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士會(?—?),祁姓、士氏,名會,因被封於隨、范,以邑為氏,別為范氏,諡武,又被稱為士季、隨會、隨季、范子、范會、武季、隨武子、范武子。是士蒍之孫,成伯缺之子,春秋晉國中軍將、太傅。
前621年,晉襄公去世,太子夷皋尚在襁褓中,因為連年發生禍難,晉國人打算立年長的國君。正卿中軍將趙盾屬意公子雍,就派先蔑和士會到秦國迎接公子雍。[2][3][4]
前620年四月,秦康公派兵送公子雍回國,晉襄公的夫人穆嬴每天抱着太子在朝廷上哭訴太子無罪不應廢立,又去趙氏家中向趙盾叩頭,趙盾和大夫們都怕穆嬴,而且害怕穆嬴黨羽的威逼,便背棄了公子雍而立了太子夷皋為君,發兵抵禦秦國護送公子雍的軍隊。四月初一,晉軍在令狐打敗秦軍,一直追到刳首。次日,先蔑逃亡到秦國,士會跟着他逃亡。[5][6][7][8][9]
士會在秦國三年,沒有和先蔑見面。隨行的人說:「能和別人一起逃亡到這個國家,而不能在這裏見面,那有什麼用處?」士會說:「我和他罪過相同,並不是認為他有道義才跟他來的,見面幹什麼?」一直到回國,沒有見過面。[10]
前615年冬,為了報復令狐之戰,秦康公發兵攻打晉國,佔取了羈馬。晉國發兵抵禦,在河曲迎戰秦軍。上軍佐臾駢說:「秦軍不能持久,請高築軍壘鞏固軍營等着他們。」趙盾聽從了他的意見。[11]
秦軍準備出戰,秦康公問士會:「用什麼辦法作戰?」士會回答說:「趙盾新近提拔他的下屬臾駢,一定是他出的這個主意,想讓我軍久駐在外感到疲乏。趙氏有一個旁支子弟名叫趙穿,是晉襄公的女婿,受到趙盾的寵信,年紀輕輕不懂得作戰,喜好勇猛又狂妄,討厭臾駢擔任上軍佐的高官。如果派出一些勇敢而不剛強的人對晉國上軍加以襲擊,或許還有可能戰勝趙穿。」[12]
十二月初四,秦國襲擊晉國的上軍,上軍按兵不動。趙穿出去追趕秦軍,沒有追上,他回來後生氣指責上軍為何不出戰?上軍的軍官說是在等待戰機。趙穿說自己不懂得計謀,打算獨自出戰,就帶領他的士兵出戰。趙盾擔心趙穿被俘,率領全軍出戰,雙方剛一交戰就都退兵了。夜裏,秦國使者來訪,說是要第二天再痛痛快快的打一仗。臾駢認為秦國使者眼神不安、聲音失常,感覺秦軍晚上要逃,建議晉軍追擊。胥甲和趙穿認為己方未收死傷,又不按約出戰,既不仁慈又沒有勇氣,擋住營門阻止晉軍出動,秦軍趁夜逃走。不久,秦軍又入侵晉國,進入瑕地。[13]
前614年夏季,晉國因為擔心秦國任用士會,六卿在諸浮會見。趙盾說:「士會在秦國,狐射姑在狄人那裏,禍患每天都可能發生,該怎麼辦?」荀林父說:「請讓狐射姑回來,他了解外界的事情,而且狐氏過去功勳卓著。」郤缺說:「狐射姑喜歡作亂,而且罪過大,不如讓士會回來。士會能夠忍受卑賤而有羞惡之心,性情雖然柔和卻不容侵犯。他的智謀足以使用,而且沒有罪過。」[14]
