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帛包括簡牘和帛書,在紙發明以前,兩者為主要書寫材料。由於縑帛昂貴,一般以簡牘書寫較多。[1]20世紀以來,大量簡帛不斷出土,對研究當時的歷史及印證傳世文獻起了重要作用。本列表列出20世紀以來出土的中國相關簡帛。
簡牘
中國境內
名稱 | 年代 | 出土地點 | 出土(入藏)時間 | 收藏處 | 數量 | 內容 |
---|---|---|---|---|---|---|
五里牌楚簡 | 戰國·楚 | 湖南省長沙市 | 1951年 | 湖南省博物館 | 37枚,拼接後18枚[2] | 遣策[3] |
仰天湖楚簡 | 戰國·楚 | 湖南省長沙市 | 1953年7月 | 湖南省博物館 | 竹簡43枚[3] | 遣策[3] |
楊家灣楚簡 | 戰國·楚 | 湖南省長沙市 | 1954年8月 | 湖南省博物館 | 竹簡72枚(有字簡50枚)[3] | 難以辨識[3] |
長台關楚簡 | 戰國·楚 | 河南省信陽市 | 1957年3月、2002年10月 |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57年1號墓前室109枚,左後室26枚,簽牌2枚[3];02年7號墓未公佈[4] | 1號墓:竹書(申徒狄),遣策;簽牌[3]。7號墓:遣策[4],簡文待發表 |
望山楚簡 | 戰國·楚 | 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 | 1965年10月-1966年1月 | 湖北省博物館[5] | 1號墓經整理拼復有竹簡205枚,簽牌2片;2號墓經整理拼接有竹簡66枚[3] | 卜筮禱祠記錄,遣策(車與器之典)。簽牌[3] |
藤店楚簡 | 戰國·楚 | 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 | 1973年3月 | 荊州博物館[6] | 竹簡24枚,均殘斷[2] | 遣策[2] |
天星觀楚簡 | 戰國·楚 | 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 | 1978年1-3月 | 荊州博物館 | 整簡70餘枚,其餘殘斷[2] | 喪葬記錄,卜筮禱祠記錄[2] |
曾侯乙墓楚簡 | 戰國·楚 | 湖北省隨州市 | 1978年5-6月 | 湖北省博物館 | 竹簡240枚,整理時編為215個號;竹籤3枚[2] | 竹簡:入車,甲冑,乘馬,歐(從市)馬及其他。竹籤:簽牌[3] |
九里楚簡 | 戰國·楚 | 湖南省常德市臨澧縣 | 1980年 | 百餘支,均殘斷[2] | 遣冊[7],簡文待發表[2] | |
九店楚簡 | 戰國·楚 | 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 | 1981-1989年 | 湖北省博物館 | 56號墓205枚(有字簡145枚),411號墓2枚,621號墓127枚(有字簡88枚)[3] | 56號墓:崔(從田)、䊈等數量,日書,竹簡殘片。411號墓:字跡不清。621號墓:古佚書[3] |
馬山楚簽 | 戰國·楚 | 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 | 1982年1月 | 荊州博物館 | 竹籤1枚[8] | 「□以一䋺衣見於君」[8] |
夕陽坡楚簡 | 戰國·楚 | 湖南省常德市 | 1983年冬 | 長沙簡牘博物館[9] | 2枚[3] | 賞賜歲祿文書[10] |
秦家咀楚簡 | 戰國·楚 | 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 | 1986年5月-1987年6月 | 竹簡均殘斷,1號墓7枚,13號墓18枚,99號墓16枚[2] | 1號墓:卜筮禱祠記錄。13號墓:卜筮禱祠記錄。99號墓:卜筮禱祠記錄,喪葬記錄[2] | |
包山楚簡 | 戰國·楚 | 湖北省荊門市 | 1987年 | 湖北省博物館 | 竹簡408枚[2](有字簡280枚),竹牘1件,簽牌30枚[3] | 竹簡:文書(集箸、集箸言、受幾(從日)、疋獄、貸金、案卷、所䛠),卜筮禱祠記錄,遣策、賵書。竹牘:賵書。簽牌[3] |
慈利楚簡 | 戰國·楚 | 湖南省慈利縣石板村 | 1987年5-6月 | 殘簡4371枚,推測原簡約為1000枚[2] | 《國語·吳語》、《逸周書·大武》、《管子》、《寧越子》等[2] | |
雞公山楚簡 | 戰國·楚 | 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 | 1990-1992年 | 荊州博物館 | 未公佈[11] | 遣冊[11] |
安崗楚簡 | 戰國·楚 | 湖北省襄陽市老河口 | 1992年 | 老河口市博物館[6] | 1號墓21枚(6枚基本完整),2號墓4枚[12] | 遣冊[12] |
磚瓦廠楚簡 | 戰國·楚 | 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 | 1992年 | 6枚(有字簡4枚)[2] | 司法文書[2] | |
曹家崗楚簡 | 戰國·楚 | 湖北省黃岡市 | 1992年12月-1993年4月 |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文物陳列室 | 7枚[3] | 遣策(葬器)[3] |
范家坡楚簡 | 戰國·楚 | 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 | 1993年 | 1枚[2] | 卜筮禱祠記錄[2] | |
郭店楚簡 | 戰國·楚 | 湖北省沙洋縣 | 1993年10月 | 湖北省博物館 | 竹簡804枚,有字簡731枚[2] | 老子,太一生水,緇衣,魯穆公問子思,窮達以時,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聞之,尊德義,性自命出,六德,語叢一,語叢二,語叢三,語叢四,竹簡殘片[3] |
上博簡 | 戰國·楚 | 不詳 | 1994年 | 上海博物館 | 1200餘枚,後又購得一批[2] | 孔子詩論,緇衣,性情論。民之父母,子羔,魯邦大旱,從政,昔者君老,容成氏。
周易,中弓,恆先,彭祖。採風曲目,逸詩,昭王毀室,昭王與龔之脽,簡大王泊旱,內禮,相邦之道,曹沫之陳。競建內之,鮑叔牙與隰朋之諫,季康子問於孔子,姑成家父,君子為禮,弟子問,三德,鬼神之明,融師有成氏。競公瘧,孔子見季桓子,莊王既成,申公臣靈王,平王問鄭壽,平王與王子木,慎子曰恭儉,用曰,天子建州(甲乙本)。武王踐阼,鄭子家喪,君人者何必安哉(甲乙本),凡物流形(甲乙本),吳命。子道餓,顏淵問於孔子,成王既邦,命,王居,志書乃言,李頌,蘭賦,有皇將起,鶹鷅。成王為城濮之行(甲乙本),靈王遂申,陳公治兵,舉治王天下(五篇),邦人不稱,史蒥問於夫子,卜書。卉茅之外[13]。 楚國官方整理、規範文字的字書《楚竹書〈字析〉》書寫工整,字形嚴謹。[14] 新購得的那批竹簡有楚文字字書[2] |
葛陵楚簡 | 戰國·楚 | 河南省駐馬店市新蔡縣 | 1994年5月 |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1568枚[3] | 卜筮祭禱[3] |
紅光磚瓦廠楚簡 | 戰國·楚 | 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 | 1995年 | 荊州博物館[6] | 3枚 | 未公佈 |
拍馬山楚簡 | 戰國·楚 | 湖北省荊州市 | 1995年5月 | 荊州博物館 | 3枚 | 喪葬文書[15] |
九連墩楚簡 | 戰國·楚 | 湖北省棗陽市 | 2002年9-12月 | 湖北省博物館館 | 2號墓出土4組1359枚無字竹簡[16] | 無內容,用途為飲食器皿承托或待用簡策[17] |
清華簡 | 戰國·楚 | 不詳 | 2008年7月 |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 | 2388枚(包括殘片) | 尹至,尹誥,程寤,保訓,耆夜,金縢(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皇門,祭公(祭公之顧命),楚居;系年;
