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烈·仙納曼(英語:Fred Zinnemann,1907年4月29日—1997年3月14日)是一位奧地利裔美國電影導演,兩次獲得學院獎最佳影片獎、兩次獲得導演獎,一次獲得紀錄短片獎及6次提名,3次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及4次提名,兩次獲得金球獎最佳導演獎及5次提名[1]。先後有多達19位演員因出演他執導的電影而獲得學院獎提名並部分獲獎,其中包括:法蘭·仙納杜拉、保羅·史考菲、加利·谷巴、雲妮莎·烈姬芙、柯德莉·夏萍、珍·芳達、馬克西米連·謝爾、羅拔·蕭、傑森·羅巴茲等。
個人經歷
佛烈·仙納曼於1907年4月29日出生於維也納,他的母親叫安娜(Anna),父親奧斯卡·仙納曼(Oskar Zinnemann)是一位醫生[2],一家都是猶太人。出生在音樂之都的他原本希望可以成為一位音樂家,但之後所學的卻是法律。在維也納大學就讀期間,他開始對電影產生了深厚的興趣並最終成為了一位攝影師。之後他在德國與其他幾位電影行業的新手如比利·懷特和羅拔·西奧德梅克合作拍攝了電影《星期天的人們》,該片於1929年上映,之後便去了美國學習電影的拍攝。
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1930年的經典戰爭片《西線無戰事》中擔任臨時演員,不過之後劇組並沒有用上他。1934年12月,在墨西哥完成了自己導演的首部電影「redes」的佛烈再次來到荷里活,並與幾位在之前電影拍攝過程中合作過的同事一起在荷里活北部一條大道上的公寓大樓中居住並建立了工作室[3],開始導演、製作一些短片並獲得了成功。直到1942年,他才得以執導了兩部長片電影,分別是《戴手套的小殺手》和《夜之眼》 ,均為小成本的B級片。
1944年,佛烈執導了由男演員斯賓塞·屈塞主演的電影《第七個十字路口》(又譯《還我自由》),該片根據安娜·西格斯的同名小說改編,並且完全是在美高梅公司的外景場地拍攝。這部影片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是佛烈的成名作。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佛烈得知自己的雙親都在納粹主導的猶太人大屠殺中遇難[4]。並且他的工作室也持續相當長時間沒能接到合適的工作,導致他不得不接受執導像《小小金先生》和《小財神》這樣自己毫無興趣的電影[5]。不過他的下一部作品《亂世孤雛》則為其事業帶來了轉機,該片贏得了第21屆學院獎的一項編劇獎,確立了佛烈在荷里活的地位。影片講述的是一對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倖存者和他的母親在二戰結束後的歐洲努力尋找對方的故事,並且正是在飽受戰火摧殘的德國進行拍攝。該片也是蒙哥馬利·克利夫特的銀幕處女作,他為此獲得了一座男主角獎提名。他的下一部作品則是同年上映的黑色電影《海角之魂》,雖然該片沒有得到任何獎項的肯定,但佛烈表示這是他執導的第一部「清楚地知道想要怎麼拍」的電影[5]。
佛烈在1950年的電影《男兒本色》中啟用了新人馬龍·白蘭度來扮演男主角,一位在戰爭中下肢截癱的退伍軍人,這部電影中的許多鏡頭都是在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家醫院中拍攝完成的,許多病人都充當了臨時演員。雖然上映後並不賣座,不過這部影片還是得到了評論界的好評[6][7]。佛烈的下一部電影則是1951年上映的《特里薩》,該片由意大利女演員皮耶爾·安傑利主演,獲得了第24屆學院獎原創故事獎提名和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提名,皮耶爾也獲得了第6屆金球獎最有前途女新人獎[8]。
