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傑拉爾德·魯道夫·福特(英語:Gerald Rudolph Ford, Jr./ˈɛrəld/ JERR-əld;1913年7月14日—2006年12月26日),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美國政治人物,美國第40任副總統和第38任總統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於美國海軍服役。

快速預覽 傑拉爾德·福特 Gerald Ford, 副總統 ...
傑拉爾德·福特
Gerald Ford
Thumb
攝於1974年,橢圓形辦公室
美國總統 第38任美國總統
任期
1974年8月9日繼任—1977年1月20日
副總統(1974年8月-12月)
納爾遜·洛克菲勒
(1974年-1977年)
前任李察·尼克遜
繼任占美·卡特
第40任美國副總統
選舉:1973英語1973 United States vice presidential confirmation
任期
1973年12月6日補選—1974年8月9日
總統李察·尼克遜
前任斯皮羅·阿格紐
繼任納爾遜·洛克菲勒
美國眾議院少數黨領袖
任期
1965年1月3日—1973年12月6日
前任查爾斯·A·哈勒克英語Charles A. Halleck
繼任約翰·雅各布·羅德斯英語John Jacob Rhodes
眾議院共和黨會議領袖
任期
1965年1月3日—1973年12月6日
前任查爾斯·A·哈勒克
繼任約翰·雅各布·羅德斯
眾議院共和黨會議主席
任期
1963年1月3日—1965年1月3日
領袖查爾斯·A·哈勒克
前任查爾斯·B·霍芬英語Charles B. Hoeven
繼任梅爾文·萊爾德英語Melvin Laird
美國眾議院議員
來自密歇根州第5選區
任期
1949年1月3日—1973年12月6日
前任巴特爾·J·戎克曼英語Bartel J. Jonkman
繼任李察·凡德爾·文英語Richard Vander Veen
個人資料
出生小萊斯利·林奇·金
Leslie Lynch King, Jr.

1913年7月14日
 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
逝世2006年12月26日(2006歲—12—26)(93歲)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蘭喬米拉日
死因心血管疾病
墓地 美國密歇根州大急流城傑拉爾德·福特博物館
國籍 美國
政黨 共和黨
配偶貝蒂·福特
1948年結婚—2006年結束
兒女
父母
職業政治人物
專業欖球運動員
宗教信仰美國聖公會
獲獎二戰勝利獎章
簽名Thumb
軍事背景
效忠 美國
服役 美國海軍
服役時間1942年-1946年
軍銜 少校
參戰第二次世界大戰
學歷
關閉

戰後福特成為了一個堅定的「國際主義者」,他在共和黨內擊敗了當時在職的黨魁,被選舉為代表密歇根大湍城地區的眾議員。1963年他當選為美國眾議院少數黨領袖直到1973年。在水門事件高潮時期,當時的副總統斯皮羅·阿格紐辭職後,福特由李察·尼克遜任命為副總統(任期為1973年12月6日-1974年8月9日)。1974年8月9日李察·尼克遜辭職後,福特繼任美國總統。他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未經選舉就接任副總統以及總統的人。他與他的副總統納爾遜·洛克菲勒是美國歷史上僅有的兩位並無經過選舉就接任的正副總統。

福特執政期間,在外交上從越南撤軍、持續緩和與中蘇之外交關係,但繼續維持與中華民國的邦交及共同防禦條約、簽訂赫爾辛基協議,國內則面臨嚴重的通貨膨脹以及經濟蕭條,在參眾兩院因水門案影響而由民主黨占絕對多數的情況下,福特被迫否決多項國會通過的法案。其上任後特赦尼克遜之決定也引來批評。在1976年大選中被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占美·卡特以微弱優勢所擊敗。

早年生涯

Thumb
參與密歇根大學美式足球隊的福特(1933年)

