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邑縣秦代,最早的治所即今山西省夏縣西北的魏國早期都城——安邑

漢朝,屬河東郡北魏神䴥元年(428年),北魏政權別置南安邑城。當代研究者認為,這是北魏與赫連氏的戰爭中,北魏出於軍事目的,試圖鞏固戰果的措施。太和十一年(487年),正式設立南安邑縣[1]:26北安邑縣。太和十八年(494年),北安邑縣改名夏縣隋朝時,南安邑縣改名安邑縣,治所即今山西省運城縣東北安邑。唐朝至德二年(757年)改名虞邑縣大曆四年(769年)復為安邑縣。元末,政府因管理鹽業之故,在縣境的潞村設司築城,即運城。明清,運城政務自成體系,獨立運作[2]清代,安邑縣屬解州直隸州。中華民國初年,全國廢州,直屬山西省

1947年4月起,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運城戰役,開始了三打運城。而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和太岳軍區部隊自4月起,即陸續攻佔今運城市境內的各縣。安邑縣是最後一座未「解放」的縣城。12月28日,解放軍攻佔運城。29日,西北野戰軍第2縱隊圍困安邑縣城。中華民國政府任命的安邑縣長張毓桐率部逃跑。31日,解放軍消滅出逃敵軍。至此,中共政權取得運城全境[3]

1955年移治今運城縣。1958年併入運城縣。[4]

註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