傅說之命上,傅說之命中,傅說之命下,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良臣,祝辭,赤鵠之集湯之屋;筮法,別卦,算表; 厚父,封許之命,命訓,湯處於湯丘,湯在啻門,殷高宗問於三壽; 鄭武夫人規孺子,管仲,鄭文公問太伯(甲、乙),子儀,子產;子犯子余,晉文公入於晉,趙簡子,越公其事; 攝命(冏命),邦家之政,邦家處位,治邦之道,心是謂中,天下之道,八氣五味五祀五行之屬,虞夏殷周之治; 成人,治政之道,廼命(甲、乙),禱辭 四告,四時,司歲,行稱,病方;五紀;參不韋;大夫食禮,大夫食禮記,五音圖,樂風,畏天用身 |
丁家咀楚簡 | 戰國·楚 | 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 | 2009年5-6月 | 武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6] | 1號墓1枚,2號墓99枚[18] | 卜筮禱祠記錄,遣冊[2] |
嚴倉楚簡 | 戰國·楚 | 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 | 2010年1月 | 荊門市博物館[6] | 約650枚[19] | 卜筮祭禱記錄14枚有字簡,遣冊364枚有字簡,簽牌2枚,殘簡(疑似文書)1枚[19] |
塌冢楚簡 | 戰國·楚 | 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 | 2010年11月-12月 | 荊門市博物館 | 竹簡25枚,有字簡13枚,其餘無字[20] | 一部分屬古書,一部分屬喪葬類文書[20] |
高台楚簡 | 戰國·楚 | 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 | 2012年7月 | 荊州博物館 | 殘簡3枚[21] | 案卷[22] |
武大簡 | 戰國·楚 | 不詳 | 2013年1月 |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 129枚(有字簡110餘枚)[23] | 卜筮禱祠記錄[23] |
望山橋楚簡 | 戰國·楚 | 湖北省荊州市 | 2013年9月-2015年1月 | 15枚,均殘斷[24] | 卜筮祭禱,遣冊[24] | |
三眼井楚簡 | 戰國·楚 | 湖南省湘潭市湘鄉縣 | 2014年10月 | 1號井竹簡1000枚左右[25] | 楚國縣邑文書檔案[25] | |
夏家台楚簡 | 戰國·楚 | 湖北省荊州市 | 2014年12月[26] | 400餘枚 | 《詩經·邶風》《尚書·呂刑》和《日書》等[27] | |
安大簡 | 戰國·楚 | 不詳 | 2015年1月 | 安徽大學漢字發展與應用研究中心 | 編號1167個[28] | 詩經·國風,仲尼曰,曹沫之陳,楚史,諸子文獻,楚辭,相面、占夢[28] |
龍會河楚簡 | 戰國·楚 | 湖北省荊州市 | 2018年6月-2019年4月 | 荊州博物館 | 324號墓出土324枚[29] | 「大司馬、左右司馬」等楚國軍事職官和「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等楚國重要的貴族田獵等軍事訓練和禮儀活動;楚王諡號及在楚國發生的歷史事件;類似於《尚書》的西周典籍。[30] |
棗林鋪楚簡 | 戰國·楚 | 湖北省荊州市 | 2019年5月—2021年 | 荊州博物館 | 2019年唐維寺126號墓出土8枚,熊家灣43號墓出土2枚。[31]2020年,造紙廠M46出土竹書九篇,綴合後有535支;彭家灣183號墓出土卜筮祭禱簡12支。2021年,彭家灣264號墓出土卜筮祭禱簡1支,造紙廠70號墓出土遣策3枚,熊家灣70號墓出土卜筮祭禱簡4枚。[32] | 祭禱簡,[31][32]《吳王夫差起師伐越》《上賢》《詩書之言》《相馬》《齊桓公自莒返於齊》5種9篇文獻[33] |
王家咀楚簡 | 戰國·楚 | 湖北省荊州市 | 2021年6月 | 荊州博物館 | 798號墓出土3200枚(不計小碎片),初步估計復原後約700支 | 1、《孔子曰》。2、《詩經》。3、數字、天干及其它少量筆畫簡單之字的不同排列、組合,每支簡上分為兩行書寫,性質有待進一步判斷。[34] |
秦家嘴楚簡 | 戰國·楚 | 湖北省荊州市 | 2023年5月 | 荊州博物館 | 1093號墓出土經室內揭取編號為3910枚(不計小碎片),初步推斷復原後有1200-1500支[35] | 六藝類,包括《尚書·呂刑》《孔子道秦穆公之事》《齊桓公問於管仲》《凡民》《君子》《齊莊侯侵晉伐朝歌》《叔魚諫晉莊平公》等;諸子類,包括《司徒狄》《後問於元明》《四王五霸》等;辭賦類,包括《隱語》等;術數類,包括《九九術》《日書》等;方技類,包括《病方》《養馬》等。[36] |
武王墩楚簡 | 戰國·楚 | 安徽省淮南市 | 2024年 | 西一、二室遺物發現少量竹簡。[37] | 遣策類 | |
港中大藏簡牘 | 戰國·楚、西漢、東漢、東晉 | 不詳 | 1989-1994年[38] |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 楚簡10枚,西漢簡214枚,東漢簡14枚,東晉木牘1枚,殘片8枚,空白簡11枚[39] | 楚簡:緇衣,周易,子羔[2]。西漢簡:日書,遣策,奴婢稟食粟出入簿,河隄。東漢簡:序寧。東晉木牘:<松人>解除[39] |
兔子山簡牘 | 戰國·楚、秦、張楚、漢、三國·吳 | 湖南省益陽市 | 2013年5月 | 長沙簡牘博物館[9] | 十一口井一共出土16000餘枚以上。3號井8000餘枚,6號井1000餘枚。[40]。7號井有字簡2302枚,無字簡90枚,素簡10枚。[41]9號井有字木簡2枚,竹簡577枚;無字木簡9枚,竹簡192枚,合計780枚。[42]15號井419枚。[43] | J1:西漢早期簡。J3:西漢晚期簡牘:劉姓長沙國益陽縣衙署檔案。J4:楚簡:衣物織物記錄。J5:西漢早期簡牘,人口、糧米物資登記。J6:東漢晚期至孫吳簡牘。[44]J7:西漢初年吳姓長沙國益陽縣的廢棄資料,以縣署經辦的各類文書為主體。[41]J8:「張楚之歲」觚。J9:秦簡:秦二世元年十月甲午詔書,司法文書。楚簡:事卒簿。[42]J15:東漢中期公私文書遺存和習字簡。J16:東漢中期簡牘,戶籍等。[45] |
郝家坪秦牘 | 戰國·秦 | 四川省青川縣 | 1979年2月-1980年7月 | 青川縣博物館 | 木牘2件[46] | 田律[46] |
放馬灘秦簡 | 戰國·秦 | 甘肅省天水市 | 1986年6月 | 甘肅簡牘博物館 | 竹簡461枚;木牘6片,拼合後4塊[47] | 竹簡:日書甲種,日書乙種,(鐘律式占)[48],丹。木牘:地圖[47] |
揚家山秦簡 | 戰國·秦 | 湖北省江陵縣 | 1990年12月 | 荊州博物館 | 竹簡75枚一捆[49] | 遣策[49],簡文未公佈 |
鄭家湖秦觚 | 戰國·秦 | 湖北省雲夢縣 | 2021年9月 | 274號墓出土木觚1枚[50] | 《賤臣筡西問秦王》[51][50] | |
睡虎地秦簡牘 | 秦 | 湖北省雲夢縣 | 1975年12月 | 湖北省博物館,雲夢縣博物館 | 11號墓竹簡1155枚,殘片80枚,4號墓木牘2件[52] | 竹簡:葉書,語書,秦律十八種,效律,秦律雜抄,法律答問,封診式,為吏之道,日書甲種,日書乙種。木牘:黑夫書信,驚書信[52] |
岳山秦牘 | 秦 | 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 | 1986年9-10月 | 荊州博物館 | 木牘2枚[53] | 日書[53] |
龍崗秦簡 | 秦 | 湖北省雲夢縣 | 1989年10-12月 | 湖北省博物館 | 竹簡經整理後編號293個(含殘簡10個個),木牘1枚[46] | 竹簡:盜律,賊律,囚律,捕律,雜律,具律,徭律與傳令、闌令,廄律,金布律,田律(含田租稅律、田令)。木牘:奏讞書[46] |
王家台秦簡 | 秦 | 湖北省荊州市 | 1993年3月 | 800餘支,竹牘1枚[54] | 竹簡:效律,日書,易占(即歸藏[55],亦有學者質疑此說[56])。竹牘:字跡不清[54] | |
