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田」重新導向至此。關於西域古國,請見「于闐」。 提示:此條目的主題不是玉田縣。于田縣(舊作「于闐(tin4)縣」,1959年改為「于田縣」[3];維吾爾語:كېرىيە ناھىيىسى,又稱克里雅縣)是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所轄的一個縣。于闐(于田)縣的名稱來源於古于闐城,但古于闐國在和闐(和田)縣內,扞罙國(拘彌國)則在于田縣內。 快速預覽 于田縣كېرىيە ناھىيىسى, 國家 ...于田縣كېرىيە ناھىيىسى縣于田縣的地理位置坐標:36°51′20″N 81°40′00″E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隸屬行政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政府駐地木尕拉鎮下級行政區 15 2鎮13鄉 面積 • 總計39,032.9 平方公里(15,070.7 平方英里)人口(2020年)[1] • 常住257,038人 • 密度6.59人/平方公里(17.1人/平方英里) • 城鎮75,124人民族 • 民族比例維吾爾族[2]時區北京時間(UTC+8)新疆時間(UTC+6)郵政編碼848400電話區號903車輛號牌新R行政區劃代碼653226舊稱于闐網站于田縣政府網關閉 行政區劃 于田縣(1971年) 于田縣下轄2個鎮、13個鄉[4]: 木尕拉鎮、先拜巴扎鎮、加依鄉、科克亞鄉、阿熱勒鄉、阿日希鄉、蘭干鄉、斯也克鄉、托格日尕孜鄉、喀拉克爾鄉、奧依託格拉克鄉、阿羌鄉、英巴格鄉、希吾勒鄉、達里亞博依鄉和于田監獄。 交通 于田縣縣城西南100多公里處山區中的阿羌鄉普魯村是克里雅古道的北方起點[5]。 315國道過境。 于田機場,2020年12月開放,目前有至烏魯木齊的航線。 人口 2020年末,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縣常住人口為257038人。[6] 歷史文化 主條目:扞罙 1965年新疆于田縣 于田古稱扞(hon2)罙(mei4)、拘(geoi6)彌或扞彌,公元前60年西漢設立西域都護府,扞罙自此納入中原王朝的統治。曹魏時爲附屬于闐並為其所吞併。于闐是絲綢之路南線重鎮,西域36國富庶之都,是中西文化、佛教、伊斯蘭教文明的重要交匯地,是世界三大金玉文化發源地之一。唐朝後期,吐蕃勢力坐大,割斷了河西走廊與隴右,于闐國臣服於吐蕃。公元9世紀中葉,吐蕃由於內亂而衰落,于闐國獲得獨立,與沙州(敦煌)歸義軍政權關係密切[7]。公元970年左右,于闐王尉遲輸羅(李從德)攻陷喀喇汗國控制的疏勒地區。公元1004年左右,喀喇汗國滅亡于闐國,佛教文明被伊斯蘭文明取代。 資源環境 于田享南疆豐富的光熱和地下水資源,農牧業發達,瓜果豐盛,擁有中國胡楊之鄉、中國大葉紫花苜蓿之鄉、中國玉石之鄉、中國大芸之鄉等稱號。 于田境內有金、銅、煤、石棉等礦產資源,有黃羊、藏羚羊、駱駝、雪雞、金雕等國家保護珍稀動物。 于田自然景觀壯美,有崑崙風光、雪域聖湖、沙海風情、世外桃源四大旅遊資源。 參見 克里雅河 克里雅人(「克里雅」為維吾爾語「漂盪」之意) 參考文獻 [1]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于田县概况. 于田政府網. [2020年1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0月31日) (中文(簡體)). 于田縣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距首府1300公里,距和田180公里,全縣總面積4.03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95萬人,其中維吾爾族人口佔全縣總人口的98.3%,轄13個鄉、2個鎮、3個場、2個街道辦事處,205個行政村,766個村民小組。 [3]于田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国. 行政區劃網. [2009-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06). [4]行政区划搜索:于田县. 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5]米瑪、李有軍、曉勇、張宇. 普鲁:先遣连誓师进藏第一村. 中國西藏網,來源:西藏日報. 2021-08-24 [2023-02-11] (簡體中文). [6]中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12-25]. [7]例如,敦煌出土文書伯希和編號5538寫卷于闐文《尉遲輸羅致舅沙州大王曹元忠書》 外部連結 于田縣人民政府更多資訊 喀喇崑崙走廊和阿克賽欽的相關位置圖 ... 喀喇崑崙走廊和阿克賽欽的相關位置圖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喀喇崑崙走廊和阿克賽欽的相關位置圖 圖例: 1:木斯塔山口 2:慕士塔格塔峰 3:斯吉爾布魯木峰 4:喬戈里峰 5:斯坎格里峰 6:布洛阿特峰 7:加舒爾布魯木IV峰 K3 8:加舒爾布魯木II峰 K4 9:加舒爾布魯木I峰 K5 10:錫亞康戈里峰 11:特拉木坎力I峰 12:Apsarasas Kangri I(英語:Apsarasas Kangri) 13:皇冠山 14:克勒青河 15:喀喇崑崙山口 16:斗拉特別奧里地 - 天文點 LAC 17:加勒萬河 18:空喀山口 19:神仙灣 20:天文點 21:河尾灘 22:加勒萬前進基地 23:溫泉 24:空喀山口邊防連 25:空喀山口事件 (勝利山) 26:拉那克山口 27:阿克賽欽湖 28:甜水海 29:喀拉喀什河 30:葉爾羌河 31:熱斯喀木村(Raskam(英語:Raskam)) 32:麻扎(Mazar) 33:柯克阿特達坂 34:賽圖拉哨卡 35:賽圖拉鎮 36:康西瓦(英語:Kangxiwar) 37:大紅柳灘 38:Suget Pass(英語:Suget Pass) 39:桑株達坂 40:印地他什達坂 41:莎車縣莎車鎮 42:喀格勒克鎮 43:博熱(Bora) 44:柯克亞鄉 45:固瑪鎮 46:桑株鎮 47:和田市 48:于田縣 49:玉龍喀什河 50:克里雅河 51:克里雅山口 52:郭扎錯 53:邦達錯 54:清澈湖 55:美馬錯 56:龍木錯 57:松西村 關閉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