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德斯戰役(或稱低地國家戰役)發生於1792年4月20日至1795年6月7日,是第一次反法同盟初期的一系列軍事行動。擁護舊制度的國家如:奧地利(包括奧屬尼德蘭)、普魯士大不列顛王國荷蘭共和國漢諾威黑森-卡塞爾組成了聯盟,在法國邊境皆動員軍隊,意圖入侵並結束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熱馬普戰役的繪畫
Quick Facts 法蘭德斯戰役, 日期 ...
法蘭德斯戰役
第一次反法同盟的一部分

弗勒呂斯戰役讓-巴蒂斯特·儒爾當, 由讓-巴斯蒂德·莫澤斯英語Jean-Baptiste Mauzaisse繪製
日期1792年4月20日–1795年6月7日
地點
結果

法國決定性勝利

參戰方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荷蘭共和國
 大不列顛
 神聖羅馬帝國

法國保王黨英語Armée des émigrés
指揮官與領導者
Close

法國於1792年11月的熱馬普戰役取得了勝利,隨後聯軍於1793年3月在尼爾溫登戰役中取得了重大勝利。[2]在初期行動後,反法同盟的主力集結在了法國-法蘭德斯邊境。在這個戰區,一支由大不列顛-漢諾威、荷蘭、黑森、奧地利和桑布爾河以南的普魯士軍隊組成的聯軍面對着法國北方軍,和兩支較小的部隊,即亞爾丁軍和摩澤爾軍。盟軍在初期取得了幾次勝利,但未能突破法國邊境堡壘。聯軍最終因法國的一系列反攻而被迫撤退。

盟軍在荷蘭和德意志南部建立了新戰線,但由於補給不足和普魯士退出戰爭,他們被迫繼續撤退,度過了1794和1795年的嚴冬。奧軍撤回了萊茵河下游,英軍撤回了漢諾威[3]他們最終從那裏撤離回英國。[4]勝利的法軍得到了來自荷蘭的愛國者的幫助,法軍向阿姆斯特丹推進,並於1795年初用附庸國巴達維亞共和國取代了荷蘭共和國,而奧屬尼德蘭列日主教區則被法蘭西共和國吞併。

普魯士和黑森-卡塞爾通過巴塞爾和約(1795年)承認法國的勝利和佔領的領土。而奧地利直到1797年的萊奧本條約和後來的坎波福爾米奧條約才承認法國對奧屬尼德蘭的佔領。逃往英國的荷蘭總督奧蘭治親王威廉五世也拒絕承認巴達維亞共和國,並在命令所有荷蘭殖民地暫時接受英國的領導。直到1801年的奧拉寧施泰因信函,他才承認巴達維亞共和國,他的兒子威廉·弗雷德里克接受拿騷-奧蘭治-富爾達公國作為失去世襲總督的補償。


註腳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