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國軍節度使,簡稱匡國節度使同州節度使,為唐朝五代關中地方的藩鎮節度使之一。

沿革

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在同州華州關東節度,治華州(今陝西華縣)。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改為同華節度,治同州。唐德宗興元元年(784年)分同州置奉誠節度,華州置潼關節度。後廢入京畿直轄。

唐昭宗乾寧二年(895年)升同州匡國軍節度,治同州(今陝西大荔縣)。隨後,節度使王行約叛亂並遁逃,王行約死後,繼任的蘇文建又很快被調任,匡國軍節度使懸缺,由同州防禦使掌職。

乾寧四年(897年)四月,以同州防禦使李繼瑭升補匡國軍節度使[1]

天祐三年(906年)閏十二月,罷廢鎮國軍興德府為華州,併入匡國軍節度[2]

後梁太祖開平二年(908年)五月,將同州匡國軍改名為忠武軍許州忠武軍改為匡國軍,領許州陳州汝州。至後唐滅梁時恢復[3]

後周世宗顯德五年(958年)正月,廢匡國軍[4]

宋太祖即位後,為避諱改名定國軍節度使

歷任節度使

唐:

關東節度
同華節度
  • 李懷讓
  • 高庭玉 (約765年)[5]
  • 周智光(765年—767年)
奉誠節度
同州防禦使
  • 杜確(798年—799年)
  • 裴佶(804年)
  • 顏防(808年—809年)
  • 崔頲(809年—811年)
  • 裴堪(811年—812年)
  • 裴向(812年—815年)
  • 張正甫(820年—821年)
  • 元稹(822年—823年)
  • 高重(830年)
  • 劉禹錫(835年—836年)
  • 盧載(838年)
  • 王龜(872年)
  • 朱溫(882年)(黃巢所任)
  • 李茂莊(888年—889年)
匡國節度

後梁(匡國,許州):

後梁(忠武,同州):

後唐:

後晉:

  • 楊漢賓(935年—936年)
  • 宋彥筠(939年—941年)
  • 李懷忠(941年—943年)
  • 李承福(943年—944年)
  • 馮道(944年—946年)

後漢:

  • 劉繼勳(946年—947年)
  • 張彥威(張彥成)(947年—950年)
  • 薛懷讓(950年—953年)

後周:

宋:

  • 張美(960年—967年)
  • 白重贊(967年—969年)
  • 馮繼業(969年—977年)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