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爾別海峽[1][2](拉脫維亞語:Irbes šaurums[3];愛沙尼亞語:Kura kurk[4];立窩尼亞語:Sūr mer),是拉脫維亞的庫爾蘭半島與愛沙尼亞的薩雷馬島之間的水道,北端是薩雷馬島的奧維什角,南端是庫爾蘭半島的科爾卡角。海峽連接了里加灣與波羅的海[5],是這兩片海域之間重要通道。海峽寬約29公里,長約60公里(從奧維什角到科爾卡角),最窄處的寬度為27公里(17英里),平均深度為10-20米,最淺深度5米。沿其南部海岸已疏通了一個航道,以允許更大的船隻通過。船隻經過頻繁,是重要的航運通道。
伊爾別河也是庫爾蘭半島沿海河流的名稱。它沿伊爾別海峽的海岸線,從西南流向東北,在科爾卡角附近注入伊爾別海峽,進而注入波羅的海。入海口在斯利泰雷國家公園內[6]。它的棕色系泊水不斷地移動其河口最大的沙洲。這條河被褐鱒用作產卵場[7]。
海峽最重要的港口是文茨皮爾斯。海峽在寒冷的冬天會凍結。
海戰
1915年8月一戰期間,在伊爾別海峽水域,由光榮號戰艦領導的俄羅斯艦隊與德國艦隊之間發生了多次海戰,其中德國艦隊包括波森號和拿騷號戰艦。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