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業 (傻瓜龐克專輯)
1997年蠢朋克录音室专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家庭作業》(英語:Homework)是法國電子音樂二人組蠢朋克的首張錄音室專輯,由維京唱片和索瑪唱片於1997年1月20日發行。該專輯後來於1997年3月25日在美國發行。作為二人與大型唱片公司合作的第一個項目,他們製作了專輯中的曲目但沒有計劃發行它們,但在最初考慮將它們作為單獨的單曲發行後,他們認為這些材料已經足夠好而製作一張專輯。據蠢朋克成員托馬斯·本高特稱,專輯名稱指的是該專輯是在家裏廉價、快速地錄製的。
家庭作業 | ||||
---|---|---|---|---|
![]() | ||||
蠢朋克的錄音室專輯 | ||||
發行日期 | 1997年1月20日 | |||
錄製時間 | 1994年–1996年 | |||
錄音室 | 蠢朋克工作室(Daft House)(巴黎) | |||
類型 | 芝加哥浩室、 法國浩室、科技舞曲、迪斯科 、電子流行[1] | |||
時長 | 73:53 | |||
唱片公司 | 維京唱片、索瑪唱片 | |||
監製 | 托馬斯·本高特和蓋-馬努爾·德霍曼-克里斯托 | |||
蠢朋克專輯年表 | ||||
| ||||
收錄於《家庭作業》的單曲 | ||||
|
《家庭作業》的成功引起了全世界對法國浩室音樂的關注重視。這張專輯在14個國家上榜,在法國專輯榜上排名第3,在美國公告牌二百大專輯榜排名第150名,在英國專輯榜上排名第8。其中《Da Funk》和《Around the World》成為美國公告牌熱舞俱樂部表演排名第一的單曲,後者在公告牌百大單曲榜上排名第61位。 截至2001年2月,該專輯在全球已售出超過200萬張,並獲得多項金認證和白金認證。這張專輯被譽為法國浩室的經典之作,並對舞曲音樂產生了重大影響。[3]
背景與錄製
1993年,由托馬斯·本高特和蓋-馬努爾·德霍曼-克里斯托組成的蠢朋克樂隊向巴黎迪士尼樂園度假區的一次狂歡派對上向DJ Stuart Macmillan展示了他們的音樂演示。[4]磁帶的內容,包括曲目《Alive》,於1994年4月11日在單曲《The New Wave》中發行,由索瑪唱片公司發行,該公司是一家蘇格蘭科技舞曲和浩室音樂唱片公司,由樂隊Slam成員麥克米倫(MacMillan)於1991年共同創立。[5]1995年,蠢朋克在索瑪唱片上發行了《Da Funk》和《Rollin' & Scratchin'》。[6][7]
比起錢,我們更有控制權。你不可能得到一切。我們生活在一個人們只想要金錢的社會,所以他們無法掌控一切。 我們選擇了。控制就是自由。人們說我們是控制狂,但控制就是在不控制他人的情況下掌握自己的命運。
「
」
這些單曲的流行導致唱片公司之間展開競價戰。蠢朋克於1996年與維京唱片公司簽約。[9][10] 索瑪唱片公司的經紀人理查德·布朗(Richard Brown)說:「我們很遺憾他們被維京唱片公司搶走了,但他們也有機會大展宏圖,這也是他們想要的,一支樂隊在發行兩首單曲後就獲得這樣的機會並不常見。我們為他們感到高興。」[4]1996年,即發行《家庭作業》的前一年,維京唱片重新發行了《Da Funk》,B面為《Musique》。本高特後來表示,B面「從未打算收錄在專輯中,事實上,〈Da Funk〉作為單曲的銷量比《家庭作業》要多,所以擁有它的人比收錄在專輯中的人要多。(原文如此)它基本上是用來使單曲成為雙特色歌曲的。」[11]這張專輯在蠢朋克位於巴黎的工作室 Daft House進行混音和錄製,並由尼萊什·帕特爾(Nilesh Patel)在倫敦工作室the Exchange進行母帶製作。[12]
本高特表示:「要自由,我們必須掌控一切。要掌控一切,我們必須自己籌備資金。主要思想就是自由。」[13]蠢朋克與《Da Funk》音樂視頻的導演斯派克·瓊斯討論了他們的方法,瓊斯說:「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按照他們想要的方式去做。而不是『哦,我們簽約了這家唱片公司,我們必須使用他們的計劃。』他們希望確保自己永遠不會做任何讓他們對創作音樂感到沮喪的事情。」[14]儘管維京唱片擁有其作品的獨家發行權,但蠢朋克通過其Daft Trax唱片公司擁有其母帶錄音。[9][15]
音樂組成
蠢朋克製作《家庭作業》中的曲目時並沒有計劃發行專輯。本高特說:「我們在五個月的時間裏創作了這麼多曲目,然後意識到我們製作了一張好專輯。」[16]他們按順序排列歌曲,以覆蓋雙碟黑膠唱片的四面。[11]霍曼-克里斯托表示:「我們沒有設定主題,因為所有曲目都是在我們安排專輯順序之前錄製的。我們的想法是通過這種方式安排歌曲,讓歌曲變得更好;讓專輯更加均衡。」[11]本高特解釋道,專輯名稱《家庭作業》與「我們在家裏製作唱片的事實有關,製作成本非常低,製作速度非常快,而且很自發,我們試圖做一些很酷的事情」。[17]
