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牙哥 (加利福尼亞州)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聖地牙哥(英語:San Diego,中國大陸譯聖迭戈,港台譯聖地牙哥,另譯聖地亞哥)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縣的首府,因位於太平洋沿岸城市,故以氣候溫暖和沙灘眾多而著名,地處美國本土的極端西南角,緊鄰鄰國墨西哥的蒂華納。在2018年,該市的總人口為1,425,976人[3],使其在人口數量方面躍升至加州第二大城以及美國第八大城。此外,該市也是聖地牙哥-蒂華納都市圈的經濟中心。該經濟圈的總人口在2006年達到290萬人,為美國第17大都會區。
聖地牙哥 San Diego | |
---|---|
市 | |
聖地牙哥市 City of San Diego | |
綽號:美國最美好之城 (America's Finest City) | |
格言:Semper Vigilans(時刻保持警惕) | |
![]() 該市於聖地牙哥縣內的位置 | |
坐標:32°42′54″N 117°09′45″W | |
國家 | ![]() |
州 | ![]() |
縣 | ![]() |
定居 | 1769年7月16日 |
建市 | 1850年3月27日 |
政府 | |
• 市長 | Todd Gloria |
面積 | |
• 市 | 964.50 平方公里(372.39 平方哩) |
• 陸地 | 842.25 平方公里(325.19 平方哩) |
• 水域 | 122.24 平方公里(47.20 平方哩) 12.68% |
海拔 | 19 米(62 呎) |
人口(2020年)[1] | |
• 市 | 1,386,932人 |
• 估計(2023年) | 1,388,320人 ▲ |
• 排名 | 加州第2 美國第8 |
• 密度 | 1,643.25人/平方公里(4,256.0人/平方哩) |
• 市區 | 3,070,300 |
• 都會區 | 3,276,208 |
時區 | PST(UTC-8) |
• 夏時制 | PDT(UTC-7) |
網站 | www |
「San Diego」的各地常用譯名 | |
---|---|
中國大陸 | 聖迭戈[2] |
臺灣 | 聖地牙哥 |
港澳 | 聖地牙哥 |

美軍在聖地牙哥市設有多處軍事基地,以美國海軍、美國海軍陸戰隊、和美國海岸警衛隊為主。目前有兩艘航空母艦——即尼米茲號(CVN-68)和羅納德·列根號(CVN-76)、數艘核潛艇、和一些其他軍艦以聖地牙哥為母港。海軍陸戰隊在此設有聖地牙哥新訓基地,為全美僅存兩處的海軍陸戰隊新兵訓練中心之一。有人稱聖地牙哥為「海軍航空兵的誕生處」(Birthplace of Naval Aviation),雖然佛羅里達州彭薩科拉也以此自稱。
數艘美國海軍的軍艦為了紀念這個城市而以「聖地牙哥」為名,其中聖地牙哥號兩棲船塢運輸艦(USS San Diego LPD-22)為一艘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運輸艦,已於2012年開始服役。
歷史
![]() | 此條目翻譯自其他語言維基百科,需要相關領域的編者協助校對翻譯。 |
該地區原來的居民現被稱為 San Dieguito 和 La Jolla 人。 聖地牙哥地區之後由 Kumeyaay 人居住。

第一個造訪該地區的歐洲人是葡萄牙出生的探險家胡安·羅德里格斯·卡布里略(Juan Rodríguez Cabrillo)。他的旗艦 San Salvador 從新西班牙的Navidad出發,並在1542年宣稱該地為西班牙帝國的海灣,並命名為「San Miguel」。 1602年11月,塞巴斯蒂安·維斯卡諾(Sebastián Vizcaíno)被派去繪製加州的海岸。 維斯卡諾的旗艦 San Diego 抵達後,他調查了港口和海灣,並命名為 San Diego Didacus,或通常被稱為 San Diego de Alcalá。

