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向高(1559年9月1日—1627年10月7日),字進卿,號台山,晚號福廬山人,福建福州府福清縣人,明朝政治人物,萬曆十一年進士。萬曆天啟年間官至內閣首輔。
生平
祖父葉廣彬、父葉朝榮。其母林夫人懷孕時逢倭寇入侵,四處奔波逃難,生葉向高於道旁敗廁中,故得小名廁仔。林夫人懷抱葉向高幼時多次遇到倭寇,他人均棄子逃生,林夫人不忍棄之,葉向高最終幸運地活了下來。葉向高五歲開始啟蒙,十分聰敏,人稱神童,七歲正式讀書。隆慶元年(1567年)「詔選郡國廩生入太學」,葉向高隨入選的父親葉朝榮進京。
隆慶三年(1568年)葉朝榮名落孫山,葉向高跟隨父親返回家鄉,在福州讀書。隆慶五年(1570年)葉向高首次參加縣試,頗受讚賞。萬曆七年(1579年)鄉試中舉。萬曆十一年(1583年)登癸未科進士,授庶吉士。萬曆十三年(1585年)為翰林院編修。萬曆十四年(1586年)五月,因父親去世,葉辭官回鄉守孝。萬曆十八年(1590年)復起,但不久就得知母親病逝,次年春回家奔喪。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葉向高回京補官,任國子監司業,期間受到國子監師生的愛戴,兩年後方從哲接替葉向高出任國子監司業。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葉向高升任右諭德,次年被召為左庶子。當時太子朱常洛缺講官,郭正域和張位推薦葉向高接任,但沈一貫以閩人不得作講官為由反對。不久首輔趙志皋直接奏請葉向高接任太子侍班官,為台江講解對句、書法和字意,太子頗喜葉向高的講解,但沈一貫從此對葉更為不滿[3]。
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起,為增加財政收入,明神宗陸續派出太監為礦監、稅使,到各地「開礦榷稅」,此舉損害了工商業集團利益,且所派稅使常搜括錢財作威作福,激起多次民變。葉向高甚為關注礦稅問題,他上疏舉漢靈帝開西邸賣官獲錢的例子以反對礦稅,請求罷免激起民變的遼東稅使高准。
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葉向高結識了在南京傳教的耶穌會士利瑪竇。後來他進入內閣後,還曾撥冗兩次會見利瑪竇。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利瑪竇去世後,葉向高十分悲痛,力主賜葬地給利瑪竇神父,為此說道:「姑勿論其他,即其所譯《幾何原本》一書,即宜欽賜葬地矣」[4]。
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第二次妖書案發生,內閣大臣間的派系之爭公開化。葉向高私下致信首輔沈一貫,希望他不要借妖術案興大獄,株連無辜,引起沈一貫的不滿,受沈抑制,未得升遷為南京禮部尚書。
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首輔沈一貫和次輔沈鯉均辭職,內閣中只剩朱賡一人,明神宗只得下令增選閣臣。次年五月,葉向高晉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本當與王錫爵、于慎行、李廷機共同進入內閣成為宰輔。但王錫爵堅辭不出,于慎行未履任即去世,次年首輔朱賡又病逝,次輔李廷機因受言官集團攻擊,索性稱病杜門不出。這樣本來應該的五人內閣變成了葉向高一人處理政務,葉也不得已開始了自己的「獨相」生涯[4]。
在六年多的內閣生涯中,葉向高一方面維持行政基本運行,調停明神宗和言官矛盾,一方面不斷上疏,希望能解決兩個問題。
一.針對越來越激起地方極大反對的礦稅,極力主張停止收取礦稅,至少應儘快嚴查大肆擾民的礦監,以平息民變。
二.針對萬曆怠政導致的閣臣和六部辦事人員紛紛辭官,而考核完畢的官員無法升遷的官員缺乏現狀,希望儘快推選賢能入閣,以保證行政命令的執行。即葉向高所說的「大臣者,小臣之綱。今六卿止趙煥一人,而都御史十年不補,彈壓無人,人心何由戢?」但葉向高所疏基本都未被神宗回復,「然其言大抵格不用,所救正十二三而已」。