福特1913年7月14日出生在內布拉斯加州歐馬哈,原名小萊斯利·林奇·金恩(Leslie Lynch King, Jr.)。他出生兩年後他父母離婚,再兩年後他母親移居密歇根州再婚。雖然福特未被他的繼父正式受為養子,但他還是改名為傑拉爾德·魯道夫·福特。福特在密歇根州大急流城長大,一直到他15歲時,他才知道他的父親實際上是他的繼父。福特本人說:「我繼父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人,我母親同樣好。對於我的家庭成長我找不出更好的描寫了。」[1]

福特參加美國童軍並獲得其最高級別。甚至在他入主白宮後他往往依然將這獎項稱為是他獲得的最高成就。[2]此後福特又獲得了特別最高級別獎章。他在大急流城上學,是一個當地著名的運動員。他被選為高級中學欖球隊隊長並因此受到大學球探的注意。[3]

福特進入密歇根大學,成為大學美式足球隊的中鋒,並幫助這支隊在1932年至1933年的賽季中不敗。福特離開他的母校後,他的母校沒有再將他的號碼(48號)給別人。作為學校的一個秘密社團的成員,福特1935年畢業後拒絕了國家美式足球聯盟(NFL)底特律雄獅綠灣包裝工為他提供的合同而是去學法學。[4]

在就讀於耶魯大學法學院時福特簽署了一份要求通過美國中立法的請求書。這份請求書在美國流傳非常廣泛,並導致了反對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國第一委員會的成立。[5]但很快福特就改變了他的反對美國參戰的觀點。

1941年福特從耶魯大學法學院畢業,此後不久就被允許在密歇根州從事律師職務。但他還沒有正式入門之前,國外的情勢就打亂了他的計劃。珍珠港事件後他參加了美國軍隊。[6]

第二次世界大戰

Thumb
1945年擔任美國海軍少校的福特

1942年4月福特參加美國海軍預備隊,獲少尉級軍銜。在參加了美國海軍學院的入門訓練後,他成為駐北卡羅來納州教堂山的飛行員預備生體育教練。1943年春,他開始在蒙特利號輕航空母艦擔任體育教練和炮官。福特後來一直升到助理導航官,他在曼特瑞號上參加了大多數重要的南太平洋海戰,其中包括對丘克的空襲塞班海戰和佔領菲律賓的戰役。不過福特在戰時最危險的時刻不是在敵人的炮火下,而是在1944年12月在菲律賓海上的一次劇烈颱風中。此後福特在陸上度過了戰爭的剩餘時間。1946年2月他以少校的軍階退役。[7]後來作為總統,福特特赦了被稱為「東京玫瑰」的伊娃·達基諾(戶栗郁子)。達基諾因在戰時為日本對盟軍從事宣傳廣播而被判叛國罪[8]

婚姻和家庭

Thumb
福特夫人

1948年10月15日福特與貝蒂·禾倫在大急流城結婚。福特夫人此前已經結過一次婚。兩人有四個孩子:長子米高(1950年出生)後來成為神父,次子約翰(1952年出生)是一名記者和公共事物顧問,三子史蒂芬(1956年出生)是一名演員和競技者[9],小女蘇珊(1957年出生)是一名攝像師。

在福特任總統期間以及此後,福特夫人以其對婚前性行為平權法案等題目的公共言論而引起注意。她與以往的美國第一夫人不同,尤其與佩特·尼克遜截然不同。在福特任總統期間,福特夫人公開投身於對抗乳癌的活動中,她也支持婦女擁有墮胎權,使褔特在1980年代逐漸被共和黨主流保守派批評。福特離職後,她從事對抗酗酒濫用毒品的活動,以及福特一家在加利福尼亞州蘭喬米拉奇開辦貝蒂·福特中心等活動,也受到了媒體的注意。[10]

眾議員

福特退役後開始主動參加當地共和黨的政治活動。他的支持者建議他向當時大急流村的眾議員挑戰。福特在他服役的時候改變了他的世界觀。他說:「我作為一個轉化了的國際主義者回到家鄉。而我們當時的議員當然是一個堅定的、炙熱的封閉主義者。因此我想,我要取代他。沒人相信我會贏,但最後我以2:1獲勝。」[1]