晉國就讓魏壽餘假裝率領魏地的人叛亂,以引誘士會。晉國假意扣押了魏壽餘的妻子兒女,讓他夜裏逃走。魏壽餘逃到秦國,請求把魏地併入秦國,秦康公答應了。魏壽餘在秦國朝廷上踩了一下士會的腳,示意士會與他一起回晉國。不久,秦康公率領軍隊駐紮在魏地隔河相對的河西。魏壽餘說:「請派一位來自東邊而又能與魏地幾位官員說得上話的,我與他一起先去。」秦康公選派了士會,士會辭謝說:「晉國人,是老虎和豺狼,如果他們違背原來的話不讓臣回來,臣死了,妻子兒女也將被誅戮。這對國君沒有好處,您後悔也來不及了。」秦康公說:「如果晉國違背原來的話不讓你回來,寡人若不送還你的妻子兒女,必受河神懲罰!」這樣士會才敢去。秦國大夫繞朝把馬鞭送給士會,說:「您可別說秦國沒有人才,我的計謀正好不被採用罷了。」渡過黃河以後,魏地人因得到士會而歡呼,熙熙嚷嚷地回去了。秦國人送還了士會的妻子兒女,士會留在秦國的家人都改為劉氏。[15][16][17][18]
前607年,晉靈公的廚子因為沒把熊掌燒煮熟,被晉靈公殺死,屍體裝進畚箕里,讓女人用頭頂着走過朝庭。趙盾和士會看到死人的手,問起殺人的緣故,感到擔心,準備向晉靈公進諫。士會對趙盾說:「你勸諫如果都聽不進去,就沒有人繼續勸諫了。請讓我先去,國君如果不聽,你再接着勸諫。」士會進見晉靈公,前兩次晉靈公都假裝沒看到,第三次,士會到達屋檐下,晉靈公才轉眼看他,說:「我知道錯了,會改的。」士會叩頭回答說:「一個人誰沒有錯,有了過錯能夠改正,就沒有比這再好的事情了。《詩經》說:『事情不難有個好開始,很少能有個好結果。』如果像這樣,能夠彌補過錯的人就很少了。國君能夠有好結果,那就是國家的保障了,豈止是是臣下們所依賴的?《詩經》又說:『周宣王有了過失,只有仲山甫來彌補。』這說的是能夠彌補錯誤。國君能夠彌補錯誤,晉國社稷就不會被廢棄了。」晉靈公儘管口頭上說要改錯,行動上還是不改正。趙盾屢次進諫,晉靈公很討厭他,幾次派人暗殺趙盾,晉靈公最終被趙穿殺死。[19][20]
前597年,楚莊王率軍圍困鄭國,六月,晉國的軍隊去救鄭國,士會擔任上軍將。到達黃河後,傳來了鄭國已與楚國講和的消息,中軍將荀林父想要回去,說:「沒有趕到鄭國,又勞動百姓,出兵有什麼用?等楚軍回去以後我軍再出兵進攻鄭國,還不算晚。」士會說:「好。我聽說用兵之道,要觀察敵人的間隙之後再行動,德行、刑罰、政令、事務、典則、禮儀合乎常道,就是不可抵擋的,不能進攻這樣的國家。楚莊王討伐鄭國,是對鄭國二心感到憤怒,又哀憐鄭國的卑辭求饒,鄭國背叛就討伐他,鄭國順服就赦免他,德行、刑罰都實現了。討伐背叛,這是刑罰;安撫順服,這是德行,這二者就都樹立起來了。楚軍去年攻入陳國,如今進攻鄭國,百姓並不感到疲勞,國君沒有受到怨恨,政令就合於常道了。楚軍擺成荊屍之陣而後發兵,井井有條,商販、農民、工匠、店主都不廢時失業,步兵車兵關係和睦,事務就互不侵犯了。孫叔敖做令尹,選擇實行楚國好的法典,軍隊出動,右軍跟隨主將的車轅,左軍打草作為歇息的準備,前軍以旄旌開路以防意外,中軍斟酌謀劃,後軍以精兵押陣。各級軍官根據象徵自己的旌旗的指示而採取行動,軍事政務不必等待命令而完備,這就是能夠運用典則了。楚莊王選拔人材,同姓中選擇親近的支系,異姓中選擇世代舊臣的後裔,提拔不遺漏有德行的人,賞賜不遣漏有功勞的人。對老人有優待,對旅客有賜予。君子和小人,各有規定的服飾。對尊貴的有一定的禮節示以尊重,對低賤的有一定的等級示以威嚴。這就是禮節沒有不順的了。德行樹立,刑罰施行,政事成就,事務合時,典則執行,禮節順當,怎麼能抵擋楚國?