴻臚卿監護。易名考行,諡曰襄公。禮也,粵以其年歲次丁巳十一月乙酉朔十八日壬寅葬於昭陵。谷林之下,寒霰集於原阡;橋嶺之前,淒吹憤於滕室。惟公氣掩萬人,夙表鷹揚之勢;譽馳三輔,先標鴻漸之姿。舉燭齊明,拂鍾比銳。門光揖客,家盛文朋。被忠信之介冑,涵仁義之粉澤;擅兵機之三術,殫武略之五材。射隼開弦,飛聲於相圃;雕龍撫翰,激韻於漢台。外總班條,入司懸(左盾右犬)。全德具美,罕倫當世。幅巾在飾,臨玉樹於長筵;雕戈靡駐,墜壁輝於悲谷。嗣子右屯衛郎將仁政等,禮絕趨庭,哀深望岵。銜索易朽,負米何追。懼孤竹頹隴,自滅成樓之氣;拱柏摧薪,誰分夏屋之兆。故勒茲玄礎,永劭徽塵。其銘曰:
軒丘構緒,開地分枝。通侯比躅,英袞連規。龍光照輝,鼠珥參差。長發垂祉,世濟標奇(其一)。
曰祖惟考,毓德果行。武庫森沉,文河鏡淨。蒙劍留說,單琴宣政。鳳穴開靈,芝庭行慶(其二)。
於鑠志士,矯然秀出。基忠履孝,含文抱質。度埒黃陂,愛均趙日。昔逢世故,退潛名實(其三)。
黃星發貺,玄石表圖。龍飛天極,鳳翥雲衢。爰茲燭水,投謁汾隅。荐臻玄澤,亟奉明謨(其四)。
十守惟平,四證以肅。綠林遽剪,黑山旋覆。聲馳智勇,效光神速。行絕雲霓,方騫陵陸(其五)。
剖符命駕,細柳開營。紫騮激響,朱鷺凝清。嬉遊東第,馳望西城。舉盂陶賞,寫翰綠情(其六)。
投紱素里,揮金卒歲。握槧懷鉛,紉蘭扈薛。奄謝東嶽,長歸北帝。石陣空留,銅銘永瘞(其七)。
陽陵甫窀,廬山墓田。行楸孕月,雙表籠煙。警茄流喝,回旆聯翩。圖徽雲閣,千祀方傳(其八)。
太子中舍人弘文館學士上官儀制文
梓州鹽亭縣尉張玄靚書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延伸閱讀

[]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舊唐書/卷83》,出自劉昫舊唐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唐書·卷092》,出自《新唐書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