周家台秦簡牘(關沮秦簡) | 秦 | 湖北省荊州市 | 1993年6月 | 荊州博物館[53] | 竹簡381枚(含空白簡14枚);竹籤2枚;木牘1枚[53] | 竹簡:三十四年質日,日書,病房及其他。木牘:二世元年日[53] |
里耶秦簡 | 秦 | 湖南省龍山縣 | 2002年、2005年12月 | 里耶秦簡博物館、湖南文物考古研究所 | 02年出土37400餘枚(有字簡17000餘枚),05年北護城壕11號坑出土51枚 | 書傳類,律令類,錄課類,簿籍類,符券類,檢楬類,歷譜,九九術、藥方,里程書,習字簡[57] |
嶽麓秦簡 | 秦 | 不詳 | 2007年12月、2008年8月 |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 | 第一批編號2100個,第二批編號76個[58] | 質日,為吏治官及黔首,占夢書,數,為獄等狀四種,秦律令 |
北大秦簡 | 秦 | 不詳 | 2010年 |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 竹簡751枚,可復原為10卷,竹牘4枚,木簡21枚,可復原為2卷,木牘4枚,木觚1枚[59] | 竹簡:《三十一年質日》,《公子從軍》,《日書》,《算書》,《道里書》,《製衣》,醫方,《禹九策》,《祓除》,《三十三年質日》,《祠祝之道》,《田書》,《從政之經》,《善女子之方》,散簡。木簡:《白囊》,《隱書》。木牘:飲酒歌詩,《泰原有死者》,九九術,記賬文書,飲酒歌詩。竹牘:飲酒歌詩,記賬文書。木觚:記賬文書[59] |
華遠秦簡 | 秦 | 湖南省長沙市 | 2015年 |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 J5出土的木簡牘,為散落殘簡[60] | 內容有「廿九年長沙廄」「蒼梧」「大庶長」[61][62] |
字庫街秦簡 | 秦 |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 | 2021年4月至12月 |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 字跡較完整且清晰者53支,另發現疑似簡牘殘片212片[63] | 「成都」「西工師」「公士」「革」「軫」「十二兩」「二當一」「(卅)五年六月」、「廿九年」等文字[63] |
朝陽巷秦簡 | 秦 | 湖南省長沙市 | 2023年 |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 J29出土約200枚[64] | 政府檔案文書[64] |
斯坦因所獲漢晉簡 | 漢、晉 | 甘肅省敦煌市、酒泉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尼雅遺址、樓蘭遺址、阿斯塔那墓地 | 1901年、1906-1907年、1914年、1931年 | 英國國家圖書館 | 新疆一探50枚、二探193枚、三探833枚、四探25枚[65]
甘肅二探991枚,三探189枚,另有2398枚削衣[66] |
削衣絕大部分為《蒼頡篇》習字簡[66] |
周炳南所獲漢簡 | 東漢 | 甘肅省敦煌市 | 1920年春 | 敦煌研究院 | 17枚[67] | 簿籍,官文書,揭識箋牌,郵書記錄(過書刺)[67] |
居延舊簡 | 漢 | 甘肅省酒泉市金塔縣[68] | 1930-1931年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10085枚 | |
土垠漢簡 | 漢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羅布泊 | 1930年4月-1934年6月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75枚[69] | |
夏鼐所獲漢簡 | 漢 | 甘肅省敦煌市 | 1944年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76枚[70],另有木梳一把,刻有三行文字,疑已遺失[66] | |
伍家嶺漢封泥匣 | 西漢 | 湖南省長沙市 | 1951年10月-1952年2月 | 長沙簡牘博物館 | 封泥匣10枚,9枚字跡模糊[71] | 「魚鮓一斛」[71][72] |
徐家灣漢楬 | 西漢 | 湖南省長沙市 | 1951年10月-1952年2月 | 長沙簡牘博物館 | 木楬1枚[73] | 「被絳函」[72][10] |
劉家渠漢簡 | 漢 | 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 | 1956年4-10月 | 木簡2枚,有字簡1枚[74] | 「……□門一……」[74] | |
邵家溝漢牘 | 漢 | 江蘇省高郵市邵家溝 | 1957年2月[75] | 南京博物院[76] | 木牘1枚[76] | 「北斗君」,「乙巳日死者,鬼名為天光。天帝神師已知汝名,疾去三千里。汝不即去,南山紟□令來食汝。急如律令。」[76] |
武威漢簡 | 漢、東晉·前涼 | 甘肅省武威市新華鄉、柏樹鄉、韓佐鄉 | 1959年、1960年、1972年11月、1981年、1984年、1985年、1989年8月 | 武威市博物館、甘肅省文物考古所 | 1959年磨咀子6號漢墓出土木竹簡480枚;1960年磨咀子18號東漢墓出土木簡10枚;1972年旱灘坡東漢墓出土木簡牘92枚;1981年徵集到木簡26枚;1984年五壩山3號墓出土木牘1枚;1985年旱灘坡出土前涼木牘5塊;1989年旱灘坡出土木簡16枚[77][78][73][79] | 1959年磨咀子西漢:《儀禮》(甲、乙、丙種)469枚,日忌雜占簡11枚。1960年磨咀子漢:王杖十簡。1972年旱灘坡:醫藥簡。1981年徵集:王杖詔令冊。[79]1984年五壩山:私事文告。[73]1985年旱灘坡前涼:拜官版[80],衣物疏[81]。1989年旱灘坡東漢:養老受王杖之制書和關於王杖授受之律令,坐贓為盜、蟲災、火災等刑律,紀年簡。[77] |
疃莊漢牘 | 漢 | 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 | 1962年7月 | 南京博物院 | 木牘1枚[7] | 衣物券[82] |
三羊墩漢牘 | 漢 | 江蘇省鹽城市 | 1963年11月 | 木牘1枚[7] | 衣物券[83] | |
王湖嶺漢牘 | 西漢 | 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 | 1971年10-11月 | 木牘1枚[84] | 「□笥」[84] | |
甘谷漢簡 | 東漢 | 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 | 1971年12月 | 甘肅省博物館 | 排除少量殘簡,整理後共計23簡編列成一冊[85] | 詔書律令,敕命文書[85] |
馬王堆漢簡牘 | 西漢 | 湖南省長沙市 | 1972年 | 湖南省博物館 | 竹簡312枚,木牘49件 | 十問,合陰陽,雜禁方,天下至道談,一號墓竹簡遣冊,一號墓竹牌,一號墓簽牌,二號墓竹簡,三號墓竹簡遣冊,三號墓簽牌 |
銀雀山漢簡 | 西漢 | 山東省臨沂市 | 1972年4月 | 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 | 1號墓4942枚,2號墓32枚,另有素簡1800枚 | 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尉繚子,晏子,六韜,守法守令等十三篇,議政論兵之類,陰陽時令、占候之類,其他,元光元年曆譜,篇題木牘 |
大墳頭漢牘 | 西漢 | 湖北省湖北省孝感市雲夢縣 | 1972年12月 | 木牘1件[86] | 遣策[86] | |
居延新簡 | 漢 | 甘肅省酒泉市金塔縣[68] | 1973-1974年、1976年 | 甘肅省博物館、甘肅簡牘博物館、南京博物院[87] | 破城子(甲渠候官)7865枚,第四燧195枚,採集簡67枚,1976年卅井塞次東燧173枚[88] | |