看到可能就前進,遇到困難就後退,這是治軍的好辦法。兼併衰弱進攻昏暗,這是用兵的好規則。您姑且整頓軍隊、籌劃武備吧!還有弱小而昏暗的國家,為什麼一定要進攻楚軍?仲虺說:『佔取動亂之國,欺侮可以滅亡之國。』說的就是兼併衰弱。《詩經·周頌·酌》篇說:『天子的軍隊多麼神氣,率領他們把昏昧的國家佔取。』說的就是進攻昏昧。《詩經·周頌·武》篇說:『武王的功業無比偉大強盛。』安撫衰弱進攻昏暗,以致力於功業所在,這就可以了。」中軍佐先縠說:「不行。晉國所以能稱霸諸侯,是由於軍隊勇敢、臣下得力。現在失去了諸侯,不能說是得力;有了敵人不去追逐,不能說是勇敢。由於我們而丟掉霸主的地位,不如去死了算了。而且晉國整頓軍隊不出動,聽到敵人強大就退卻,這不是大丈夫。任命為軍隊的統帥,而做出了不是大丈夫所做的事,這只有你們能做得出,我是不會幹的。」說完,就帶領中軍佐所屬軍隊渡過黃河,晉軍不得不全軍渡河。[24][25]
楚國的少宰到晉軍中去,說:「我國的君主年輕時就遭到憂患,不善於辭令。聽到兩位先君楚成王和楚穆王來往於這條道路上,就是打算教導和安定鄭國,豈敢得罪晉國?諸位不要待得太久了。」士會說:「從前周平王命令我們的先君晉文侯說:『和鄭國共同輔佐周王室,不要廢棄天子的命令。』現在鄭國不遵循天子的命令,我國國君派下臣們質問鄭國,豈敢勞動楚國官吏來迎送?恭敬地拜謝君王的命令。」先縠認為這是奉承楚國,派趙括跟上去更正說:「我們臨時行人的說法不恰當。我國的君主要求臣下們把楚國趕出鄭國,說:『不要躲避敵人。』臣下們沒有地方可以逃避命令。」[26]
晉國的魏錡請求做公族大夫,沒有達到目的,十分憤怒,想要使晉軍失敗。魏錡請求單車挑戰,沒有得到允許,請求出使楚軍,得到許可。趙旃請求做卿沒有達到目的,而且對於放走楚國單車挑戰之人很生氣,就請求挑戰,沒有得到允許。趙旃又請求召請楚國人前來結盟,得到了許可。趙旃和魏錡都接受命令而前去。郤克說:「這兩個心懷不滿的人去了,若不加防備,我們必定失敗。」先縠說:「鄭國人勸我們作戰,我們不敢聽從;楚國人求和,又不能實行友好。帶兵沒有固定的策略,多加防備做什麼?」士會說:「防備他們為好。如果這兩位激怒了楚國,楚國人乘機掩襲,馬上就會喪失軍隊,不如防備他們,楚國人沒有惡意,撤除戒備而結盟,哪裏會損害友好?如果帶着惡意而來,有了防備,不會失敗。而且即使是諸侯相見,軍隊的守備也不加撤除,這就是警惕。」先縠不同意。[27]士會就派鞏朔和韓穿率領七隊伏兵埋伏在敖山之前。[28]
魏錡和趙旃果然引來了楚軍,晉軍陣腳大亂,向右轉移,準備逃過河去,上軍沒有行動。楚莊王派遣潘黨率領後備的四十輛戰車,跟隨唐惠侯作為左方陣,迎戰晉國的上軍。上軍佐郤克問:「要抵禦他們嗎?」士會說:「楚軍的士氣正旺,如果他們集中兵力對付我們上軍,我們必然會被消滅,不如收兵撤退。分擔戰敗的指責,保全士兵的生命,不也是可以的嗎?」士會就親自為上軍殿後,收兵撤退,加上事先安排了伏兵,所以在晉軍大敗的情況下,上軍得以不敗。[28][29]
前596年秋季,先縠召來赤狄進攻晉國。冬季,晉國人追究邲之戰失利以及勾結赤狄的責任,把先縠殺了,士會繼任為中軍佐。[30][31]
