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基廠大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基厂大街map

39.90320°N 116.40541°E / 39.90320; 116.40541

快速預覽 台基厂大街 TAIJICHANG DAJIE, 地點 ...
台基厂大街
TAIJICHANG DAJIE
Thumb
台基廠大街南端
地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東城區
附近主要建築物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
聖彌額爾天主堂
北京市密碼管理局
中國共產黨北京市委員會
北京市人民政府
起點東長安街
終點前門東大街
關閉

台基廠大街是位於中國北京市東城區西部的一條大街。[1]

簡介

台基廠大街北起東長安街,與王府井大街連接,南到前門東大街,與祈年大街連接。明朝時,南段稱「紅廠胡同」,北部為「台基廠」,俗稱「台吉廠」,為堆放薪柴蘆葦以及草料之處。明朝景泰四年正月(1453年),草場失火,朝廷準備判典守者罪,後大理寺薛瑄為其辯解,最終未給典守者加罪。談遷在《國榷》中載:「正德十三年十一月甲辰(1518年12月10日)台基草場火,主事南大吉下法司。」清朝《京師坊巷志稿》載,清朝時,該街北端東側有裕親王府安郡王府。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北京後,此處成為列強的「保衛界」。當時,法國普意雅繪製的《北京東交民巷使館分佈圖》上,台基廠又叫「哈特路」,路北為「奧國府」(即奧匈帝國駐華使館)。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北平市圖中,南段稱「洪昌胡同」,北段稱「台基廠」。1949年後,兩段合併,改稱「台基廠大街」。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稱「永革路」。後來復名「台基廠大街」。[1]

台基廠大街北口,原來是清朝堂子的所在地。堂子始建於清朝順治元年(1644年)。「堂子」是滿語音譯,是滿族皇室祭祀滿洲諸神及如來觀音關帝之處。主要建築包括享殿、圜殿、神杆處。神杆有杆座七十三根,中央為帝、後杆座,左右兩翼各為六行,每行六根,以未封皇子列於前面,以下依照爵秩排列有滿族王公大臣的神杆。每遇國家發生大事,皇帝親赴堂子告祭。《辛丑條約》簽訂之後,東交民巷地區成為使館區,清廷為保存面子,被迫將堂子遷至南河沿南口,即今北京貴賓樓飯店處。[1]

台基廠大街14號是建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的聖彌額爾天主堂(東交民巷天主堂)。[1]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