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鴻雋(1886年12月20日—1961年11月13日),字叔永,男,四川墊江人,中國社會活動家,中國科學社主要發起人之一、首任社長,為推動中國近代科學研究、科學教育事業從無到有的發展着書立說、身體力行近半個世紀,在傳播科學思想、建設科學體制、研究與制定科技政策等方面扮演了先驅的角色,是中國現代科學事業主要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為中國現代科學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1]
任鴻雋 | |
---|---|
性別 | 男 |
出生 | 1886年12月20日 清朝四川省墊江 |
逝世 | 1961年11月13日 中國上海 | (74歲)
知名於 | 創建中國科學社 |
頭銜 |
|
學歷
| |
經歷
|
在近代中國,任鴻雋是最早系統提出「發展科學為吾國之生命線」、主張以科學立國的中國人之一,並將其富遠見的思想付諸實踐。[2]
1929至1935年任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董事和幹事長期間,任鴻雋發展中國科學事業的主張,對中基會的工作方針和事業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中基會興辦和資助了大批科學和教育機構,如編譯委員會、社會調查所、靜生生物調查所、北平圖書館、中央研究院、中國科學社、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地質調查所、青島觀象台、廣東植物研究所和若干大專院校等;大批有志於科學事業的青年獲得中基會資助出國深造。[3]
生平
1904年任參加中國最後一次科舉考試,中四川巴縣第三名秀才。
1904年至1905年任重慶府中學堂速成師範班畢業。1906年任重慶開智小學和私立重慶中學教員。1907年任上海中國公學高等預科學習。
1909年至1911年任在東京高等工業學校應用化學科學習。辛亥革命前夕回國。
1913年至1916年任在美國康奈爾大學文理學院主修化學和物理學專業,獲學士學位,並任《留美學生季報》總編輯。
1914年至1960年任發起成立中國科學社,創辦《科學》月刊。歷任中國科學社董事會書記、理事、社長等職。 1915年於《科學》創刊號(第1卷第1期)著文《說中國無科學之原因》,認為「無歸納法為無科學之大原因」[4]。
1916年至1918年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獲化學碩士學位。
1918年至1920年任主持籌建四川鋼、鐵二廠。
1920年9月27日與陳衡哲結婚。
1920年至1922年任國立北京大學化學系教授,教育部專門教育司司長。
1922年至1923年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
1923年至1925年任國立東南大學(原南京高師,1928年改為中央大學,1949年改名南京大學)化學系教授、副校長。
1925年至1935年任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中基會)專門秘書、董事、幹事長等。
1926年至1929年任北海圖書館(後改為北平圖書館)委員會委員長。1927年時當選為中華民國大學院科學教育委員會委員。
1928年至1949年任靜生生物調查所委員會委員長。
1931年至1952年任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董事會董事長。
1935年至1937年任國立四川大學校長。
1938年至1942年任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所長、中央研究院評議會評議員、中央研究院總幹事等。1938年時當選為國民參政會參政員。
1942年至1949年任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中基會)董事、幹事長等。
1945年至1950年任參與發起成立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並任該會理事。
1949年至1954年任中央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華東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上海市科聯主任委員等。
1954年至1958年任上海市科技圖書館館長。1958年至1961年任上海圖書館館長、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1961年11月13日病逝於上海。
家庭
夫人陳衡哲是作家、中國第一位女教授;大女兒任以都是哈佛大學博士,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第一位華人終身教授;二女兒任以書是上海天文台天文學家程述銘夫人;小兒子任以安是哈佛大學博士,美國地質學會會長。
軼事
中國植物學家陳煥鏞將所發現的一屬豆科植物以任鴻雋(H.C. Zen)命名,名為任豆。靜生生物調查所畫師馮澄如畫了一幅任豆圖,植物學家胡先驌題詩《任公豆歌》於畫上,送給任鴻雋。此畫在文革中被中科院植物所的造反派從任鴻雋家抄走,現存於中科院植物所。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