五座墳漢簡 | 西漢 | 湖北省老河口市 | 1973年12月 | 竹簡約30支,已成殘片,5支可見墨跡[89] | 似屬「遣冊」[89] | |
霍賀漢牘 | 西漢 | 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小礁山猴頂 | 1973年3月 | 木牘1枚[90] | 遣策[90] | |
定縣漢簡(八角廊漢簡) | 西漢 | 河北省定州市 | 1973年5-12月[91] |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 完整簡數待公佈 | 論語,儒家者言,哀公問五義,保傅傳,太公,文子,六安王朝五鳳二年正月起居記,日書·占卜[92] |
侍其䌛墓漢牘 | 西漢 | 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小礁山猴頂 | 1973年12月 | 南京博物院 | 木牘2枚[93] | 1枚字已消失,1枚為遣策[93] |
肩水金關漢簡 | 漢 | 甘肅省酒泉市金塔縣[68] | 1973年7-9月 | 甘肅簡牘博物館 | 11577枚[94] | |
鳳凰山漢簡牘 | 漢 | 湖北省江陵縣 | 1973年秋、1975-1976年 | 湖北省博物館 | 8號墓175枚;9號墓80枚,木牘3枚;10號墓171枚,木牘6枚;167號墓74枚,168號墓66枚,竹牘1枚;169號墓58枚[95] | 告地下官吏書,遣策,鄭里稟簿,鄭里戶籍簿,市陽里徵收佃租簿,中販共侍約,平里和稿上的芻藁簿[95] |
盱眙漢牘 | 西漢 | 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 | 1974年8月 | 南京博物院 | 木札(木牘)1枚[96] | 敬獻王父母、諸鬼神的祈禱辭令[96] |
大葆台漢簡 | 西漢 | 北京市豐臺區花鄉地區 | 1974年8-10月 | 北京市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 | 1號墓1枚[97] | 「樵中格吳子孟」[98]。有研究認為是工匠居住地名冊[98],一說為「黃腸」質量檢驗記錄[99] |
馬泉漢簡 | 西漢 | 陝西省咸陽市秦都區 | 1975年2月 | 咸陽市博物館 | 竹簡殘片3枚[100] | 字跡不清[100] |
戴盛墓漢牘 | 漢(存疑) | 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小礁山猴頂 | 1976年 | 木牘1枚[101] | 衣物券[101] | |
羅泊灣漢簡牘 | 西漢 | 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 | 1976年6月 |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 木牘5枚,木簡10餘枚,均殘斷,多難釋讀,封檢2枚[73] | 木牘:《從器志》,《東陽田器志》,隨葬農具清單。木簡:封檢:器物名,食物名[102] |
玉門花海漢簡 | 西漢 | 甘肅省酒泉市玉門縣花海鎮 | 1977年8月 | 嘉峪關長城博物館[66] | 木簡、柹片93枚,無字素簡12枚[66] | 武帝遺詔(有學者認為此詔乃霍光等人托武帝口吻而擬[103]),蒼頡篇,習字,書信[104] |
阜陽漢簡(雙古堆漢簡) | 西漢 | 安徽省阜陽市潁州區 | 1977年 | 阜陽市博物館 | 竹簡木簡6000枚(段),木牘3塊 | 簡:蒼頡篇,詩經,周易,年表,大事記,萬物[105],作務員程,行氣,相狗經,辭賦,刑德,日書,干支表。木牘:書籍篇題[106] |
金雀山周氏墓漢牘 | 西漢 | 山東省臨沂市金雀山 | 1978年10-11月 | 臨沂市博物館 | 木牘殘片8件[107] | 遣策[107] |
花果山漢簡牘 | 西漢 | 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 | 1978年7月 | 簡牘30片,可辨成文的13片[101] | 決事比,曆日,貨物買賣管理記錄[101] | |
上孫家寨漢簡 | 西漢 | 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 | 1978年7月 |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殘簡400枚,綴合後240餘枚[108] | 兵法,軍法,目錄[108] |
馬圈灣漢簡 | 西漢、新莽 | 甘肅省敦煌市 | 1979年9月 | 甘肅簡牘博物館[66] | 1217枚,帛書1件[66] | 詔書,奏記,檄,律令,品約,牒書,爰書,符傳,簿冊,書牘,歷譜術數,醫藥等[109] |
廣陵王墓漢牘 | 西漢 | 江蘇省高郵市天山鄉神居山 | 1979-1981年 | 漢廣陵王墓博物館 | 木牘數量不詳[110] | 其中一枚墨書「六十二年八月戊戌」[111] |
敦煌散見簡牘 | 西漢、新莽 | 甘肅省敦煌市 | 1979-1989年 | 敦煌市博物館 | 採集到147枚[112] | |
胡場漢牘楬 | 西漢 | 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 | 1980年4月 | 揚州博物館 | 木牘13枚,木楬6枚,封檢7枚[73] | 木牘:神靈名位牘,日記牘,文告牘(告地策)[113],喪葬物品牘。木楬:食品名稱。封檢:糧食布帛名稱[114] |
未央宮漢簡 | 新莽 | 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 | 1980年4-6月 | 木簡115枚,曾被火燒過,多殘斷[115] | 各種瑞應的記錄[115] | |
高高頂漢牘 | 西漢 | 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花果山街道 | 1980年5月 | 木牘1枚[116] | 遣策[116] | |
酥油土漢簡 | 漢 | 甘肅省敦煌市 | 1981年3月 | 敦煌市博物館 | 76枚[66] | 詔書,律令(擊匈奴降者賞令殘冊),檄書,字書,兵書,曆書,私人書啟以及其他雜簡(驚候符、守御器品)[117] |
金雀山漢牘 | 漢 | 山東省臨沂市金雀山南壇百貨樓工地 | 1983年12月 | 臨沂市博物館 | 木牘1件[118] | 字跡已模糊[118] |
平山漢楬 | 西漢 | 江蘇省揚州市平山養殖場 | 1983年4月 | 揚州博物館 | 木楬3枚[119] | 「大隹(從飠)笥」,「大食笥」,「觚芛一笥」[119] |
南越王墓漢簡 | 西漢 | 廣東省廣州市象崗山 | 1983年8-10月 |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 竹籤牌1枚[120] | 「金縢一□□」[120] |
張家山漢簡 | 漢 | 湖北省江陵縣 | 1983年12月、1985年秋、1988年初 | 荊州博物館 | 247號墓1236枚(不含殘片)[121],249號墓大部分被壓斷,258號墓數量少,均殘斷[122];127號墓300餘支,336號墓827支[123][124] | 247號墓:歷譜,二年律令,奏讞書,脈書,算數書,蓋廬,遣策。[121]127號墓:《日書》。336號墓:《功令》,徹穀食氣,《盜㹱(跖)》,祠馬禖,《七年質日》,漢律十六章。[123][124] |
胥浦漢簡牘 | 西漢 | 江蘇省儀徵市真州鎮 | 1984年[73] | 揚州博物館 | 竹簡17枚,木牘2枚,封檢1枚[73] | 竹簡:《先令券書》16枚,何賀山錢1枚。木牘:賻贈記錄,遣冊。封檢:賻贈記錄[125] |
西郭寶墓漢簡牘 | 西漢 | 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錦屏鎮陶灣村 | 1985年4月 | 連雲港市博物館 | 木牘4件,竹簡2件[126] | 木牘:名謁,衣物券。竹簡:「月散□宮」,「□□一石」[126] |
煙袋山漢牘 | 西漢 | 江蘇省儀徵市新城鎮 | 1985年10-12月 | 南京博物院 | 木牘26件,大都已殘[127] | 文字無法辨認,應是遣冊[127] |