《Daftendirekt》是在比利時根特錄製的現場表演的摘錄。[12]它是蠢朋克現場表演的介紹,並用於開始整張專輯。[11]此次演出於1995年11月10日在首屆I Love Techno音樂活動上舉行,該活動由Fuse和On the Rox聯合舉辦。[20]《家庭作業》的下首曲目《WDPK 83.7 FM》是對美國調頻廣播電台的致敬。[13]下一首歌曲《Revolution 909》是對法國政府對舞曲立場的反思。[11][21]《Revolution 909》之後是《Da Funk》,它帶有放克和酸音樂的元素。據博卡拉頓新聞的安德魯·阿施(Andrew Asch)報道,這首歌的作品「依靠有彈性的放克結他來傳達其愚蠢的樂趣信息」。[22]本高特表示,《Da Funk》的主題涉及引入一種簡單、不尋常的元素,這種元素隨着時間的推移變得可以接受而且打動人心。[23]《偏鋒雜誌》的薩爾·辛克馬尼(Sal Cinquemani)稱讚這首歌「不屈不撓」,[24]《Consumable Online》的鮑勃·加亞斯基(Bob Gajarsky)稱其音樂為「具有時尚的風格(大概指《Good Times》歌曲,沒有人聲時的貝斯音)和與美國迪斯科樂隊Chic在20世紀90年代電子音樂形式上的美麗會議」。[25]
《Phoenix》融合了福音音樂和浩室音樂的元素。[26]蠢朋克認為《Fresh》曲風輕快且結構喜感。[27]《Around the World》受到了格申·金斯利的熱門歌曲《爆米花》的影響。[4]BBC音樂的克里斯·鮑爾 (Chris Power) 將其稱為「十年來最吸引人的單曲之一」。他表示,這是「蠢朋克音樂最容易理解的完美典範:後迪斯科布吉貝斯線、極簡主義合成鍵盤的旋律和單一、令人難忘的副歌」。 [19]《Teachers》是帕里斯·米切爾 (Parris Mitchell) 的歌曲《Ghetto Shout Out!!》的一段即興重複,於1995年在美國芝加哥唱片公司Dance Mania上發行。[28]這首歌曲也是對蠢朋克的幾位浩室音樂影響者的致敬,包括在未來的合作者Romanthony、DJ Sneak和托德·愛德華茲。[29]《Oh Yeah》以DJ Deelat和DJ Crabbe為特色。《Indo Silver Club》以卡倫·楊的《Hot Shot》為特色。[12]最後一首曲目《Funk Ad》是《Da Funk》的反向倒放剪輯。[11]
藝術與包裝
封面和內封的藝術作品由蠢朋克構思,並由藝術家兼電影製片人尼古拉斯·希迪羅格魯(Nicolas Hidiroglou)拍攝。他通過維京唱片的認識了二人搭檔並回憶說他花了一周的時間才完成了該圖案的設計。蓋·德霍曼此前曾設計了「Daft Punk」字標,並以此為基礎將徽標的正面圖案繡在綢緞夾克的背面。[30] 該標誌的變體成為蠢朋克所有錄音室專輯的封面圖像,直到2013年《超時空記憶》為止。
為了製作封套內頁照片,本高特在家中的桌子上擺放了各種代表曲目標題的物品。[30]他指出,許多紀念品都反映了蠢朋克的所受影響,包括:一盤DJ Funk錄音帶;一張印有海灘男孩標誌的卡片;一張接吻樂團(Kiss)巡迴演唱會海報;以及一張20世紀70年代以巴瑞·曼尼洛為特色的合輯。其他紀念品包括來自Rex Club的代幣,這是蠢朋克首次以DJ身份在巴黎演出的場地。桌子後面的牆上有一張霍曼-克里斯托作為二人組的第一支樂隊Darlin'成員演唱的照片,Darlin'樂隊標誌旁邊是霍曼-克里斯托小時候的肖像。[31]
專輯內頁中的二人黑白照片由菲利普·萊維(Phillppe Lévy)拍攝。[12]該視頻是在1996年威斯康星州舉行的名為Even Furthur的活動期間拍攝的,該活動是蠢朋克在美國首次現場表演。[32]附加藝術品和專輯佈局由塞爾吉·尼古拉斯(Serge Nicholas)完成。[12]
發佈
評論
評論得分 | |
---|---|
來源 | 評分 |
AllMusic | ![]() ![]() ![]() ![]() ![]() |
Robert Christgau | ![]() |
《Encyclopedia of Popular Music》 | ![]() ![]() ![]() ![]() ![]() |
《Entertainment Weekly》 | B+[36] |
《The Guardian》 | ![]() ![]() ![]() ![]() ![]() |
《Los Angeles Times》 | ![]() ![]() ![]() ![]() |
《Muzik》 | 10/10[39] |
《NME》 | 7/10[40] |
《Pitchfork》 | 7.6/10 (1997)[41] 9.2/10 (2018)[42] |
《Q》 | ![]() ![]() ![]() ![]() ![]() |
25周年版本
曲目列表
全碟作曲:托馬斯·本高特和蓋-馬努爾·德霍曼-克里斯托
曲序 | 曲目 | 時長 |
---|---|---|
1. | Daftendirekt | 2:45 |
2. | WDPK 83.7 FM | 0:28 |
3. | Revolution 909 | 5:26 |
4. | Da Funk | 5:30 |
5. | Phoenix | 4:57 |
6. | Fresh | 4:03 |
7. | Around the World | 7:10 |
8. | Rollin' & Scratchin' | 7:28 |
9. | Teachers | 2:53 |
10. | High Fidelity | 6:03 |
11. | Rock'n Roll | 7:33 |
12. | Oh Yeah | 2:03 |
13. | Burnin' | 6:53 |
14. | Indo Silver Club | 4:35 |
15. | Alive | 5:15 |
16. | Funk Ad | 0:51 |
總時長: | 73:53 |
排行榜
周榜
|
年終榜
|
音樂銷量認證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