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者、作家和女权主义者(1887-1969)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康同璧(1887年2月—1969年8月17日),字文佩,號華蔓,廣東南海人,清朝思想家康有為次女(長女為康同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擅長詩詞書畫,精研史籍,精通英文。
早年移居香港,1903年赴美國留學。先後入拉德克利夫學院及三一學院,1909年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並成為該女子學院歷史上的第一位亞洲畢業生[1][2]。她致力於爭取女權與改革。紐約郵報晚報曾引述她的一段話,「等我念完書, 我將回國喚醒中國婦女。我特別關心婦女參政權, 望能喚起中國婦女實現其權利。」[3]
回國後,歷任萬國婦女會副會長、山東道德會長、中國婦女會會長。曾在傅作義將軍召開的華北七省參議會上被推為代表,與人民解放軍商談和平解放北平事宜。
1951年7月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是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康生前居於北京東四十條豁口的北新倉,老地名叫何家口2號羅家大院。1969年病逝。
據章詒和著《往事並不如煙》中〈最後的貴族 ─ 康同璧母女之印象〉中,描述康同璧的辭世:「老太太最初不過是患感冒,先在家中調養。不想,病越來越重,便送進醫院,擱在了觀察室。窄窄的床鋪正好對着門口,穿堂風兒吹個不歇,過往之人走個不停。羅儀鳳一再懇求,是否可以轉到病房。院方的人白了她一眼,回答說:『你母親不就是個社會名流嘛,這麼呆着就行了。』幾天後,康同璧死在了觀察室。」
丈夫為羅昌(字文仲,1883年-1955年,曾任北京大學、國立北平師範大學教授。),有一子羅榮邦與一女羅儀鳳。
梁啓超《飲冰室詩話》第六節載:「康南海之第二女公子同璧,研精史籍,深通英文。去年孑身獨行,省親於印度,以19歲之妙齡弱質,凌數千里之莽淘瘴霧,亦可渭虎父無犬子也。近得其寄詩二首,自跋云:『侍大人游舍衛祗林,壞殿頹垣,佛法已劫。然支那女士來游者,同璧為第一人。』詩云:『舍衛山河歷劫塵,布金壞殿數三巡。若論女士西遊者,我是支那第一人。』『靈鷲高峰照暮霞,淒迷塔樹萬人家。恆河落日滔滔盡,祗樹雷音付落花。』」這段記載着1902年春天康同璧女扮男裝,隻身從北京經河西走廊再南下赴印度尋父的經歷。
《南海康先生年譜續編》、《萬木草堂遺稿》、《華蔓集》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