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嶽忠烈祠位於中國湖南省中部的衡山香爐峰下,是1942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為紀念抗日戰爭陣亡將士而建的祠廟,其建築仿南京中山陵形式建造,是中國建築最早、規模最大的抗日戰爭紀念地之一,也是目前中國大陸唯一一處紀念民國時期抗日陣亡將士的大型烈士陵園[1]。1996年,南嶽忠烈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2]。2016年,南嶽忠烈祠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3],入列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4]

Quick Facts 南嶽忠烈祠,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革命烈士 南嶽忠烈祠
Thumb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湖南省衡陽市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
時代1938年—1942年
編號4-239
認定時間1996年
Close

全局

視頻全景參見:《抗戰特別報道(七):南嶽忠烈祠 中國抗戰史上不朽的豐碑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南嶽忠烈祠依山而建,坐西北望東南,總面積約1.4萬平方米。建築佈局仿照了南京中山陵的形制,在中軸線上依次有牌坊、紀念塔、紀念堂和享堂等,全長240米。祠內的所有建築均用花崗石漢白玉砌成,屋頂均為綠色琉璃瓦頂,在周圍蒼松翠柏的映照下,顯得十分莊嚴肅穆。

主體建築

Thumb
忠烈祠的紀念塔

紀念塔

忠烈祠的正門是一座三拱單檐石牌坊,之後是標誌性建築——「七七」紀念塔。塔的造型為一大四小的五顆炮彈,象徵着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同抗日。在中央主塔的正面和左右面都用漢白玉鑲嵌了「七七」二字,表示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5]。塔背面原刻有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的題詞「寇犯盧溝,大波軒起。捐軀衛國,忠勇將士。正氣浩然,彪炳青史。漢族復興,永湔國史[6]。」

Thumb
忠烈祠的紀念堂

紀念堂

「七七」紀念塔的背後是紀念堂,匾額原為時任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所書,堂中有一座平鋪的十二角花崗岩石台,其上樹立一塊高約6米的漢白玉石碑。碑的正背兩面原刻有碑文,記述了建祠的歷史背景和經過。

紀念堂後為276級石階,分成左右兩側[7]。在兩側中間的斜坡草地上,有用大理石片拼嵌出的「民族忠烈千古」六個大字。台階上下可分為九層,第六層的中間立有一塊致敬碑,下用四根石柱承托一塊石板,上置一個大型的花崗岩球冠,兩旁再各植翠柏一株,象徵着烈士永垂青史。

Thumb
南嶽忠烈祠的享堂

享堂

享堂位於忠烈祠的最高處,是祠中最大的建築。它的平面呈十字形,用乳白色花崗岩砌築。正門由三道拱門組成,其上方用六根石柱頂起了單檐歇山式的屋頂。

在中間正檐下懸掛着蔣中正題寫的「忠烈祠」金匾(原物)。享堂的四周有圍欄,堂中設漢白玉石砌成的祭台,台上立「抗日陣亡將士總神位」牌[8]

牌位的兩側為入祀忠烈祠的人員名單,周圍的牆壁上還鑲嵌有當代書法家題寫的詩文三十六方。

Thumb
南嶽忠烈祠

金匾的「烈」字

蔣介石題字的「忠烈祠」的「烈」字,在歹字部上少了一點。流行廣泛的說法是蔣介石希望「烈士少一點」[9]。但人民日報記者楊立新認為,這只是行書連字所致,王羲之李世民李邕等都曾寫出過類似的「烈」字[10]

忠烈祠周邊

忠烈祠附近有宋哲元為在「七七事變」中殉國的佟麟閣趙登禹修建的紀念亭。四周的山頭上,還分佈着13座烈士陵墓,安葬著第九戰區抗日陣亡將士遺骸。其中既有鄭作民孫明瑾等將領的個人墓,也有74軍60師140師等三座集體公墓,其中最大的一座墳墓安葬着國民革命軍第60師師長董煜收集的二千七百二十八具本師在湘北抗日陣亡將士遺骸[11]

南嶽忠烈祠及烈士公墓題刻者名單

禮堂神位碑刻

Thumb
南嶽忠烈祠享堂里的烈士神位

神位碑自左至右,豎刻。資料引用自1995年版《忠烈祠》57-58頁[12]

