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復明天地會旗號寫作「反㳉復汨[註 1])指明朝滅亡後,清初至乾隆初期一系列為恢復明朝或漢人國家而推翻清朝的活動,其中以順治康熙中期一段時間最為激烈和鼎盛。

各地的反抗活動

南明

自從清兵入關之後,明朝的遺臣擁立一些宗室建立一系列的小朝廷,史稱南明。但最終被清軍各個擊破。

1648年,最後一位南明皇帝永曆帝遣出使羅馬教廷,請求教宗出兵協助抗擊滿清。但十年之後教宗的回書才被卜彌格帶到交趾(安南),此時南明政權已經覆滅。

南明滅亡後,不少遺臣不願臣服於滿清,流亡海外。例如朱舜水流亡日本楊彥迪陳上川鄚玖流亡安南高棉。中國出現了天地會哥老會等等一系列以反清復明為宗旨的秘密會社

金、李反正

1648年,金聲桓、李成棟舉兵反清,以江西、廣東歸附南明,清大軍撤出湖南。桂王朱由榔和何騰蛟遂趁勢出兵恢復湖南。先是遣曹志建、盧鼎、趙印選等攻永州,圍城3月、大小36戰,乃克復。

大西軍成為抗清主力

1652年,永曆政權連廣西一隅也已喪失,二月永曆帝逃到了貴州安隆所,進入了大西軍餘部的控制區,從此開始以雲貴為主要控制區,在大西軍的擁護下開始抗清新階段。

順治九年( 1652 年) ,李定國進軍廣西,攻克桂林。清軍定南王孔有德兵敗自殺,同年李定國又率軍進入湖南,在衡州大敗清軍,斬清軍敬謹親王尼堪。[2]

1657年八月間,孫可望發動內戰,自貴陽出兵 14 萬,大舉進攻雲南。九月,李定國、劉文秀率兵抵禦,大敗孫可望於雲南曲靖交水,孫可望逃回貴陽,不久便降清,這使的經營多年的西南抗清根據地的情況和軍事部署機密完全被清政府所掌握。[3]

永曆十二年(1658年)四月,清軍主力從湖南、四川、廣西三路進攻貴州。年底吳三桂攻入雲南,次年正月,下昆明,進入雲南,永曆帝狼狽西奔,進入緬甸(東吁王朝)。李定國率全軍設伏於磨盤山,企圖一舉殲滅敵人追兵,結果因內奸泄密導致未能大獲全勝,南明軍精銳損失殆盡,此即磨盤山血戰。1659年1月5日(清順治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李定國退回昆明。永曆小朝廷內人心惶惶。


咒水之難殺死了跟隨永曆帝出逃的沐天波等四十餘人,次年二月將永曆帝及其家屬交給清軍帶回昆明。吳三桂將永曆帝及其子絞死于于昆明。

這時,除了經營台灣的鄭氏以外,在大江南北繼續堅持武裝抗清的只剩下了四川奉節縣以東的所謂「夔東十三家」。


夔東十三家

康熙元年( 1662 )冬,清廷滿漢兵 10 萬,運糧餉民夫 20 萬,由秦、楚、蜀三省向「夔東十三家」會攻。1663年,農民軍進攻四川巫山時被戰敗,郝永忠被俘殺。1664 年八月,李來亨全家自焚死。

鄭氏集團

明鄭政權(東寧[4])是一個鄭成功家族三世在臺灣建立的政權鄭成功北伐失敗後轉進臺灣建立政權時,曾吸納大量明朝的遺臣為自己的下屬,並且堅守藩國藩王身份,沿用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明昭宗永曆年號,以維持形式上與早已滅亡的明朝之間的宗藩關係

由於鄭成功是中日混血兒的緣故,在1645年至1674年期間,鄭成功及鄭經曾經先後十次遣使赴日本,請求日本江戶幕府出兵增援,史稱「日本乞師」。但江戶幕府當時秉承鎖國的政策,因此沒有接受這個請求。1674年,鄭經西征響應參與三藩之役

鄭經在位反攻閩南無功,中末期和朝鮮一樣,逐漸放棄反清復明,走向反滿復漢的模式,援引朝鮮事例的藩屬國禮遇地位,拒削髮登岸。雙方多次談判,終因領土問題與互市意見不合而告終。[5][6]

1683年施琅攻台,寧靖王朱術桂自縊殉國,幼主鄭克塽出降,南明最後一個政權滅亡。[7][8][9]

朝鮮

朝鮮王朝原為明朝藩屬,1619年薩爾滸之戰中曾派遣軍隊支援明朝抗擊滿清。後在1627年的丁卯胡亂和1636年的丙子胡亂中受到滿清的侵略,最終在1637年被迫簽訂城下之盟,與明朝斷絕了關係並承認為滿清的藩屬。

朝鮮朝廷將此城下之盟視為國恥,包括王室在內的朝鮮貴族大多反清。朝鮮孝宗即位後,立即籌劃北伐,任命李浣為大將,訓練軍隊,改築城池。此外從漂泊到濟州島的外國船隻那裏購買新式武器,登用宋時烈宋浚吉等人擴充軍備。準備響應三藩之亂明鄭等反清復明勢力。

然而此計劃因朝鮮財政的困難而被一再推遲。最終中國國內反清復明運動失敗,孝宗的計劃也被清朝朝廷得知,先後六次遣使調查和警告。1659年,孝宗抱憾而終,此計劃最終流產。[10]

東南亞

清朝建立後,明朝遺臣紛紛逃往東南亞各國避難,並謀匡復舊朝;從荷蘭人手中奪取台灣的鄭成功也高舉反清復明的旗幟與清朝對抗,天地會小刀會等主張反清復明的組織也積極活動。台灣被清軍攻陷後,遺民志士相率逃往南洋各地,繼續宣揚反清復明的思想[11]

宗教教派

反清復明是部分被視為邪教的民間教派例如聞香教等的政治態度,表明對朝廷的不合作立場,然而相關教派着重的並不是統治者的身份,而是為了取代現行統治者,在明清戰爭時期聞香教極力「聯清反明」,後來清朝由盛轉衰,聞香教便借用朱明為自己開道,以「反清復明」為口號發動暴亂[12]

此外,在理教義和團早期即以反清復明為主旨招攬信徒。

排滿

因為主張排滿的革命黨與反清復明都希望推翻滿洲人統治,恢復建立漢族政權,所以兩者很多時都被相提並論。以陳天華鄒容為代表的革命黨人將自己的反清革命與明太祖朱元璋抗元起義洪秀全太平天國運動相提並論,視朱、洪二人為民族革命的兩大先驅。革命黨人利用「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各種事件及口號喚醒並激發漢族群眾的反清情緒。武昌革命期間, 革命黨一度以操北方口音與否來辦別旗人,後來革命黨認為此法不妥當而取締之,改為先行拘留,查明後再行處置。孫文本人也在清帝遜位後親往祭拜明孝陵,以示「驅除韃虜」的勝利,這使得本應是以反帝制為主要目標的辛亥革命帶有反滿成分[13]。辛亥革命時期部分群眾並不了解所謂的民主共和思想,以為他們也和天地會等反清組織一樣,是要反清復明,這一點在近代作家魯迅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中主人公底層農民阿Q的思想中有所體現:「至於革命黨,有的說是便在這一夜進了城,個個白盔白甲:穿着崇正[註 2]皇帝的素。」[14]

註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