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帛書,又名繒書、縑帛,是以白色絲帛為書寫材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現存實物以子彈庫楚墓中出土的帛書為最早。

指一種將文字、圖象及其他特定的符號寫繪於絲織品上的書籍形式。為紙還未發明之前重要的書寫物料,尤其在中國春秋戰國至漢代有大量的帛書,出土的帛書較著名的有楚帛書、馬王堆帛書等。
形制
帛書有不少方面與竹簡相似。有的帛書會以黑色或紅色畫出行格,類似今日之信箋,稱為烏絲欄、朱絲欄。此實是模仿了簡書的樣子。據此可確認帛書是晚於簡書。[1]
參考
註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