  • 第十九集團軍劉行羅店戰役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十九集團軍蘊藻洋涇戰役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三戰區小南翔廣福戰役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三戰區蘇州無錫戰役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三戰區左翼軍廣德蕪湖戰役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三戰區二十七年春季蘇皖浙邊區戰役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一戰區第一兵團蘭封會戰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一戰區二十七年夏季平漢線戰役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九戰區第一兵團南潯線北段各戰役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九戰區第一兵團德安萬家嶺戰役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九戰區第一兵團南潯線南段各戰役陣亡將士之神位
  • 抗日陣亡將士總神位
  • 第九戰區二十八年春季掃蕩戰役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九戰區第一次長沙會戰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九戰區二十八年冬季掃蕩戰役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九戰區二十九年交通破壞戰役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九戰區二十九年掃蕩各戰役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九戰區上高會戰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九戰區第二次長沙會戰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九戰區第三次長沙會戰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九戰區贛東會戰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九戰區高安戰役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九戰區上高會戰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九戰區援助鄰戰區作戰陣亡將士之神位

享堂內題刻者名單(1943年)

圖表引用自1995年版《忠烈祠》41-42頁[12]

More information 姓名, 時任職銜 ...
姓名 時任職銜 件數 備註 姓名 時任職銜 件數 備註
林森 國民政府主席 3 塔額、題詞 劉峙 重慶衛戌總司令 1 題詞
蔣中正 行政院院長、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6 塔額、題詞 黃旭初 廣西省政府主席 1 題詞
馮玉祥 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 2 題詞 李漢魂 廣東省政府主席 2 題詞
孫科 立法院院長 2 銘文、題詞 劉文輝 西康省政府主席 1 題詞
居正 司法院院長 3 銘文、題詞 俞濟時 軍事委員會侍從室侍衛長 2 題詞
戴傳賢 考試院院長 2 銘文、題詞 龍雲 第一集團軍總司令 1 題詞
于右任 監察院院長 3 銘文、題詞 關麟征 第九集團軍總司令 2 題詞、悼文
何應欽 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 2 銘文、題詞 夏威 第十六集團軍總司令 1 題詞
白崇禧 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 3 銘文、題詞等 霍揆彰 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 1 題詞
李濟深 軍事委員會桂林辦公廳主任 2 銘文、題詞等 歐震 第二十七集團軍總司令 1 題詞
覃振 司法院副院長 1 題詞 李覺 第二十五集團軍總司令 1 題詞
孔祥熙 行政院副院長 3 銘文、題詞 李默庵 湘鄂贛邊區挺進總指揮 1 題詞
王寵惠 外交部部長 1 題詞 趙恆惕 湖南省參議會議長 1 題詞
陳立夫 教育部部長 1 銘文 吳逸志 第九戰區參謀長 7 題詞、碑記等
徐永昌 軍令部部長 1 題詞 李韞珩 第十六軍軍長 1 題詞
何成浚 軍法執行總監部總監 1 題詞 陳沛 第三十七軍軍長 2 碑記等
沈鴻烈 農林部部長 1 題詞 黃國梁 第六十五軍軍長 1 題詞
俞飛鵬 後方勤務部部長 1 題詞 余程萬 第五十七師師長 1 題詞
陳紹寬 海軍總司令 1 題詞 張靈甫 第五十八師師長 1 題詞
鄒魯 國防最高委員會常務委員 1 題詞 董煜 第六十師師長 2 碑記、墓聯
閻錫山 第二戰區司令長官 1 題詞 羅奇 第九十五師師長 1 題詞
顧祝同 第三戰區司令長官 1 題詞 李堂 第一四零師師長 1 題詞
張發奎 第四戰區司令長官 3 題詞等 歐百川 第八十二師師長 1 題詞
陳誠 第六戰區司令長官 3 題詞等 王耀武 第七十四軍軍長 2 題詞
薛岳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 10 額記題詞悼文等 孫渡 第五十八軍軍長 1 題詞
羅卓英 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 3 題詞等 林啟康 不詳 1 題詞
楊森 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 1 題詞 邱玉昆 不詳 1 題詞
王陵基 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 1 題詞 劉人俊 不詳 1 題詞
吳奇偉 第六戰區副司令長官 2 題詞 佚名 (約十餘人) 10 墓聯、題詞等
Close
享堂內題刻者名單(1943年)