毛家園漢簡牘 | 西漢 | 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 | 1985年11月-1986年3月 | 竹簡74枚,木牘1件[128] | 竹簡:遣冊。木牘:《牒書》[128] | |
地灣漢簡 | 漢 | 甘肅省酒泉市金塔縣 | 1986年9-10月 | 778枚,肩水金關遺址散簡25枚[129] | 肩水候官文書檔案 | |
古人堤簡牘 | 東漢 | 湖南省張家界市 | 1987年4月-8月 | 90片[130] | 漢律、醫方、官府文書、書信及禮物謁、曆日表、九九乘法表[130] | |
盧龍漢簡[131] | 西漢 | 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盧龍鎮范莊村 | 1987年9月[132] | 未公佈 | 未公佈 | |
清水溝漢簡 | 西漢 | 甘肅省敦煌市 | 1990年 | 敦煌市博物館 | 62枚(無字素簡一捆21枚)[66] | 《地節元年曆譜》一冊27枚,散簡14枚[66] |
高台漢牘 | 西漢 | 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 | 1990-1992年,2009年1月 | 荊州博物館 | 18號墓木牘4塊,4號墓5號墓等未知[133],46號墓木牘9塊[134] | 路籤,報到書,告地書,遣策(賵方)[133];收費賬簿[134] |
懸泉漢簡 | 漢 | 甘肅省敦煌市 | 1990年10月-1992年12月 | 甘肅省考古研究所 | 35000餘枚,其中有字簡23000餘枚。另發現漢帛書10件;紙文書10件,其中1件為西晉;牆壁題記1處[135] | 簡牘:詔書,官府文書,品令,司法爰書,簿籍,郵書,郵書課,符,傳,過所,奏,記,檄,致,信札,《日書》,《歷譜》,《醫方》,《相馬經》,《急就章》,《蒼頡篇》,年號簡。帛書:私人信札。紙文書:文書,藥方,書信。壁書:《使者和中所督察詔書四時月令五十條》[135] |
深釘嶺漢牘 | 西漢 | 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 | 1991年1-7月 | 木牘1枚,已殘[136] | 「水一石」、「□□□冷」[136] | |
蕭家草場漢簡(關沮漢簡) | 西漢 | 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 | 1992年11月 | 荊州博物館 | 35枚[137] | 遣策[137] |
林永健所獲漢簡 | 漢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民豐縣尼雅遺址 | 1993年 |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65] | 2枚[138] | 《蒼頡篇》[139] |
漁陽墓漢簡 | 西漢 | 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坡 | 1993年2月-7月[140] | 長沙簡牘博物館[9] | 122件[140][10] | 木楬、簽牌、封泥匣[140] |
尹灣漢簡牘 | 西漢、新莽 | 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 | 1993年3月 | 連雲港市博物館 | 6號西漢墓木牘23枚,竹簡133枚;2號新莽墓木牘1枚[141] | 東海郡行政文書:集簿,東海郡吏員簿,東海郡下轄長吏名籍,東海郡下轄長吏不在署、未到官者名籍,東海郡屬吏設置簿,武庫永始四年兵車器集簿
數數文獻:神龜占,六甲占雨,博局占,刑德行時,元延元年曆譜,元延三年五月曆譜 私人文書:贈錢名籍,借貸書,物疏,名謁,元延二年視事日記 漢賦佚篇:神烏傅(賦)[141] |
寧谷漢牘 | 東漢 | 貴州省安順市 | 1996年冬 | 牘、梜、檢5件[142] | 木牘:自告爰書[142] | |
九如齋(科文大廈)漢簡 | 東漢 | 湖南省長沙市五一廣場西北角 | 1997年 | 長沙簡牘博物館 | 木簡200餘枚[143] | 官府文書,名刺,練字所書[143] |
玉門關漢簡 | 西漢 | 甘肅省敦煌市玉門關遺址(小方盤城) | 1998年 | 敦煌市博物館 | 381枚[144] | 涉及玉門都尉府上報文書、倉稟責任、私人信件、糧錢簿、邊塞挈令、里程、置驛等[145] |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漢簡 | 漢 | 不詳 | 1998年5月[146] | 中國國家博物館 | 據傳為兩批漢代竹簡 | 未公佈 |
虎溪山漢簡 | 西漢 | 湖南省沅陵縣 | 1999年6-9月 | 長沙簡牘博物館[9] | 總數1346枚,有字簡1290枚[147] | 計簿,閻昭(上),閻昭(下),食方[147][148] |
額濟納漢簡 | 漢 | 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 | 1999年、2000年、2002年 |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 | 500餘枚[149] | 書檄:詔書,上行文書,下行文書,視事書,除書,償債擔保書,病書,府記,官記,私記;簿籍:被兵簿,錢財出入簿,日跡簿,計簿,出入簿,吏奉賦名籍,吏卒稟名籍,吏卒家屬稟名籍,吏卒在屬名籍,吏卒不任候望名籍,日跡檮;
律令:烽火品約,功令冊五,十吏行政規範;檢:實物檢,文書檢,實物;其他:歷譜簡,術數簡,人面像[149] |
孔家坡簡牘 | 西漢 | 湖北省隨州市 | 2000年3月 | 湖北省博物館 | 780餘枚,木牘4方(1枚有墨書)[150] | 竹簡:日書700餘枚,曆日78枚。木牘:告地書[150] |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漢簡 | 西漢 |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琵琶鄉趙坪村[151]或敦煌市[152] | 2000年5月 | 陝西歷史博物館 | 徵集到12枚[66] | 屯戍文書之殘冊[66] |
薊縣漢牘 | 東漢[153] | 天津市薊縣劉家頂鄉大安宅村 | 2000年6月 | 天津博物館 | 木牘1枚[154] | 道教方術文書[154] |
杜陵漢牘 | 西漢 | 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曲江鄉 | 2001年6-12月 | 陝西歷史博物館 | 木牘1枚[155] | 日書·農事篇[155] |
印台漢簡 | 西漢 | 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關沮鄉 | 2002年1月-2004年1月 | 荊州博物館 | M60竹簡200餘枚,木簡11枚,木牘22方;M61木牘3枚;M59竹簡800餘枚,木牘1方;M62木牘1方;M63殘簡16枚,木牘8方;M83木牘1方;M97較完整竹簡1198枚,殘簡100餘枚;M112竹簡44枚;M115木牘33方[156] | 簡:文書,卒簿,歷譜,編年記,日書,律令
牘:遣策,器籍,告地書[156] |
舊縣坪漢簡牘 | 西漢 | 重慶市雲陽縣 | 2002年初 |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 竹木簡牘20餘件[157] | 主要是記事[157] |
海曲漢簡牘 | 西漢 | 山東省日照市 | 2002年3-6月 | 日照市博物館 | 106號墓竹簡39枚,無字木牘4件[158];129號墓木牘2枚;130號墓木牘2枚[159] | 竹簡:漢武帝后元二年視日簡。木牘:遣策[159] |
雙龍漢牘 | 西漢 | 江蘇省連雲港海州區雙龍村 | 2002年7月 | 連雲港市博物館 | 木牘13件,4件無字[160] | 名謁7件,衣物疏2件[160] |
大青墩漢簡牘 | 西漢 | 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 | 2002年11月-2003年1月 | 木牘數十枚,木簡3枚[161] | 未公佈 | |
