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樂進(2世紀?—218年),字文謙,兗州[1]陽平郡衛國縣(今山東省莘縣)人,東漢末年曹操重要將領,五子良將中最先跟隨曹操。在袁氏討伐的戰役中表現出色,每戰都率先到達戰場,經常立下戰功;公元215年,與張遼、李典七千兵馬一起駐屯合肥,樂進守城,張遼李典出城迎擊。逝世後,諡曰威侯。
初為曹操的帳下吏(書記官),後被曹操遣回所屬郡(指東郡)募兵,募得千多人,歸還後升軍假司馬、陷陳都尉。
193年至194年間,呂布乘曹操東征徐州時,偷襲兗州,曹操立即還擊呂布。後樂進戰張超於雍丘(195年)、橋蕤於苦(197年)時,都有先登之功,被封廣昌亭侯。
後征張繡於安眾、圍呂布與其副將於下邳(198年)。又擊眭固於射犬(199年)、攻劉備於小沛(200年),皆破之,被拜為討寇校尉。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戰,曾與于禁渡河攻獲嘉[2],後作為曹操的先鋒,奪勇力戰,斬殺袁紹將領淳于瓊(《曹瞞傳》作先俘後殺)。
八年(203年),再隨軍進攻袁紹之子袁譚與袁尚於黎陽,斬殺敵方大將嚴敬,獲加行遊擊將軍。五月,與張遼攻取陰安,遷徙當地居民到河南[3]。不久去消滅樂安郡的黃巾餘黨。
九年(204年),隨軍圍攻審配於鄴,城破。次年(205年),攻袁譚於南皮,再次先登從東門入城。袁譚敗退雍奴,樂進與張郃[4]率軍成功攻克之。
十一年(206年),樂進與李典[5]率軍征高幹,由北道進逼上黨的壺關[6],在曹仁的計策兼帶領下成功攻克之。[7]
同年八月[8],曹操征管承,軍至淳于,派樂進、李典與張郃[9]同擊。管承敗逃海島,海濱平定。後曹操表漢獻帝稱讚樂進、于禁和張遼三人,並升樂進為折衝將軍。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準備南下荊州,樂進被遣屯軍於潁川郡的陽翟縣,同時張遼和于禁分別屯兵當地的長社縣和潁陰縣,但三人彼此不和,曹操於是命趙儼參三軍軍事,事事都有訓喻,令到三人和睦。[10]
後因赤壁之敗曹操留曹仁、樂進等防守荊州[11]。關羽斷襄陽守將曹仁後路,卻被樂進、文聘暫時擊退[12]。南郡等蠻夷皆詣降服。進討劉備手下臨沮長杜普、旌陽長梁大,皆戰勝。後又在青泥與關羽對峙[13]。
215年,與張遼、李典等七千士兵一起駐屯合肥,當時孫權十萬大軍圍城,曹操密函張遼和李典出戰,樂進和薛悌一起鎮守合肥,當時樂進、張遼和李典一來都不和,不過李典在這時刻為了公務而跟隨張遼迎擊,樂進隨後也參與張遼的追擊,因此樂進增食邑五百,併合前所封至一千二百戶。後因樂進多次立功,再多分五百戶,封一子列侯;進遷為右將軍。218年逝世,諡為威侯。
東吳張儼《默記》稱219年關羽圍攻襄陽時「樂進、徐晃等為救,圍不即解」,但當時樂進已經去世。
樂進個頭較矮小,作戰勇猛,因膽烈而跟隨曹操,多次有先登之功。
在小說中,樂進是曹操招賢時最早投靠的武將,可惜在作品中整體表現並不出色,常與另一魏將李典共同登場,大致上與史實無差。
陳壽《三國志》評曰:「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張郃以巧變為稱,樂進以驍果顯名,而鑒其行事,未副所聞。或注記有遺漏,未如張遼、徐晃之備詳也。」
曹操表樂進、于禁、張遼:「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此句指張遼),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征,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此句指于禁),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
建安十七年(212年),劉備寫信給劉璋,內容為:「曹公征吳,吳憂危急。孫氏與孤本為脣齒,又樂進在青泥與關羽相拒,今不往救羽,進必大克,轉侵州界,其憂有甚於(張)魯。魯自守之賊,不足慮也。」間接證明樂進的武勇也被劉備所忌憚。(《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王歆:「樂進魏之名將,志列於張遼後,其勇悍猛迅,當亦其儕也。惜史書不詳,便松之不得益一字。遍觀其傳,如日記行述,不過某某日於某某處破某某敵而已。所得者,唯別傳不見之名有數,如管承、劉備臨沮長杜普、旌陽長梁大等。」
[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