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上經》(巴利文:Dasuttara Sutta),南傳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經·長部》中的最後一部經。
該經講述,佛陀住在瞻婆城伽伽羅池邊,舍利弗為眾比丘說法,按內容排序,共講了十門,每門細目從一至十,集一百個項目,共五百五十法。該佛經在北傳佛教的《大正新修大藏經》對應經典為《長阿含經·十上經》(第1部第52卷)、《十報法經》(第1部第233卷)。
內容
1應多所作 | 2應當修 | 3應遍知 | 4應斷 | 5舍分 | 6勝分 | 7難解 | 8應令生 | 9應勝知 | 10應作證 | |
---|---|---|---|---|---|---|---|---|---|---|
一法 | 於諸善法中不放逸 | 可意俱行之身念 | 有漏有取之觸[1] | 有我之慢 | 非理作意[2] | 如理作意[3] | 無間心定 | 不動之智 | 一切有情是依食而住 | 不動心解脫 |
二法 | 正念與正知 | 止與觀 | 名與色 | 無明與有愛 | 惡言與惡友 | 善言與善友 | 諸有情染因及緣與 諸有情之清淨因及緣 |
滅盡智與無生智 | 有為界與無為界[4] | 妙明與解脫[5] |
三法 | 親近善士 聽聞正法 法隨法行[6] |
三定 | 三受 | 三愛 | 三不善根 | 三善根 | 三出離界 | 三智 | 三界 | 三明 |
四法 | 四輪 | 四念處 | 四食 | 四瀑流 | 四軛 | 四離軛 | 四定 | 四智 | 四聖諦 | 四沙門果 |
五法 | 五勤支 | 五正定支 | 五取蘊 | 五蓋 | 五心蕪 | 五根 | 五出離界 | 五正定智 | 五解勝處 | 五法蘊 |
六法 | 六和敬法 | 六隨念處 | 內六處 | 六愛身 | 六不恭敬 | 六恭敬 | 六有勝分 | 六恆住 | 六無上支 | 六通 |
七法 | 七財 | 七覺支 | 七識住 | 七隨眠 | 七非正法 | 七正法 | 七善士法 | 七想 | 七殊妙事 | 七漏盡力 |
八法 | 根本梵行之慧八因緣 | 八聖道支 | 八世法 | 八邪 | 八懈怠事 | 八精進事 | 梵行住之八不時不節 | 八大人覺 | 八勝處 | 八解脫 |
九法 | 九正思惟根法 | 九清淨勤支 | 九有情居 | 九愛根法 | 九害心事 | 九害心調伏 | 九種種 | 九想 | 九次第住 | 九次第滅 |
十法 | 十依因法 | 十偏處 | 十處 | 十邪 | 十不善業道 | 十善業道 | 十聖居 | 十想 | 十盡事 | 十無學法 |
Remove ads
註釋與引用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