歷史

籌建

南嶽忠烈祠籌建於1938年「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期間。與會者認為陣亡將士「暴屍戰場」,難以安奉,於是便有了在衡山建造烈士陵園集中祭祀的想法[13]

1939年底,國民政府公佈了《抗敵殉難忠烈官民祠祀及建立紀念牌坊辦法大綱》和《忠烈祠設立及保管辦法》[12]

1940年,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湖南省參議會議長趙恆惕等軍政首腦組成了「湖南省建築南嶽忠烈祠籌備委員會」[14]

建設過程

1940年春秋之交,趙恆惕一行人來到南嶽的趙恆惕公館「午園」,開始為忠烈祠選址,最後相中延壽亭畔羅家彎一帶地域。此後,在第九戰區的主持下,於1940年開始建設南嶽忠烈祠,分兩期施工,到1943年基本竣工。1940年初,胡鶴雲烈士的靈柩就運抵南嶽,南嶽林墾局通知當地居民製備小型中華民國國旗插於門首迎靈。1943年竣工驗收之後,成立了「忠烈祠管理處」,委任南嶽祝聖寺方丈空也法師為首任祠僧[12]

落成大典

1943年7月7日,農曆六月初六,舉行了忠烈祠落成大典。南嶽居民都在家插上了青天白日旗,當天也是南嶽墟期,南嶽各界人士和墟期趕場的鄉民都列隊前往忠烈祠[12]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宣讀祭文:

國步多艱,蠻夷猾夏。衛我河山,實惟健者。

風雲慘澹,龍戰玄黃。殺敵致果,允為國殤。

日月焜耀,天地廖廓。設位招魂,靈兮來托。

報功崇德,生榮死哀。馨香俎豆,萬古昭回


念完祭文,薛岳宣佈「抗戰以來,各忠烈將士,即日入祠,歲時奉祀。」第一批入祀者包括當時已經陣亡的張自忠、郝夢齡、佟麟閣、趙登禹等38位國民革命軍將領[12]

落成大典以後

1944年2月,第10軍預10師中將師長孫明瑾,第73軍暫5師師長彭士量兩名烈士的靈柩從常德戰場運至南嶽忠烈祠榮葬,這是南嶽淪陷前葬入忠烈祠的最後兩位烈士[15]。1944年3月6日,空也方丈接到南嶽管理局委任狀,率瀞經、復明二位僧人正式進入忠烈祠管理。1944年6月24日,日軍佔領南嶽。8月,一小隊日軍進入忠烈祠破壞。空也方丈在淪陷期間盡力保護忠烈祠,使忠烈祠未受大的破壞[12]。在這期間,南嶽管理局所存的建築南嶽烈士公墓之地點圖樣及各項規章都遭遺失[15]

抗戰勝利以後

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國民政府予以重修。之後的七·七紀念日、清明節前後,都有學校組織及個人自發的祭祀和掃墓活動。

1946年8月,湖南省主席王東原在南嶽舉行行政會議之間,也率領百名與會人員詣祠致祭。1947年,國民政府頒佈《春秋二季致祭陣亡將士辦法》規定:每年3月29日為春祭,9月3日為秋祭。1949年3月29日,南嶽管理局局長葉保和率官員詣祠舉行春祭典禮,這是中華民國政府在大陸的最後一次祭祀[12]

1949年以後

1952年秋,中華人民共和國之省有關單位指示南嶽特區政府清除忠烈祠等「反動遺蹟」,當時的特區副區長張懷一沒有執行命令。1953年春,南嶽特區已改為南嶽管理局。3至5月,省有關主管單位再度下令責成南嶽管理局清除「反動遺蹟」。5月中旬,南嶽管理局組織南嶽建築工會石工鑿毀題刻,截止6月上旬,基本清除淨盡,總計100餘處(組)忠烈祠及烈士公墓題刻被鑿毀[12]

