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神秘海洋生物屍體,或譯「格羅布斯特」(Globster),又稱布羅布(Blob),是指遭受大量海水沖刷、而形成「身份不明」的海洋生物遺骸。
Globster一詞由伊凡·桑德森在1962年根據塔斯馬尼亞所發現的屍體創造。這類擱淺生物遺骸通常呈現:沒有眼睛、或明確頭部與明顯骨骼結構的樣貌。多數的「格羅布斯特」都會在初步被判定為巨型魷魚,但後來被證實是腐爛的鯨魚或鯊魚、甚至是從鯨魚屍體上脫離的鯨魚脂肪。
發現史
年份 | 國家 | 地區 | 名稱 | 類型與描述 | 結論 | 備註 |
---|---|---|---|---|---|---|
1648年 | 墨西哥 | 聖瑪麗亞德爾瑪(Santa María del Mar)海灘 | 海之聖瑪麗不明海洋生物遺骸(Santa Maria del Mar Unidentified Carcass) | 數據缺乏。 | 已知第一具被正式記錄的格羅布斯特。[1] | |
1808年 | 英國 | 斯特朗賽島 | 斯特龍塞怪獸 | 鯊魚,可能是姥鯊。 | 早期觀點認為是大海蛇。 | |
1885年 | 美國 | 聖盧西亞縣 | 美國新河入口海怪屍體 | 長40~42英尺(12~12.8米),尾部與頸部細長,有兩個鰭。 | 推測是鯨魚或姥鯊。[2] | 屍體由於一場暴風雨而被沖入大海。 |
1896年 | 美國 | 聖奧古斯丁 | 聖奧古斯丁怪物 | 1995年的分析結論確認是鯨脂,可能屬於抹香鯨。[3] | 最初被認為是巨型章魚。 | |
1899年 | 庫克群島 | 蘇沃洛夫島 | 蘇沃洛夫島海蛇(Suwarrow Island Sea Serpent) | 推測是喙鯨 | ||
1899年 | 戈特霍布的格羅布斯特(Godthabb Globster) | |||||
1924年10月25日 | 南非 | 馬蓋特(夸祖魯-納塔爾) | 特倫可 | 2010年時確認是鯨魚屍體。[4] | ||
1925年 | 美國 | 摩爾海灘(Moore's Beach) | 摩爾灘怪物 | 貝氏喙鯨。[5] | 過去曾另有觀點認為是蛇頸龍。 | |
1930年11月26日 | 美國 | 阿拉斯加州 | 格拉西爾島生物(Glacier Island Creature) | 總長度24英尺 | 數據缺乏。 | 在展開調查前屍體便被洋流沖回大海。[6] |
1934年 | 法國 | 屈埃爾屈埃維爾 | 瑟堡遺骸(Cherbourg Carcass) | 姥鯊 | ||
1942年 | 英國 | 卡德威爾灣(Cardwell Bay) | 古羅克遺骸(Gourock Carcass) | 鯊魚或鯨魚 | 博物館拒絕戰爭期間派出科學家前往檢查,最終屍體被破碎掩埋。[7] | |
1947年 | 加拿大 | 溫哥華島埃芬漢(Effingham) | 埃芬漢遺骸(Effingham Carcass) | 姥鯊 | ||
1948年 | 澳大利亞 | 鄧克島 | 鄧克島海怪屍體(Dunk Island Carcass) | 類似巨型水母 | 推測鯨魚胚胎 | 屍體在被水手發現一段時間後被潮汐沖入大海。 |
1951年 | 法國 | 昂代 | 昂代遺骸(Hendaye Carcass) | 姥鯊 | ||
1955年 | 澳大利亞 | 墨爾本-霍巴特 | 墨爾本- 霍巴特遺骸(Melbourne-Hobart Carcass) | 數據缺乏。 | 在拍下照片後屍體被扔回大海。 | |
1956年 | 美國 | 阿拉斯加 | 阿拉斯加灣海怪屍體 | |||
1960年 | 澳洲 | 塔斯馬尼亞島 | 塔斯馬尼亞的格羅布斯特 | 尺寸為20×18英尺(6米×5.5米),重約為5-10噸。 | 鯨魚的膠原蛋白物質。[5] | |
1963年 | 哈邁怪獸 | |||||