在他首次競選過程中,他曾經去看望農夫並許諾說,假如他獲選的話,他將在他們的農莊上幹活和為牛擠奶——後來他履行了他的諾言。[11]1961年他為他在軍費委員會中的工作,被美國議會議員授予「眾議員的眾議員」的特殊榮譽。[12]

從1949年到1973年,福特任眾議員長達23年。他當選後第三年進入眾議院撥款委員會,他是國防撥款委員會中的重要成員。他將他的哲學描寫為「在內政上寬容,在外政上國際主義,在財政上保守。」[7]1963年共和黨將他選為眾議院的少數派領導人。在此期間林登·詹森指命他參加研究約翰·甘迺迪總統被刺案禾倫委員會的成員。該委員會所得出的李·哈維·奧斯瓦德單人刺殺了甘迺迪的結論至今有很大的爭議。

從1965年到1973年福特任眾議院少數黨領袖。在此期間他以他的領導作風和不傷人的人格贏得了許多朋友。[12]但由於他經常指責林登·詹森的民主黨政府的「偉大社會」政策為不必要或者浪費,以及他對詹森的越南戰爭的政策的批評,因此詹森很不喜歡他。作為少數黨領袖,他與著名的伊利諾州參議員埃弗里特·德克森一起召開了一系列非常著名的記者招待會來宣傳共和黨的政策。許多媒體人士戲稱這些記者招待會為「埃弗和傑利演出」。[13]1970年福特領導了彈劾美國最高法院法官威廉·道格拉斯的企圖。[14]

副總統

「我是一輛福特,不是一輛林肯。」
傑拉爾德·福特,1973年12月

這是雙關語,林肯和福特都是福特汽車的車名,其中林肯車是高級車,而福特車是平價車。[15]

副總統斯皮羅·阿格紐辭職後,李察·尼克遜於1973年10月12日任命福特為副總統。這是美國憲法第二十五修正案首次獲得應用。同年11月27日參議院以92:3票,12月6日眾議院以387:35票確認福特為副總統。

作為副總統福特很少受到媒體的注意。當時記者們集中精力於1972年美國總統選舉時的不法行為以及白宮內部的揭秘。作為尼克遜的副總統,福特在公共場合下很少評論這場醜聞,但是私下裏他表達了對尼克遜的行為感到失望。[7]

福特上任後水門事件的調查還在繼續。1974年8月1日尼克遜的顧問團首領亞歷山大·黑格告訴福特說「機關」線索被找到了。這個線索證明尼克遜本人參與了水門事件。由於當時副總統官邸天文台環路一號還在修繕,因此福特還住在他作為眾議員所住的地方。福特回憶說:「黑格讓我去他那裏,他告訴我說周一一個新的錄音帶將被公佈,他說這張錄音帶里的線索是毀滅性的。要麼(總統)會被彈劾,要麼會辭職。他說:『我想警告你,形勢可能會變化劇烈,你可能成為總統。』我後來說:『貝蒂(福特的夫人),我估計我們不會住到副總統官邸裏去了。』」[1]

總統(1974-1977)

上任

「我沒有選擇這個艱巨的責任,但我也不逃避它。那些指命和確定我為副總統的人士我的朋友。他們來自兩個黨派,他們是由人民選舉而出的,他們按憲法行動。因此我應該在他們和在你們面前發誓為所有人民的總統。」
傑拉爾德·福特,1974年8月9日[15]

1974年8月9日,總統尼克遜因水門事件辭職後,副總統福特按美國憲法第二十五修正案繼任總統。在他對兩院聯席會議首次進行演講時提到了他的特殊情況:「我非常強烈地感受到,你們沒有使用你們的選票來選舉我,因此我請求你們,在你們的祈禱中證實我作為你們的總統。」[16]8月20日,福特提名前紐約州長納爾遜·洛克菲勒出任副總統職。參議院和眾議院確認了洛克菲勒的副總統職。[17]

