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湖
中国自然保护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自然保护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呼倫湖(蒙古語:ᠬᠦᠯᠦᠨ ᠨᠠᠭᠤᠷ,漢語拼音字母:Holon Nûûr(標準音)或Huluun Nûûr(科爾沁、不利牙特口音),鮑培轉寫:hölön naɣur;達斡爾語:Hulum naur《達漢對照詞典》記音符號),又名達賚湖(蒙古語:ᠳᠠᠯᠠᠢ ᠨᠠᠭᠤᠷ,鮑培轉寫:Dalai Naɣur,意為「海湖」),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面積2339平方公里,是內蒙古第一大湖、中國第四大淡水湖,與貝爾湖為姊妹湖。901型綜合補給艦以此地命名。
呼倫湖在史前已經有人類居住。歷史上曾數易其名:《山海經》稱大澤,唐朝時稱俱倫泊,遼、金時稱栲栳濼,元朝時稱闊連海子,明朝時稱闊灤海子,清朝時稱庫楞湖,當地牧人稱達賚諾爾(蒙古語,意為「像海一樣的湖泊」)。而呼倫湖是近代才有的漢語譯名,呼倫的蒙古語大意為「水獺」,貝爾的蒙古語大意為「雄水獺」,與貝爾湖一陰一陽,因為歷史上兩湖中有很多的水獺。
呼倫湖大部分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右旗境內,東北一部分屬於新巴爾虎左旗,地處呼倫貝爾草原西端的一個地層強烈下陷的構造盆地。湖面面積2342.5平方千米,湖長93千米,最寬處41千米,平均寬度32千米,平均水深5.7米,最深處10米左右。水域和濕地總面積為3253平方千米。[1]湖水從11月上旬封冰,至次年5月初才解凍,冰層厚可達1公尺以上。湖面海拔約545.6米,水深約5.7米,總含鹽量為0.898克/升。[2]呼倫湖主要入湖河流有貝爾湖出流的烏爾遜河和發源自蒙古國的克魯倫河。由北岸的新開河(流至中俄國界稱扎蘭鄂羅木河)與額爾古納河相通。扎蘭鄂羅木河是一條調節湖水的吞吐性河流,海拉爾河水位高於呼倫湖時湖水注入呼倫湖,反之則呼倫湖水外流,經額爾古納河下泄,成為額爾古納河水源的一部分。[3]
1986年,達賚湖自然保護區成立。1992年晉升為達賚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提高保護區知名度,更確切表明其地理位置,經國家林業局同意,將其更名為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4年7月12日,達賚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舉辦更名掛牌儀式,正式更名為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4][2]
1994年3月29日,中國、蒙古國、俄羅斯聯邦三國政府在烏蘭巴托簽署協定,由中國的達賚湖自然保護區、蒙古國達烏爾自然保護區和俄羅斯聯邦達烏爾斯克自然保護區共同組成「CMR達烏爾國際自然保護區」。
2002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納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2000年到2011年,呼倫湖地區的降雨量比1960年代至20世紀末的平均降雨量約減少26.5%。蒸發量增加7.1%。入湖河川徑流量因氣候及人類取用水活動而減少近74.6%。這導致呼倫湖出現有數據監測以來最快萎縮。 2000年以前,呼倫湖面積主要在2100平方公里左右波動。2000年起,湖泊面積大幅萎縮。截至2011年,面積已經縮小到約1750平方公里左右,減少約17%。水位下降使湖泊蓄水量由原先的120億立方米減至約45億立方米,水量減少了60%以上。[5][6]
此後,隨着區域降雨量增加,枯水周期結束,呼倫湖水位及面積有所恢復。截至2014年,面積恢復到約1980平方公里,庫容水量增加到80多億立方米。內蒙古自治區和呼倫貝爾市兩級黨委、政府也從管理規範、綜合治理、體制建設等方面入手,成立了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加大生態保護力度。[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