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英國人或稱英籍華人,是指具有華裔血統的英國人,在英國出生的華裔英國人常被稱為BBC(British Born Chinese)。英國華人則不限定為華裔英國人,還包括居住在英國而不具有英國國籍的華人。
根據英國政府統計,大部分華裔英國人或其祖輩都是從以前的英國海外領土(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移民到英國的。
歷史
雖然中英兩國的貿易最早可以追溯到羅馬時代,但第一批永久定居於英的華人是在19世紀初抵達的。當時主要在一些港口城市,比如倫敦的萊姆豪斯區和利物浦。
1940年代至1960年代英國出現了最大的一次華人移民潮,當時移民潮的主流是來自香港及廣東省的農民工。他們來到英國的目的是填補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勞動力短缺的狀況。後來中餐在英國的逐漸流行,也使得華人飲食業出現增長,尤其是餐館和外賣店。這使得很多「唐人街」在英國主要城市建立起來,在這些區域越來越大的定居人群中,飯館仍然是主要的營生手段。
1962年《英聯邦移民法案》的出台為英國殖民地或前殖民地的移民活動設置了障礙,而且在後來的幾屆政府里移民政策又繼續不斷的緊縮,然而一直到1970年代末還是有相當數量的華人移民來到英國,有些是已經定居華人的親屬,有些則是有資質的技術工人。今天很大比例的華裔英國人正是這批戰後移民的第二或第三代後裔。
1981年《英國國籍法案》剝奪了持英國屬土公民護照人士的居英權,這一頗具爭議的措施被指是為給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中國作準備。
1989年六四事件之後,為了維持香港的信心和減輕大量有才能的居民移出香港潮,英國政府計劃給予部分香港市民英國公民的待遇。在《1990年英國國籍(香港)法令》(British Nationality (Hong Kong) Act 1990)頒佈,英國政府批准給予5萬個「對香港未來很重要」的香港家庭英國公民身份,常被稱為居英權計劃。
2000年代初有多宗來自中國大陸的非法勞工進入英國的事件,這些人支付蛇頭一大筆錢以便偷渡到西方國家。基於歷史和社會原因,相當大部分的非法勞工來自福建省。很多人被犯罪集團作為非法的廉價勞工僱傭(通常在農業領域)。其中2000年,58名華人在多佛的一輛卡車上被發現窒息而死。2004年2月,23名華人勞工因為在英格蘭的莫克姆灣拾貝時遭遇漲潮而遇難。
人口和語言
根據2001年英國人口普查,有247,403名華裔居住在英國,佔全國人口0.4%、佔少數族裔人口的5.3%。在英國,「亞裔人」(Asian)和「華裔」(Chinese)在人口統計上是區分開的;「亞洲人」通常指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孟加拉國人和斯里蘭卡人。
2006年,英國統計局根據2001年人口普查數據發佈關注少數族裔的報告,其中華裔的相關數據有:
總人口 | 500,000 |
地理分佈 | 33%華裔英國人居住在倫敦,13.6%居住在東南部,11.1%居住在西北部。 |
出生地 | 英屬香港:29%,英格蘭:25%,中國大陸:19%,馬來西亞:8%,越南:4%,新加坡:3%,蘇格蘭:2.4%,臺灣:2%,威爾斯:0.9%,北愛爾蘭:0.1% |
職業 | 在所有少數族裔中,華裔擁有的學生比例最高(大約三分之一),而日常手工業者最少(17%)。[4] |
絕大多數華裔英國人是廣府人、溫州人、客家人和福州人,少部分為潮州人、海南人與臺灣人。 與其他少數族裔不同,在英國的華裔沒有大規模集中聚居於某一城市。但相對來說,以下城市的華裔人口較多:
- 伯明翰
- 布賴頓
- 劍橋
- 利物浦:二戰之前,最初的唐人街位於皮特街(Pitt Street)附近。現在的利物浦唐人街位於市中心的伯利街(Berry Street)和杜克街(Duke Street)。在中國上海建造的典禮拱門(The Ceremonial Archway)位於唐人街的核心位置。
- 倫敦:除了商業區唐人街,大部分華裔居住在郊區,尤其是北倫敦和科林達(Colindale)
- 愛丁堡:華裔在所有少數族群中佔比例最高。
- 曼徹斯特
- 格拉斯哥
- 米爾頓凱恩斯(Milton Keynes)
- 斯旺西(Swansea)
- 在北愛爾蘭,即便華裔人口相對來說較小(約10,000人),但它在非白人少數族裔中仍占最大比例。
根據www
約20%,亦即約5萬名的華裔英國人現在在法律、醫藥等行業就職。2002年,華裔學生在英國中學會考中所取得的成績是所有族裔中最好的,緊隨的是印度裔及白人。華裔持有大學文憑,或從事高級管理和專業領域的人數的比重一般要比其他英國人大。[6]
相反,華裔是全英缺乏專業或學術資格比例第三高的群體(20%),華裔男性的無經濟活動(economic inactivity)比例最低,為35%。與加勒比黑人或南亞裔英國人不同的是,有名的華裔政治家、演員和運動員數量極其少,而著名音樂家陳美(Vanessa Mae)則是其中一個特例。
華裔英國人可被稱為在英國上下最支持留歐的群體之一,民調顯示,有大約70%參與英國去留歐盟公投的華裔英國人投了留歐的票(高於總人口中48%投留歐的比例)。[7]但華裔英國人在英國主流政治階層上並不活躍,這也與華人的文化與地區分佈有關,華裔英國人在英國並不聚居,而是分散在全國各地,使得組織動員工作有一定困難[8]。
著名華裔英國人
- 袁松彪,香港駐倫敦經濟貿易辦事處行政經理,前香港警務處警司[9]。
- 丘德威 Alan Yau,餐飲業者,英國著名餐廳Wagamama、Hakkasan和Yauatcha的創立者
- Nancy Lam,餐飲業者 廚師
- 林建邦 Kin Bong Lam,餐飲業者,香港「榮華飲食集團」創立者
- 陳美(Vanessa Mae),小提琴演奏家
- Sarah Chi Shang Liew,音樂家
- Liz Chi Yen,音樂家
- Reuben Wu,樂隊Ladytron成員
- 毛翔青(Timothy Mo),作家
- Benjamin Yeoh,劇作家
- 張戎 (Jung Chang),作家
- Rory Underwood和Tony Underwood,前英式欖球聯盟成員,半華裔血統。
- 泰亞斯·布朗寧,中文名蔣光太,足球運動員,外祖父為中國人。已加入中國國籍。
參見
註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