特赦尼克遜

「我們國家漫長的噩夢過去了。」
傑拉爾德·福特,1974年8月9日[16]

1974年9月8日,福特總統決定特赦尼克遜,無條件和完全赦免尼克遜在他擔任總統期間所犯下的或可能犯下的任何罪行。[18]福特在對全國的電視廣播中說,他覺得這個特赦對國家利益來說是最好的,因為尼克遜家庭的情況是「我們所有人都參與的美國悲劇。它永無止境,除非有人在上面寫上一個結尾。我認識到只有我能做這件事,假如我能夠的話,那麼我必須做這件事。」[19]在特赦尼克遜的同時,福特還引入了一個對逃避越南戰爭兵役逃到加拿大等國的人的有條件赦免。[20]後來占美·卡特任總統時對這些人進行無條件赦免。[21]

外界對尼克遜的特赦引起了很強的爭論。批評者嘲笑這個特赦為兩人之間的「腐敗交易」。[3]他們說福特以此換取了尼克遜的辭職,本人成為總統。不過至今為止沒有他們二人討論過此事的充分證據。福特本人堅持,他無論是在此之前或之後均從未與尼克遜討論過這件事。[22]歷史學家認為,這個爭論是福特1976年大選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22]

就像比爾·克林頓總統的夫人希拉莉·克林頓在當年以特赦尼克遜一事攻擊福特總統,雖則她後來認同褔特的決定,在她的自傳《活出歷史》說:雖然這對國家團結來說是一件好事,但當時拿來攻擊共和黨是最容易的。

政府和內閣

福特上任時保持了尼克遜的內閣,但在他短暫的任期內除了國務卿亨利·基辛格財政部長威廉·西蒙之外的其他人全部被撤換。福特還任命了威廉·科爾曼運輸部長,這是第二位任內閣職的非裔美國人和第一位進入共和黨內閣的非裔美國人。[23]

1974年福特任命喬治·夏拔·獲加·布殊為駐中華人民共和國聯絡處主任,1975年又改任布殊為中央情報局局長。[24]此外福特還選擇了一名年輕的懷俄明州政治家迪克·切尼白宮幕僚長,1976年切尼還成為福特競選活動的組織人。[25]

更多資訊 福特內閣 ...
福特內閣
職務 名字 任期
總統 傑拉爾德·福特 1974–1977
副總統 納爾遜·洛克菲勒 1974–1977
國務卿 亨利·基辛格 1974–1977
財政部長 威廉·西蒙 1974–1977
國防部長 占士·施萊辛格 1974–1975
  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 1975–1977
司法部長 威廉·賽克斯比 1974–1975
  艾德華·列維 1975–1977
內務部長 羅傑斯·摩登 1974–1975
  斯坦利·哈薩維 1975
  湯馬士·克萊普 1975–1977
農業部長 厄爾·布茨 1974–1976
  約翰·克奈貝爾 1976–1977
貿易部長 弗里德里克·丹特 1974–1975
  羅傑斯·摩登 1975
  艾略特·理查森 1975–1977
勞工部長 彼得·布萊南 1974–1975
  約翰·敦洛普 1975–1976
  威廉·尤瑟利 1976–1977
衛生、教育和福利部長 卡斯帕·溫伯傑 1974–1975
  福萊斯特·戴維·馬休斯 1975–1977
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長 占士·林 1974–1975
  卡拉·希爾斯 1975–1977
交通部長 克勞德·布里內加 1974–1975
  威廉·科爾曼 1975–1977
關閉

