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姆·必比士FRSJP (英語:Samuel Pepys,又譯佩皮斯發音: /ˈpps/,1633年2月23日—1703年5月26日),英國托利黨政治家,歷任海軍部首席秘書、下議院議員和皇家學會會長,但他最為後人熟知的身份是日記作家

Quick Facts 森姆·必比士, 出生 ...
森姆·必比士
Thumb
森姆·必比士肖像
約翰·海爾斯(J. Hayls)作
油畫,1666年,756 mm × 629 mm
國家肖像館
出生(1633-02-23)1633年2月23日
 英格蘭王國倫敦
逝世1703年5月26日(1703歲—05—26)(70歲)
 英格蘭王國嘉立咸
墓地倫敦聖奧雷夫教堂(St Olave's)
教育程度亨廷頓文法學校
(Huntingdon Grammar School)、
聖保羅學校(St Paul's School)、
劍橋大學
職業海軍部首席秘書
知名於日記
政黨托利黨
董事會皇家學會會長、三一堂院長、倫敦市榮譽市民、樸茨茅夫榮譽市民、 英屬丹吉爾委員會司庫
信仰聖公宗
配偶伊利沙伯·必比士
(Elisabeth Pepys)
親屬
  • 愛德華·孟塔古,第一代三文治伯爵
  • 理查·必比士爵士,愛爾蘭首席法官
  • 理查·艾奇康柏,第一代艾奇康柏男爵
Close

儘管必比士沒有真正的海軍經歷,但憑藉裙帶關係、自身的努力和管理方面的天賦,從一介平民一步步擢升為查理二世占士二世在位期間的海軍部首席秘書。他任內推行的改革對英國皇家海軍早期的專業化起深遠影響,很多舉措成為現代海軍建制的基礎。[1]

他在1660年到1669年間寫下的生動翔實的日記於19世紀發表後,被認為提供了英國復辟時期社會現實和重大歷史事件(如倫敦大瘟疫第二次英荷戰爭倫敦大火)的第一手資料和研究素材。

生平

早年

必比士出生在倫敦艦隊街[2][3][4]。父親約翰·必比士(1601–1680)是裁縫,母親瑪嘉烈·必比士(1667年去世)是屠夫的女兒[3]。他父親的一位表兄理查·必比士是國會議員,擔任過愛爾蘭的首席法官。

森姆是11個孩子中第5個出生的,但是由於當時嬰幼兒死亡率很高,他成為了家裏的長子。[5]。幼年時期他並未住在倫敦,而是跟着一名護士住在北部的Kingsland[3]。少年時期先後在亨廷頓文法學校(Huntingdon Grammar School)和聖保羅學校(St Paul's School)接受教育[3],期間他目睹了查理一世1649年被送上斷頭台的一幕。

Thumb
伊利沙伯·必比士肖像,約翰·湯姆森根據約翰·海爾斯1666年的作品重繪[6]

1650年,必比士憑兩個獎學金進入劍橋大學,6月進了三一學院[7]次年5月轉到抹大拉學院並於1654年獲得學位[3][8]。之後他投奔父親的另一位表兄,愛德華·孟塔古爵士(後來受封第一代三文治伯爵)。1655年,他與14歲的伊利沙伯·米歇爾結婚。新娘是法國胡格諾派移民後裔。[3]

疾病

很年輕的時候必比士即患上了尿路結石[9],疼痛和血尿等症狀一直折磨着他。1657年,必比士決定動手術。這在當時是一個風險極大且痛苦極大的決定。1658年3月26日手術在一位表親特納太太家中進行[10]據稱取出的結石有網球大小[11]。後來很多年他都在這一天慶祝紀念這次成功的手術[12]。但是手術還是留下了一些後遺症[13],必比士一生無子可能與此有關。

1658年中,必比士搬到今唐寧街附近的斧頭場(Axe Yard),並在佐治·唐寧爵士手下為政府的財務部工作[3]