黃山漢簡 | 西漢 | 湖北省荊州市 | 2002年6月-2004年10月 | 竹簡81枚,木觚9枚[162] | 質日,遣冊 | |
九墩灣漢簡 | 漢 | 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布隆吉鄉 | 2003年6月 |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木簡33枚,竹簡2枚[163] | 未公佈 |
走馬樓漢簡 | 西漢 | 湖南省長沙市走馬樓供銷社綜合樓 | 2003年11月 | 長沙簡牘博物館 | 8號井有字簡牘2191個編號[164] | 公元前126-120年長沙國官府文書[164] |
南華漢牘 | 東漢 | 甘肅省張掖市高台縣南華鄉 | 2004年 | 高台縣博物館 | 木牘碎片1枚[165] | 墓葬文書,內容不得而知[165] |
東牌樓漢簡 | 東漢 | 湖南省長沙市 | 2004年4-6月 |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 7號井426枚(218枚有字,208枚無字)[166],32號井數十枚[167] | 7號井:公文,私信,事目,戶籍,名簿,名刺,劵書,簽牌,雜賬,習字,其他和殘簡[166];32號井:尚未整理發表[167] |
劉毋智墓漢封泥匣 | 西漢 | 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楊廟 | 2004年9月 | 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 5件[168] | 「張皇」,「東□」[168] |
紀莊漢牘 | 西漢 | 安徽省天長市安樂鎮 | 2004年11月 | 天長市文物管理所、天長市博物館 | 木牘34枚[169] | 《戶口簿》,《算簿》,書信,木刺,藥方,禮單等[169] |
南越國漢簡 | 西漢 |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 | 2004年11月-2005年1月 | 南越王宮博物館 | 木簡100餘枚[170] | 簿籍,法律文書[170] |
松柏漢簡牘 | 西漢 | 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紀南鎮松柏村 | 2004年底 | 荊州博物館 | 木牘63塊,6塊無字;木簡10枚[171] | 木牘:遣冊,各類簿冊,葉(牒)書,歷譜,令,周偃的功勞記錄,周偃的升遷紀錄及升調文書等公文抄件。木簡:木牘標題[171] |
睡虎地漢簡 | 西漢 | 湖北省孝感市雲夢縣 | 2006年11月 | 雲夢縣博物館 | 不少於2137枚[172] | 質日,官府文書(五年將漕運粟屬臨沮令初殿獄, 畜息文書,功次文書),私人簿籍,律典,算術,書籍,日書[173] |
雙龍漢牘 | 西漢 | 安徽省六安市 | 2007年1月-2008年9月 | 271號墓出土80餘枚(含殘片)[174] | 戶籍、名刺等 | |
牡宜漢牘 | 西漢 |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 | 2007年9月 | 木牘5片,均殘斷[175] | 遣冊[175] | |
謝家橋漢簡牘 | 西漢 | 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關沮鄉 | 2007年11月 | 荊州博物館 | 竹簡208枚,竹牘3枚[176] | 竹簡:遣策。竹牘:告地書[176] |
中筆漢牘 | 西漢 | 湖北省宜昌市宜都縣 | 2008年5月 | 宜昌博物館 | 木牘1件[177] | 遣策[177] |
水泉子漢簡 | 西漢 | 甘肅省永昌市 | 2008年8-10月;2012年10-12月 | 甘肅簡牘博物館 | 5號墓1400餘枚(較完整700多枚);[178]8號墓復原後為35枚竹木簡(34枚有字)[179] | 七言本《蒼頡篇》,日書[180];五鳳二年曆日(歷冊,宜忌,歷注)[181] |
一棵樹漢晉簡 | 西漢、西晉 | 甘肅省敦煌市 | 2009年 | 敦煌市博物館 | 16枚(素簡7枚,有字漢簡7枚,晉簡2枚)[182] | 符信,通緝令,日常屯戌簿冊,其他[182][183] |
北大漢簡 | 西漢 | 不詳 | 2009年1月 |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184] | 編號3346個,完整簡約1600枚,殘簡多數可綴合[184] | 《蒼頡篇》,《老子》,《周馴》,《趙正書》,《儒家說叢》,《陰陽家言》,《妄稽》,《反淫》,《節》,《雨書》,《揕輿》,《荊決》,《六博》,《日書》,《日忌》,《日約》,《醫方》,殘簡與無字簡[184] |
鄧公塘漢簡 | 東漢 |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縣 | 2009年9月[185] | 竹簡6枚 | 與陰陽五行有關 | |
烏程漢簡 | 西漢、東漢 | 浙江省湖州市人民路某基建工地 | 2009年 | 北京翰典藝術館[186] | 木簡341枚[186] | 漢代會稽郡烏程縣署文書,內容以往來公文、行政事務及公私信牘為主[187] |
五一廣場漢簡牘 | 東漢 | 湖南省長沙市 | 2010年6-8月 |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 6859枚[188] | 主要是長沙郡及門下諸曹、臨湘縣及門下諸曹的下行文書[189] |
下車漢牘 | 漢 | 江蘇省連雲港市灌雲縣 | 2010年7月 | 灌雲縣博物館 | 封檢1枚[190] | 「臨都尉家書」「省印信」[190] |
尚德街東漢簡牘 | 東漢 | 湖南省長沙市長沙國際金融中心 | 2011年11-12月 |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 木簡257枚,其中無字簡86枚[167] | 公文:12枚,雜文書:34枚,私信:37枚,習字:4枚,殘簡:84枚[167] |
海昏侯墓漢簡牘 | 西漢 | 江西省南昌市 | 2011年3月 | 竹簡5200餘枚,木牘60餘件,木楬110枚[191] | 簡牘:六藝類:《詩經》,《禮記》類,祠祝禮儀類,《論語》,《春秋》,《孝經》類;諸子類,詩賦類:《子虛賦》,《葬賦》;六博;數術類;方技類。文書:奏牘,議奏。木楬:簽牌[191] | |
土山屯漢牘 | 漢 | 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 | 2011年4-5月、2016年5月-2018 | 6號墓木牘1件,8號墓木牘1件[192]。147號墓木牘11枚[193] | 遣冊[192]。衣物疏1枚, 「上計」文書牘6枚, 名謁2枚,空白牘2枚[193] | |
瓜州縣博物館藏簡牘 | 漢 | 甘肅省敦煌市(具體不詳) | 不詳 | 瓜州縣博物館 | 公佈3枚[66] | 司御自言書[66] |
南京市博物館藏漢牘 | 漢 |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湖熟鎮 | 不詳 | 南京市博物館 | 木牘1枚[72] | 不詳 |
天回漢簡 | 西漢 |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天回鎮 | 2012年7月-2013年8月 |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 1號墓出土50枚木牘。
3號墓北Ⅱ底室出土竹簡730支,南Ⅱ底室出土竹簡221支(完整簡56支)[194] |
北Ⅱ底室;醫書:脈書·上經,脈書·下經,治六十病和齊湯法,刺數,《逆順五色脈臧驗精神》。法律文書:尺簡
南Ⅱ底室;醫書:醫馬書,經脈書 (殘簡) [194] |
周家寨漢簡 | 西漢 | 湖北省隨州市 | 2014年9-12月 |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竹簡566枚一卷,木牘1塊,竹籤牌3枚[195] | 竹簡:日書。木牘:告地書。竹籤牌:奴婢姓名[195] |
