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 (長白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天池(韓語:천지/天池 Cheonji */?;滿語:ᡨ᠋ᠠᠮᡠᠨ,轉寫:tamun),又名龍潭、長白山天池,在朝鮮半島稱白頭山天池(韓語:백두산천지/白頭山天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界湖,位於中國吉林省南部,朝鮮兩江道北部。天池是長白山的火山口湖,為中國最深的湖泊,水面高度及面積都要遠遠超過新疆的天山天池。天池是松花江、圖們江、鴨綠江三江之源。
天池 | |
---|---|
位置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
座標 | 42.006°N 128.057°E |
類型 | 火口湖 |
主要流入 | 降水 |
所在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
表面積 | 9.82 km2(3.79 sq mi) |
平均深度 | 213米(699英尺) |
最大深度 | 384米(1,260英尺) |
表面海拔 | 2,189.1米(7,182英尺) |
位置 | |
長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在1702年火山噴發後,長白山主峰山頂形成了盆狀的火山口。天池便是火山口積水形成的湖泊,成橢圓形,水面海拔2194米,面積為9.165平方公里,周長14.4公里,水深平均204米,最深373米。水量為19億5,500萬立方公呎,相當純淨,無高等生物。由於海拔高加之所處緯度也高,湖水溫度終年較低,夏季只有8-10攝氏度,冰期也較長,從11月到次年6月中旬長達7月。冬季湖面冰層很厚,可達1米左右,天池周邊岩壁陡峭,高峰林立,高大的長白山火山體成為太平洋海洋氣流和西伯利亞大陸氣流的屏障,迫使兩股氣流上升並在火山口附近交匯,造成長白山的降水量和相對濕度都比山下高很多。
天池雖然降雨量充沛,且水質純淨,但鮮有魚類出沒。有分析認為夏季天池涼爽短促,冬季嚴寒,冰封期長,水中含氧量極低,且周遭岩石裸露,植被稀少,天池不具備魚類生存條件。但參照2010年11月25日-26日的《走進科學》中長白山自然博物館朴館長所描述,自從80年代末開始就已經有魚類出現,有的長達50厘米,例如「花羔紅點鮭」,但由於長白山天池為中朝共同擁有,所以不排除朝方做魚類水質相存活實驗而將魚類養放於天池中的可能。
長白山天池火山是中國境內保存最完整的新生代多成因複合型火山。岩漿從最初的鹼性玄武岩演化至粗面岩,和現在的鹼流岩(鹼性流紋岩)。火山活動劃分為三個階段:
長白山比較適合夏秋季遊覽,冬季的長白山雖然美麗,但氣溫很低,最冷達到零下四十多度。現有配套設施相對完善的北坡與西坡開放。
1712年,大清與朝鮮王朝在長白山南麓的分水嶺確定界碑,長白山主峰及天池皆在中國版圖內。朝鮮歷史上的古地圖大東輿地圖中,定界碑及圖們江源都在天池以南,也說明了長白山天池在中國境內,之後的中華民國以及日本扶持的傀儡政權滿洲國均延續了此界限。
1962年的中朝邊界條約規定過境線通過天池,並將此線以南地區劃給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較之清朝時的邊界協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放棄了部分領土(包括54%左右的天池面積)給北朝鮮,而北朝鮮得到一部分天池後立刻將白頭峰改名「將軍峰」。但韓國方面亦有研究者認為,朝鮮也在此條約中將部分領土劃給中國。由於該界約在當時並未公開,大韓民國一直沒有加入討論,即使現今仍有部分地圖依照原界線將天池全境劃為中國領土,例如俄羅斯的地圖便認定天池屬於中國,而中方是否按領土變更法律批准形成效力也成謎。[1]不過在韓國NAVER地圖上,或在2018年9月21日前把天池整個劃入韓方。但在2020年10月6日查證時,目前標註為中朝共有。[2]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2023年2月6日發佈的《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規範》第十五條規定:長白山天池為中、朝界湖,湖名「長白山天池(白頭山天池)」注國界內,不能簡稱「天池」。[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