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佛教及印度教中的鬼神之一,意譯為「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輕捷」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夜叉(梵語:यक्ष,羅馬化:Yakṣa;巴利語:यक्ख,羅馬化:yakkha),又譯為藥叉,本義「以鬼為食的神」,意譯為「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輕捷」等。女性的夜叉稱為夜叉女(梵語:yakṣī或yakṣiṇī,巴利語:yakkhī或yakkhinī)。原為古印度傳說中的鬼神,常與羅剎併稱,後被佛教吸收,被列為天龍八部之一。
佛教認為夜叉是具有力量的鬼神,有食人或傷害人的傳說[1],居住在人間、空中與天界。居住在天界的夜叉受帝釋天管轄,負責護衛天界大門,毗沙門天為其統領,佛教護法中的執金剛神、黑大將以及五色財神也是居於天界的夜叉。
在印度神話中,夜叉是半神,有關其來源,說法不一。據《毗濕奴往世書》所述,夜叉與羅剎同時由梵天腳掌生出,但雙方通常相互敵對。夜叉與害人的羅剎不同,對人類持友善態度,因而稱為「真誠者」(剋星是大鵬金翅鳥)。
男性夜叉形象多變,有時被描述為迅速、怖人的武士,有時又被描述為腹部下垂的侏儒。夜叉女其貌甚美,一般被描繪為有着面容端正,身材姣好,纖腰巨乳、豐臀長腿的美少女,手攀娑羅樹枝條的女性夜叉,在梵語中稱為śālabañjika。
佛教認為夜叉有三種,《維摩經》註:「什曰:夜叉有三種:一、在地,二、在空虛,三、天夜叉也。」在佛教中,北方毗沙門天王即率領夜叉八大將,「維護眾生界」。願意護持佛教的夜叉神稱為執金剛神,領袖是密跡金剛。著名的夜叉王有十二藥叉大將、迦毘羅神,瑜珈教中有虎伽羅、馬伽羅等。
北涼譯本《毗婆沙論》將帝釋天稱為藥叉天[4]。其妻舍脂,據《雜阿含經》記載,出身阿修羅[5],在《毗婆沙論》中也曾被稱為青衣藥叉[6]。印順法師曾認為「帝釋」可能出身夜叉,與傳說為金剛手的普賢菩薩有一致之處[7]。
華人世界中,「母夜叉」原指女性個性潑辣,而後逐漸誤會為醜陋。也有「外面如菩薩,內心如夜叉」,意同人面獸心。或「笑面夜叉」,比喻表面和善而心地險惡的人[1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