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甲龍(屬名:Dyoplosaurus,意為「雙倍裝甲的蜥蜴」)是一屬甲龍科恐龍,化石發現於加拿大亞伯達省晚白堊世(坎潘階中期,約7650萬至7500萬年前)的恐龍公園層。[1]與同地層的刺甲龍、無齒甲龍近緣,亦曾一度被認為是包頭龍的異名。[2]
研究史
1919年李維·斯騰伯格(Levi Sternberg)在加拿大亞伯達省紅鹿河附近的恐龍公園層底部10公尺處發現了倍甲龍的正模標本ROM 784,包括一個部分頭蓋骨、帶有牙齒的下頜碎片、裝甲、皮膚印痕、關節相連的後胸椎、部分胸肋、部分髂骨、成對坐骨、尾槌、橈骨、手部骨頭、股骨、脛骨、腓骨、腳部骨頭。現保存於皇家安大略博物館。[1][2]另兩具標本ROM 7761和UA 47273也歸入倍甲龍,都是部分尾槌。[3]
模式種銳鱗倍甲龍(Dyoplosaurus acutosquameus)由古生物學家威廉·帕克斯於1924年發表、命名。屬名Dyoplosaurus由古希臘語的dyo(雙倍)加上hoplon(武器、盾、鎧甲)及sauros(蜥蜴)組成,意即「兩倍武裝蜥蜴」;種名acutosquameus以拉丁語acutus(尖銳)與squama(鱗片)組成,意即「銳利的鱗片」。[1]
1956年葉夫根尼·馬列夫根據來自蒙古耐梅蓋特層的PIN 551/29標本(一系列尾椎、蹠骨、指骨、裝甲、尾槌)命名了第二個種巨型倍甲龍(D. giganteus),鑑定特徵包括前部尾椎短、與尾椎融合的大型人字骨、遠端尾椎低矮且長、蹠骨短而寬、蹄形趾爪、鋒利的薄壁皮內成骨表面佈滿凹陷及溝槽。但2014年的研究指出其正模缺乏鑑定性特徵,因為以上特徵皆存在於所有甲龍亞科,於是將該物種視為疑名。[4]
描述
倍甲龍估計身長3.58至4.16公尺及體重1.5至2.5噸。[5]所有歸入標本都是接近成熟的個體。[6]
倍甲龍可由以下鑑定特徵與其他甲龍科區別開來:薦部肋骨朝向前外側;爪子背視為三角形;尾槌長度大於寬度。倍甲龍與刺甲龍不同處在於前者後髖臼突比例較小;尾部前部外側有三角形皮內成骨。倍甲龍與包頭龍差異在於前者骨盆第三薦椎有朝前外的腹橫突,使薦骨孔呈蝴蝶形排列;坐骨與髂骨成直角。[2]
倍甲龍正模標本保存了尾部骨化肌腱。尾槌在支柄處外背側保存了三組肌腱,尾部腹側遠端則有四組。這些肌腱常於外背側分成兩組。[6][1]2009年奧柏爾檢驗ROM 784標本來定義甲龍科的衝擊力道,她發現倍甲龍可產生797至1127牛噸的衝擊力與571牛噸的實際張力,如此程度尚不足以穿透骨頭。主因是其尾槌略小於其他甲龍科。小體積尾槌代表甲龍科的這項構造的主要功能並非防禦,考慮到成長過程晚期才發揮作用的構造,實際效益遠比不上早期即有作用的武器。[6]
正模左側保存了皮膚和裝甲殘留物。皮膚印痕間鑲嵌著小型約0.5至1公分完整亞圓形及亞三角形的皮內成骨。右側皮膚印痕已受侵蝕遺失。[2]
分類
1971年瓦特·庫姆斯(Walter Coombs)將倍甲龍、刺甲龍、無齒甲龍定義為包頭龍的異名,因為歸入倍甲龍的四個下頜之一與包頭龍標本的下頜一模一樣,但沒有指出其他作為異名的鑑定特徵來解釋。[7]2009年維多莉亞·奧柏爾等人發表了倍甲龍的重新描述,認為這是一個有效的物種,並解釋之前是因為正模標本及其他包頭龍標本的破碎狀態而導致異名的觀點。[2]2011年湯普森等人證實彼此的獨立性並將倍甲龍列為魔頭繪龍的姊妹分類單元。[8]2015年奧柏爾和菲力·柯里將倍甲龍與包含甲龍、包頭龍、無齒甲龍、刺甲龍的演化支互成姊妹群。[9]2017年奧柏爾和艾文思則讓倍甲龍和祖魯龍互為姊妹群。[10]
以下取自2015年奧柏爾和柯里:[9]
甲龍亞科 Ankylosaurinae |
| |||||||||||||||||||||||||||||||||||||||||||||||||||||||||||||||||||||||||||
以下取自2017年奧柏爾和艾文思:[10]
甲龍亞科 Ankylosaurinae |
| ||||||||||||||||||||||||||||||||||||||||||||||||||||||||||||||||||||||||||||||||||||||||||
古生態
倍甲龍正模標本出土於恐龍公園層下部層位,地質年代可追溯至晚白堊世坎潘階中期。[2]當時環境主要為旱地,在低海拔處有排水不良形成的河道沉積物,常受到洪水侵襲,至於氾濫平原較遠處則較少發生洪水。[11]
倍甲龍與甲龍類的埃德蒙頓甲龍、包頭龍、刺甲龍、角龍科的開角龍、鴨嘴龍科的冠龍、鈎鼻龍、副櫛龍、暴龍科的魔龍、[2]奔龍科的西爪龍、[12]傷齒龍科的潛獵龍、[13]近頜龍科的近頜龍和纖手龍。[14]
延伸閱讀
- 甲龍類研究史
參考來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