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說[1](512年—575年2月6日),原名士約博陵郡安平縣(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人,出自博陵崔氏的博陵第二房,北魏、西魏、北周官員。

生平

崔說從小性格耿直,有操守氣概,力氣過人,特別擅長騎馬射箭。孝昌二年(526年),崔楷出任殷州刺史,旁人都勸他留下家人,單身赴任履行職務。崔楷說:「貪圖他人的俸祿,就當擔憂他人的事,如果一身獨往,朝廷說我有進退的計劃,將士們又有誰肯對這樣的人產生信心呢?」崔楷於是率全家赴任。孝昌三年(527年)春,葛榮軍隊逼近殷州,有人勸說崔楷減少城中幼弱以避戰亂,崔楷於是遣送第四女崔瑤娥、第三子崔說在夜間出城,隨即又召集部屬共同商議,部屬都說:「女郎是要出嫁的女兒,郎君年幼不能勝任作戰,留之無益,離去有什麼損失?況且使君在城中,家屬還有很多,足以穩定將士的意志,私下認為不會造成疑慮。」崔楷說:「國家難道不知道城小兵力弱嗎?置我於此地,是讓我死啊!一旦送走兒女,將說我心志不堅定。虧損忠誠顧全私愛,奴婢都認為可恥,何況我肩負國家重任呢。」崔楷於是命令將崔瑤娥和崔說追回[2][3]。崔說後來以領軍府錄事起家官,轉任諮議參軍賀拔勝出任荊州刺史時,崔說出任假節冠軍將軍、防城都督,賀拔勝戰敗後,崔說隨着賀拔勝逃奔南梁,又從南梁回到西魏,出任衛將軍都督,封安昌縣子,食邑三百戶。崔說後跟隨宇文泰收復弘農,參與沙苑之戰,都立下功勞,爵位晉升為侯爵,增加食邑八百戶總計一千一百戶,出任京兆郡太守。崔說後屢次升任帥都督持節撫軍將軍通直散騎常侍大都督,又很快升任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都官尚書定州大中正,改封安國縣侯[4][5],增加食邑三百戶總計一千四百戶,賜姓宇文氏,並賜名為。崔說又升任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爵位晉升為安國縣公,又改封萬年縣公,增邑食邑戶數總計二千四百戶。崔說又出任隴州刺史、都督隴州諸軍事,升任總管三州諸軍事、涼州刺史。崔治理政務嚴格果斷,百姓畏懼。天和四年(569年),齊王宇文憲東征,以崔說為行軍長史。北周軍隊返回後,崔說出任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崇德、安義、建忠、九曲、安樂、三泉、伏流、周張、平泉、固安、蠻、通谷十三防禦,三州黃蘆、起谷、王晏、供超、牽羊、溫狐、交河、大嶺、避雨、木柵寺一十戍諸軍事,崇德防主,改封安平縣公。建德四年正月十日(575年2月6日),崔說在長安永貴里私人住宅中去世,虛歲六十四,朝廷贈予五州諸軍事、鄜州刺史,諡號莊公[6],二月二十四日(575年3月21日)葬於京兆平原鄉吉遷里[7][8][9]

神道碑

崔說的神道碑全名《周大將軍崔說神道碑》,由庾信撰寫,收錄於《庾子山集》和《文苑英華》中[9]

其他

崔說與二哥崔謙十分友愛,年老之後兩人名聲和官位都很高,但是家中資產都不私相佔有[10][11]

家族

祖父母

父母

兄弟姐妹

  • 崔士元,北魏平州錄事參軍[13]
  • 崔謙,北周大將軍、荊州總管、荊淅等十四州南陽平陽等八防諸軍事、荊州刺史、武康莊公
  • 崔士慎,京畿府鎧曹參軍[13]
  • 崔士恂,早夭[13]
  • 崔兗猗,嫁大司農卿河間邢遜[13]
  • 崔徽華,嫁趙州長史趙國李文衡[13]
  • 崔幼妃,博陵郡君,太姬,嫁丞相長史、司空公趙國李希宗[13]
  • 崔瑤娥,嫁隴西李誕[13]
  • 崔瑤□,嫁吏部尚書、平原王元子均[13]
  • 崔瑤蘭,嫁范陽盧子綱[13]
  • 崔鳳華,博陵郡君,嫁懷、幽二州刺史長安韋幼昂[13]
  • 崔英,嫁光祿大夫趙國李道濟[13]
  • 崔稚煩[13]

夫人

子女

  • 崔弘度,隋朝上柱國、檢校太府卿、武鄉郡公
  • 崔弘昇,隋朝上開府、涿郡太守、檢校左武衛大將軍、黃台縣公
  • 崔弘峻,隋朝銀青光祿大夫、趙王府長史
  • 崔弘壽,隋朝左親衛大都督、獲嘉縣侯
  • 崔弘正
  • 崔弘舟,隋朝內府監、安平郡公
  • 崔氏,嫁尉遲迥之子
  • 崔妃,嫁楊俊

通婚關係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