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河盜龍屬(學名:Acheroraptor)是一屬已滅絕的馳龍科獸腳亞目恐龍,化石出自美國蒙大拿州晚白堊世馬斯特里赫特階的地獄溪組,目前僅含唯一種特氏冥河盜龍(Acheroraptor temertyorum)。在地質學上,冥河盜龍是已知生存年代最晚的兩種馳龍類之一,另一種是達科他盜龍,化石同樣發現於地獄溪組。該屬是伶盜龍的一個原始近親,所知於上頜與下頜材料。
冥河盜龍屬 化石時期:白堊紀晚期,
| |
---|---|
正模標本上頜與相關齒骨,位於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蜥形綱 Sauropsida |
總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亞目: | 獸腳亞目 Theropoda |
科: | †馳龍科 Dromaeosauridae |
演化支: | †真馳龍類 Eudromaeosauria |
亞科: | †伶盜龍亞科 Velociraptorinae |
屬: | †冥河盜龍屬 Acheroraptor Evans et al., 2013 |
模式種 | |
†特氏冥河盜龍 Acheroraptor temertyorum Evans et al., 2013
|
發現與命名
冥河盜龍由大衛·埃文斯(David C. Evans)、德里克·拉森(Derek W. Larson)和菲力·柯里(Philip J. Currie)於2013年首次敘述,模式種是特氏冥河盜龍(Acheroraptor temertyorum)。屬名取自古希臘語Ἀχέρων的轉寫Acheron(意為「冥河」,指發現化石的地獄溪組)和拉丁語raptor(意為「盜賊」),種名紀念北方電力公司兼ROM董事會主席詹姆斯·特莫蒂(Janes Temerty)及其妻子路易斯·特莫蒂(Louise Temerty),他們多年來一直在支持該博物館。[1]
本屬所知於正模標本ROM 63777――由完整的右上頜骨及幾顆上頜齒(一些是單個的)組成――和歸入本屬的下頜齒骨(編號為ROM 63778),兩者皆保存於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兩個標本都是在距離彼此約4米的地方採集,且出自蒙大拿州地獄溪組上部的同一屍骨層,地質年齡可追溯到白堊紀晚期馬斯特里赫特階,即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之前。正模標本由一群化石獵人於2009年8月28日收集,其中一人在幾年後收集到牙齒標本並用GPS提供詳細地理數據和標本發現當天在地面上的照片。兩個標本隨後都被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從一個私人收藏家手中購得。[1]
分類學
埃文斯等人(2013年)利用幾個數據矩陣(data matrices)探索冥河盜龍的系統發育位置。冥河盜龍的兩個標本被歸入同一分類單元,添加到艾倫·特納(Allen Turner)等人(2012年)的數據矩陣中。這是一個泛圍較廣的獸腳類系統發育分析,主要關注於手盜龍類。研究發現冥河盜龍是包含真馳龍類和小盜龍亞科的演化支的一員,表明應將其歸入馳龍科,並且很可能屬於真馳龍類。然而,由於本屬可利用的編碼(codings)有限,大多數分類群被重新分配在一個大型的演化支中。[1]
