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宋十六衛
隋文帝以府兵制為依託,設置十二府統領禁衛軍。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為十二衛,加上管理侍衛左右和公衛門禁、不領府兵的左右備身、左右監門,號稱十六衛[1]。每衛有上將軍、大將軍、將軍。下設長史、錄事參軍、兵曹參軍、騎曹參軍、鎧曹參軍。
隋唐十六衛管理內府(親衛府、勛衛府、翊衛府)、外府(折衝府)府兵,掌管宮掖禁衛、京城巡警、京畿烽候道路、督攝隊仗。中唐以後,府兵制至廢止,以彍騎充當宿衛,彍騎之後,神策軍等北衙十軍取代。十六衛為虛名。宋朝稱之為環衛官。金朝、元朝設立元帥府、都督府,十六衛廢除。
- 左右衛-掌宮禁宿衛,總領內、外府府兵,及十六衛兵員配發管理,為十六衛核心。
- 左右武衛-掌宮禁宿衛。
- 左右驍衛-掌宮禁宿衛,十六衛中的騎射部隊(豹騎)。
- 左右威衛-掌宮禁宿衛。
- 左右領軍衛-掌宮禁宿衛,十六衛中的弓兵部隊(射聲)。
- 左右金吾衛-掌宮中、京城巡警,烽候、道路、水草之宜。
- 左右監門衛-掌諸門禁衛及門籍。
- 左右千牛衛-掌侍衛及供御兵仗。
名稱變動
隋 | 唐 | 武周(684-705) | 唐 | ||||
隋文帝(607年) | 622年 | 660年 | 662年 | 670年 | 武周(684-705) | 神龍之後 | |
左衛府 | 左翊衛府 | 左衛 | |||||
右衛府 | 右翊衛府 | 右衛 | |||||
左武衛府 | 左武衛 | 左鷹揚衛 | 左武衛 | ||||
右武衛府 | 右武衛 | 右鷹揚衛 | 右武衛 | ||||
左武候府 | 左候衛府 | 左武候衛 | 左金吾衛 | ||||
右武候府 | 右候衛府 | 右武候衛 | 右金吾衛 | ||||
左領左右府 | 左備身府 | 左府 | 左千牛府 | 左奉宸衛 | 左千牛衛 | ||
左騎衛府 | 左驍騎衛 | 左驍衛 | 左驍騎衛 | 左武威衛 | 左驍衛 | ||
右領左右府 | 右備身府 | 右府 | 右千牛府 | 右奉宸衛 | 右千牛衛 | ||
右騎衛府 | 右驍騎衛 | 右驍衛 | 右驍騎衛 | 右武威衛 | 右驍衛 | ||
左監門府 | 左監門衛 | ||||||
右監門府 | 右監門衛 | ||||||
左領軍府 | 左屯衛府 | 左威衛 | 左武威衛 | 左威衛 | 左豹韜衛 | 左威衛 | |
左御衛府 | 左領軍衛 | 左戎衛 | 左領軍衛 | 左玉鈐衛 | 左領軍衛 | ||
右領軍府 | 右屯衛府 | 右威衛 | 右武威衛 | 右威衛 | 右豹韜衛 | 右威衛 | |
右御衛府 | 右領軍衛 | 右戎衛 | 右領軍衛 | 右玉鈐衛 | 右領軍衛 |
明朝十二衛
明初洪武年間,京衛上直衛設十二衛:錦衣衛、旗手衛、金吾前衛、金吾後衛、羽林左衛、羽林右衛、府軍左衛、府軍右衛、府軍前衛、府軍後衛、虎賁左衛、京衛上宿衛。不隸屬五軍都督府,永樂之後,擴充至二十六衛。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篡位成功,本年改稱洪武三十五年,擢升下列北平燕王三護衛為親軍:
- 羽林前衛-原北平「燕山中護衛」,衛戍午門達承天門左右,逮長安左右門,至皇城東西。
- 金吾左衛-原北平「燕山左護衛」,衛戍東華門左右至東安門左右。
- 金吾右衛-原北平「燕山右護衛」,衛戍西華門左右至西安門左右。
永樂四年再擢升原北平都指揮使司七衛為親軍:
- 燕山左衛-衛戍東華門左右至東安門左右。
- 燕山右衛-衛戍西華門左右至西安門左右。
- 燕山前衛-衛戍午門達承天門左右,逮長安左右門,至皇城東西。
- 大興左衛-衛戍玄武門左右至北安門左右。
- 濟陽衛-衛戍午門達承天門左右,逮長安左右門,至皇城東西。
- 濟州衛-衛戍午門達承天門左右,逮長安左右門,至皇城東西。
- 通州衛-原北平都指揮使司「安吉衛」,衛戍玄武門左右至北安門左右。
宣德八年設以下四衛,掌隨駕護衛:
- 騰驤左衛
- 騰驤右衛-舊為神武前衛。
- 武驤左衛
- 武驤右衛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