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龐德(184年前—219年),亦作龐悳[1],字令明[2],涼州南安狟道(今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四門鎮)人;東漢末年名將,武藝出眾、膽烈過人,原屬馬超父子,後於建安二十年(215年)隨張魯歸順曹操。官至立義將軍、關門亭侯,死後被曹丕諡曰壯侯。
龐德生年不詳。當時涼州刺史耿鄙委任治中程球,程球為貪官,士人怨之。
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十一月,胡人北宮伯玉與先零羌人聯合起兵反叛漢,朝廷欲討伐叛亂。耿鄙徵馬騰為軍從事,統領部隊,龐德為郡吏州從事。初平年間,追隨軍司馬馬騰,攻擊反叛羌氐,征戰有功,升遷至校尉。
獻帝建安七年(202年),曹操討伐袁譚於黎陽,其弟袁尚求救,袁譚遣河東太守郭援、并州刺史高幹及南匈奴單于呼廚泉等略取河東,曹操使鍾繇率關中諸將征討之。龐德隨馬騰之子馬超拒郭援、高幹於平陽,龐德為先鋒,進攻郭援、高幹,大破其軍,親自斬下郭援首級。呼廚泉、高幹投降。龐德因功官拜中郎將、封都亭侯。
建安十年(205年),張白騎作叛於弘農,龐德復隨馬騰往征,破叛軍於東西肴山之間。每次交戰,龐德常陷陣卻敵,勇冠馬騰軍隊。後馬騰被徵為衛尉,龐德便留屬馬超。
建安十八年(213年),龐德跟隨馬超起兵反曹操,被打敗後,隨馬超奔漢中依附張魯。馬超因受張魯部將排擠而轉投劉備,龐德仍追隨張魯。後曹操攻漢中,張魯投降,龐德也跟着歸順曹操。曹操久聞龐德勇猛善戰,於是任命他為立義將軍,封關門亭侯,邑三百戶。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十月,侯音、衛開等人據宛城造反,龐德跟隨曹仁攻陷宛城,次年(219年)正月,斬侯、衛二人,後遂屯駐樊城,討伐關羽[3]。因龐德堂兄龐柔時在漢中,樊城眾將懷疑龐德的忠誠。龐德為表清白,常說:「我受國恩,義在效死。我欲身自擊羽。今年我不殺羽,羽當殺我。」後龐德親自和關羽交戰,射中關羽額頭。龐德時常騎白馬,關羽軍便稱龐德「白馬將軍」,甚為忌憚。
曹仁使龐德屯駐樊北十里。後因戰況不利,曹操派于禁率領七軍援救樊城,適逢接連十餘日大雨,漢水暴漲,水高五至六丈,龐德、于禁與諸將避水上堤。關羽乘機領水軍攻之,以大船包圍四面射向堤上。龐德被甲持弓,向關羽軍射箭,箭無虛發。將軍董衡、部曲將董超等欲投降,皆被龐德處斬。自早晨力戰至中午,關羽愈攻愈急,箭矢耗盡,以短兵接戰。龐德對督將成何說:「吾聞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毀節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龐德愈戰愈勇,然而水浸愈盛,當場的約三萬兵馬皆被迫投降[4]。龐德與麾下將領一人,五伯二人,遂乘小船欲逃往曹營。但小船翻覆,弓矢皆失,龐德抱船落入水中,為關羽所生擒。
其後于禁投降,龐德卻直立而不跪,關羽向龐德勸降,說:「卿兄在漢中,我欲以卿為將,不早降何為?」龐德罵關羽說:「豎子,何謂降也!魏王帶甲百萬,威振天下。汝劉備庸才耳,豈能敵邪!我寧為國家鬼,不為賊將也。」遂為關羽所殺。曹操得悉後為之流涕,嘆息說:「吾知(于)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封其二子為列侯。曹丕即位,遣使往龐德墓,賜諡壯侯。[5]
正始四年(243年),龐德得享從祀於曹操廟庭。
[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