埃文斯等人(2013年)還將冥河盜龍標本編碼到隆里奇和柯里(2009年)創造的版本更新、泛圍更小的馳龍科物種特定數據集中,添加奧氏伶盜龍和邦多克巴拉烏爾龍,排除依特米龍(在柯里等人2009年將其鑑定為暴龍類之後),並遵循特納等人(2012年)的蒙古惡靈龍數據,將其編碼分為基於耐梅蓋特層正模標本的編碼和基於巴彥思楞組的IGN 100/23的編碼。特納等人(2012年)還對幾個編碼進行重新存儲和修改,並將兩個上頜的編碼添加到矩陣中,這一分析產生了一個更為清晰的拓撲結構(topology)。在伶盜龍亞科中,該屬處於相對基礎的位置,而在其他位置,伶盜龍亞科僅包括亞洲馳龍科。以下演化樹顯示了這一分析中冥河盜龍的系統發育位置。[1]
馳龍科 Dromaeosauridae |
| ||||||||||||||||||||||||||||||||||||||||||||||||||||||||||||||||||||||||||||||||||||||||||||||||||||||||||||||||||||||||
古生態學
冥河盜龍是已知最年輕的馳龍科,化石發現於地獄溪組,[1]該地層的同位素年齡為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前後(約66 ± 0.07百萬年前)。[2]地獄溪組中發現了大量動植物化石,[3]其中包括冥河盜龍。其所知於暴龍-三角龍動物群,和體型更大的達科他盜龍一樣是最晚出現的馳龍科。[1][4]
埃文斯等人認為冥河盜龍是地獄溪組中唯一的馳龍科。一些普通牙齒之前歸入馳龍和蜥鳥盜龍,之後再次歸入冥河盜龍。埃文斯等人推斷地獄溪組-蘭斯組恐龍組合中可能也僅含這一種馳龍科。[1]2015年,由於達科他盜龍――一種比該屬大得多的第二種馳龍科被敘述,這一觀點遭到推翻。[4]該地層中的其它獸腳類包括暴龍科、似鳥龍科、傷齒龍科、[3]鳥類、[5]和近頜龍科。[6]該地層中的暴龍科包括矮暴龍和暴龍,雖然前者可能是後者的次異名。似鳥龍科包括似鴕龍、似鳥龍[3]和「似奧克龍」。[7]鳥類包括鳥龍鳥、[3]布氏鳥、[8]和兩種未命名的黃昏鳥目,可能屬於河流鳥。[5]地層中只有三種偷蛋龍類,包括安祖龍、細喙龍[6]和一件未敘述的標本。此標本非常類似於亞洲的巨盜龍,發現於南達科他州,可能是該地層中的第三個偷蛋龍類物種,然而,截至2016年這些標本中僅有腳部化石被敘述。[9]已知的傷齒龍科包括傷齒龍、梳齒龍和近爪牙龍。該地層中僅含一種可能的虛骨龍類(即理查德伊斯特斯龍)。
地獄溪組中存在大量鳥臀目,主要分類群包括甲龍類、鳥腳類、角龍類和厚頭龍類。已發現一種甲龍科和兩種結節龍科,包括甲龍、丹佛龍和疑似的埃德蒙頓甲龍。已知角龍類包括纖角龍科的纖角龍、開角龍亞科的 雙角龍、牛角龍、三角龍[3]及野牛角龍。[10]鴨嘴龍類在地獄溪組中很常見,而且種類較多,包括鳥腳類的奇異龍和鴨嘴龍科的埃德蒙頓龍[3][11]和一個未敘述的屬,類似副櫛龍。地層中目前已發現五種厚頭龍類,包括厚頭龍科的圓頭龍、冥河龍、[3]龍王龍、[12]厚頭龍[3]及北達科他州一個未敘述的標本。
地獄溪組中的哺乳動物為數眾多,具有代表性的分類群包括多瘤齒獸目、後獸下綱和真獸類。多瘤齒獸目包括Paracimexomys、[13]白堊獸科的Paressonodon、[14]Meniscoessus、Essonodon、白堊獸、白堊齒獸以及Cimexomys;斜溝齒獸亞目的間異獸和斜溝齒獸。阿法齒負鼠科的阿法齒負鼠、原阿法齒負鼠和Turgidodon。足獸科的足獸、[13]原賴氏獸和纖細掠獸,[15]Stagodontidae的Didelphodon,[13]Deltatheridiidae的Nanocuris,Herpetotheridiidae的Nortedelphys[14]和Glasbiidae的Glasbius等動物皆是地獄溪組有代表性的後獸下綱。地層中已知有大量的真獸類,包括Alostera、[13]Protungulatum、[15]白堊掠獸科的白堊掠獸屬和Batodon,Gypsonictopsidae的Gypsonictops,可能還有Nyctitheriidae的Paranyctoides。[13]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