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多重宇宙論(英語:Multiverse; Maniverse; Megaverse; Omniverse; Parallel universe),指的是一種在物理學裏尚未證實的假說。在我們的宇宙之外,很可能還存在着其他的宇宙,而這些宇宙是宇宙的可能狀態的一種反應,這些宇宙可能其基本物理常數和我們所認知的宇宙相同,也可能不同。多重宇宙內的不同宇宙被稱為「平行宇宙」、「平坦宇宙」、「其他宇宙」、「替代宇宙」、「多重宇宙」、「平面宇宙」、「母子宇宙」、「多宇宙」、「多世界」或「無限宇宙」。一個常見的假設是,多重宇宙是「由不同宇宙拼湊而成的,所有宇宙都受相同物理定律的約束」[1]。多重宇宙這個名詞是由美國哲學家與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在1895年所提出的[2]。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0年8月31日) |
平行宇宙經常被用以說明:一個事件不同的過程或一個不同的決定的後續發展是存在於不同的平行宇宙中的;這個理論也常被用於解釋其他的一些悖論,像關於時間旅行的一些悖論,像「一顆球落入時光隧道,回到過去撞上了自己因而使得自己無法進入時光隧道」,解決此詭論除了假設時間旅行是不可能外,也可以以平行宇宙作解釋,而根據平行宇宙理論,這顆球撞上自己和沒有撞上自己是兩個不同的平行宇宙。
2003年的《科學美國人》雜誌中,有一篇由美國宇宙學家馬克斯·泰格馬克撰寫的有關平行宇宙的專文,文中他將平行宇宙分成4類[3][4]:
有兩個相關宇宙的模型,例如,試圖用鏡像反宇宙來解釋重子不對稱性——為什麼一開始物質多於反物質[5][6][7]。一個雙宇宙宇宙學模型可以通過兩個世界之間的相互作用來解釋哈勃常數(H0)張力。「鏡像世界」將包含所有現有基本粒子的副本[8][9]。另一個孿生/對世界或「雙世界」宇宙學在理論上被證明能夠解決與暗能量密切相關的宇宙學常數(Λ)問題:兩個相互作用的世界,每個世界都有較大的Λ,可以產生一個小的共用有效Λ[10][11][12]。
開放宇宙理論認為,我們目前所知道的宇宙只是整個宇宙中可觀測的一小部份。在這個部份以外,整個宇宙尚有無限大的未被觀測的空間;根據相對論,光速為宇宙最快的速度,我們所看到的部份(可觀測宇宙)是已經到達地球的光線,要注意的是,可觀測的宇宙並不等於哈伯體積,哈伯體積直接取決於宇宙的年齡(因為若果宇宙誕生於N年前,則能到達地球的光線最遠只能在N光年處,更遠的光線則尚在路途上,故未能被地球上的觀測者所觀測),哈伯體積的膨脹是因為有越來越遠處的光線到達地球。 且根據馬克斯·泰格馬克的推論,在距離約1010118公尺的宇宙的遠方(此值是根據質子配置而可能出現的模式總數所算出)可能有「另一個地球」「另一個自己」,換句話說,就是存有與我們可觀測宇宙(半徑約4.4×1026米)完全相同的分身,亦即開放宇宙理論說明了第一類平行宇宙的可能性。
泡沫宇宙理論認為存在有無限多的開放宇宙,而這些開放宇宙本身有着不同的物理常數,這些開放宇宙的「距離」比我們的開放宇宙的「邊緣」還要遠,意即這些宇宙存在於無窮遠的地方之外。
這個理論由安德烈·林德最早提議,而泡沫宇宙理論本身能和暴脹理論在相當程度上契合,而這個理論本身牽涉到宇宙可能是由某個「親宇宙」的量子泡沫中所誕生的可能,而這些量子泡沫產生於能量的起伏,這些能量的起伏可能會產生微小的「泡沫」和蟲洞。若這些「泡沫」不是非常巨大,它們會像膨脹的汽球般,到了最後消失無蹤,不過如果能量起伏大於某個常數,這個泡沫就會不斷膨脹,甚而產生一個「子宇宙」,而「子宇宙」的體積可能大到足以讓宇宙大尺度結構存在的地步。
2005年,美國的理論物理學家Laura Mersini-Houghton和Richard Holman預言宇宙輻射存在不規則分佈的原因是其他宇宙的牽引。普朗克天文望遠鏡的宇宙背景輻射圖在理論上是分佈均勻的,但實際結果顯示南半部天空中存在一個強大的中心,以及一個無法用現有物理學知識解釋的冷斑點。Mersini-Houghton認為這證實了自己的預測[13]。
根據迴圈量子重力理論,大爆炸可能只是宇宙不斷膨脹和收縮的週期中,一個新的膨脹時期的開始而已。每個週期開始於大爆炸、結束於大擠壓(Big Crunch),而這個週期的輪迴是無限的,稱為「振蕩宇宙」。在大爆炸之後宇宙膨脹,而之後在重力的作用之下宇宙開始收縮,然後接着是大擠壓,在大擠壓之後的下一次大爆炸被稱為大反彈,雖然這個模型曾經一度被否決,但是膜宇宙論近年來已重拾此模型(振蕩宇宙模型)。
