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堯雄年少驍果,善騎射,輕財重氣,為同時代人所看重。永安年間,拜宣威將軍、給事中、持節慰勞恆燕朔三州大使。[1]
永安二年(529年)二月,豫州刺史堯雄擊退南梁司州刺史陳慶之、郢州刺史田朴特等入侵。[2]三年(530年),陳慶之圍攻懸瓠,破行台孫騰、大都督侯進、堯雄、梁州刺史司馬恭於楚城。[3][4]
此後,堯雄受任為都督,隨大都督叱列延慶討平叛將幽州刺史劉靈助,拜鎮東將軍、燕州刺史,封城平縣伯,邑五百戶。[1]
晉州刺史高歡起兵討伐權臣柱國大將軍、并州刺史、錄尚書事爾朱兆,堯雄隨爾朱兆敗於廣阿,於是率所部據定州歸順高歡。堯雄從兄滄州刺史堯傑到瀛州,聞訊也遣使歸降。高歡以其兄弟俱有誠款,就留堯傑行瀛州事,不久以堯雄為車騎大將軍、瀛州刺史以代堯傑,進爵為公,增邑五百戶。當時法律寬鬆,官府爭相斂財。唯獨堯雄取之有道,又能施恩下屬,深為官吏和民眾所依附想念。[1]
永熙三年(534年)六月,北魏孝武帝正圖謀討伐當時已經成為權臣的高歡,高歡上表陳說自己的軍事規劃,其中提到準備派遣領軍將軍婁昭、相州刺史竇泰、前瀛州刺史堯雄、并州刺史高隆之率兵五萬討伐荊州。[5]孝武帝意識到高歡覺察到自己的意圖了,於七月逃入關中,北魏自此分裂為東魏和西魏。[6][7]
堯雄為大都督,隨豫州刺史高昂周旋征討三荊(荊州、南荊州、東荊州)不服高歡的勢力,破荊州刺史賀拔勝於穰縣,仍除二豫、揚、郢四州都督、豫州刺史。前任潁川郡太守元洪威據潁州叛亂,百姓趙繼宗殺潁川郡太守邵招,據樂口,自稱豫州刺史,響應元洪威。堯雄率眾討伐,趙繼宗敗走。百姓趁堯雄出兵,推本城人王長為刺史,據州聯合西魏。堯雄又與行台侯景討平之。南梁將李洪芝、王當伯襲破平鄉城,侵擾州境。堯雄在要道設伏截擊,生擒李洪芝、王當伯等,俘獲甚眾。陳慶之又率眾逼州城,堯雄出戰,所向披靡,身中二創,鬥志越來越強烈,陳慶之敗,棄輜重而逃。天平二年(535年)二月,陳慶之復圍南荊州,堯雄說白苟堆是梁的北面重鎮,趁其空虛,攻之必克,梁軍得知了必會解圍,機不可失。於是率眾攻打白苟堆,陳慶之果然解圍而來。梁軍未到,堯雄攻陷白苟堆,擒梁鎮將苟元曠(一作苟元廣)和二千士兵。梁以元慶和為魏王,六月侵擾南豫州南城。堯雄率眾討伐,大破元慶和於南頓。[7][8][9][10]不久與侯景攻破梁朝的楚城。[2]豫州百姓上書,請求讓堯雄為刺史,於是復行豫州事。[1]
四年(537年)九月,高歡以司空侯景為西道大行台,與軍司、大都督高昂、行台任祥、御史中尉劉貴、堯雄、冀州刺史万俟洛一同治兵於虎牢。十月,潁州長史賀若統抓住刺史田迅,據州降西魏。十一月,東魏詔堯雄與廣州刺史趙育、揚州刺史是云寶等各率本州士馬隨任祥並勢攻打。西魏遣大都督宇文貴、樂陵公怡峰、帳內都督李檦、右丞韋孝寬等率步騎二千救援。西魏軍到陽翟時,堯雄等距離潁川才三十里,任祥率軍四萬為後繼。西魏諸將以為敵眾我寡不可爭鋒,宇文貴卻說堯雄等認為他們兵少必不敢進,如果與任祥合兵攻潁州,城必危,屯兵陽翟正中對方下懷,如果賀若統城破被俘,他們此次出兵也沒有意義了。他提出進軍潁川,可以守城,又出其不意,進退兩難,必可破敵。於是迅速佔據潁川,率千人背城為陣,並與梁州刺史梁椿在合戰時大破堯雄。堯雄敗走,[11]趙育回到本州請降,西魏俘虜東魏士卒萬餘人,都放了。任祥得知堯雄敗了,不敢進軍,宇文貴、怡峰、李檦乘勝又大敗之。[12]是云寶回到本州,殺東揚州刺史那椿,以州降西魏。[13]西魏以宇文貴為開府儀同三司,[14][15]是云寶、趙育為車騎大將軍。堯雄收集散卒,退守大梁。[10]西魏權臣宇文泰乘勝遣韋孝寬等攻豫州。堯雄部下都督郭丞伯、程多寶等舉豫州降敵,[16]擒刺史馮邕及家屬及部下妻子數千口,[17][18]想解送京城長安,到樂口時,堯雄的外兵參軍王恆伽、都督赫連俊等數十騎從大梁截擊,斬程多寶,將堯雄等的家口帶回大梁。西魏以郭丞伯為潁川郡太守,堯雄仍與侯景討伐他。堯雄又攻破樂口,擒郭丞伯,進討懸瓠,逐西魏所任刺史趙繼宗、韋孝寬等。復以堯雄行豫州事。西魏以是云寶為揚州刺史,據項城;義州刺史韓顯據南頓。元象元年(538年)正月,任祥率堯雄等與大行台侯景、司徒高昂、大都督万俟洛等會合於北豫州,一同攻打潁州。守城的西魏都督梁回等棄城遁走,於是收復潁州。[19]二月,堯雄率眾攻揚州,一日攻陷二城,擒韓顯、揚州長史丘岳,是云寶遁走,俘獲西魏諸將妻妾將吏二千人,都解送京師。[8]加驃騎大將軍。隨侯景平魯陽,獲除授豫州刺史。[1]
同年,陳慶之圍懸瓠,堯雄來救,堯雄兄子堯寶樂請求單騎交戰,為陳慶之子陳昕所敗,堯雄軍潰散,[4]梁軍攻陷懸瓠。[3]
堯雄雖是武將,性質寬厚,治民頗有誠信,為政時去除繁瑣的細節,只是實行主要的施政綱領而已,撫養兵民,得其效力。守邊十年,屢有功績,豫州人長期懷念他。又愛人物,多有施捨,對往來的賓客都贈與厚禮,也因此被稱讚。興和三年(541年),征還京師,不久領司、冀、瀛、定、齊、青、膠、兗、殷、滄十州士卒十萬人,巡行西南,分守險要。四年(542年),卒於都城鄴城。贈使持節、都督青徐膠三州軍事、大將軍、司徒公、徐州刺史,諡武恭。子堯師繼承爵位。[1]
[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