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林蛋白酶(英語:furin)是脊椎動物與部分無脊椎動物的一種蛋白酶[5],因人類基因組中編碼此蛋白酶的FUR基因位於FES基因英語feline sarcoma oncogene的上游區域(FES Upper Region)而得名,為一類PCSK類前體蛋白轉化酶英語proprotein convertase[註 1],屬依賴鈣離子肽鏈內切酶英語endoprotease。此蛋白酶在人體各種組織中皆有表現,一般在蛋白質的精氨酸-X-(精氨酸/離氨酸) -精氨酸序列(R-X-K/R-R)後方進行切割(X為除半胱氨酸外的任一氨基酸),可切割、活化細胞中多種蛋白質,也可切割多種病毒表面的蛋白以促進其感染細胞,SARS-CoV-2等多種冠狀病毒表面的棘蛋白即可被弗林蛋白酶切割。

快速預覽 弗林蛋白酶, 已知的結構 ...
弗林蛋白酶
已知的結構
PDB直系同源搜尋: PDBe RCSB
識別號
別名FURIN;, FUR, PACE, PCSK3, SPC1, furin, paired basic amino acid cleaving enzyme
外部IDOMIM136950 MGI97513 HomoloGene1930 GeneCardsFURIN
基因位置(人類
15號染色體
染色體15號染色體[1]
15號染色體
弗林蛋白酶的基因位置
弗林蛋白酶的基因位置
基因座15q26.1起始90,868,588 bp[1]
終止90,883,458 bp[1]
RNA表達模式
查閱更多表達數據
直系同源
物種人類小鼠
Entrez
Ensembl
UniProt
mRNA​序列

NM_002569
​NM_001289823
​NM_001289824

NM_001081454
​NM_011046

蛋白序列

NP_001074923
​NP_035176

基因位置​(UCSC)Chr 15: 90.87 – 90.88 MbChr 7: 80.04 – 80.06 Mb
PubMed​查找[3][4]
維基數據
檢視/編輯人類檢視/編輯小鼠
關閉

基因

人類基因組中編碼了9種PCSK類前體蛋白轉化酶,弗林蛋白酶即為其中之一,又稱為PCSK3,於1986年自cDNA基因庫中發現[7][8],是哺乳動物中第一個被發現的前體蛋白轉化酶[6]。弗林蛋白酶由15號染色體上的FUR基因編碼,具有P1、P1A與P1B等三個啟動子,皆使用不同的轉錄起始位點,產生5'UTR不同但編碼區域相同的mRNA,其中P1A與P1B為持續表現的看家基因啟動子,P1則可被一些細胞激素活化,與C/EBPβ英語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s轉錄因子結合而啟動轉錄[9]

弗林蛋白酶有和其他第一型穿膜蛋白一樣有一N端信號肽會在轉譯時被切除,另外N端還有一長83個氨基酸的結構域為此蛋白正常折疊所需,C端則有一跨膜結構域。在轉譯結束、蛋白質由內質網運送至高爾基體的過程中,N端的結構域會被切除,同時移除蛋白質上的部分醣基修飾英語N-linked glycosylation,使弗林蛋白酶獲得完整活性。隨後弗林蛋白酶可停留在高爾基體,也可再運送至細胞膜表面,其後再被切割而離開細胞、釋放到周圍組織中[6]。弗林蛋白酶在各種組織細胞的高爾基體和細胞表面皆有表現,其中又以唾腺骨髓的表現量為多,肌肉組織的表現量則較少[6]

功能

細胞中有許多蛋白質在剛剛轉譯生成時尚無活性,需在高爾基體經弗林蛋白酶切割後才能活化,包括細胞外基質蛋白(整合素玻連蛋白英語Vitronectin膠原蛋白)、生長因子IGF-1IGF-2英語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PDGFVEGF-C英語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NGF英語Nerve growth factor)、細胞激素(TGF-βCXCL10)、激素PTHTRHGHRH英語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金屬蛋白酶凝血因子、血漿蛋白、細胞膜上的跨膜受體和離子通道[10][11][12][13][14]

弗林蛋白酶一般在這段蛋白質切割序列(R-X-K/R-R)的後方進行切割:[5]

