剎那梵語क्षण羅馬化:kṣaṇa),佛教的名詞學術語,表示一念之間的極短的時間,也是古印度時間度量的單位,隨著佛教傳入中國。有一部份的人用作中文數字單位[1],現在對應國際單位制詞頭阿托10-18

記載

印度《摩訶僧祇律》記載:「須臾者,二十名一瞬頃,二十瞬名一彈指,二十彈指名一羅豫,二十羅豫名一須臾。日極長時有十八須臾,夜極短時有十二須臾;夜極長時有十八須臾,日極短時有十二須臾」。一日一夜有30個須臾,1.2萬個彈指,24萬個「瞬間」,480萬個「剎那」。推知「一剎那」是0.018

據《大毘婆沙論》記載:「百二十剎那成一怛剎那。六十怛剎那成一臘縛,此有七千二百剎那。三十臘縛成一牟呼栗多,此有二百一十六千剎那。三十牟呼栗多成一晝夜」。一日一夜有30牟呼栗多,900臘縛,54,000怛剎那,6,480,000剎那。推知一剎那的時間長度是1/75(約為0.013)。《阿毘達磨俱舍論》有相似記載[2]。《起世經》記載:「六十剎那,名一羅婆。三十羅婆,名一牟休多。」[3]此「剎那」相當於上面的「怛剎那」。

據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卷二:

  • 120 剎那 = 1 怛剎那(tatkṣaṇa)
  • 60 怛剎那 = 1 臘縛(lava)
  • 30 臘縛 = 1 牟呼栗多(muhūrta)
  • 5 牟呼栗多 = 1 (大時,kala)
  • 6 時 = 1 晝夜(即1日)

在古印度,洛叉(百千)和俱胝(千萬)是有專門定義的計量單位[4],並有自成體系的記數制[5],例如八俱胝四十洛叉表示。在翻譯佛經時,有將俱胝洛叉意譯為[6],而億在古漢語中也有十萬和萬萬二種不同數量,古來學者多有辨析[7]。《安般守意經》記載:「彈指之間,心九百六十轉。一日一夕,十三億意。」按千萬為,此一念時間約為0.665毫秒,一彈指約為0.638

公制換算

More information 單位名稱, 公制換算 ...
《摩訶僧祇律》
單位名稱 公制換算 上級倍數 剎那倍數
0.018 秒 1
瞬頃 0.36 秒 20 念 20
彈指 7.2 秒 20 瞬頃 400
羅豫 2.4 分鐘 (2分鐘24秒) 20 彈指 8000
須臾 48 分鐘 20 羅豫 160000
晝夜 24 小時 30 須臾 4800000
Close
More information , 秒 = ...
《大毘婆沙論》&《俱舍論》
單位名稱 公制換算 上級倍數 剎那倍數
剎那 秒 = 1
怛剎那 1.6 秒 120 剎那 120
臘縛 96 秒 60 怛剎那 7200
牟呼栗多 2880 秒 = 48 分鐘 30 臘縛 216000
晝夜 24 小時 30 牟呼栗多 6480000
Close
More information 單位名稱, 公制換算 ...
《大唐西域記》在《大毘婆沙論》之上的補充
單位名稱 公制換算 上級倍數 剎那倍數
大時 4 小時 5 牟呼栗多 1080000
晝夜 24 小時 6 大時 6480000
Close

學術研究

佛教經典中還有一些間接記載如《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中提到:「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經九百生滅」[8],又如《菩薩處胎經》:「拍手彈指之頃,三十二億百千念」[9]。有研究者自行結合此二經典,以「億百千」為實指的數量單位,按1秒內可平均4次彈指,則1秒內有個念頭,個剎那,因此一剎那大約有,即8.6806個阿秒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