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印尼語:Protestanisme)是印尼政府核准的6種宗教之1(其他5種是伊斯蘭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和印尼孔教)。新教徒佔印尼基督徒人數中約3分之2,是該國僅次於伊斯蘭教的第2大宗教。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資料,印尼在2000年,新教徒的人數佔全國人口的5.7%。[1]而該國在2018年所做的的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共有20,250,000人自認為新教徒(人口佔比為7.6%),[2]這是東南亞國家中第四的佔比,次於新加坡18.8%馬來西亞9.2%菲律賓9%。就整體基督徒(新教徒加上天主教徒)的人數而言,仍次於菲律賓。印尼的基督徒人數在亞洲排名也是第4,前3名分別為菲律賓、中國和印度(參見印尼基督教)。
新教能在印尼傳播,主要是在荷蘭殖民時期荷蘭歸正教會和信義宗(即路德宗)透過傳教士努力的結果。[3][4][5]
荷蘭歸正教會長期努力引導印尼原住民信仰新教,其他新教派別也在19世紀時陸續加入。[6]當時負責治理殖民地的荷蘭東印度公司(VOC)為符合自己的利益,會規範傳教工作,把傳教活動限制在印尼群島的東部。[7]雖然前述的兩個宗派最為常見,但在印尼其他地方也可見到許多其他的新教教派。[8]德國傳教士路德維希·英格威爾·諾門森率先在1861年開始把新教傳播給居住在北蘇門答臘省的巴塔克人,他被稱為巴塔克人的使徒,他所創立巴塔克基督教新教教會(印尼語:Huria Kristen Batak Protestan,簡稱為HKBP)。[9][10][8]是印尼以及東南亞最大的新教教派之一
歷史
新教在荷屬東印度殖民期間傳入印尼。到公元1700年代中期,雅加達當地已有相當數目的路德宗信徒,同樣是路德宗信徒的印尼總督古斯塔夫·威廉·範·伊姆霍夫在1749年於當地建造一座路德宗教堂。[11][12]1817年,荷蘭人在荷屬東印度成立新教教會聯盟(印尼語:Indische Kerk),把荷蘭歸正教會、路德宗、浸禮宗、阿民念主義和門諾會等教派均包括在內。[13][14]到1835 年,荷蘭國王下令成立一個教會委員會,以融合並監督荷屬東印度所有的新教教派。[15][16]
人口資料
在2018年的人口普查中,估計印尼總人口中有7.6%宣稱自己是新教徒。蘇拉威西島人口中新教徒的佔比為17%,特別在南蘇拉威西省的塔納托拉查縣和中蘇拉威西省有更高的佔比。此外,多達65%的托拉查人是新教徒。北蘇門答臘省的巴塔克人也是信仰新教的主要群體,信徒人數約佔此群體人口的50%。印尼華人也是新教人口的重要成員,分佈在印尼各地,多數集中在主要城中。在2000年,大約有35%的華裔信奉基督教,且在年輕一代中仍繼續增加中。在某些地區,整個村莊都屬於同一教派,例如再臨宗、基督四方福音教會、信義宗、長老宗或救世軍(印尼語:Bala Keselamatan),均靠傳教士的努力而達成。[8]
印尼有三個新教人口佔多數的省份 - 西巴布亞省、巴布亞省和北蘇拉威西省,分別佔當地人口的60%、68%和64%。
米納哈薩基督教福音教會是北蘇拉威西省最大的新教教派。爪哇門諾教會屬於門諾會。巴塔克基督教新教教會是印尼最大的新教教派,教徒人數超過400萬人。[17] 印尼的人均新教「教派」數目相對較多,可能的原因是印尼有許多不同的群組。許多印尼新教徒是根據不同的群體,而非宗教禮儀差異來聚會。[18]
印尼新教教會
新教由荷蘭傳教士於17世紀傳入印尼。印尼的新教教會中有許多是世界新教教會聯合會(目前世界第4大基督教派,前3名為天主教會、東正教會和聖公會)的會員:[19]