蜀秀河漢牘 | 西漢 | 江蘇省揚州市西湖鎮 | 2015年 | 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 木牘13件[196] | 奏疏[196] |
坡子街漢簡 | 漢 | 湖南省長沙市 | 2015年10月 |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 5號井出土,未公佈[197] | 未公佈 |
青少年宮漢簡 | 漢 | 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 | 2016年 |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 未公佈[10] | 未公佈 |
化音漢牘 | 東漢 | 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 | 2016年11月 | 木牘1枚[198] | 衣物疏 | |
太原東山漢簡牘 | 西漢 | 山西省太原市東山 | 2018年4-9月 | 太原市博物館[199] | 木簡約600枚[199] | 這批簡牘保存情況很差,細菌腐蝕嚴重、氧化程度很高,給提取保護工作帶來了困難。[200] |
城壩漢簡 | 西漢 | 四川省達州市渠縣 | 2018年9月[201] |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200餘件[202] | 楬、書信、爰書、戶籍、簿籍、識字課本、九九術表、習字簡等[202] |
胡家草場漢簡牘 | 西漢 | 湖北省荊州市 | 2018年10月-2019年3月 | 荊州博物館 | 編號4642個,出土時分裝在兩個竹笥內[203][204] | 歲紀:約165枚。歷:101枚。日至:102枚。法律文獻:律典和令典約3000枚。醫方及雜方:約450枚,木牘4件。日書:約490枚。簿籍:木簡60餘枚,木牘2件。遣冊:120餘枚[203][204] |
花園新村漢簡 | 東漢 | 浙江省寧波市餘姚 | 2020年7月 | 封檢、木觚、墨書木板各一件[205] | 封檢:王仲郵棨。木板:長孫。木觚:祭禱文[205] | |
鄭家湖漢牘 | 西漢 | 湖北省孝感市 | 2021年,2023年11~12月 | M277出土一枚木牘[206],M362出土一枚木牘[207] | M277內容為遣策,正面四欄,背面兩欄。M362木牘附着有少許織物痕跡,正面墨書5行177字,內容為衣物疏。 | |
河泊所漢簡 | 漢 | 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區上蒜鎮 | 2021-2023年 | 2021-2022年發現字跡明顯的西漢簡牘殘片200餘片,字跡不明顯的簡牘殘片1000餘片。[208]2023年發現300多枚東漢有字簡牘。[209]截至2024已經發現簡牘5萬餘枚,其中帶字簡牘5000餘枚。另有封泥1300枚[210] | 官文書,書信 | |
路縣故城漢簡 | 東漢 | 北京市通州區潞城鎮 | 2022年[211] | 未公佈 | 未公佈 | |
朱提故城漢簡 | 漢 | 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 | 2022年[212] | 未公佈 | 未公佈 | |
關口漢牘 | 西漢 | 重慶市武隆區關口鎮 | 2023年9月 |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 遣策木牘8枚,一枚為告地書,干支木牘23枚[213] | 遣策,告地書,干支木牘[213][214] |
稽中漢簡 | 漢 | 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 | 2024年 | 紹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 1枚 | 墨書「會稽」「山陰」地名的木刺[215] |
酒泉漢簡 | 漢 | 甘肅省酒泉市 | 酒泉市檔案館 | 135枚[216] | 未公佈 | |
鄭丑墓吳刺 | 三國·吳[217] |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 | 1955年4-5月[218] | 武漢市文物管理委員會 | 名刺3枚,1枚能看清字樣[217] | 「道士鄭丑再拜……」[218] |
麻橋吳牘 | 三國·吳 | 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家發鎮 | 1978年11月 | 木方(木牘)3件[219] | 遣冊[219] | |
高榮墓吳刺牘 | 三國·吳 | 江西省南昌市 | 1979年 | 江西省博物館 | 名刺21枚,木方(木牘)2枚[73] | 名刺,遣策[73] |
史綽墓吳刺 | 三國·吳 |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 | 1980年代初 | 鄂州市博物館 | 木牘(名刺)6枚[220] | 名刺[220] |
朱然墓刺謁 | 三國·吳 | 安徽省馬鞍山市 | 1984年6月 | 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221] | 名刺14件,拜謁3件[222] | 名刺,拜謁[222] |
濱湖西路吳簡 | 三國·吳 |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 | 1993年3-4月 | 鄂州市博物館 | 數量不詳[223] | 遣冊,名刺[223] |
走馬樓吳簡 | 東漢[7]、三國·吳 | 湖南省長沙市 | 1996年10月 | 長沙簡牘博物館 | 14萬枚(有字簡76552枚,字痕殘簡2萬餘枚)[224] | 賦稅簡(「嘉禾吏民田家莂」大木簡、賦稅竹簡),名籍簡,官文書,私人信札、名刺、禮單、封檢、封泥匣等[225] |
薛秋墓吳刺 | 三國·吳 | 江蘇省南京市大光路 | 2004年12月 | 南京市博物館 | 名刺5件[226] | 3件內容相同:「折鋒校尉沛國竹邑東鄉安平里公乘薛秋年六十六字子春」。「折鋒校尉薛秋□□□竹邑字子春」,「字子春」[226] |
大馬站三國簡 | 三國 | 廣東省廣州市 | 2005年9-11月 | 木簡3枚[227] | 未公佈 | |
蘇仙橋吳晉簡 | 三國·吳、西晉 | 湖南省郴州市 | 2003年11月-2004年2月 | 湖南文物考古研究所、郴州市博物館[228]、長沙簡牘博物館[9] | 4號井吳簡140枚(段)[7];10號井晉木簡909枚(含殘簡),其中無字簡5枚[229] | 吳簡:簿籍類,文書書信類,記事類,紀年簡,習字簡,其他[7];晉簡:桂陽郡郡府文書檔案(上計簿書[230]) |
皇冊家園吳晉簡牘 | 三國·吳、西晉 | 江蘇省南京市 | 2004年3-5月 | 南京市博物館[231] | 50枚[232] | 名刺類、賬簿類、符祝類、「日書」簡、封檢、楬、習字簡等[232] |
顏料坊吳晉簡牘 | 三國·吳、西晉 | 江蘇省南京市 | 2009年7月-2010年8月 | 140餘枚[232] | 名刺類、簽牌類、過所類、封檢、楬、習字簡等[232] | |
渡頭古城吳簡 | 三國·吳 | 湖南郴州市臨武縣 | 2022年12月-2023年 |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J1出土簡牘2000餘枚,有字簡牘120餘枚。J2出土有字簡牘1500餘枚、無字簡牘7000餘枚。[233] | 臨武縣的行政文書,木簡、木牘、簽牌、封檢、削衣等,內容大致為經濟券書、賬簿、名刺、書信等[233] |
斯文赫定所獲魏晉簡 | 三國·魏、西晉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樓蘭遺址 | 1901年2月 | 瑞典民族學博物館 | 125枚[65] | |