文化大革命期間,紅衛兵又對忠烈祠進行破壞,蔣介石題詞「忠烈祠」的祠額也被砸下,還毀掉烈士公墓[16]。如國民黨中將羅啟疆的孫子羅旭於1989年5月到南嶽親自尋訪,才在附近的淺土找到了祖父的屍骨[12]

文化大革命以後

八十年代後,伴隨着兩岸關係的好轉,越來越多的海外遊客來到忠烈祠祭祀。湖南省有關領導多次指示南嶽管理局修復忠烈祠。1982年初,南嶽忠烈祠從原基建科倉庫找出了文革時被砸下的蔣介石題詞「忠烈祠」匾額,修繕後掛回忠烈祠享堂大門上方。1983年10月,南嶽忠烈祠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搶救性的小規模修復工作隨即展開。1992年6月,在各有關部門的指示下,南嶽文物管理所接管了南嶽忠烈祠,成立了「南嶽忠烈祠修復工作領導小組」,專門負責南嶽忠烈祠的修復工作,還設立忠烈祠管理所[12]

墓葬修復

據《瀟湘晨報》記者2010年8月遍訪時20座烈士墓的統計情況如下[17]

More information 名稱, 墓主情況 ...
名稱 墓主情況 修築時間 現狀
第十四軍公墓 不詳 全毀
陳石經 第54軍副軍長兼14師師長 1941年1月 全毀
第五十四軍公墓 應與陳石經墓同期 全毀
第十九師公墓 不詳 全毀
第五十三師公墓 1938年4月 全毀
第七十四軍公墓 衣冠冢 1943年7月 按老照片恢復
羅啟疆 第92軍82師師長 1940年6月 殘跡
第六十師公墓 1942年7月 墓圍、墓塔被折斷,華表殘破
章亮基墓 1942年11月 1987年4月得到子女重修,未按原樣,兩側有被打斷的華表
趙旭宗墓 1940年7月 殘跡
胡鶴雲墓 1940年5月 墓碑上僅存7個方塊坑
140師墓 1943年8月 紀念碑尚存,字跡、四周青石板全無。
彭士量 1944年2月15日 2000年由山腳遷到忠烈祠東崗,形制完整。
鄭作民 1942年1月 已恢復,未按原貌
楊幸之 1946年2月 全毀
孫明瑾 1944年2月 已恢復,未按原貌
陳烈浩墓 1941年5月 全毀
廖齡奇墓 1941年12月 全毀
陳炳熾墓 1943年 墓碑尚存
伍仲衡 1941年12月 全毀
Close
南嶽忠烈祠烈士墓2010年的情況

2012年,抗戰研究者康振賢到訪南嶽時,已看到毀壞的墓都在陸續地恢復中[18]。2015年為抗戰勝利70周年,南嶽忠烈祠進行了全面維修,周邊烈士墓也得到維修[19]。2019年南嶽區檢察院走訪發現趙紹宗將軍墓未完成修復,對南嶽區民族宗教事務局發起了公益訴訟[20]

紀念活動

官方活動

1984年5月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來到忠烈祠參觀,並默哀致敬。

2013年7月7日,202位中國遠征軍陣亡將士靈位安放儀式在湖南衡陽南嶽忠烈祠舉行。這202位遠征軍將士隸屬於中國入緬遠征軍新38師第113團,陣亡於1942年的仁安羌之戰[21]

2015年為中國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主辦的「湖南抗戰名城巡禮--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媒體來湘聯合採訪活動」走訪湖南五大抗戰名城[22],海峽兩岸多家媒體來南嶽忠烈祠採訪[23]。南嶽忠烈祠開始進行全面維修,期間仍正常開放[24]

民眾活動

8月15日為日本宣佈投降的日子,9月3日為中國國民政府宣佈的抗日戰爭紀念日。所以在8月15日和9月3日前後的時間段里,會有很多遊客自發到忠烈祠參觀祭拜[25],也有社會各界人士組織的紀念活動[26]

志願者活動

2013年6月,在南京衡陽兩地誌願者的幫助下,衡陽保衛戰老兵石永固得以來南嶽忠烈祠祭拜犧牲戰友[27]

參見

參考文獻

腳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