精氨酸
精氨酸  -  X  -   或   -  精氨酸
[註 2] 離氨酸

其切割大多可活化其他蛋白,但也有少數抑制其他蛋白的案例,如抑制PCSK9英語PCSK9內皮脂酶英語endothelial lipase的活性[6][15][16]。有研究顯示有蛋白質上的弗林蛋白酶切割位點突變可能與X-性連鎖遺傳少汗性外胚層發育不良症英語Hypohidrotic ectodermal dysplasia等遺傳疾病有關[6][17]

與疾病的關聯

切割病毒蛋白

弗林蛋白酶與許多病原的感染有關,細胞內的弗林蛋白酶在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組裝時可將其gp160膜蛋白切割成gp120英語Envelope glycoprotein GP120gp41英語gp41[18],細胞表面的弗林蛋白酶則可切割流感病毒皰疹病毒人類乳突病毒登革熱病毒麻疹病毒乙肝病毒森林腦炎病毒英語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玻那病毒黃熱病毒新城病毒辛德畢斯病毒英語Sindbis virus塞姆利基森林病毒英語Semliki Forest virus伊波拉病毒馬堡病毒表面的醣蛋白以促進病毒感染[19]

許多冠狀病毒與細胞受體結合的棘蛋白(spike)亦可被弗林蛋白酶切割,包括一些甲型冠狀病毒貓冠狀病毒高山姬鼠冠狀病毒JC34)、許多乙型冠狀病毒MERS-CoV[註 3]伏翼蝠冠狀病毒HKU5鼠冠狀病毒人類冠狀病毒HKU1人類冠狀病毒OC43牛冠狀病毒豬凝血性腦脊髓炎病毒黃鼠冠狀病毒HKU24普氏蹄蝠冠狀病毒Zhejiang2013SARS-CoV-2)和絕大多數丙型冠狀病毒禽冠狀病毒)棘蛋白S1與S2次單元間的S1/S2位點,以及一些甲型冠狀病毒(人類冠狀病毒NL63與一些犬冠狀病毒病毒株)、乙型冠狀病毒(MERS-CoV、伏翼蝠冠狀病毒HKU5與部分果蝠冠狀病毒HKU9病毒株)、丙型冠狀病毒(瓶鼻海豚冠狀病毒HKU22)與丁型冠狀病毒鵪鶉冠狀病毒HKU30)棘蛋白S2次單元上的S2'位點[22]。S1/S2與S2'兩位點的切割均為冠狀病毒感染細胞所需[23][24],上述病毒可能在組裝過程中,棘蛋白已被弗林蛋白酶切割,經胞吐作用釋放到胞外後,只需S2'位點再被切割即可感染其他細胞。相較之下SARS-CoV等其他冠狀病毒因棘蛋白上無弗林蛋白酶切割位點,需在細胞表面或溶酶體被其他蛋白酶切割後才能順利感染[25][26]

SARS-CoV-2的棘蛋白被弗林蛋白酶切割可增強其感染力,但這一切割並非感染所必須[27],且與其親緣關係最接近的RaTG13RmYN02[註 4]穿山甲冠狀病毒棘蛋白中均無弗林蛋白酶切割位點[22]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爆發後,有陰謀論者因此質疑造成疫情的SARS-CoV-2可能為人工製造的病毒,實則自然界中有多種冠狀病毒具有此位點,且弗林蛋白酶切割位點在冠狀病毒演化的過程中,在不同演化支中獨立演化出現了數次,也曾在一些演化支中消失(如龍泉黑線姬鼠冠狀病毒LAMV為乙型冠狀病毒屬Embecovirus亞屬中唯一失去此位點的病毒),因此有觀點認為SARS-CoV-2中的切割位點也應為自然產生的結果[22]

其他

炭疽毒素英語Anthrax toxin假單胞菌分泌的外毒素進入細胞時也會被弗林蛋白酶切割[29],前者在細胞表面被切割,後者則可能是在胞內體被切割;志賀毒素被切割後則可提升活性[6]。有些研究顯示某些癌症腫瘤中弗林蛋白酶的表現量有所提升,可能可切割、活化一些與腫瘤生長有關的蛋白[5]

因弗林蛋白酶與多種疾病的關聯,許多研究嘗試以抑制弗林蛋白酶的方式作為癌症或感染性疾病的療法[6]

註腳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