1952年的《正午》(又譯《日正當中》/《龍城殲霸戰》)應該是佛烈執導的所有電影中最著名的一部,是國家影片登記部於1989年首批收入典藏保護的25部美國電影之一[9],講述了由加里·庫柏扮演的一位小鎮警長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隻身對抗多名匪徒的故事。影片獲第25屆學院獎男主角、剪接、原創配樂(正劇/喜劇類)、原創歌曲4項大獎,另有最佳影片、導演、編劇3項提名[10]。1998年美國影藝協會(英語:American film institute,簡稱AFI)評選AFI百年電影史百大經典電影,本片名列第33位[11];2001年再評選AFI百年電影史百大驚慄電影,本片名列第20位[12];2003年評選AFI百年電影史百大銀幕英雄與惡魔,加里·庫柏扮演的男主角威爾·凱恩(英語:Will Kane)警長在英雄榜上名列第5位[13];2004年評選AFI百年電影史百大銀幕金曲,本片插曲「High noon (Do Not Forsake Me, Oh My Darlin')」名列第25位[14];2005年評選AFI百年電影史電影配樂,本片名列第10位[15];2006年評選百年電影史百大激勵人心電影,本片名列第27位[16];2007年評選AFI百年電影史百大經典電影十周年版,本片名列第27位[17];2008年評選AFI十大類型大大佳片,本片在所有西部片中名列第2位[18]。
接下來,佛烈又一次在自己的電影中起用新人,由26歲的朱莉·哈里斯扮演《婚禮成員》(又譯《燭火之夜》)中年僅12歲的女主角,不過這部電影是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而朱莉之前已經出演過該小說改編的舞台劇,最終她也因這部電影獲得了第25屆學院獎女主角獎提名[10]。
1953年,佛烈再接再勵,推出了根據占士·瓊斯小說改編的電影《亂世忠魂》(又譯《永垂不朽》/《紅粉忠魂未了情》),影片在第26屆學院獎角逐中獲得了驚人的13項提名,並最終奪得包括最佳影片、導演、編劇、男配角、女配角等8項大獎[19],這也是他獲得的第一座最佳影片獎和導演獎。至此佛烈的事業達到了一個新的頂點。
1955年的《俄克拉荷馬》是佛烈執導的唯一一部音樂劇,該片是根據1943年的同名舞台音樂劇改編的,該片也是史上首部採用Todd-AO公司70毫米寬銀幕鏡頭攝影的電影。佛烈又一次展現出他發揚新人的天賦,本片也是雪莉·瓊斯的處女作和成名作。影片獲第28屆學院獎4項提名並有兩項獲獎[20]。而1957年推出的《浪子回頭》和1959年推出的《艷尼傳》則是佛烈在50年代執導的最後兩部電影,兩者均獲得了成功,一共得到了9項學院獎提名[21][22]。
1960年代佛烈執導的首部電影是1960年的《夕陽西下》,該片講述了一個在澳大利亞內陸地區生活家庭的故事,羅拔·米湛和黛博拉·蔻兒分別出演男女主角。影片也獲得了第33屆學院獎最佳影片、導演、女主角、原著改編、女配角共5項提名不過最終都沒有獲獎[23]。不過,之後於1964年推出的《十面埋伏擒蛟龍》雖然有格力哥利·柏、安東尼·奎恩和奧馬爾·沙里夫等大牌演員出演,但卻成為佛烈因《亂世孤雛》真正成名後的第一部無論在商業還是專業評論方面都徹底失敗的作品,他之後也表示這部影片「的確沒拍好」(英語:“didn't really come together”)[24]。
1965年,佛烈·仙納曼成為第4屆莫斯科電影節的評審團成員[25]。次年,他推出了自己的又一部巔峰之作:1966年上映的傳記電影《日月精忠》(又譯《四季之人》/《良相佐國》),該片是第39屆學院獎角逐中的最大贏家,贏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原著改編在內的6項大獎[26][27],佛烈至此成為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兩次獲學院獎導演獎的電影人,而這已經是他贏得的第4座學院獎。影片還參加了第5屆莫斯科電影節的角逐[28]。
這之後,佛烈開始與美高梅公司合作,計劃將安德烈·馬爾羅的小說《人的命運》改編為電影。佛烈為影片的開拍準備了整整三年的時間,然後到了1969年11月影片正式開拍前1星期,美高梅取消了拍攝計劃[29],並要求佛烈對前期製作所花費的至少100萬美元負責。作為抗議,佛烈提起了法律訴訟,這一事件對他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直到這一事件4年後他才開拍下一部電影[30]。