中期選舉

1974年的眾議院中期大選在福特上任後三個月內就進行了。在水門事件的影響下民主黨大獲全勝,從共和黨贏得了49個席位,將其多數優勢進一步擴大為435席中的291席,取得三分之二的絕對多數。福特本人的席位也被民主黨人奪走。在同時的參議院選舉中民主黨亦增加4席,贏得100席中的60席多數。[26]兩院中民主黨的多數都足以壓倒總統否決權所需要的2/3多數。而這一屆美國國會也是自1850年代福蘭克林·皮爾斯總統任期以來壓倒總統否決權次數最多的一屆。[27]

經濟和內務政策

福特政府非常關注經濟。為了克服不斷上漲的通貨膨脹福特於1974年10月呼籲美國公眾要求他們「鞭打通貨膨脹」和佩戴寫着「WIN」的胸章。[28]從今天回顧的角度來看這個措施是一個沒有任何解決基本問題的措施的公共關係把戲。[29]當時美國的通貨膨脹率達7%,[30],這麼高的通貨膨脹率足以阻止投資,使得資本外流和流入政府債券。[31]

當國家經濟進入蕭條時經濟政策開始改變。1975年3月福特和國會簽署了包括降低所得稅的1975年減稅法令來刺激經濟發展。當年紐約市面臨破產時,當時的市長亞布拉罕·必姆未能從福特獲得擔保。《紐約每日新聞》因此登出首頁標題《福特告訴城市:去死吧》。[32]

福特還面臨着一場可能的豬流感瘟疫。1970年代初流行性感冒中的H1N1豬流感病毒從豬流感演變為可以感染人。1976年2月5日迪克斯堡的一名美國陸軍服役士兵神秘死亡,其他四人入院。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研究結果豬流感是死亡原因。此後不久福特政府中的衛生機關要求所有美國人免疫。[33]。為了取信民眾,福特公開在白宮接受疫苗注射,並透過媒體傳播至社會大眾。雖然免疫過程拖遲,在公共關係上也出了毛病,但是當免疫項目結束時24%的美國人進行了免疫。24人死於疫苗,因免疫死亡的人數多於豬流感導致的死亡人數。[34]

外交政策

在福特執政期間美國從越南撤出所有人員,西貢淪陷。1975年4月29日至4月30日,在一片混亂之中執行的常風行動裏,美國海軍陸戰隊美航公司(Air America)直升飛機從美國駐南越大使館新山一空軍基地武官室館區(DAO Compound)撤離了約1373名美國公民、5595名越南人和其他國家公民,將他們運到南中國海待命的美國軍艦上,並緊急提出九億七千兩百萬預算來善後。另外因為共產黨赤柬游擊隊朝首都金邊逼進,1975年4月12日福特下令撤離美國駐柬埔寨代表處,1975年4月17日,赤柬接掌柬埔寨

1974年11月17日,福特啟程訪問日本韓國蘇聯,展開美國總統歷來首次訪日之旅,與時任首相田中角榮,針對石油危機以及美日安保交換了意見。

1975年4月,黎巴嫩基督教伊斯蘭教兩派爆發內戰。因為美國駐黎巴嫩大使館大使和助手於6月16日遭到暗殺,1976年6月20日福特下令關閉大使館並從黎巴嫩撤離116名美國人和146位第三國國民。

1976年7月7日,美國慶祝建國兩百週年,全國舉行各項慶祝活動,福特總統夫婦在白宮設晚宴款待來訪的英國女王伊莉薩白二世

1976年8月18日,爆發板門店事件,美軍進入2級警戒狀態,福特表態支持美韓小分隊繼續砍伐阻礙視線的白楊樹,假如朝鮮士兵阻攔,美軍將進行武力反擊,8月21日,駐韓美軍完成砍伐作業。