樓蘭魏晉鄯善簡牘 | 三國·魏、西晉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 | 1980年4月 |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65] | 漢文木簡63枚,佉盧文木犢1件,另有漢文紙文書2件[234] | 漢文木簡:釋官3枚,釋地5枚,簿書8枚,名籍2枚,屯戍10枚,廩給6枚,器物8枚,買賣4枚,雜釋17枚。紙文書:書信2件。[234]佉盧文木犢:「唯三年七月十日,是(時),沙羅耶……」[235] |
潘氏墓晉板 | 東晉 | 湖南省長沙市 | 1954年5-8月 | 湖南省博物館 | 石板1件[236] | 衣物疏[237] |
阿斯塔那晉簡 | 西晉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 | 1966-1969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 木簡1枚[73] | 買棺契約[73] |
吳應墓晉刺牘 | 晉 | 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永外正街 | 1974年3月 | 江西省博物館 | 木簡(名刺)5枚,木方(木牘)1件[238] | 名刺,隨葬衣物清單[238] |
尼雅鄯善牘 | 東晉·前涼-前秦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民豐縣 | 1981年 | 和田地區文物保護管理所 | 佉盧文木犢1件[239] | 離婚契約[239] |
常封晉牘 | 晉 | 甘肅省張掖市高台縣羅城鎮 | 1986年 |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木牘3片,綴合後為1塊[73] | 文字多磨滅,似是書信[73] |
雷陔墓晉刺牘 | 東晉 |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火車站 | 1997年9月 | 木方(木牘)1件,殘斷,名刺2件[240] | 隨葬清單,名刺[240] | |
駱駝城前涼前秦牘 | 東晉·前涼、東晉·前秦 | 甘肅省張掖市高台縣駱駝城鎮駱駝城南墓群 | 1998年5月[241]、2000年1月[242]、2000年6月[243]、2001年6-7月[244] | 高台縣博物館 | 前涼木牘2方[241];木牘2方[243];5號墓木牘1件[244]。前秦木牘4方[165][242] | 前涼木牘:周振孫阿惠墓券,耿少平孫阿昭墓券[241];趙雙衣物疏,趙阿茲衣物疏[243];胡運於衣物疏[245]。前秦木牘:高俟墓券2方,高容男墓券1方,高零勇墓券1方[165][242] |
中日共同尼雅遺蹟學術考察隊所獲晉簡 | 西晉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民豐縣尼雅遺址 | 1999年 |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 9枚[65] | |
畢家灘前涼牘 | 東晉·前涼 | 甘肅省酒泉市玉門縣花海鎮 | 2002年6月 |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木牘9塊[246],另外在1塊棺板上寫有《晉律注》[247] | 衣物疏[246] |
雷鋽墓晉刺 | 東晉 |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火車站 | 2006年3月 |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名刺2件[248] | 「□……再拜……弟……」,「鄱陽雷鋽再拜,問起居,字仲處」[248] |
金雞梁前涼檢牘 | 東晉·前涼 | 甘肅省酒泉市玉門縣清泉鄉 | 2009年2-4月 |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木牘1件,衣物疏1件,殘斷成2塊,封檢1件[249] | 木牘:拜官版。衣物疏。封檢:趙清行檢[80] |
臨澤晉簡 | 西晉 | 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黃家灣 | 2010年6-8月 | 甘肅簡牘博物館 | 木簡27枚[250] | 田產爭訟爰書[250] |
三壩灣晉牘 | 西晉 | 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豐樂鄉 | 2013年5月 |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1號墓出土2件[251] | 買地券1件,鎮墓券1件[251] |
沙來古城簡牘 | 魏晉以後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楚縣 | 1959年4月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 有字木簡20枚,佉盧文木牘1件,紙片150餘件[7] | 未公佈 |
米蘭吐蕃簡牘 | 唐·吐蕃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若羌縣米蘭古城、 | 1959年、1973年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 吐蕃文簡牘78支[252] | |
青海吐蕃簡牘 | 唐·吐蕃 | 青海省都蘭縣熱水斜外草場地方 | 1985年 | 吐蕃文木簡牘11支[253] | 衣物疏[253] | |
孔雀河唐牘 | 唐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尉犁縣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 | 2019年 | 紙文書、木牘633件(組)[254] | 紙文書: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駐紮的游弈所與下轄的各個烽鋪及上級管理機構之間符帖牒狀的軍事文書;文書另見有授勳告身、賬單、私人信札、書籍冊頁、文學作品等內容
木牘:烽鋪與游弈所間計會交牌與平安火制度[254] |
中國境外
帛書
名稱 | 年代 | 出土地點 | 出土(入藏)時間 | 收藏處 | 數量 | 內容 |
---|---|---|---|---|---|---|
子彈庫帛書 | 戰國·楚 | 湖南省長沙市 | 1942年9月(一說30年代) | 賽克勒美術館(主體+殘片)[260]、湖南省博物館(殘片)[261] | 四時令,五行令,攻守占,其他殘片,商承祚藏殘片[260] | |
肩水金關帛書 | 西漢 | 甘肅省居延市 | 1973年 | 甘肅省博物館 | 1件 | 「張掖都尉棨信」[94] |
馬王堆帛書 | 西漢 | 湖南省長沙市 | 1973年12月 | 湖南省博物館 | 周易經傳,喪服圖,春秋事語,戰國縱橫家書,老子甲本,五行,九主,九主圖,明君,德聖,經法,十六經,稱,道原,老子乙本,物則有形圖,五星占,天文氣象雜占;
刑德甲篇,刑德乙篇,刑德丙篇,陰陽五行甲篇,陰陽五行乙篇,出行占,木人占,相馬經,宅位宅形吉凶圖,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經甲本,脈法,陰陽脈死候,五十二病方; 去穀食氣,陰陽十一脈灸經乙本,導引圖,養生方,房內記,療射工毒方,胎產書,太一祝圖,卦象圖,地形圖,箭道封域圖,府宅圖,居葬圖,宅位草圖 | |
馬圈灣帛書 | 漢 | 甘肅省敦煌市 | 1979年9月 | 甘肅簡牘博物館 | 1件 | 「尹逢深中殽左長傳一帛一匹四百卅乙株幣十月丁酉亭長延壽都吏稚釳」[66] |
懸泉帛書 | 漢 | 甘肅省敦煌市 | 1990年10月-1992年12月 | 甘肅簡牘博物館 | 10件 | 私人信札[135] |
駱駝城帛書 | 魏晉 | 甘肅省張掖市高台縣 | 1998-2001年 | 高台縣博物館 | 2件[165] | 未公佈 |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