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調元(1883年—1913年9月25日)字仙霞,號太一,筆名辟支屈魂,化名林士逸湖南醴陵人。中國民主革命家、南社詩人。[1]

Thumb
寧調元

生平

日本留學

清朝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寧調元離開家鄉的淥江書院,入長沙明德學堂的師範速成班。當時黃興等人任教該班,鼓吹「排滿」。寧調元受其影響,光緒三十年(1904年)先後加入革命團體大成會、華興會,回家鄉後創辦淥江中學堂。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官派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法學。在日本,寧調元再度見到黃興,並和陳天華結為好友。1905年11月,日本文部省公佈「取締規則」(《關於許清國人入學之公私立學校之規程》)。中國留日學生認為該規則「有辱國體」,舉行罷課。同年12月8日,陳天華憤而投海,中國留日學生群情激憤。寧調元為罷課骨幹,當選為文牘幹事,起草過許多宣傳品。[1]

公葬烈士

1905年末,寧調元和姚宏業等人回到中國上海,與歸國的各省留日學生創辦中國公學。不久,寧調元因惦念淥江中學堂而返回家鄉。1906年4月6日,姚宏業仿效陳天華,投江自殺身亡。在醴陵的寧調元得知後,很快趕到長沙,與禹之謨等人商定為陳天華、姚宏業舉辦公葬。5月6日,在易本羲的主盟下,寧調元加入中國同盟會。5月20日,長沙各界近千人在長沙的左文襄公祠為陳天華、姚宏業烈士舉辦追悼大會,當場議決公葬在長沙嶽麓山。但是,王先謙孔憲教等人向湖南巡撫龐鴻書告狀,反對此議。譚延闓等原本支持公葬者準備變更原議,但禹之漠、寧調元等人堅持原議。5月23日,長沙的萬餘名學生走上大街為陳天華、姚宏業送葬。一隊由禹之謨率領,抬陳天華靈柩;一隊由寧調元率領,抬姚宏業靈柩。兩隊都舉白旗,穿白衣。到嶽麓山辦下葬儀式,禹之謨、寧調元等數人演說。[1]

清朝湖南省學務處隨後張貼佈告,限令陳天華、姚宏業靈柩克日遷葬,佈告還說:「如有違抗之人,嚴拿到案懲辦。」其後,禹之謨、寧調元連日到天心閣等地集會抗議。湖南省學務處乃再度發佈告稱,「除將著名痞徒訪拿究辦外」,禁止停課、開會演說、聚眾喧譁、私送傳單等等「惡習」,還聲稱:「害馬不去,稂莠不除,欲其保全美質,又烏可得!」7月11日,寧調元在別人勸說下逃往上海[1]

革命入獄

光緒三十二年八月下旬(1906年10月上旬),孫中山從西貢日本,船經停吳淞口陳其美、寧調元、秋瑾等人到船上拜見。後來,寧調元、傅熊湘等人在上海創辦《洞庭波》雜誌(後改名為《漢幟》),鼓吹革命。寧調元以筆名「仙霞」、「屈魂」、「辟支」發表許多詩文。其中的《仇滿橫議》揭露清朝貴族腐敗和賣國,主張革命,反駁梁啓超「革命可以召瓜分」等論點。因為《洞庭波》的革命言論,寧調元遭兩江總督端方緝捕,逃往日本任《民報》幹事。[1]