前593年春季,士會率領軍隊滅亡了赤狄的甲氏、留吁、鐸辰。[32][33]三月,晉國向周定王進獻俘虜的狄人。晉景公在向周定王請示後,於三月二十七日把禮服賜給士會,命令他擔任中軍將併兼任太傅,如此一來晉國的盜賊都逃奔到秦國。羊舌職評價說:「我聽說,『禹提拔善人,不善的人因此遠離』,說的就是這樣的事情吧!《詩經》說,『戰戰兢兢,如同面臨深淵,如同踩着薄冰』,這是因為有善人在上面執政。有善人在上面,國家中就沒有心存僥倖的百姓。俗話說,『百姓多存僥倖,就是國家的不幸』,這就是沒有善人在位的說法。」[34]
前593年冬季,晉景公派士會調解王室的糾紛,周定王設享禮招待他,周王卿士原襄公主持典禮,把切開的帶骨的肉放在盛肉的器具里。士會私下對原襄公說:「我聽說王室的禮宴是不毀折牲體的,現在這是什麼禮節呢?」周定王看到他們在交談,便叫來原襄公詢問,原襄公把士會的話告訴了周定王。周定王召見士會說:「季氏,你沒有聽說過嗎?褅郊祀典有全烝,天子設享禮招待王公有擺而不食的『房烝』,設宴禮有招待親戚有把肉切成塊的『殽烝』。諸侯應當設享禮招待,卿、大夫應當設宴會招待,這是王室的禮節。今天您不是外人,是叔父晉景公派來重申晉國與王室的友好關係,輔助我們周室的。所以用先王的宴飲之禮,作為對您的款待。我怎麼敢設全烝、房烝呢?它雖然豐厚卻不是親戚宴享之禮,而且還違背了成例,損害了過去的友好關係。王室只有招待戎狄之人時才用全牲,戎狄之人輕率且不修邊幅,貪心又不講禮讓。這種人的素質若不加調教,就像禽獸一樣;所以他們來獻納貢賦時,不必給予精緻的酒食,讓他們坐在門外而由舌人把全牲給他們食用。現在你們晉國是王室的兄弟,按規定來朝見天子,所以要用適合的典禮來招待,以此為人們作個好榜樣,因而擇取了鮮美的牲肉,選用了芬香的配料,精製了甘醇的酒醴,配備了佐餐的果品,備下簠簋,捧來犧象,抬出樽彝,安放鼎俎,洗淨巾冪,恭恭敬敬地清掃了殿堂,切好了牲畜的肉而一起來宴飲享用。於是就有了待客的禮儀,酬賓的禮物,用以表示親近友好,怎麼能像對待戎狄那樣把全牲端出來呢?
宴請王公諸侯用房烝,那是是要解決軍國大事,建立大功勳、表彰大事物,所以站着享用半牲而已。半牲表示具備禮儀,宴飲表示親密融洽,所以每年一次聚會不覺厭倦,每季一次宴飲不覺過份,每月的統計、每旬的事務、每天的工作不致荒廢。服飾可以表明功績,色彩可以顯示德行,紋飾可以比擬物象,儀節可以序次尊卑,禮容具有尊嚴,威儀具有法度,肴食的五味充實氣志,器物的五色淨化心靈,樂舞的五聲昭示道德,禮儀的五義綱紀行為,飲食可口,情誼可觀,酬禮可嘉,法度得以推行而道德得以建立。古代嫻於禮儀的人,哪裏要用全牲呢?」
前592年春季,晉國的郤克出使齊國,齊頃公用帷幕遮住母親蕭同叔子讓她觀看郤克的跛腳樣子。郤克登上台階,蕭同叔子在房裏笑起來。郤克大怒,發誓要報復,回國就向晉景公請求發兵攻打齊國,晉景公不答應,郤克請求帶領家族武裝去進攻齊國,晉景公也不答應。[37]
