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埼玉高速鐵道線
日本的鐵道路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埼玉高速鐵道線(日語:埼玉高速鉄道線/さいたまこうそくてつどうせん Saitama-kōsoku-tetsudō sen */?)是一條由東京都北區赤羽岩淵站通過埼玉縣川口市前往埼玉市綠區浦和美園站,屬於埼玉高速鐵道的鐵路線。除兩端車站以外,全部車站都位於川口市。車站編號使用的路線記號為SR。[1]
Remove ads
2015年11月27日決定路線愛稱為「埼玉球場線」[2]。
Remove ads
路線資料

埼玉高速鐵道線以東京地下鐵南北線終點站赤羽岩淵站為起點,延伸至埼玉縣浦和美園站。除起點的赤羽岩淵站和終點的浦和美園站外,其餘車站均位於川口市境內。路線大部分為地下段,僅浦和美園站及相鄰車廠為地面設施。這是埼玉縣內唯一一條擁有多個地下車站的軌道交通路線,因此被日本地下鐵協會列為日本的地鐵之一。
歷史
埼玉高速鐵道線穿行於JR東北本線(京濱東北線·宇都宮線)與東武伊勢崎線(東武天空樹線)、日暮里-舍人線之間的交通廊道,沿國道122號(岩槻街道)和日光御成街道鋪設,主要承擔串聯川口市東部/北部、埼玉市東部與東京都心的交通功能。路線的規劃始於1972年都市交通審議會第15號答覆,當時作為東京7號線向埼玉縣延伸的區間,確定了「川口市中部...至浦和市東部」的走向。後在1985年運輸政策審議會第7號答覆中,埼玉縣內段調整為「經鳩谷市(後併入川口市)中部,從東川口至浦和市東部」。
1992年,由埼玉縣、沿線3市及帝都高速度交通營團(現·東京地下鐵)等單位共同出資成立第三部門「埼玉高速鐵道株式會社」,工程於1995年啟動,2001年3月28日通車營運。埼玉高速鐵道線開通後改善缺乏軌道交通的原鳩谷市地區的交通狀況,徹底改變了該地區原本僅靠巴士的交通狀況。
該路線總建設費用達2591億日元,平均每公里造價170億日元。其中赤羽岩淵站至鳩谷站(6.2公里)適用地下高速鐵道整備事業費補助金制度,由業主單位埼玉高速鐵路株式會社直接作為建設主體,委託帝都高速度交通營團施工;鳩谷站終點至浦和美園站段則採用P線工程制度,其中6.2~8.1公里區間由日本鐵道建設公團作為建設主體負責施工;剩餘浦和美園站至車廠的0.3公里路段,則由日本鐵道建設公團轉委託埼玉高速鐵道實施。另外,浦和美園站作為前往「埼玉2002體育場」的主要交通門戶,其周邊區域實施了名為「美園之翼城」的大規模土地開發。而作為唯一採用地下隧道穿越荒川的鐵路(隧道位於赤羽岩淵站至川口元鄉站區間的新荒川大橋西側),其軌道隧道下還敷設了長達12公里的環境用水導水管(自川口元鄉站附近起),通過將荒川水源引至水質較差的綾瀨川、芝川等四條河流,持續開展水質改善工程。[3]
Remove ads
運行形態
埼玉高速鐵道線所有列車經由東京地下鐵南北線,與東京地下鐵南北線、東急目黑線、新橫濱線直通運行。埼玉高速鐵道線日間所有列車從浦和美園發出,毎小時5班,最遠可達新橫濱站,詳細運行形態如右表。從2023年東急新橫濱線開通後,在通勤高峰一部分列車自新橫濱站繼續直通相鐵新橫濱線和相鐵本線,最遠可達海老名站。[4]
車輛
自2001年開通營運以來,埼玉高速鐵道線一直採用6節編組列車運行,但所有車站月台均預留了8節編組空間。2022年4月起,部分列車開始實施8節編組運行。[5]埼玉高速鐵道線使用車輛包括:
- 自社車:埼玉高速鐵道2000系電動列車 (6輛)
- 直通車:營團9000系電動列車 (6、8輛)、東急3020系、5080系、3000系、相鐵21000系電動列車 (8輛)
-
埼玉高速鐵道2000系
-
營團9000系(1-4次車)
-
營團9000系(1-4次車、B修)
-
營團9000系(5次車)
-
東急3020系
-
東急5080系
-
東急3000系
-
相鐵21000系
車站列表
未來計劃
參考文獻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