1906年12月4日,萍瀏醴起義爆發,寧調元奉東京中國同盟會本部之命回中國。抵達中國上海之後,和陳其美、秋瑾等人商定策動長江流域會黨響應。寧調元到醴陵時,起義已經失敗,又未能找到起義領袖龔春台,便從株洲搭乘民船抵達岳州(今岳陽),在岳州被清軍水師營逮捕,押至長沙,此後遭監禁三年。在監獄內,寧調元提議重建中國同盟會湖南支部。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春,托劉謙、李隆建聯絡在湖南的中國同盟會會員,重建中國同盟會湖南支部。同年農曆三月,寫詩祝賀上海《神州日報》創辦。同年農曆十月,在《長沙日報》發表《論開國會之宜緩》一文,反對楊度等人策動湖南學界聯名請求朝廷「亟開國會」。[1]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高旭陳去病柳亞子等人在上海創辦南社,致信在獄中的寧調元,寧調元應允入社,並且寫出《南社序》。寧調元還致信《民報》編輯章太炎,勸章太炎勿辭編輯職務,以免內訌。寧調元在獄中堅持讀書、運動、習字、作文,三年讀書兩千多種,作詩詞六百首。[1]

討袁被害

清朝宣統元年(1909年)冬,譚延闓龍璋等人聯名將寧調元保釋出獄。寧調元隨後來到北京任《帝國日報》主編,發表不少詩文。1911年武昌起義後,寧調元先後在湖北黎元洪湖南譚延闓幕府任職。1912年初,寧調元在上海參與發起成立「民社」,創辦《民聲報》。後來回湖南為祖母奔喪,返上海時,民社已和統一黨合併成共和黨,反對中國同盟會,寧調元乃登報脫離民社及《民聲日報》。此後到廣東三佛鐵路總辦。袁世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寧調元辭去總辦職務,到廣東會見陳其美、安徽會見柏文蔚、江西會見李烈鈞、湖南會見譚延闓,秘密商議武力討袁。[1]

民國二年(1913年)2月,寧調元在南昌密電譚延闓等人,指袁世凱破壞共和,望湖南人團結,同各省協籌對付。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後,寧調元到上海見孫中山、黃興,支持武力討袁。孫中山任命寧調元為秘書長。同年4月,由黃興派往武漢,策劃湖北軍隊起義。[1]

孫中山為反袁世凱,在漢口設總機關「國民黨交通部」(分為軍事、文書、聯絡、總務、會計等組),派寧調元、熊越山等人到武漢協助策劃反袁起義,即「二次革命」。在漢口成立公民討賊團,該團在漢口發動軍隊,並且在襄陽宜昌、岳口、新堤設機關。6月23日晚,國民黨交通部下達命令,預定6月25日在武昌南湖集結之後攻打首義門,宣佈獨立,相機北伐。在宜昌的公民討賊團也接到通知,約定6月25日晚一起舉義。但是黎元洪6月24日派兵查抄了《民國日報》報館,發現二次革命計劃及文告。6月24日晚,詹大悲決定提前進攻漢陽製造局,但失敗。武昌南湖的炮兵營隨即發動起義,但全營覆滅。6月25日,黎元洪將被捕的起義聯絡員就地處決,6月26日會同漢口德租界巡捕破壞了起義機關,在漢口德租界日本人開辦的富貴館(寶貴旅館)拘留了寧調元、熊越山等人[2][3]。7月5日引渡至武昌軍法局。在日本人的幫助下,吳醒漢詹大悲季雨霖蔡濟民蔣翊武等分別逃往上海湖南。7月12日,李烈鈞江西湖口宣告獨立,「二次革命」爆發。8月4日,袁世凱下令將寧調元「在鄂就近訊明,按法懲辦」。9月25日,寧調元、熊越山以「內亂罪」被處決於武昌抱冰堂,寧調元年僅30歲。後來寧調元歸葬家鄉醴陵西山。[4][5][1]

北伐成功後,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下褒揚令稱:「先烈士寧調元,賦性英毅,學術湛深,早歲奔走革命,屢瀕危難,矢志益堅。癸丑之役,聯絡長江各省密謀響應,尤著勛勤……」國民政府還撥款為寧調元修墓、建太一亭,位於如今的仙山公園內,太一亭內有兩塊青石,一塊刻有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褒揚令,一塊刻有于右任撰寫「寧太一紀念碑」碑文。[1]

著作

  • 寧調元,太一遺書,柳亞子、傅熊湘編印[1]
  • 寧調元,寧調元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