日記

1660年1月1日,必比士開始記日記。這個習慣保持了近10年。在日記中,他追逐的女性、相處的友人,他的忌妒心、不安全感以及與妻子的緊張關係等等巨細靡遺。私人生活之外,日記中對政治時事的評論和國家大事的記載也佔有同樣的比重。

最初的幾個月,日記中描述了蒙克將軍進軍倫敦一事。4-5月,他跟妻子的關係緊張。他跟着孟塔古爵士的船隊去荷蘭接流放中的查理二世回國。6月18日孟塔古授勳為三文治伯爵。7月13日,必比士得到了海軍委員會(Navy Board)法案秘書的職位[3],年薪350磅外加福利獎金(競爭這一職位的對手曾以1000英鎊賄賂必比士被其拒絕),隨後必比士搬到倫敦市希興里(Seething Lane)的官邸。

在海軍委員會,必比士很快展現了他的才能,他在日記中尖銳地批評了位階較高但是做事沒效率的同事們,包括海軍上將威廉·潘恩爵士(Admiral Sir William Penn)、佐治·卡特萊特爵士(Sir George Carteret)等人[3]

日記中對1660年代的幾件大事的記述尤其寶貴。包括1665-67年間的第二次英荷戰爭,1665年的倫敦大瘟疫和1666年的倫敦大火[14]。日記定稿的編者Latham寫道:「他對這兩個事件的描述生動而震懾人心。這不是高高在上的報道,而是充滿了同理心。必比士一貫關注的是人,而非文學效果。」[15]

停止日記

Thumb
必比士肖像,戈弗雷·內勒作於1689年

必比士認為記日記影響了他的視力[16]。1669年5月,他決定停止寫作任何東西,需要記錄時他請他的助理們代勞[17]。這樣一來繼續記日記就不太可能了。同年6-9月,必比士夫婦到法國度假,回國後伊利沙伯病倒了,並於11月10日去世。必比士在倫敦哈特街的聖奧雷夫教堂為她立了碑。

政治生涯和海軍

1673年,他被擢升為海軍總部秘書,並從羅福地區選為國會議員。1673年,他參與了建立了基督醫院的皇家數學學校(Royal Mathematical School)[18],這個學校每年訓練40位年輕人學習航海術,後來成為皇家海軍和英國商船隊的人才儲備庫。1675年,他被任命為基督公學的校長,之後也長期參與管理。之後到1699年,經過他多年努力,數學學校找到了合適的校長,而必比士也被授予倫敦市的榮譽市民稱號。

1684年6月,他被任命為國王的海軍部秘書(這個職位一直持續到查理二世1682年2月駕崩,占士二世即位)。1685到1688年間,他不僅作為海軍部秘書,而且作為哈域治(Harwich)地區的國會議員積極參與政治活動。但是1688年光榮革命後占士二世逃出英國,必比士的政治生涯也告終結。他在1689年1月哈域治地區的選舉中失利,並於2月辭去了秘書職位。

皇家學會

Thumb
牛頓本人保留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第一版

必比士於1665年當選為皇家學會院士。並於1684年12月1日至1686年11月30日擔任主席。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在此期間出版,初版封面上印有必比士的名字,表示對出版的許可。

概率論中有一個「牛頓-必比士問題」即由牛頓與必比士的討論引發。該問題是:擲6次骰子至少擲出一次6點,擲12次骰子至少擲出2次6點,擲18次骰子至少擲出3次6點,那種概率更高。[19] 最近的研究發現,牛頓給出了正確結論,但推理過程有瑕疵。[20]

退休和去世

從1689年5到7月,以及1690年6月,必比士兩次被懷疑是占士黨而被捕入獄。不過指控後來都沒有成立。被釋後,他從公眾生活中退休,時年57歲。十年後的1701年,他搬離倫敦,住到一個朋友威廉·休爾(William Hewer)在嘉立咸的家裏。威廉在海軍部時是必比士的下屬。[21]嘉立咸當時尚屬郊區,不過已經是大倫敦的一部分。必比士在那裏一直住到1703年去世。他沒有子嗣,把自己的產業留給了外甥約翰·積遜[22],他的朋友休爾是執行人。[23]

註釋

參考書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