1769年5月,Gaspar de Portolà 在聖地牙哥河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建立了聖地牙哥的 Fort Presidio。 這是歐洲人在現在加州的第一個定居點。 同年7月,Mission San Diego de Alcalá 教堂由方濟會修士在胡尼佩羅·塞拉 (Junípero Serra) 統治下創立。到1797年,這個教堂在上加利福尼亞省擁有最大的本地人口,有超過1,400名新成員居住在這個教堂當中和周圍。 聖地牙哥教堂是加州的歷史性路徑 El Camino Real(皇家之路)的南部主要節點。 Presidio 和 Mission San Diego 教堂現在都是國家歷史地標。
1821年,墨西哥從西班牙獲得獨立,聖地牙哥成為墨西哥上加利福尼亞省(Alta California)的一部分。 1822年,墨西哥試圖擴大在上加利福尼亞省沿海領土的權力。普雷西迪奧山上的堡壘逐漸被遺棄,而聖地牙哥鎮在普雷西迪奧山下的平地上長大。 1833年,墨西哥政府對特派團進行了世俗化,大部分特派團土地出售給了加利福尼亞州富裕的定居者。該鎮的432名居民請求州長組成鎮(pueblo)。胡安·瑪麗亞·奧蘇納當選第一屆鎮長,在競選中擊敗Pío Pico。 然而,聖地牙哥在1830年代失去人口,且1838年該鎮失去了鎮的地位,因為它的規模下降到估計有100到150名居民。除了城市之外,墨西哥的土地撥款擴大了適度增加到當地經濟的加州農場的數量。
1846年,美國對墨西哥進行了戰爭,派出海軍和陸上遠征征服上加利福尼亞省。起初,他們很容易捕捉包括聖地牙哥在內的主要港口,但上加利福尼亞省南部的人們開始反擊。在洛杉磯成功起義之後,美國駐聖地牙哥的駐軍在1846年10月初被驅逐,但沒有被開槍射殺。墨西哥游擊隊員佔領聖地牙哥三個星期,直到1846年10月24日,美國人重新奪回聖地牙哥。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美國人被鎮壓在了普什圖裏面。每天都有衝突發生,狙擊手們甚至射殺鎮子。加利福尼亞人驅趕牛群,希望把美國人和加利福尼亞州的支持者挨餓。美國駐軍12月1日獲悉,史蒂芬·卡尼 (Stephen W. Kearney) 將軍的龍騎兵在華納的牧場。羅伯特·F·士德頓將軍 (Robert F. Stockton) 在阿奇博爾德·吉萊斯皮 (Archibald Gillespie) 上尉的指揮下派遣了一個五十多人的裝甲部隊前往北方與他會面。他們聯合指揮了150名返回聖地牙哥的男子,在安德烈斯·皮科(Andrés Pico)的帶領下遇到了約93名加利福尼亞人。在隨後的聖巴斯夸爾戰役中,在現在是聖地牙哥市的聖帕斯夸爾山谷戰役中,美國人遭受了他們在戰役中最慘痛的損失。隨後,由格雷中尉領導的一名專職人員從聖地牙哥抵達,拯救了卡尼受到重創的封鎖指揮。
士德頓和卡尼繼續收復洛杉磯,並於1847年1月13日通過「卡胡加條約」強迫上加利福尼亞省投降。由於1846年至1848年的美墨戰爭,上加利福尼亞省的領土,包括聖地牙哥,由墨西哥在1848年根據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的條款被割讓給美國。墨西哥談判者的這個條約試圖保留聖地牙哥作為墨西哥的一部分,但是美國人堅持認為聖地牙哥與三藩市幾乎同等重要,墨西哥與美國的邊界最終被建立為聖地牙哥灣最南端的一個聯盟,以便將整個海灣包括在美國境內。
加利福尼亞州於1850年納入美國。同年,聖地牙哥被指定為新成立的聖地牙哥縣的所在地,並作為一個城市註冊成立。聖地牙哥最後一位大法官約書亞·比恩當選為第一任市長。兩年後,這個城市破產了; 加利福尼亞立法機關撤銷了這個城市的章程,並將其置於董事會的控制之下,直到1889年。城市憲章於該年重新建立。現今的城市憲章被採納於1931年。

聖地牙哥的原始城鎮位於普雷西迪奧山腳下,現在是聖地牙哥舊城州立歷史公園。這個位置並不理想,離La Playa的港口幾哩就可以通航。 1850年,威廉·希斯·戴維斯(William Heath Davis)在原定居點以南幾哩的海灣岸邊推廣了一個名為「新聖地牙哥」的新開發項目;然而,幾十年來,新的發展只包括一個碼頭,一些房屋和一個軍營,以支持尤馬堡。 1854年後,堡壘由科羅拉多河上的海上和汽船供應,車庫被廢棄。從1857年到1860年,聖地牙哥成為聖安東尼奧 - 聖地牙哥郵遞線的西部總站,這是從德克薩斯州通過新墨西哥州不到30天,從美國東部到加利福尼亞州的最早的陸上驛馬車和郵件運營。