據佛烈所說,《人的命運》一片的取消「標識着一個電影製作時代的結束和另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律師和會計開始取代演藝圈人士成為電影公司的領頭人,而人們握手定下的約定也不再算數了。[30]」不過到了1973年,環球影業主要請他執導《豺狼的日子》(又譯《刺殺戴高樂》/《神探智擒職業殺手》/《豺狼末日》)。該片由英法兩國合拍,根據佛烈里克·福塞斯的暢銷小說改編,英國演員愛德華·霍士在片中扮演一位試圖暗殺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的職業殺手,而法國演員米高·朗斯代爾則出演一位力圖阻止他的偵探。佛烈對於執導這麼一部觀眾早就可以猜到結局(暗殺沒有成功)電影的機遇很有興趣,並且也對影片之後的大賣感到很欣慰[31]。
佛烈在70年代執導的最後一部電影是1977年根據莉莉安·赫爾曼小說改編的《茱莉亞》,影片由珍·芳達、雲妮莎·烈姬芙主演,在第50屆學院獎角逐中獲得了11項提名,並最終拿下原著改編、男配角、女配角3項大獎[32]。這也是他職業生涯中最後的一個高峰。
佛烈的最後一部電影作品是1982年上映的《五日一夏天》,該片根據凱·波爾的短篇故事「Maiden, Maiden」改編,並在瑞士取景拍攝,辛·康納利和貝茨·布蘭特利在片中扮演一對在1930年代到阿爾卑斯山度假的「夫婦」,而林拔·韋遜則出演了一位登山導遊,對這對「夫婦」的真實關係產生了懷疑。這部影片無論從商業還是評論兩方面都是失敗的作品,不過之後不少評論家向佛烈表示他們認為這部電影的成就被普遍低估了[33]。
佛烈常被視為是荷里活反對年齡歧視的代表人物。這其中涉及的一個說法(有可能是杜撰的)是:1980年代,佛烈曾與一位荷里活製作人會面,他發現自己雖然先後4次獲學院獎,其中一次最佳影片獎和兩次導演獎,並且執導了許多荷里活最具盛名的電影,但這位年輕人居然連他是誰都不知道。於是根據記者的報告,當這位乳臭未乾的製作人要求佛烈把他的事業成果列一個清單時,他優雅地答覆道:「當然可以,你先吧。」在荷里活,這個故事被簡稱為「你先吧」而聞名,並且經常在那些曾作出過光輝事業的老江湖發現一些後起之秀居然對他們一無所知時被引用[34]。
電影作品
年份 | 片名 | 學院獎提名數 | 學院獎獲獎數 | 英國電影學院獎提名數 | 英國電影學院獎獲獎數 | 金球獎提名數 | 金球獎獲獎數 |
---|---|---|---|---|---|---|---|
1930 | Menschen am Sonntag(紀錄片) | 無 | 無 | 無 | 無 | ||
1936 | Redes(又名「The Wave」) | ||||||
1942 | 《戴手套的小殺手》 | ||||||
《夜之眼》 | |||||||
1944 | 《第七個十字路口》(又譯《還我自由》) | 1 | |||||
1945 | 《情定鐘聲》(未列名) | ||||||
1946 | 《小小金先生》 | ||||||
1947 | 《小財神》 | ||||||
1948 | 《亂世孤雛》 | 4 | 1 | 1 | 1 | ||
《海角之魂》(又譯《海角亡魂》) | |||||||
1950 | 《男兒本色》 | 1 | |||||
1951 | 《特里薩》(又譯《初戀》) | 1 | 1 | 1 | |||
1952 | 《正午》(又譯《日正當中》/《龍城殲霸戰》) | 7 | 4 | 7 | 4 | ||
《婚禮成員》(又譯《燭火之夜》) | 1 | ||||||
1953 | 《亂世忠魂》(又譯《永垂不朽》/《紅粉忠魂未了情》) | 13 | 8 | 1 | 2 | 2 | |
1955 | 《俄克拉荷馬》 | 4 | 2 | ||||
1957 | 《浪子回頭》 | 1 | 1 | 3 | |||
1958 | 《老人與海》(未列名) | 3 | 1 | 1 | |||
1959 | 《修女傳》(又譯《艷尼傳》) | 8 | 5 | 1 | 5 | ||
1960 | 《夕陽西下》(又譯《牧野遊民》) | 5 | 3 | 1 | |||
1964 | 《十面埋伏擒蛟龍》 | ||||||
1966 | 《日月精忠》(又譯《四季之人》/《良相佐國》) | 8 | 6 | 7 | 7 | 5 | 4 |
1973 | 《豺狼的日子》(又譯《刺殺戴高樂》/《神探智擒職業殺手》/《豺狼末日》) | 1 | 7 | 1 | 3 | ||
1977 | 《朱麗婭》 | 11 | 3 | 10 | 4 | 7 | 2 |
1982 | 《五日一夏天》 | ||||||
總計(不包括未列名的電影) | 65 | 24 | 36 | 14 | 34 | 13 |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