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好太王(374年—412年),又稱廣開土大王,名高談德,中國史書則名「安」。諡號全稱為「國岡上廣開土境平安好太王」,是高句麗第十九代君主,391年至412年在位。他是故國壤王之子。據《三國史記》,為朱蒙第十二世孫。據1961年出土的《好太王碑》記載,為大朱留王第十七世孫、鄒牟王第十九世孫。
在好太王在位期間,高句麗恢復了其在2世紀的東北亞強國地位,北部包括今中國東北的一部分。高句麗在朝鮮半島的面積達到半島面積的3/4。通過與倭的戰爭,高句麗將百濟、新羅變為臣屬,使朝鮮半島形成了一個鬆散的統一局面。
好太王的功績被記錄在好太王碑上,該碑是世界上最大的刻有碑文的石碑之一。
好太王出生時,高句麗並不像以前那麼強大。在他出生前的不久,371年,百濟近肖古王就曾大勝高句麗佔領平壤,當時高句麗故國原王在平壤城被包圍並且戰死。小獸林王繼位後,對外採取了儘可能避免戰爭的策略以恢復高句麗的國力。在小獸林王之後的故國壤王基本上也採取了相同的策略,以恢復高句麗以往的強大。
百濟在371年大勝高句麗後,成為東北亞強國。近肖古王與日本也保持着很好的關係。由於高句麗南面和西面都被百濟包圍,因此高句麗儘可能地迴避與百濟的衝動並發展與鮮卑和柔然的關係以遏制百濟隨時可能的入侵。
391年五月,故國壤王去世後,好太王繼位。好太王隨即封自己為「廣開土大王」以顯示他與百濟君主的平起平坐。好太王即位後重組了高句麗的軍隊,並對高句麗的精銳部隊和海軍進行重新的訓練。
同年七月,好太王親自率50軍隊攻打百濟拿下10座百濟城堡。百濟阿莘王原本打算藉此機會滅掉高句麗,不過卻在393年被好太王擊敗。394年,阿莘王再次攻高句麗但又被好太王擊敗。阿莘王由於多次敗給好太王,百濟政局開始動盪。395年,百濟再次敗北高句麗,高句麗兵臨百濟國都慰禮城下。
次年好太王親自率海軍從海上和漢江攻打慰禮城。阿莘王原以為好太王要從陸上進攻,因此對高句麗的進攻毫無防備。好太王輕易打敗百濟,獲百濟58座城堡。阿莘王請降,並將其兄弟交給好太王作人質。高句麗最終將朝鮮半島的統治權從百濟奪回。
後燕慕容寶登基後,由於國力大不如前,冊封好太王為「平州牧,遼東、帶方二國王」,而遼東王和帶方王的稱號按照慣例是封慕容家族子侄的。好太王初期事後燕的良好態度和其在朝鮮半島上的既得利益,使得後燕承認了其區域性的霸主地位。但是由於好太王並沒有秉承一貫的事燕政策,不斷的開疆闢土,使得雙方關係不和。公元399年,後燕以好太王「事燕禮慢」為藉口,發起進攻,慕容盛親統3萬人馬前來討伐,高句麗慘敗,連失新城、南蘇兩邑,僅此一役,慕容氏拓地700餘哩,掠得高句麗5000戶。當時,高句麗和後燕相比,後燕還佔有一定的優勢。
400年,後燕再次攻打高句麗。好太王迅速反擊,奪回後燕(鮮卑政權)佔據的大部分土地。402年,好太王再次攻打後燕,給予後燕毀滅性打擊。404年,好太王拿下整個遼東半島。
慕容鮮卑對於高句麗的進攻並沒有坐視不管。405年,後燕皇帝慕容熙渡過遼河攻打高句麗,不料被好太王擊敗。次年,後燕再次打高句麗,但仍敗給好太王。後燕最終於409年滅亡,漢人將領馮跋、馮弘兄弟取代後燕建立起北燕。
之後好太王對鮮卑和位於今中國內蒙古的契丹發動攻勢,使契丹臣服。至此高句麗控制了鮮卑的發跡之地遼東半島。直到7世紀後期在對新羅的侵略中,被唐朝與新羅的聯軍所滅。
410年,好太王開始攻東扶餘。東扶餘不是好太王的對手,多次失敗後,東扶餘投降高句麗。好太王獲東扶餘64座城堡1400個村莊。好太王還征討了更北的靺鞨和阿伊努部落,使其臣服。
高句麗北部疆域涉及契丹同高句麗的矛盾。據載,好太王繼位的第一年(公元392年)九月,就「北伐契丹,虜男女五百口,又招諭本國陷沒民口一萬而歸」,阻止契丹人的入侵,以保北疆的平安,好太王於永樂五年(公元395年)又親率大軍征討碑麗,過富山,「至鹽水上,破其三部落六七百營,牛馬群羊,不可勝數」。碑麗應是位於今遼河西部的康平、法庫、彰武一帶的契丹部落,以遼河為界與高句麗的北疆相隔,考古界認為今瀋陽東北蒲河上游棋盤山水庫北岸的石台子山城、鐵嶺市東南汛河北岸的催陳堡山城、西豐縣涼水碾盤河(清河支流)右岸的城子山山城等應是高句麗中晚期的山城,其修築年代當在四世紀末好太王佔有遼東前後,而這些山城主要是防備契丹等草原民族的入侵而修築的。在高句麗的歷史上,其疆域基本上沒有超過遼河一線。
400年,位於朝鮮半島東南的新羅由於受到百濟、倭和伽倻的入侵,請求高句麗援助。同年好太王發兵5萬打敗了倭和伽倻。新羅和伽倻成為高句麗的臣屬。401年,好太王將高句麗扣押的新羅王子實聖尼師今歸還新羅以示友好。不過高句麗的軍隊並沒有從新羅撤軍,並一直對新羅控制。
好太王時期使得朝鮮半島南部免於受到倭的入侵,而日本本土由於渡來人的增多,阿知使主意圖從海上與中國大陸上的王朝建立外交關係,其前往東晉的的外交船隻。被好太王派遣軍艦多次在海上攔截。
好太王十九年(409年),「秋七月,築國東禿山等六城,移平壤民戶;八月,王南巡。」今江原道安邊郡境鶴城山山城即好太王所築六城之一,好太王的南巡之地是東濊故地,即今江原道地區。
好太王二十二年(412年),好太王病故,年僅39歲。雖然好太王統治高句麗僅22年,但高句麗的領土在他在位期間得到迅速的擴張。好太王統治下的高句麗是東北亞史上幅員比較遼闊的國家。好太王因此被後世朝鮮半島人視為偉大的民族英雄。好太王也是東北亞歷史上第一位自封大王的君主。
跆拳道ITF的「廣開」套路就是以好太王命名。其中的39個動作代表着擴張與收復。「39」取自好太王繼位的391年的前兩個數字。
414年,長壽王為好太王立了好太王碑以記錄好太王的功績。這為後人了解歷史提供的寶貴的資料。不過,好太王碑也記錄以下有關日本的事件。
其中有爭議的是有關391年的事件。此記錄在石碑上不是很清晰。朝鮮半島的學者認為日本在391年不具備征服百濟和新羅的能力。新羅和百濟的歷史文獻記錄也表明沒有類似事件的發生。
廣開土王 | ||
前任: 故國壤王 |
高句麗君主 391年-412年 |
繼任: 長壽王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