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後期,阿隆索·霍頓(Alonzo Horton)推廣被稱為「新城」(New Town)的海灣地區,並成為聖地牙哥市中心。霍頓大力推廣這一地區,人們和企業開始搬遷到新城,因為它在聖地牙哥灣的位置便於運輸。新城很快就代替老城,成為城市的經濟和政府中心。儘管如此,聖地牙哥仍然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城鎮,直到1878年鐵路的到來。

在20世紀初,聖地牙哥主辦了兩個世界博覽會:1915年的巴拿馬 - 加利福尼亞博覽會和1935年的加州太平洋國際博覽會。兩個博覽會都在巴爾波亞公園舉行,許多西班牙/巴洛克風格的建築那些為這些展覽而建的作為公園的中心特色至今仍然存在。這些建築物當時設計為臨時建築物,但是大部分建築物仍然在繼續使用,直到逐漸失修。大多數都是最終重建,使用原來的外牆鑄件保留的建築風格。在1915年博覽會上展出的外來動物的動物園為聖地牙哥動物園提供了基礎。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有一個名為Fiesta del Pacifico的全市性節日,突出了該地區的西班牙和墨西哥過去。在2010年代,有人提出大規模慶祝巴爾博亞公園誕辰100周年的建議,但是當負責舉辦慶祝活動的機構歇業時,這些計劃就被放棄了。

早在1852年,洛馬角半島 (Point Loma)的南部便被用於軍事目的。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裏,陸軍建立了一系列的沿海炮台並命名為 Fort Rosecrans。重要的美國海軍的存在始於1901年,在洛馬角建立了海軍加煤站,並在20世紀20年代大大擴張,形成今天的洛瑪角海軍基地。到1930年,這個城市主辦了聖地牙哥海軍基地,聖地牙哥海軍訓練中心,聖地牙哥海軍醫院,馬修斯營和卡爾尼營(現在的海軍陸戰隊空中站米拉馬爾)。這個城市也是早期的航空中心: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聖地牙哥就宣佈自己是「西方的航空之都」。這個城市是重要的飛機開發商和製造商,如成立於1925年的瑞安航空公司以及成立於1923年的合併飛機(後來的Convair)。查爾斯·林德伯格的飛機「聖路易斯精神號」於1927年由瑞安航空公司在聖地牙哥建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聖地牙哥成為軍事和國防活動的主要樞紐,因為其擁有眾多軍事設施和防務製造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之後,這個城市的人口迅速增長,在1930年(147995人)到1950年(333865人)之間翻了一倍多。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軍隊繼續在當地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但冷戰後的削減給當地的防務和航天工業造成了沉重的打擊。由此造成的經濟衰退導致聖地牙哥領導人尋求通過研究,科學以及旅遊業來實現城市經濟的多元化。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聖地牙哥有美國的金槍魚捕撈船隊和金槍魚罐頭工業基地。聖地牙哥的第一個金槍魚罐頭工廠成立於1911年。到20世紀30年代中期,罐頭工廠僱用了1000多人。一支龐大的漁船隊支持這些罐頭廠。他們大部分是來自日本的移民漁民,後來一些來自葡萄牙的亞速爾群島和意大利。這些移民的影響力仍能在現今的小意大利和洛馬角這樣的社區感受到。由於成本上漲和外國競爭,最後的罐頭製造廠在20世紀80年代初關閉。
聖地牙哥市中心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衰落,但自從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經歷了一些城市更新,包括霍頓廣場的開放,瓦斯燈街區的復興和聖地牙哥會議中心的建設; Petco公園在2004年開放。