士會從朝中退下後,對兒子士燮說:「燮兒,我聽說,觸犯了別人,引起憤怒,必定會得到報復。喜怒合於禮法的是很少的,不合禮法的相反倒是很多。《詩經》說:『君子如果發怒,禍亂或許可以很快阻住。君子如果喜悅,禍亂或許可以很快停歇。』君子的喜怒是用來阻止禍亂的。如果不是阻止,就一定會增加禍亂。郤克的憤怒夠大了,他不能在齊國得逞,那麼一定要在晉國發泄出來。如果他不能在晉國執政,又怎麼能宣泄他的憤怒呢?我準備告老辭職,以便郤克有權滿足他的願望,這樣他就不會在國內製造矛盾來代替國外的矛盾。我希望你努力隨從眾卿,以完成國君的命令,一切都恭敬從事。」士會就告老請辭了。郤克遞升為中軍將,執掌國政。[38][39]前589年,郤克率軍擊敗齊國,報了一辱之仇。
有一天,士燮很晚才退朝回來,士會問他:「為什麼回來這麼晚啊?」士燮回答說:「有位秦國來的客人在朝中講隱語,大夫中沒有一個能夠回答出來,我把其中的三條解釋出來。」士會發怒說:「大夫們不是不能回答,而是出於對父兄的謙讓不說罷了。你只是個小孩子,卻在朝中三次搶先,掩蓋他人的風光。如果不是我在晉國,你早就完蛋了!」士會說着就用手杖打兒子,把士燮玄冠上的簪子都給打斷了。[40]
前589年9月,晉國軍隊大勝回國,士燮最後才入城。士會對他說:「燮兒啊,你不知道我盼着你回來嗎?」士燮回答說:「這支軍隊是中軍將郤克統帥的軍隊,打了勝仗,國人高興地迎接他們。如果我先回來,那國人將會把注意力集中在我身上,這是代替統帥接受榮譽,所以我不敢這樣做。」士會說:「你這樣做,我知道你可以免於禍難了。」[41][42]
前573年二月初一,晉悼公在朝廷上即位,任命士魴為新軍將,說:「他是士會的小兒子,士會申明法令,安定了晉國,直到今天還在用他的法令。士會的功德,難道可以忘記嗎?」又派士渥濁做太傅,讓他學習范武子之法。[43][44]
士會孫子士匄的家臣訾祏評價士會為:「輔佐晉文公、晉襄公稱霸諸侯,諸侯沒有二心。等做了卿,輔佐晉成公、晉景公,軍隊中沒有敗壞的政事。及至做了晉景公的軍師,官居太傅,端正刑法,匯合訓導的法規,國中沒有奸刁的百姓,後人可以遵從效法,因此獲封隨、范二邑。」[45]
前546年六月初九,諸侯在宋國舉行弭兵之盟,楚國令尹屈建向晉國中軍將趙武詢問說:「士會的德行如何?」趙武回答說:「這個人的家事治理得井然有序,對晉國人來說沒有任何可以隱瞞的事情,他的祝史向鬼神表示誠信,沒有言不由衷的話。」屈建回去把話告訴楚康王,楚康王說:「高尚啊!能夠讓神和人高興,難怪士會能輔佐五世國君作盟主。」[46]
前522年,齊景公患了瘧疾,一年都沒有治癒,梁丘據和裔款認為是祝史無能,建議殺掉祝固、史嚚。晏嬰引述趙武向屈建評價士會的話,勸說齊景公要努力修德而不是怪罪他人。[47]
有一天,趙武與叔向到晉國的墓地遊玩,趙武問:「如果死者可以復生的話,我向誰學習呢?」叔向回答說:「應該是陽處父了!」趙武說:「陽處父在晉國處事廉潔正直,然而不免被人所殺,他的智慧不值得稱道。」叔向說:「那應該是狐偃了!」趙武說:「狐偃只看到保全自身的利益,而不顧及輔佐國君治國,他的仁義不值得稱道。我認為應該是士會!他向國君進諫不忘記自己的老師,講自身的行為不遺漏自己的朋友,事奉國君不結納黨羽,而推舉賢人,不阿諛奉承,而辭退不賢的人。」[48][4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