明神宗一直寵愛鄭皇貴妃之子朱常洵,在各方壓力下才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封朱常洵為福王。但萬曆將福王長期留在京師,卻有五年不給太子指派講官,使得朝野議論紛紛。萬曆四十年(1612年)南京各道御史上疏:「台省空虛,諸務廢墮,上深居二十餘年,未嘗一接見大臣,天下將有陸沉之憂。」[5] 而葉向高說:「不奉天顏久,而福王一日兩見。」。在群臣敦請下,萬曆只得同意福王就藩,前往洛陽,但又提出必須讓福王莊田達到四萬畝,才允許福王就藩。葉向高直言「田四萬頃,必不能足,之國且無日,明旨又不信於天下矣。」並舉世宗不立太子,致使神宗的父親穆宗朱載坖和景王互相猜疑的事例加以勸說。
正在神宗未決之時,發生了錦衣衛百戶王曰乾告鄭貴妃內侍和妖人串通詛咒皇太后、皇太子死,擁立福王的事件。神宗震怒,史載「繞殿行半日,曰:此大變事,宰相何無言?」 內侍即跪上葉向高的奏章,葉向高認為此事和妖書案類似,如大加追究,必惹大亂,皇帝不需慌張,一方面讓人審問王曰乾,一方面確定福王就藩的確切日期即可。神宗此次完全接受了葉向高的意見,確定了福王就藩日期。但不久受到鄭貴妃影響,重下新手諭要福王留到第二年冬天,葉向高留諭旨不宣。萬曆派宦官去督促葉向高下諭,葉卻封還手諭,拒不從命,神宗無奈,只得同意福王按時就藩。
由於黨爭漸烈,所提的建議又不被神宗採納,葉向高深感自己已無能為力,在推薦了方從哲和吳道南之後,他便多次上疏堅決請求辭官,神宗卻又多次不允,葉向高只得勉力支撐局面,一直到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神宗才下令晉葉向高少師兼太子太師,致仕。閒居在家的葉向高對日本抱有高度的警惕。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他寫信推薦老友沈有容,之後幾年一直表現出對日本想佔領台灣的擔憂[4]。
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年)家居六年後的葉向高被召重入內閣,尚未動身,光宗病死,即位的明熹宗繼續催促葉向高返朝。天啟元年(1621年)十月,葉向高重任首輔,隨即請發內帑二百萬加強遼東防禦,熹宗准奏。不久,魏忠賢開始執掌司禮監,逐賢臣吏部尚書周嘉謨,大學士劉一燝請歸,葉向高為劉鳴不平,開始遭到魏忠賢記恨。隨後葉向高不斷保護了一些正直的言官,如帥眾、陳良訓等倖免於難,但在王化貞和熊廷弼對遼東防務的爭論中,葉向高作為王化貞的坐師,對其頗為維護,助長了兩人的不合[6]。
天啟四年(1624年)魏黨之勢日盛,開始大肆迫害東林黨人。魏黨王紹徽編制了《東林點將錄》,葉向高因是朝中清流的代表,被列為東林黨首魁,附比於「及時雨」。六月,楊漣上疏彈劾魏忠賢,葉向高認為魏忠賢不易除,仍應以調和為主。葉向高的外甥、御史林汝翥鞭笞魏忠賢的手下,魏忠賢聞知大怒,準備逮捕林汝
天啟七年(1627年)四、五月間,葉向高、曹學佺和艾儒略三人進行了兩天的討論,葉曹站在儒家立場,對天主教這種舶來信仰提出疑問,艾儒略則一一作答,史稱「三山論學」。六月,葉向高回到家鄉,八月廿九(10月7日)病逝,享壽六十九歲。崇禎元年(1628年)明思宗即位,在誅殺魏忠賢後,追贈葉向高為太師,諡文忠。
成就和著作
葉向高工書法,尤專精草書。著作頗豐,有《綸扉奏草》30卷,《續綸扉奏草》14卷,《光宗實錄》8卷,《蘧編》20卷,《綸扉奏草》10卷,《後綸扉奏草》10卷,《蒼霞草》20卷,《蒼霞續草》22卷,《蒼霞余草》14卷,《蒼霞詩草》8卷,《說類》60卷,《參補古今大方詩經大全》14卷,《玉堂綱鑑》72卷,《福清縣志》4卷,《宮詞》4卷,《福廬靈岩志》3卷。
遺跡
今福州朱紫坊有葉向高故居。福清市還保存有葉相宅,在向高街,今只存後花園,假山池橋亭榭的佈局和構思都可稱明代園林的傑作,90年代後期大面積改造後闢為公園,已不復舊貌,殊為可惜。另有御賜「黃閣重倫」坊,以彰顯葉向高兩次入閣為輔的經歷。此坊近處又有全石雕砌的利橋塔,寶鞭六面,重詹七層,高逾30多米,甚是宏偉。傳為葉向高之子所造,是珍貴的明代石料建築的實物資料。福清後葉村也有葉向高故居,裏面還懸掛許多牌匾,現是葉氏宗祠.
家族
祖父葉廣彬(1491年-1572年),字大宜,一說字大益,號月窗、月庵。中年喪妻,未再續弦。[7][8]
父葉朝榮(1515年-1586年),字良時,號桂山,官至廣西養利州知州,有清名。為葉廣彬獨子。[7][8]
大弟 葉向亮;二弟 葉向永;三弟 葉向亨;另二姐妹。[7][8]
長子葉成學(1578年-1614年),字汝習,曾任尚寶司丞[9]。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