在每個週期中,宇宙可能會有不同的宇宙常數,而因此這些不同週期時的宇宙可視為第二種平行宇宙。
泡沫宇宙理論和大反彈理論使第二種平行宇宙的存在成為可能。
量子力學的多世界解釋是一種主要的量子力學解釋,在由此解釋方式中的眾平行宇宙共有一個關於時間的變數,而這些平行宇宙彼此之間有着相同的起源,而這些宇宙彼此之間的基本物理定律相同,但物理常數可能會有所不同,而它們亦可能處於不同的狀態,而且這些宇宙彼此之間沒有任何的聯繫,因此它們彼此之間沒有任何訊息互通,這些宇宙彼此之間的關係由它們之間的疊加態決定。
此理論為第三類平行宇宙的基礎。
根據M理論,我們的宇宙很可能是產生於11維薄膜的碰撞與撕裂當中,基本上由此產生的宇宙可以和多世界詮釋裏所說的宇宙極為不同的宇宙。
由M理論可推出第四種平行宇宙的存在。
黑洞宇宙觀是一種宇宙學模型,其中可觀測宇宙是黑洞的內部,黑洞可能存在於更大的宇宙中[14]。這包括白洞理論,白洞位於時空的另一邊。
在1990年代,在當時關於這個概念的小說作品流行起來之後,關於多重宇宙的科學討論和關於它的期刊文章變得突出。[15]
2010年左右,斯蒂芬·M·菲尼等科學家分析了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WMAP)的數據,並聲稱發現了證據表明該宇宙在遙遠的過去與其他(平行)宇宙相撞。[16][17][18]然而,對WMAP和普朗克衛星的數據進行更徹底的分析,普朗克衛星的解像度是WMAP的三倍,並沒有發現任何具有統計學意義的證據表明這種泡沫宇宙碰撞。[19][20]此外,沒有證據表明其他宇宙對我們有任何引力。[21][22]
2015年,天體物理學家可能通過回顧大爆炸之後的一段時間,發現了交替或平行宇宙的證據,儘管這仍然是物理學家之間爭論的問題[23]。Ranga-Ram Chary博士在分析了宇宙微波背景後,根據科學家認為存在於早期宇宙中的質子和電子的數量,發現了一個比應有的亮度高4,500倍的信號,事實上,這種特殊的信號——在復合時代原子形成產生的發射線——更符合物質粒子與光子的比例大約是我們自己的65倍的宇宙。有30%的可能性,這個神秘的信號只是噪音,根本不是真正的信號;然而,它也有可能是真實的,並且存在,因為一個平行宇宙將它的一些物質粒子傾倒到我們自己的宇宙中。畢竟,如果在重組過程中將更多的質子和電子添加到我們的宇宙中,就會形成更多的原子。在它們形成過程中會發射更多的光子。所有這些排放產生的簽名線將大大增強。Chary本人明智地持懷疑態度:
我們可觀測宇宙之外的許多其他區域將存在,每個這樣的區域都由一組不同的物理參數控制,而不是我們為宇宙測量的物理參數[23]。
— Ranga-Ram Chary, "今日美國(USA TODAY)"
Chary還指出[24]:
不尋常的主張,如平行宇宙的證據,需要非常高的舉證責任[24]。
— Ranga-Ram Chary, "今日宇宙(Universe Today)"
支持者和批評者對於如何運用奧卡姆剃刀存在分歧。批評者認為,為了解釋我們自己的宇宙而假設幾乎無限數量的不可觀測宇宙,這違背了奧卡姆剃刀原理。[25]然而,支持者認為,就柯爾莫哥洛夫複雜性而言,所提出的多重宇宙比單一的特殊宇宙更簡單。[26]
例如,多重宇宙的支持者馬克斯·泰格馬克認為:
整個集合通常比其成員之一簡單得多。可以使用算法信息內容的概念更正式地表述這一原則。數字中的算法信息內容大致是產生該數字作為輸出的最短電腦程式的長度。例如,考慮所有整數的集合。哪個更簡單,整個集合還是一個數字?天真地,您可能會認為單個數字更簡單,但整個集合可以由一個非常簡單的電腦程式生成,而單個數字可能非常長。因此,整個集合實際上更簡單......(類似地),更高級別的多重宇宙更簡單。從我們的宇宙到第一級多重宇宙,就無需指定初始條件,升級到第二級多重宇宙,就無需指定物理常數,而第四級多重宇宙,則無需指定任何東西……所有四個多重宇宙級別的共同特點是,最簡單、可以說是最優雅的理論默認涉及平行宇宙。要否認這些宇宙的存在,就需要通過添加實驗不支持的過程和特設假設來使理論複雜化:有限空間、波函數坍縮和本體論不對稱。因此,我們的判斷取決於我們認為哪個更浪費和不優雅:多個世界還是多個詞語。也許我們會逐漸習慣我們宇宙的怪異方式,並發現它的奇異性是其魅力的一部分。[26][27]
— 馬克斯·泰格馬克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