- 塔勞群島基督教福音教會 (簡稱GMIST)
- 米納哈薩基督教福音教會 (簡稱GMIM)
- 東帝汶基督新教教會
- 盧武克基督新教教會
- 中蘇拉威西省基督教新教教會,為中蘇拉威斯省最大的基督教新教教會
- 南蘇門答臘省基督教新教教會
- 松巴基督教新教教會,為加爾文主義教會
- 托拉查馬薩薩基督教新教教會,位於西蘇拉威西省,是馬薩薩山谷(Mamasa Valley)的最大教會
- 東爪哇基督教新教教會,為加爾文主義教會
- 哈馬黑拉島基督教福音教會,為長老宗教會
- 巴布亞福音基督教會,為長老宗教會
- 博朗蒙貢多福音基督教會
- 加里曼丹福音基督教會
- 印尼福音基督教會
- 布奧爾-托利托利基督教新教教會,位於中蘇拉威西省
- 東加拉基督教新教教會,位於中蘇拉威西省
- 哥倫打洛基督教新教教會,為獨立教會
- 爪哇基督教新教教會 (印尼語:Sinode Gereja-gereja Kristen Jawa, 簡稱GKJ),為加爾文主義及長老宗並存的教會
- 巴塔克基督教新教教會,位於北蘇門答臘省
- 巴順丹基督教新教教會
- 峇里島基督教新教教會
- 印尼基督教新教教會,為加爾文主義教會
- 馬魯古基督教新教教會,為加爾文主義教會
- 東南蘇拉威西督教新教教會
- 印尼西部基督教新教教會,為加爾文主義教會
- 東帝汶福音基督教會,為印尼第二大的新教教會,信徒數目有2百萬人
- 塔納托拉查基督教新教教會,為南蘇拉威西省最大的新教教會
一般而言,「改革宗教會國際會議」的成員與前述規模更大的「世界新教會聯合會」成員比較,持有較保守的宗教觀念。
世界改革宗團契是個提倡普世教會合一運動的組織,促進世界各加爾文主義教會的統一。
印尼的路德宗
隸屬或是附屬於路德宗世界聯盟的印尼基督教新教教會有:
- 尼亞斯島基督教新教教會 (簡稱BNKP) – 位於尼亞斯島
- 印尼基督教新教聖餐會 (簡稱AMIN) )–位於尼亞斯島
- 印尼基督教路德教會 (簡稱GKLI) )
- 安克拉基督教新教教會 (簡稱GKPA)– 位於北蘇門答臘省,服務當地的安克拉族
- 明打威基督教新教教會 (簡稱GKPM) )– 位於明打威群島
- 印尼基督教新教教會 (簡稱GKPI))
- 帕克帕克基督教新教教會 (簡稱GKPPD) )– 位於北蘇門答臘省,服務當地的帕克帕克族
- 司馬輪貢基督教新教教會 (簡稱GKPS) – 位於北蘇門答臘省,服務當地的司馬輪貢族
- 巴塔克基督教新教聚會教會 (簡稱GPKB) )– 位於北蘇門答臘省,服務當地的巴塔克人
- 基督教新教公會 (簡稱GPP) – 位於北蘇門答臘省
- 巴塔克基督教新教教會(簡稱HKBP) – 是印尼以及東南亞最大的新教教派之一
- 印尼基督教新教團契 (簡稱HKI) – 在明打威群島
- 尼亞斯基督教新教聖餐會 (簡稱ONKP) - 在尼亞斯島
前述的路德宗教會中,HKI、GMB、GKPS、GKPI、GKLI、GKPA、GPP和GKPPD共8個教會均原屬於HKBP,之後脫離。[23]而GKLI與挪威教會(路德宗)有緊密的關係。GKPM是由HKBP的傳教士所創立。[24]BNKP和HKBP長久合作,但兩者間不存有組織的關係。AMIN原由BNKP所創立,於1946年脫離BNKP而獨立。[25]
此外,另有印尼路德宗教會 (Gereja Lutheran Indonesia,簡稱GLI) [26]是路德宗協同書福音聯盟的會員。GLI與美國威斯康辛路德宗福音會有密切關係。 GLI在雅加達設有辦事處,並在日惹市辦理一所神學院 - 路德神學院 (印尼語:Sekolah Tinggi Teologi Lutheran (簡稱STTL))。 GLI在爪哇島和西帝汶有數量甚多的會眾,在巴布亞和加里曼丹島也設有據點。[27][28]
參見
參考文獻
進一步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