Thumb
1975年,福特夫婦與日本時任天皇裕仁夫婦在白宮出席國宴,這也是日本天皇與皇后首度訪問美國

福特延續尼克遜政府任內對於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雙方關係的緩和,但繼續維持與中華民國的的外交關係,不過於任內持續從台灣撤軍,駐台美軍人數由1974年底的5千人減少至1977年初的1千5百人,使得美軍的作戰部隊完全撤出台灣,只留下通訊與後勤人員。基於尼克遜政府就已經開始與蘇聯進行的限制戰略武器談判,福特在1976年5月28日與其簽署了限制地下核試驗的條約 。[35]1975年12月福特訪問中國,繼續了尼克遜訪問開始的緩和過程。[36]同年福特出發前往歐洲訪問西德波蘭芬蘭羅馬尼亞南斯拉夫,並與蘇聯達成赫爾辛基協議,承認蘇聯在歐洲的勢力範圍。將人權引入美蘇關係,使擴張主義受到各國的集體制約;其對蘇聯及東歐共產主義專政的垮台起了推波助瀾之效。這個協議也為獨立的非政府組織赫爾辛基觀察建立了基礎。這個組織的目的在於監視赫爾辛基協議的履行,後來它演化為人權觀察[37]

馬亞圭斯號事件成為福特任內一場重大外交危機。1975年5月,紅高棉柬埔寨掌權後不久,柬埔寨人在國際水域上劫掠了美國商船「馬亞圭斯號」。福特派美國海軍陸戰隊去營救船上的水手,結果這些陸戰隊員誤登另一個島,他們遇到了強烈抵抗。而與此同時,「馬亞圭斯號」上的水手獲釋了。但是當時美國人不知道這件事。在這場衝突中41名美軍人員陣亡,紅高棉約損失60人。[38]

兩次遇刺

Thumb
福特總統訪華

福特任總統期間在相隔三星期內有兩次有人企圖刺殺他。1975年9月5日在加州沙加緬度查爾斯·曼森所統領的邪教組織曼森家族的一名名叫佛羅梅的女追隨者拿一把口徑.45的手槍對準福特並扣動扳機,但是手槍沒有發射,兇手隨即被捕。後來該兇手因試圖刺殺總統被判無期徒刑。[39]

17天後另一名曾是聯邦調查局線民而後與左派激進組織有關聯的女刺客試圖在三藩市槍殺福特,但是一個旁觀者將她的槍及時打偏了,流彈擊傷附近的一名出租車司機。該女刺客後來也被判無期徒刑。[40]

任命最高法院法官

1975年福特指命約翰·保羅·史蒂文斯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史蒂文斯此前被尼克遜指命為美國七巡迴法院的法官,1975年被命名為最高法院大法官來取代退休大法官威廉·道格拉斯[41]如上所述,福特在任眾議員時曾經試圖彈劾道格拉斯。但是史蒂文斯後來參加了法院中的自由派,這使得共和黨保守派很失望。[42]

1976年總統大選

1976年福特勉強同意參加總統大選,但首先他必須克服黨內的競爭者。前加州州長朗奴·列根和黨內的保守派指責福特未能為南越提供更大的幫助、簽署了赫爾辛基協議以及商討撤出巴拿馬運河。列根於1975年秋開始他的大選運動,在數個預選中獲勝,但是在密蘇里州堪薩斯城的共和黨大會上卻退出了選舉。共和黨內的保守派說服福特放棄比較自由派的洛克菲勒(這也是美國至今最後一次現任總統放棄現任副總統人選的案子),選擇堪薩斯州參議員鮑勃·多爾為副總統候選人。[43]

除就特赦尼克遜問題的爭論和總的反共和黨的趨勢外福特還必須克服他本人不利的媒體形象。福特在任總統期間曾兩次失足跌倒,切維依·蔡斯在《周末夜現場》中經常模仿這兩次失足。蔡斯說:「他(指福特)甚至在他自己的自傳中提到這對他的大選過程有一定影響。」[44]但是雖然如此福特被看做是美國歷史上身體最健壯的總統之一。