1968年 | 新西蘭 | 新西蘭的格羅布斯特 | ||||
1969年 | 墨西哥 | 特科盧特拉 | 特科盧特拉海怪屍體(Tecoluta Sea Monster) | 塞鯨 | ||
1970年 | 澳洲 | 塔斯馬尼亞島 | 塔斯馬尼亞的格羅布斯特2 | |||
1970年 | 美國 | 曼希海灘 | 曼希海灘的格羅布斯特((Mann Hill Beach Globster) | 長約20英尺,重量超過2000磅。 | 推測是姥鯊 | |
1983年 | 新西蘭 | 瑞洋丸 | 姥鯊[8] | |||
1983年 | 岡比亞 | 甘博 | 推測是喙鯨 | |||
1990年 | 英國 | 赫布里底群島 | 赫布里底群島的布羅布 | 膠原蛋白 | ||
1990年 | 斐濟 | 馬塔吉(Matagi)一處洞穴 | 馬塔吉遺骸(Matagi Carcasses) | 總長約30英尺,頭骨長度約3英尺。 | 推測是領航鯨 | 已知僅有的報道來自《每日郵報》1990年5月29日的報道,沒有進一步跟進或流出任何影像資料,不排除是騙局的可能性。 |
1994年8月7日 | 美國 | 奧克維爾 | 奧克維爾的布羅布(Oakville Blob) | 凝膠狀物體。 | 沒有可靠定論,三種理論分別是藍冰、大氣生物與軍方試驗,但不被普遍承認。 | 三星期內降下六次,導致多人生病,微生物學家邁克·麥克道爾(Mike McDowell)分析後發現其中含有螢光假單胞菌與陰溝腸桿菌兩種細菌,但無法確定凝膠狀物體具體身份。[9] |
1996年 | 美國 | 北卡羅來納州 | 北卡羅來納的格羅布斯特(North Carolina Globster) | 寬6英尺,厚4英尺,有多個觸手。 | 數據缺乏,推測是鯨魚。[10] | 發現於颶風弗蘭抵達北卡羅來納州後。 |
1996年 | 美國 | 楠塔基特 | 楠塔基特的布羅布 | 2004的研究結論是鯨魚脂肪組織。[11] | ||
1988年 | 百慕達 | 紅樹灣 | 百慕達的布羅布 | 1995年的一份研究報告表示可能是鯊魚屍體。 | ||
1995年 | 百慕達 | 百慕達的布羅布2 | 2004年確認是鯨魚脂肪組織。[12] | |||
1997年1月 | 百慕達 | 百慕達的布羅布3 | 2004年確認是鯨魚脂肪組織。[13] | |||
2001年 | 澳洲 | 塔斯馬尼亞四哩海灘(Four Mile Beach) | 四哩海灘的格羅布斯特 | 長15英尺(4.6米)、寬6英尺(1.8米)、重四噸,身上佈滿白色毛髮狀肉質物及多個槳形鰭狀肢。 | DNA檢測確認是鯨魚屍體。[14] | |
2001年 | 加拿大 | 紐芬蘭 | 紐芬蘭布羅布 | 2002年確認是抹香鯨屍體[15] | ||
2003年 | 智利 | 洛斯穆埃爾莫斯 | 智利的布羅布 | 抹香鯨的脂肪組織。 | ||
2007年 | 幾內亞 | 科納克里 | 科納克里怪獸(Conakry Monster) | 鯨魚 | 該屍體不久後失蹤,陰謀論者聲稱是美國運走海怪屍體,但古生物學家達倫·奈什認為該說法十分可笑,屍體只是高度腐爛的鬚鯨。[16] | |
2017年 | 菲律賓 | 迪納加特群島 | 菲律賓的格羅布斯特 | 鯨魚[17] | ||
2017年5月9日 | 印度尼西亞 | 斯蘭島 | 斯蘭島魷魚(Seram Island 'squid') | 長約15米。 | 推測是抹香鯨。 | 當地居民認為是巨型魷魚,但政府調查官員指出「觸手」其實是鯨魚的腸子。[18] |
2018年5月11日 | 菲律賓 | 東民都洛省 | 菲律賓的格羅布斯特2 | 推測是鯨魚。[19] | ||
2018年8月15日 | 俄羅斯 | 堪察加半島 | 俄羅斯的格羅布斯特 | 鯨魚[20] |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