地理
聖地牙哥屬地中海型氣候(都市區部分地區屬半乾旱氣候),冬季溫和無霜或雪(上次低於或等於0℃的氣溫為1963年1月13日)[4],春夏遲,秋季暖和暫短。大體上終年乾燥少雨,雨季為11月至4月,可測量降水年均日數只有41.5天。[5]5、6月份經常出現「灰色五月」或「幽暗六月」。此情況下,海岸多雲;同時,距海岸僅有8至16公里的內陸受晴朗天氣。[6]
根據1991至2020年在聖地牙哥國際機場的數據,日最低氣溫低於或等於5 °C(41 °F)的平均日數為1.8天;日最高氣溫超過30 °C(86 °F)的日數年均只有9.0天(東郊超過100天),35 °C(95 °F)以上的氣溫為罕見。[4]最冷月(12月)均溫14.4 °C(57.9 °F),極端最低氣溫−4 °C(25 °F)(1913年1月7日)。[4]最熱月(8月)均溫22.4 °C(72.4 °F),極端最高氣溫44 °C(111 °F)(1963年9月26日)。[4]年均降水量約249毫米(9.79吋),1953年降水量最少(只有87毫米(3.41吋)),1884年降水量最多(當年降水量為701毫米(27.59吋))。[4]
聖地牙哥國際機場(1991–2020年正常值,1850年至今極端數據)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31 (88) |
33 (91) |
37 (99) |
37 (98) |
37 (98) |
38 (101) |
38 (100) |
37 (98) |
44 (111) |
42 (107) |
38 (100) |
31 (88) |
44 (111) |
平均最高溫 °C(°F) | 26.1 (78.9) |
25.9 (78.6) |
26.7 (80.1) |
27.9 (82.2) |
26.4 (79.5) |
26.6 (79.9) |
28.3 (83.0) |
29.6 (85.3) |
32.5 (90.5) |
31.1 (87.9) |
29.4 (84.9) |
24.9 (76.8) |
34.3 (93.8) |
平均高溫 °C(°F) | 19.1 (66.4) |
19.0 (66.2) |
19.4 (67.0) |
20.4 (68.8) |
20.8 (69.5) |
22.1 (71.7) |
24.1 (75.3) |
25.2 (77.3) |
25.1 (77.2) |
23.7 (74.6) |
21.5 (70.7) |
18.9 (66.0) |
21.6 (70.9) |
平均低溫 °C(°F) | 10.2 (50.3) |
11.0 (51.8) |
12.5 (54.5) |
13.9 (57.1) |
15.6 (60.0) |
17.0 (62.6) |
18.9 (66.1) |
19.7 (67.5) |
19.0 (66.2) |
16.4 (61.5) |
12.7 (54.8) |
9.9 (49.8) |
14.7 (58.5) |
平均最低溫 °C(°F) | 5.9 (42.6) |
7.3 (45.1) |
8.7 (47.6) |
10.6 (51.0) |
12.9 (55.3) |
15.0 (59.0) |
16.9 (62.4) |
17.4 (63.3) |
15.9 (60.7) |
12.6 (54.6) |
8.1 (46.5) |
5.4 (41.7) |
4.8 (40.7) |
歷史最低溫 °C(°F) | −4 (25) |
1 (34) |
2 (36) |
4 (39) |
7 (45) |
10 (50) |
12 (54) |
12 (54) |
10 (50) |
6 (43) |
2 (36) |
0 (32) |
−4 (25) |
平均降雨量 mm(吋) | 50 (1.98) |
56 (2.20) |
37 (1.46) |
17 (0.65) |
7.1 (0.28) |
1.3 (0.05) |
2.0 (0.08) |
0.25 (0.01) |
3.0 (0.12) |
13 (0.50) |
20 (0.79) |