1976年的一些活動對福特的大選有利,其中包括美國200周年慶祝,福特總統親自主持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焰火,這次焰火還在全國實況轉播。[45]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和前喬治亞州州長占美·卡特以外人和改革者的形象參加大選,他獲得了由於水門事件而對共和黨失望的選民的支持。在所有的民意調查中卡特均領先,福特始終未能擺脫水門事件和特赦尼克遜帶來的不滿。

在1976年大選中電視辯論又被引入(這是1960年後首次進行電視辯論)。在第一次辯論中福特被看作贏家,但是在第二次辯論中莫名其妙地犯了幾個大錯,他說:「蘇聯沒有控制東歐,只要福特政府在政,蘇聯就永不會控制東歐。」福特還說他「不相信波蘭人覺得自己受蘇聯控制。」[46]

最後卡特以很小的多數獲勝,50.1%的選民選了卡特,他獲得了297張選舉人票;福特獲得48.0%的支持,獲得了240張選舉人票。(其實原先有241張,不過華盛頓州的一位選舉人投給差點獲得該屆共和黨提名的列根。)假如福特獲勝的話,那麼按照美國憲法第二十二修正案他不能在1980年再次參加大選,因為他在尼克遜的原總統任期內已經任了兩年以上的總統了。

卸任後(1977-2006)

「我代表我自己和我們的國家感謝我的前任為了拯救我們的國家所做的一切。」
占美·卡特,1977年1月20日[47]

有人認為福特堅定的性格和他的人格幫助重建了政府的尊嚴。[22]福特的後任占美·卡特在他1977年的就職演說中一開始就讚揚了離任的總統。[47]

Thumb
(從左到右:福特、尼克遜、老布殊、列根和卡特在列根總統圖書館開幕式上的合影(1991年))

福特在離任後依然相當活躍。在他離職後他依然出席對美國重要的歷史性和儀式性大事,比如總統就職、紀念儀式等等。許多人期待他在1980年美國總統選舉中再度出馬角逐大位,但他於1980年3月15日宣佈不會參加共和黨初選。朗奴·列根成為該屆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後,一度考慮福特出任副總統候選人;但福特提出了當選後和列根共享權力的要求,[48]最後列根改選擇喬治·夏拔·獲加·布殊為副手。[49]福特後來似乎在跟列根夫妻的關係上一直有不解的心結,他生前的自述亦提到了這點。

1981年他在大急流村開設了傑拉爾德·福特博物館,在安娜堡開設了傑拉爾德·福特總統圖書館[50]1999年比爾·克林頓授予福特總統自由勳章[51]2001年他因為當年毅然決定特赦尼克遜而結束美國自水門案以來的痛苦經歷,被授予甘迺迪勇敢人物獎章。[52]

2000年共和黨大會中他兩次受輕微的心肌梗死,但很快就恢復過來了。[53]2006年1月他因肺炎住院11日。[54]。朗奴·列根死後他是最老的前總統。他是僅有4名活到93歲以上的美國總統之一。他也是退職後活得最長的總統之一。

逝世與紀念

Thumb
2006年12月30日,福特的國葬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國會大廈舉行

福特於2006年12月26日逝世於其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寓所,以93歲又165天的高齡,成為美國歷史上最長壽的前總統[55],比朗奴·列根多活了45天。福特一直保持最長壽紀錄到2017年11月25日,才被老布殊超越。福特是美國歷史上第三長壽的總統,僅次於卡特老布殊。也是美國歷史上第四長壽的前副總統,僅次於約翰·南斯·加納(98歲)、列維·P·莫頓(96歲)以及老布殊(94歲)。

美國東岸時間23時59分,MSNBC報導福特的妻子貝蒂·福特已經確認他逝世的消息[56]。美國海軍最新型核子動力福特級福特號航空母艦當時就以曾服役美國海軍的福特總統來命名。密歇根州設有傑拉爾德·福特博物館傑拉爾德·福特總統圖書館。2007年1月3日,福特的遺體被安葬在密歇根州大急流城福特博物館以北的公園裏,大急流城是他小時候生活、求學、擔任律師、步入政界的地方。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