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特·弗雷德里希·哥德爾(德語:Kurt Friedrich Gödel,1906年4月28日—1978年1月14日),出生於奧匈帝國的數學家、邏輯學家和哲學家,維也納學派(維也納小組)的成員。哥德爾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邏輯學家之一,其最傑出的貢獻是哥德爾不完備定理和連續統假設的相對協調性證明。[2][3]
庫爾特·哥德爾 Kurt Gödel | |
---|---|
出生 | Kurt Friedrich Gödel 1906年4月28日 奧匈帝國布爾諾 (今 捷克布爾諾) |
逝世 | 1978年1月14日 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 | (71歲)
居住地 | 奧地利 美國 |
國籍 | 美國 |
公民權 | 奧地利 美國 |
母校 | 維也納大學 |
知名於 | 哥德爾不完備定理、哥德爾完備性定理、哥德爾距離函數、哥德爾本體論證明、中間邏輯 |
獎項 | |
科學生涯 | |
研究領域 | 數學、數理邏輯 |
機構 |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
論文 | Über die Vollständigkeit des Logikkalküls (On the Completeness of the Calculus of Logic)(1929年) |
博士導師 | 漢斯·哈恩 |
簽名 | |
哥德爾1906年出生於捷克的布爾諾(原奧匈帝國),畢業於維也納大學,1940年移民美國,任職於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IAS)直至1976年退休。[4][5]1978年,哥德爾於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市去世。
生平
大學時,哥德爾曾參加石里克小組的聚會。
1930年9月7日,他正式宣佈其哥德爾不完備定理,引起當時重要數學家如馮·諾伊曼和希爾伯特等的重視。後來又鑽研連續統假設,但未能完全解決該問題。
哥德爾自幼多病,而且從小就患了強迫症(疑病症)。他還患過抑鬱症。後來他在普林斯頓的醫院絕食而死,因為他認為那些食物有毒。
生活軼事
雖然他的傳記列出很多國家,他通常被視為奧地利人。他出生在奧匈帝國的布爾諾,在十二歲時成為捷克斯洛伐克公民,在二十三歲時成為奧地利公民。當希特拉吞併奧地利時,哥德爾自動成為德國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再次成為奧地利公民,而且取得美國公民權利。
1947年12月5日,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奧斯卡·摩根斯特恩作為見證人陪同哥德爾參加美國公民權考試,哥德爾向他兩人吐露自己發現了美國憲法中存在一個矛盾可以使一位美國公民成為獨裁者,後稱哥德爾漏洞。於是愛因斯坦和摩根斯特恩非常擔心他們的朋友會因為自己行為讓人捉摸不定而影響他申請公民權。移民法官飛利浦·福曼正好認識愛因斯坦並主持過愛因斯坦的入籍宣誓聽證會。開始一切進展順利,但是當福曼恰好問到哥德爾在美國是否可能產生像納粹一樣的獨裁政權,哥德爾便開始對福曼解釋起自己的發現。福曼理解了是什麼情況,將哥德爾打斷,繼續問其他問題並按常規結束了聽證。[6][7]
哥德爾的大部分手稿使用加貝爾斯貝格速記法寫成。格言:「有些事實被認知為真,但不必然可證。」
外部連結
- 《哥德爾》(Reflections on Kurt),王浩著,康宏逵譯
- 哥德爾,Kurt Gode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英文)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