42 (1.67) |
249 (9.79) |
平均降雨天數(≥ 0.01 in) | 6.5 | 7.1 | 6.2 | 3.8 | 2.2 | 0.7 | 0.7 | 0.3 | 0.9 | 2.4 | 3.7 | 5.8 | 40.3 |
平均相對濕度(%) | 67 | 69 | 70 | 69 | 73 | 75 | 76 | 76 | 75 | 72 | 67 | 65 | 71 |
月均日照時數 | 239.3 | 227.4 | 261.0 | 276.2 | 250.5 | 242.4 | 304.7 | 295.0 | 253.3 | 243.4 | 230.1 | 231.3 | 3,054.6 |
可照百分比 | 75 | 74 | 70 | 71 | 58 | 57 | 70 | 71 | 68 | 69 | 73 | 74 | 69 |
數據來源:NOAA(1981–2010年相對濕度;1961–1990年日照)[5][4][7][8] 聖地牙哥國際交換站,1850年10月–1859年12月在氣象局(1860年–1871年9月無記錄),1871年11月–1939年6月在市中心各地,1939年7月起在聖地牙哥國際機場。[9][10]降水、氣溫、與降雪記錄分別始於1850年10月1日、1874年10月4日和1893年10月1日。[4] |
政府

聖地牙哥市政府是由一位市長和一個9名議員的市議會所組成。市政府的組織結構自2006年起,由議會-經理制轉變為市長-議會制的「強市長」系統。這個轉變始於2004年全市選舉中通過的提案。在這個系統裏,市長為該市的行政長官,市議會則為該市的立法組織[11]。市議員由聖地牙哥市的9個選區個別選出,市長和市檢察長則由全市選出。市長、市檢察長、和市議員的任期為一任4年,可連任一次[12]。根據加州法律市政府的民選官員是無黨派的,但大多經選舉產生的市政府官員都會公佈自身的黨派為民主黨或共和黨等。在2007年的登記選民中,登記為民主黨的比例以7比6大於登記為共和黨的選民[13],在市議會裏民主黨也以5比4佔多數。
聖地牙哥位於聖地牙哥縣內,故市民在部分事務上也受到縣政府管轄。縣政府由一個5名監事的監事會所組成,聖地牙哥市包括全部或部分的第1、第2、第3、和第4縣監事選區[14][15]。
鄰接聖地牙哥灣的潮汐地是由聖地牙哥港管理。聖地牙哥港是一個半官方機構,擁有並管理所有聖地牙哥灣的潮汐地,負責土地的使用規劃、治安、和其他相關責任。聖地牙哥是地區性規劃機構聖地牙哥地區政府協會 (San Diego Association of Governments;SANDAG) 的一份子。市內的公立學區則由各個學區自行管理和負責撥款。
在加州州議會中,聖地牙哥因位於州參議院第36、第38、第39、和第40選區而分別由共和黨籍Joel Anderson和Mark Wyland、以及民主黨籍Christine Kehoe和Juan Vargas代表,而在州眾議院則因位於第74、第75、第76、第77、第78、和第79th選區而分別由共和黨籍Martin Garrick和Nathan Fletcher、民主黨籍Toni Atkins、共和黨籍Brian Jones、民主黨籍Marty Block和Ben Hueso代表。
人口統計





根據2010年的人口普查,該市有1,307,402人,285,221個家庭生活在城市裏。[3]2016年估計的城市人口為1,406,630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哩4325.5人(每平方公里1670.08人)
由美國人口普查局主導的美國社區調查(2005-2007年)顯示:美國白人占聖地牙哥人口的65.3%,其中48.2%為非西班牙裔白人。黑人或非洲美國人佔6.9%,其中6.7%為非西班牙的黑人。美洲印第安人占城市人口的0.6%,其中0.3%為非西班牙裔。亞裔美國人占城市人口的15%,其中14.8%為非西班牙裔。太平洋島嶼美國人佔0.4%,其中0.3%為非西班牙裔。來自於其他種族的個人佔到城市人口的8.3%,其中0.3%為非西班牙裔。2種或2種以上種族混血的人口佔3.5%,其中2.4%為非西班牙裔。此外,西班牙裔和拉丁裔占聖地牙哥市人口的27%。
