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孫秉熙(1861年4月8日—1922年5月19日),字應九,道號義菴本貫密陽孫氏,出生在忠清北道清原郡,為天道教東學黨)第三代教主、朝鮮獨立運動人物。

快速預覽 諺文, 漢字 ...
孫秉熙
諺文손병희
漢字孫秉熙
文觀部式Son Byeong-hui
馬-賴式Son Pyŏng-hŭi
關閉
Remove ads

生平

1882年在其侄子的引導下加入東學黨,三年後認識崔時亨,成為其高徒。

1894年甲午農民戰爭之際,孫秉熙佔據忠清道,與全琫準共同對抗官軍,後來官軍進行討伐,他隱藏到了元山,為重建和傳播東學黨起了很大貢獻。

1897年崔時亨被捕後,成為第三代教主。此後他卻在東學運動中並不活躍,而是積極從事朝鮮的近代化運動。他與獨立協會開化派人物交流,接受了一些西方思想。在此期間朝廷對東學黨嚴厲鎮壓,他的侄子被捕處死,他本人只好逃亡到日本,取「李祥憲」為化名以免被追殺。在日本期間,他與吳世昌權東鎮朴泳孝趙羲淵等流亡日本的原官僚交流,通過日本的明治維新認識到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提出朝鮮選拔青年去日本留學,並且主張內政改革和近代化。

1904年甲辰改革運動期間,與權東鎮吳世昌一起組織進步會

由於李容九等教徒變節,組建親日團體一進會,孫秉熙在1905年宣佈「教與會分離」,將東學改名為天道教。次年,孫秉熙返回朝鮮,將李容九等62名親日教徒開除教籍,

1919年,孫秉熙主導了三一運動,在朗讀朝鮮獨立宣言書之後遭到警察逮捕,判處懲役3年。

後因病保釋出獄,1922年過世。

Remove ads

榮譽

Remove ads

關聯項目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Remove ads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