如同許多大城市,1999年到2000年犯罪率已經下降,不過在21世紀的頭幾年有輕微的上升。2004年,聖地牙哥在美國所有居民超過50萬的城市中犯罪率排第6低。從2002年到2006年,總體犯罪率下降了0.8%,不過在具體犯罪類別上分佈的並不均勻。同時暴力犯罪在這段時間下降了12.4%,財產犯罪上升了1.1%。總的財產犯罪低於2004年的全國平均水平。
經濟
聖地牙哥經濟的3個最主要部分分別是國防工業、製造業和旅遊業。
聖地牙哥的經濟受其港口身份的影響,包括在美國西海岸唯一的主要潛艇和船舶製造廠,同時駐紮有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海軍艦隊。由於聖地牙哥的軍事影響力,一些主要的國防工業承包商把總部設在這裏並進行生產,包括通用原子公司和國家鋼材與造船公司。 聖地牙哥的軍事基地包括美國海軍設施,海軍陸戰隊基地和海岸警衛隊駐地。 這座城市是美國太平洋艦隊大部分水面戰艦,所有海軍西海岸兩棲艦艇以及各種海岸警衛隊和軍事海運指揮艦的所在地。
聖地牙哥有發展無線蜂窩式電話技術的公司。高通公司(Qualcomm)在聖地牙哥建立並且總部也在此。該公司是聖地牙哥縣最大的私營僱主之一。根據聖地牙哥商務周刊的說法,聖地牙哥最大的軟件公司是Websense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主要提供軟件安全服務。同時該市又有超過400家的生物科技公司。
由於城市的氣候,海灘和旅遊景點,如巴爾博亞公園,貝爾蒙特遊樂園,聖地牙哥動物園,聖地牙哥動物園野生動物園和聖地牙哥海洋世界,當地的旅遊業成為一個主要產業。 聖地牙哥的西班牙和墨西哥遺產遍佈整個城市的許多歷史遺蹟,如聖地牙哥傳道院(Mission San Diego de Alcalá)和聖地牙哥古城州立歷史公園。 此外,當地的工藝釀造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參加「啤酒之旅」和11月份的聖地牙哥啤酒周,因此,聖地牙哥被稱為「美國的工藝啤酒之都」。
聖地牙哥縣2012年接待了超過3200萬的遊客; 消費總額達到大約80億美元。 旅遊行業為超過16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
聖地牙哥的郵輪業曾經在加州名列第二。 許多郵輪線路在聖地牙哥運行。 然而,自2008年以來,郵輪業務一直在下滑,當時該港口接待了超過250艘船舶和90多萬名乘客。 到2011年,輪船的數量已經下降到103艘(估計)。
聖地牙哥灣和米慎灣有當地的觀光遊輪,以及賞鯨遊輪觀察灰鯨的遷徙,其旺季在1月中旬。 運動捕魚是另一個受歡迎的旅遊項目。聖地牙哥是南加州最大的運動捕魚船隊的所在地。
在2000年,城市每一位住戶的平均收入為45733美元,家庭的平均收入為53060美元。男性平均收入為36984美元,而女性平均為31076美元。人均GDP收入城市為23609美元。有大約10.6%的家庭和14.6%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這裏面包括20%的18歲以下居民和7.6%的65歲以上居民。據SANDAG估計,截止到2008年,家庭平均收入漲到了66715美元。
文化
聖地牙哥有諸多熱門博物館,例如聖地牙哥藝術博物館, 聖地牙哥汽車博物館,聖地牙哥航空航天博物館,聖地牙哥自然歷史博物館, 和聖地牙哥人類博物館,都在巴爾波亞公園裏面。而中途島號航空母艦博物館則位於聖地牙哥市中心的港口,這個博物館提供了參觀久負盛名的尼米茲級航母及各種美軍歷史上的著名戰機的機會。另外聖地牙哥的海洋世界遊樂園位於市中心西北部的海灣內,從市中心開車15分鐘就可抵達。
教育

- 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 (UCSD)
- 聖地牙哥州立大學 (SDSU)
- 聖地牙哥大學 (USD)
交通
- 聖地牙哥國際機場 (SAN) 是美國最繁忙的單一跑道機場。2016年,其運輸量達到2千萬人次。[16]
- 公交系統:聖地牙哥大都會公交系統,擁有三條主要輕軌線路及諸多公交車線路。
- 鐵路:
體育

友好城市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